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林深处是我家》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竹林深处是我家- 第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村里老人开会,说了什么?”熬不下去,看见机灵的小虎也在转头盯着自己看,杨燕儿赶紧把一家人注意力转移到别的事。

    贺老大清清嗓子,“就是聚德米庄的事。”

    前几天,赶集回来,木富和李根生当晚就找到村子,三个人合计了一晚上,没得出好结果。第二天,找来邻近几条村子的老人,听听他们的说法。提到聚德米庄,几条村子的老人都是摇头,但说到别的法子卖粮,又没人说出好建议。白沙村,南河村等村子相近的县城都是聚德米庄的地方,卖到哪里都一样。后来,白沙村一个年轻时曾走南闯北的老人提了一个方法。

    沿白沙河往南,进入岷江,再往南走两天,到达南部最大的港口庆州港。那里出海的船队多,商队多,米粮能在庆州港卖出高价钱,一石银丝稻比县城聚德米庄开出价钱至少多200铜钱。

    但从白沙村雇船至到达庆州港,单花在路上的时间就有十天。走的水路,常听说有水寇出没,专挑小船队下手。小船队人少,抗不住水寇的攻击,为了保命多数抛弃货物。水寇做事不下绝手,得好处就放人。官府也因没闹出人命案件,被抢的又是没势力的平民百姓,对岷江水寇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小船队进入岷江,幸运的,走十趟船碰不上一次,倒霉的,第一次出船,就碰上了。

    几个村子的老人听了,有些心动,有些认为还不如卖给聚德米庄妥当。几经讨论,决定几条村子联合雇一个船队,往庆州港走一趟,南河村这边,木富,梁家这些大户都有心把稻子卖到庆州港。这趟开会,就是把事情给村民交待一声,有兴趣跟着把银丝稻卖到庆州港的,赶紧把稻子收割,集中一块,船队三天后将在白沙村外的小码头开航。

    这事对贺家影响不大,但杨燕儿心里有些忐忑,每石多200铜钱,八石就是1两多。对于贺家来说,差不多一半的收入,多一个铜钱总比少一个好。但要贺老大离家十天半月的,家里就自己一个哥儿带三个孩子,杨燕儿不乐意。杨燕儿还在为卖粮的事纠结,贺老大接着说第二件事。

    “村里准备开学堂,就订在村北头秀才家旁边。”

    “文秀才不考举人了?”文秀才是南河村第一个,也是现在唯一一个秀才,二十多中秀才,连考十年,三榜不中。杨燕儿记起,前段时间还听说文秀才准备开春后要再去考试。

    “是文秀才自己和村长说,不去考举人,留在村里教教小子识字念书。”

    杨燕儿想想文秀才家的状况,说不上好,也不是艰难的,现在说不考,多半是心灰意冷。

    “村长把事说了,”贺老大放下碗,摸摸小柱和小虎脑袋,“我给俩小子把名字报上去,等学堂盖好,他们就去上学。”

    杨燕儿一惊,脱口而出,“那束脩怎办?”

 第14章

    贺小柱,贺小虎两兄弟原来高扬的小脑袋霎时间低下去,如霜打的茄子般。贺老大涨红了脸,结结巴巴,“俺,俺,俺有主意,你,你别担心。”

    杨燕儿也醒悟,这事怎能在两兄弟面前说的,但话已出口,收是收不回的,看看小柱兄弟低头数米粒的模样,杨燕儿心疼了,想安慰两兄弟,却不知说什么。

    “俺,俺去盖学堂。俺跟村长说好,俺盖学堂,给文秀才修房子,工钱算一个小子的束修。”话一出口,接下去流利多,“文秀才收的束修比白沙村那边少,到开春才40个铜钱,但只有半天时间。俺算过,现在离开春可有三个月。现在活少,两小子都去念念书,识些字,别像他们的爹,睁眼瞎。”

    贺老大朴实的话,坦然的神情像锤子一样重重敲击贺小花的心房。小柱抬起头看着自己阿爹,小手拽着汤勺,紧紧的。小虎眨着眼睛,大声说,“阿爹,俺认真念书,赚大钱给阿爹花,做大官,买人侍候阿么。”

