《巴菲特这样抄底股市》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巴菲特这样抄底股市- 第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巴菲特在伯克希尔公司1987年年报致股东的一封信中说,如果你仔细观察财富500强企业就会发现,这些企业的对外负债很少,由此他得出结论说:“一家真正好的公司是不需要借钱的。”
  他说,这些企业从行业来看,产品和服务与5年、10年前相比并没有什么大的不同,只有一家是所谓的高科技企业,另外还有少量几家医药企业。它们之所以能取得“暴利”,关键是依靠它们在这个行业中处于领导地位的产品品牌,以及领先的产业地位。
  巴菲特说,通过对1977至1986年10年间美国《财富》杂志的研究,其中的1000家企业只有25家能够连续10年平均股东权益报酬率达到20%,并且没有一年低于15%的标准。再从它们在股票市场上的表现看,不用说,它们都是股市中的宠儿,25家企业中有24家的表现超过标准普尔500指数。
  根据巴菲特的这一研究,读者不妨多关注一下负债率低的上市公司,或许会帮助你找到理想的投资对象。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形呢?巴菲特认为,这说明这些上市公司的服务、产品线、制造能力、市场等方面已经相对成熟,或者根本就处于这个行业的领导地位,竞争优势不可削弱,所以才会出现多少年一成不变的经营模式。相反,如果这些公司为了改变而改变,反而有可能增加犯错误的机会。这就像要在一块动荡不安的土地上建造一座固若金汤的城堡一样,困难重重。说得更透彻一点就是,具有稳定特质的企业是创造持续高获利的关键。
  巴菲特话锋一转说,其实上述规律在伯克希尔公司身上表现得就很突出。伯克希尔公司旗下的那些子公司,之所以能缔造出优异成绩来,它们所从事的业务其实也相当平凡,只不过那些职业经理人把重点放在保护企业本身、控制成本,根据现有能力来不断寻找新产品、新市场,以巩固原有优势上,而从不受外界诱惑——这才是问题的关键。
  为了更好地说明现金、外债与优秀上市公司的关系,巴菲特在伯克希尔公司1991年年报致股东的一封信中,以媒体为例来加以说明。
  巴菲特说,多少年来人们一直以为新闻、电视、杂志产业的获利能力能够以每年6%左右的比率不断增长,而且永无止境,根本不需要依靠额外资金。看得出,这也是巴菲特过去喜欢投资媒体行业的主要原因。
  因为在这些企业中,每年的折旧费用与资本支出差不多,所需要的营运资金相当少,以至于账面上反映的、扣除无形资产摊销前的利润水平,几乎就等于可以自由分配运用的利润。也就是说,媒体企业几乎每年都可以拥有6%的稳定的现金流。
  对于这笔现金流,如果以10%的折现率来计算现值,相当于一笔2500万美元的投资,每年能产生100万美元的税后净利润,即税后本益比为25倍、税前本益比为16倍左右。
  巴菲特说,现金就是现金,无论它是通过经营媒体企业得到的,还是通过钢铁企业得到的都一样。投资者之所以看中媒体企业的原因,在于预期它不需要股东另外投入资金,就会像过去那样继续成长,发展比较稳定;而钢铁企业的发展则具有明显的周期性。
  众所周知,伯克希尔公司在媒体企业上有相当大的投资,如水牛城日报公司、华盛顿邮报公司、资本城/美国广播公司等。虽然这些企业因为大环境影响而使得股票价格大幅度滑落,但还没有导致内在价值大幅度下跌。正如伯克希尔公司的企业原则一样,巴菲特不会把用在这些企业上的专项资金用于其他方面,虽然事实上的确出售过一些企业股票,但比例很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因为巴菲特坚持认为,优秀企业不需要从外面借款,而伯克希尔公式旗下的子公司大多属于这种类型。
  巴菲特说,1991年水牛城日报、资本城/美国广播公司、华盛顿邮报公司的经营业绩都比同行要好得多。
  20世纪80年代,美国许多媒体企业都在纷纷购并,只有巴菲特按兵不动,所以资本城/美国广播公司、华盛顿邮报公司的负债都很少,仅仅是手上的现金就足够偿还所有债务。正因为如此,这些公司的资产缩水并没有因为有负债比率而放大。
  巴菲特由此高兴地说,在美国所有主要媒体中,大概只有这两家媒体没有债务拖累了,而早期那些通过大量购并的媒体企业,除了经营业绩大幅度缩水以外,还要同时背负着至少相当于年利润5倍以上的负债——换句话说,至少今后5年内的经营业绩已经被吞噬了。【巴菲特股市抄底秘诀】巴菲特认为,优秀上市公司的负债率都很低:一方面,它们有充裕的现金,不需要负债;另一方面,正因为负债率低,所以未来的发展包袱较小。所以,巴菲特抄底金融海啸更偏爱负债率低的股票。
   电子书 分享网站

阅读客观翔实的财务年报
在伯克希尔公司,所谓翔实的报告代表着今天如果角色互换,我希望各位能够提供所有我们想要知道的信息。这包含了目前经营的重大信息以及CEO对于公司长远发展的真正看法。当然,要解释这些讯息必须辅以相关的财务资料。
  ——沃伦·巴菲特巴菲特认为,股市下跌时更要关心股票内在价值的高低。而股票内在价值的高低,可以通过阅读客观、翔实的财务年报领悟出来。
  巴菲特在伯克希尔公司2000年年报致股东的一封信中说,在伯克希尔公司,所谓客观、翔实的财务年报,是指巴菲特站在投资者角度看,该报表应当能够提供他所想要得到的所有信息,包括公司经营的重大信息,以及公司首席执行官对企业长远发展的内心看法。当然,这不该是夸夸其谈,应当有必要的财务资料加以佐证。
  巴菲特认为,投资者应当十分重视阅读公司财务年报,并且一定会从中得到许多有用信息。他不但从小就开始研读报表,而且直到现在,每天的主要工作就是阅读报表,像别人阅读报纸那样读报表,每年阅读报表的数量达几万份。
  甚至巴菲特有许多重大投资项目,完全是根据阅读报表做决策的。例如,他投资亿美元在中石油H股上,就既没有实地考察该公司,也没有和该公司的任何高级管理人员取得联系、沟通,仅仅是连续阅读了该公司两年的财务年报,就做出了这一决策。
  那么,怎样阅读财务报表呢?