    刚被感动的贺小花掩面,这小子似乎没搞清,赚钱和做官是两回事。

    杨燕儿点点头。要只送一个小子念书,杨燕儿真不知如何取舍,手掌是肉,手背是肉。私心里,杨燕儿觉得小虎人精灵,念书识字说不准有大成就,贺小柱像他爹人老实,脚踏实地种田,只要不碰上天灾人祸的,安稳一辈子是没问题。现在问题暂时解决,刚卖了秋粮,家里有存钱,花40铜钱送两兄弟念三个月,是好是歹先看看这三个月。只是辛苦贺老大了。

    “你也得注意身子。”

    “俺晓得,呵呵,俺晓得。”贺老大摸摸脑袋,憨憨地笑了。“那修房的活计俺熟得很。”

    小柱跟着他爹裂开嘴巴笑,眼睛里明亮得很。小虎在堂屋里乱转乱跑,口里不停发出嗬嗬声,“我能念书啦,我能念书啦。”

    贺老大和杨燕儿相视一笑,一家人的夜晚充满感动,欣喜。

    次日一早,贺老大和贺小柱出门下田,贺小虎也闹着要跟出帮忙,好让阿爹和哥哥早些做完,早些休息。杨燕儿叮嘱两句,父子三人出门去。

    日子过得飞快,村子里男人忙碌出城卖粮,忙碌于种田,忙碌于入冬前修补房子。么么们为过年时的年礼,吃喝,过冬衣物做准备,小子们在学堂建好后,齐齐拿上小葵盒拜先生识字念书。

    不得不说,南河村的村长考虑周到,村子里多数人家不富裕,小子上学买书买纸买笔练习,花销极多。村长命每户用葵叶编织成半米长宽的小盒,里面装满沙子,上学的小子只需要用木棍在沙上面练习,写满,一抹平,又能重新练字。对于仅希望识字的小子来说,是最好不过的。

    贺小花看见杨燕儿为小柱,小虎兄弟编织葵筐时就知道村长的想法,心里也对村长赞一声,有头脑,够灵活。

    下第一场雪时,贺家刚好收割第一种的邵尾菜,把叶子最嫩的部分摘出来做菜,其他部分剁碎,煮熟喂小鸡。买回来的小鸡子,已经长开,幸运的是,每只都健健康康。杨燕儿自然感谢上天保佑。贺小花却捏手指盘算。小鸡子买来时两个月大,长成能下蛋的母鸡至少要5个月,现在才3个多月,正是关键时候。

    为了自己以后有充足的鸡蛋吃,贺小花主动承担起监管杨燕儿的责任。入冬后,小花走路已经很稳当,不用人搀扶,自己独力从院子一头走到另一头。一直咬字不清的说话,也有进步,至少阿爹,阿么,哥哥,小鸡,水,食,几个字咬得清清楚楚。

    杨燕儿经常忙得忘记按时给小鸡换水,换草垫,贺小花颠颠跑去拉裤脚,嘴里不停叫,“小鸡,水。”“小鸡,草草。”“小鸡,吃吃。”

    沈么么见过好几次,惊讶之余,逢人就称赞贺小花,“小花儿丁点大就懂得帮阿么看顾小鸡,长大了绝对是个贤惠的。”

    杨燕儿笑眯眯接受村里人的称赞,抱起小花儿时更是满脸骄傲。

    第二种邵尾菜种下后,贺家一家子大部分时间都猫在家里,邵尾菜粗生,寒冬腊月也能生长得好,只需贺老大隔上两天到田上除除草,清清积雪。

    贺小柱兄弟的课还在继续,两兄弟一早出门,下午回家,待在自己房间里捧上小葵筐练字。小柱实诚,先生教的字,每天都认认真真临上好几十遍,写得不公正,却是认得好几十个字。小虎聪明,先生教的,不用练几次,就牢牢记在心住,又杖着自己学得几十个字,缠着杨燕儿给他买了本纸质粗劣的话本,自己天天按照话本里的字练习,居然又被他连猜带蒙,自学了不少字。

    杨燕儿为两兄弟打好的棉被早拿回来,又用在集日里捡回来的布条,一块一块缝起来,做成棉被底面,看着五颜六色不好看,却省下买一块布料的钱。下雪时,小虎和小柱一人得了一床棉被。两小子乐得地待在被子里不出来。