  巴菲特介绍说,他和查理·芒格对财务报表中关于人员、工厂、产品介绍等方面的内容不感兴趣,有关扣除折旧摊销后的税前盈余,更让自己胆战心惊。他的意思是说,公司管理层不要以为自己大嘴一张就会吸引投资者购买该股票,虽然这种情况经常会见到。
  他说,对于那些是是非非的会计原则,他一向持怀疑态度,因为公司管理层很可能会借此机会来掩盖一些事实。
  除此以外,他也不喜欢读那些公关部门、公司顾问提供的资料。道理很简单,这些人都是公司的“吹鼓手”,只会一味说好话。
  巴菲特最喜欢看的内容是公司首席执行官亲自解释实际发生的状况。这里强调两点:一是事实,二是需要首席执行官自己来解释,而不是通过公关部门、公司顾问或其他什么人来演绎。
  巴菲特说,客观的财务报表要达到的要求是,所有投资者都能同时得到相同信息,退而求其次也要尽可能做到这一点。
  以伯克希尔公司为例,它的做法是,通常把财务季报、财务年报安排在星期五股市收盘后,通过公司网站统一对外公布。
  这样做的目的是,所有投资者包括公司股东以及其他关心伯克希尔公司的人,都能及时得到重要信息;并且在星期一股市开盘前,有足够的时间来吸收、消化相关信息。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主席阿瑟·列维特上任后,一直致力于打击上市公司选择性披露信息的做法。在巴菲特看来,上市公司选择性披露信息违背了客观、翔实的报表披露原则,会使投资机构和投资顾问比个人投资者得到更多的信息,这是一种堕落行为。不过在阿瑟·列维特的努力打击下,这种状况有了根本好转。
  巴菲特提醒说,虽然阅读报表要关注上市公司首席执行官对未来业绩成长的分析,但他和查理·芒格都认为,和对股票市场进行预测一样,首席执行官对公司未来的发展业绩进行预测也是相当危险并且不恰当的,更不用说如果他们是在证券分析师和公关部门的要求下被迫这样做的话,就更应该坚决拒绝了。
  虽然首席执行官的心里有一个发展目标,公开发表个人见解也不是什么坏事,但如果这样的观点过于肯定,就可能会给投资者带来误导。例如某上市公司在报告中宣称,将来的年平均增长率能够维持在15%的水平上,这就可能会带来一系列麻烦,进而误导投资者。
  巴菲特之所以这样说,是要告诫投资者对财务报表中出现的任何描述和承诺都要保持一份警惕。与其轻易相信它们,不如自己动手算一算该公司的内在价值究竟有多少更可靠。
  说得更明白一点就是,当看到某家公司报表中承诺今后的业绩增长率年平均能达到15%的时候,许多投资者会深信不疑,可是巴菲特却会抱怀疑态度,因为这种高标准只有极少数企业才可能做得到。
  他举例说,从历史上看,20世纪七八十年代,即使在美国业绩表现最好的200家上市公司中,能够达到年利润增长率保持在15%的也非常少。他说他可以和读者打赌,在2000年美国业绩表现最好的200家上市公司中,能够在接下来20年里年平均成长率保持在15%的公司,绝对不会超过10家。
  他认为,财务报表中有些话说得过于绝对,不但会误导投资者,而且会毁掉整个公司。因为首席执行官的承诺在那里,到时候眼看目标实现不了,就会采取各种非经济手段来“完成”任务;如果这样做还不行,就会做假账。所有这些,都是需要投资者警惕的。【巴菲特股市抄底秘诀】巴菲特认为,股市下跌过程中更要关注上市公司的内在价值,这可以通过阅读客观、翔实的财务报表领悟出来。阅读报表是必需的,但必须强调客观,警惕不要被花言巧语和过高承诺所迷惑。
  

不要被股价波动蒙蔽双眼
我们深信对股票和债券价格所作的短期预测根本是没有用的,预测本身只能够让你更了解预测者,但对于了解未来毫无帮助。
  ——沃伦·巴菲特巴菲特认为,股市下跌时更要关心股票内在价值的高低,而不要去预测未来股市走向,避免被股价波动蒙蔽双眼。
  针对股市波动剧烈时投资者通常更关注股价波动幅度、方向的做法,巴菲特奉劝投资者不要对股市走势、利率以及将来的经济动态作任何预测,他说他自己就是这样做的。因为他相信,这种预测不会对股票投资带来任何帮助,既然这样,又何必去做这些无用功呢?更何况,这种东西“研究”多了,势必会误导投资决策。
  巴菲特认为,股市投资风险主要是指股票价格高于价值的部分,而不是股票价格本身的高低,以及过去的股价波动情况。
  也就是说,如果某只股票的内在价值高于价格,这只股票就有投资价值;反之亦然。他认为股市波动是没有规律的,因而对有效市场理论不屑一顾,尤其是其中的β系数理论。
  有效市场理论认为,衡量投资风险可以用该股票过去价格的波动范围通过精确计算来定义,这就是希腊字母β。当某只股票的β系数为时,表明它是被市场认可的,投资风险不大;当β系数达到时,表明投资风险较大;当β系数达到时,表明投资风险更大了。
  根据这样的理论,每只股票的投资风险大小都可以通过对它过去的价格波动范围精确计算出来。以至于到最后,华尔街上的那些证券商们一开口就总是问这只股票的β系数是多少,而全然不关心这究竟是一只什么样的股票。在他们眼里,什么样的股票似乎无关紧要。这颇有些像眼下介绍对象时一张口就是什么学历、多少月薪,全然不顾对方究竟是怎样一个人一样。
  β系数理论看起来有道理,而且越想越有道理,可实际上是谬不可言的歪理。写到这里,本书作者想起了与此类似的一则笑话。说是有一家婚姻介绍所推出了电脑征婚业务,只要你输入择偶条件,电脑会自动配对出结果来。于是一位妙龄女士开出了以下两点条件:一要帅;二要有车。一按回车键,电脑搜索的结果是“象棋”。
  该女子有些不服气,重新输入两条征婚要求:一要有漂亮的房子;二要有很多钱。电脑告诉她,最符合条件的是“银行”。
  该女子继续输入两条要求:一要长得酷;二要有安全感。结果搜索出来的对象是“奥特曼”。
  这位女子还不死心,一口气把上述所有条件全都输了进去:要帅;要有车;要有漂亮的房子;要有很多钱;要长得酷;要有安全感。结果呢?得到的是“奥特曼在银行下象棋”。
  虽然这是一则笑话,可是如果股票投资也能通过对该股票过去的价格走势,采用某种简单计算就能直接得到投资建议,不是像这位小姐电脑征婚的遭遇一样吗?过于关注择偶条件的各种“系数”,最终就会得出这样的结果,与所需要的实际情况南辕北辙。
  所以巴菲特认为,投资者在任何时候都不要被股票价格蒙住双眼,而是要把重点放在关注该公司的内在价值上。尤其是当股市下跌时,不要因为该股票价格已经比过去下跌了许多就以为有投资价值了,这是没有道理的。真正判断某只股票是否有投资价值,需要把股票价格与其内在价值相比较,这才是正确态度。
  有一次在伯克希尔公司股东大会上一位股东问:“为什么要用β系数来衡量投资风险?”巴菲特一针见血地指出,β系数只能用来衡量价格波动范围,不能用来评价股票投资风险。
  他用他在1973年时买入的华盛顿邮报公司股票为例来说明。当年华盛顿邮报公司的股票市值(股价乘以总股本)只有亿美元,如果它的市值继续下跌到亿美元,这时候用β系数理论来解释,β系数就不是下跌了而是上升了;也就是说,用亿美元买入该公司的所有股票比亿美元买入该股票的投资风险还大,这不是胡说八道吗?!他说,他实在想不出这种理论的合理性何在。
  他又说,1980年美国某农场的价格是每亩地2000美元,后来价格跌到了每亩地600美元时,他收购了这家农场。如果用β值理论来解释,他似乎不应该在600美元时买入,而应该在2000美元时买入似,因为后者的“投资风险更小”!
  巴菲特说,如果投资者不去关注股票内在价值,而是关心价格变动,就会自觉不自觉地受市场有效理论的影响而误入歧途。面对每天波动的股市指数和股票价格,想要通过某种精确的数学方法来计算,这本身是不可能得到正确结果的。【巴菲特股市抄底秘诀】巴菲特认为,投资者不能被股价波动蒙住双眼。千万不要以每天最熟悉不过的价格波动来衡量投资风险,这种方法是错误的。能够衡量投资风险大小的指标只有一个,那就是内在价值。
  

追涨杀跌是毫无道理的
有效市场理论的倡导者们,似乎从未对与他们的理论不和谐的证据产生过兴趣。显然,不愿宣布放弃自己的信仰并揭开神职神秘面纱的人,不仅仅存在于神学家中。
  ——沃伦·巴菲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