    热热闹闹的年节过去,贺家一家人又投入到繁忙的春耕中。日子一天天过去,贺小花也一天天长大。刚开始几年,贺小花还想着记下过去多少时间,日子久了,心思淡了,也就无所谓。

    这一年贺小花虚岁六岁,贺小虎虚岁十岁,贺小柱虚岁十三岁。

 第15章

    贺家的生活没有如杨燕儿预料那般,多一张口,生活艰难,相反生活比小花刚出生时好了不少。

    贺家原来三间房间,现在都翻修过,一间是杨燕儿和贺老大,一间堂屋,一间小花的闺房。贺小柱和贺小虎住到新建的房间。两年前,小柱提出不再念书,杨燕儿摸摸小柱脑袋发现,小柱已长得与自己一般高,杨燕儿心里有了计较。当年就让贺老大在院子里新建了一间,让小柱,小虎都搬进去,而兄弟两原来的房间改为小花的闺房。

    院子原来的篱笆,改为膝盖高的土墙,土墙上满插竹栏,看着稀松,但比原先的低矮篱笆好上不少。

    门口旁边半开式厨房还是老样子,但旁边依据小花要求,围了一个鸡圈。

    贺小花接过杨燕儿养鸡活计,让双身子的杨燕儿只需照顾家里一天三顿即可。

    “小花儿,柱子哥在家吗?”说话的是沈么么家的杨丽。杨丽在贺小花满一岁后,就常常过来找小花玩。两家么么乐得两哥儿处一块。

    贺小花冲田那方向努努嘴,“跟阿爹下田去。”

    杨丽小小声应了,眼睛四处张望,“小花儿就你一个在家,你家么么呢?”边说边走过去要接贺小花活计。

    贺小花侧侧身,避开,“阿么去白沙村找嫂么么。”

    贺小花把把鸡圈里的大小母鸡,公鸡驱逐到院子另一边,中间用道竹栏隔开,换鸡圈的草垫时,摸出四只鸡蛋。贺小花分别一只一只对光照看,看见中间有一团黑的,放进自己的篮子,没有的,放到杨燕儿存鸡蛋的罐里。前些日子,赶集新买的小鸡子被挪到阳光充足的地方,放一小盆水,和一盒骨头水煮开的邵尾草。

    头几年买的小鸡子养成的不多,虽然比村里其他户好,但依然不满足贺小花的鸡蛋够吃愿望。等贺小花接手,情况大大改观,依然有养不成的,但买八只,养活六只,贺小花已经很满足。而且他的鸡生蛋,蛋生鸡计划终于有实施机会。

    小心翼翼观察被移到墙角跟的母鸡窝,两只去年买来的小母鸡安安静静,屁股下面的蛋纹丝不动。轻手轻脚取出水盆倒满,食料是剁碎的青芽叶。这青芽叶极常见,长在路边,小小一颗。贺小花一次意外看见自家养的母鸡咬这种叶子,就摘了回去,剁碎喂母鸡,发现产蛋量大的几只母鸡们吃得欢快,小鸡子咬两口就丢开,掉头跑来围着自己团团转,直至贺小花把煮熟的邵尾菜放到面前,才开大餐。

    贺小花把活儿做好,回头发现杨丽扭着衣角还站在院内,奇怪,“杨丽你有事?”

    “没,没,没。”杨丽吱吱唔唔,“就是想找小花你玩。”

    “没看见我在忙。”贺小花语气有些不满,天天光顾着玩,真是小孩子。

    杨丽小脸通红,“小花儿,我,我帮你干活。我在家帮么么养过鸡。我懂做。”

    “我家的鸡自然我自己养,和你有什么关系。”贺小花说着,进屋把贺老大,小柱兄弟的脏衣服收拾出来,掏水泡衣服。

    “小花,我,我帮你掏水。”杨丽飞快跑到井边,抛下木桶,三两下拉上来一桶水,“小花,盆子呢?水掏上来了。”

    杨丽家里没事做吗?怎跑过来抢事做。贺小花心里奇怪,放下盆子,接过水,“杨丽你先回去,我家里事多,忙着呢。”

    “啊”杨丽眨眨眼睛,“那,那,我,我在这。。。。。。”

    “哎呦,杨丽怎么来了。”杨燕儿进门就看见杨丽帮贺小花掏水,听见贺小花要赶杨丽回家,忙忙出声。

    “杨么么。”杨丽跑到杨燕儿身边,伸手扶着杨燕儿胳膊,“杨么么,小丽扶你回屋。”

    杨燕儿拍拍杨丽手背,“真懂事。”边说边撇了贺小花一眼,“衣服别洗了,你来陪陪杨丽。”

    贺小花甩甩手上的水,“我事多着呢。”

    “就几件衣服不打紧,去吧,和杨丽出去玩玩,别老待在屋子里。”

    杨丽眼巴巴看着杨燕儿,还想说什么,就被杨燕儿拉着手,和贺小花手挽手出门。

    “小花,咱们玩挑花绳。”杨丽从衣兜里翻出一团红绳。

    贺小花摇摇头,“挑花绳多腻味。去爬山。”南河村的小山头,贺小花老早想看看。往年祭祖,都是大队人马走固定路线上山,下山,贺小花每次都被杨燕儿拽得紧紧的,半步不能离开。贺小花想自己和小虎组织次春游,吃吃春秋果子,都被杨燕儿以山上不安全,小哥儿不能去为由,严词拒绝。

    “山上不安全,小花,咱们还留在村里玩。”杨丽一本正经,说出的理由和杨燕儿一模一样。

    贺小花忍不住连翻白眼,“你不去,我自己去。”甩开杨丽,贺小花往村尾方向跑。贺小虎说过,村尾那边的小山头最多果子吃,山路容易走。

    “小花,别跑,小花,等等我啊。”

    贺小花绕过山脚的田地,贺老大和小柱都在下田,不能让他们看见。后面杨丽气喘吁吁跟上来,拉着小花衣角,“小花,咱们不去,好不好?”

    “不好。”贺小花答得肯定,头也不回,找准一条草丛被踩得东倒西歪的小路,摸上去。

    开始一段路走得平坦,草丛矮下去一截提示后来人上山的路。树木渐渐增多,再往里走,只能透过树叶缝隙隐隐约约看见阳光。

    杨丽害怕地拉拉贺小花衣角。贺小花反手握住,“走,咱们去吃果子。”

    前方隐约传来说话声,贺小花循声音走过去,渐渐听得清楚。

    “少爷,我们快回来吧,被夫郎发现了,要打板子的。”

    “怕什么,阿么肯定不会打我。”

    “少爷。”声音已经带上哭腔。

    “看那树,我再摘一些,带回去给阿么,阿么一高兴,饶过你这小子。”

    “少爷别去,阿才上去,少爷,少爷,小心脚下。”

    贺小花弯腰躲在树后,脑袋往外探,一个穿粗布衣裳,年龄约十岁出头的小子在树下团团转。往上看,一个穿紫色衣裳小子,手脚并用往上爬。再往上看枝桠上挂满粉红粉红的甜桃。这种甜桃贺小虎摘过给小花尝,肉软多汁,味道不错。

    “他会不会摔下来?”杨丽摇摇贺小花手臂,眼睛一眨不眨盯着树干。

    紫色衣裳小子已经爬到枝桠边,正伸手拉树枝。

    树下的小子紧张地呼吸都闭上,两只小拳头握得紧紧的,生怕一出声吓到少爷。少爷安全没事摘甜桃回去,尚且可能被打,更何况万一少爷出事。

    紫色衣裳小子把树枝拉弯,双腿夹紧树干,一手拉树枝,一手摘甜桃,往下面扔,“接好,别摔坏。摔坏了,看我收拾你。”

    小子应一声,捧起衣服下摆,看准甜桃落下位置,一接一个准。

    贺小花心里暗想,这两小子肯定经常来摘甜桃,看配合,真有默契。

 第16章

    “少爷,少爷,够了,够了。衣兜装不下。”

    紫衣小子冲树下看看,果然衣摆都快装不下。紫衣小子手脚并用,比用上树更快速度爬下来,拍拍手,“走,回去。”

    等两人走远,贺小花从藏身的树后走出来,绕着几株果子树走圈,失望发现低矮一点的枝桠,果子都被摘光,高一点的,看看自己小胳膊小腿,叹口气,还是找贺小虎来摘妥当。

    杨丽紧张兮兮拽住贺小花衣服,生怕贺小花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