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侯》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明王侯- 第28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扑通!

    太常寺卿,翰林学士解缙头一个朝萧凡跪了下来,哭道:“国公爷!此事万万不可!当年定都应天是先帝所决,《皇明祖训》中也提到,后人无论君臣,不可改易我大明既成之法,违我大明祖制,否则便以逆臣处之,迁都一事,且不说有违祖制,单说那北平府,那可是当初燕逆造反的老巢,离北元鞑子甚近,几乎可以说是朝发夕至,万一将来某天战事不利,被鞑子打到北平城下,北宋时的靖康之耻将会在我大明一朝再次上演,若真如此,我等臣子有何脸面苟活于世?国公爷提出迁都,正给了那些清流大臣们以口实,他们必然会抬出祖制以死相抗,此事绝计不可,国公爷三思啊!”

    解缙涕泪jiāo加的一番话说完,厅内众人纷纷点头,瞧着萧凡一脸不豫之sè,众人跟着一块儿朝他跪下,语气沉重齐声道:“请国公爷三思!”

    萧凡一颗心渐渐沉了下去……

    满堂倒彩令他心里堵得难受,迁都会遭到反对,这是他早已预料到的,可他没想到反对的声音居然如此jī烈,他连满肚子迁都的理由都没机会说出口,这群家伙便全部都跪劝了,瞧着眼前这一幕,他那些理由还怎么说得出口?

    这群人根本是没打算让他开口,干脆把他的嘴堵上了啊。

    萧凡xiōng中一阵气闷,眼中散发出两道寒光,盯着跪倒一片的众人,冷冷道:“迁都之事,我已思之再思,你们连我的理由都没听,怎么知道此事不可行?”

    解缙脖子一梗,凛然道:“什么理由都不必说,迁都北平太过荒唐,燕逆造反刚刚被国公爷平定,北方尚且一片húnluàn,这个时候把我大明的国都迁过去,国公爷不觉得此事太荒谬么?下官等虽与国公爷同声共气,可迁都一事太过惊世骇俗,国公爷走到如今这一步不容易,不可因此事丧尽朝中威望!”

    萧凡渐渐动了真怒,冷声道:“我若执意请天子迁都,你待如何?”

    解缙面红耳赤道:“我……我就趁月黑风高之夜,在你家mén口吊死!”

    一帮jiān党跟在后面起哄:“同吊,同吊!”

    萧凡:“…………”

第三百一十六章 利益牵扯

    迁都的提议刚说出口,便遭到jiān党们异口同声的反对。

    萧凡意外之余,心头不由升起一团怒火,很久没人敢如此当面驳斥他的话了,更何况还是朝中以他马首是瞻的同一党系,这算什么?窝里反?

    瞧着解缙那副激动的模样,萧凡气不打一处来,茹瑞,郁新他们是尚书,他们反对倒也罢了,你一个读死书的书呆子也敢唱反调,是不是欠收拾了?

    咬了咬牙,萧凡涨红着脸,当着众人的面站起身,一把揪住解缙的前襟,把他从椅子上拎了起来,然后使劲摇晃了几下,压低了声音怒道:“姓解的,你最近修大典修昏头了?敢威胁我?是不是觉得日子过得太舒坦,想找点刺激?”,高高在上,温文儒雅的国公爷突然露出街头痞子收保护费的嘴脸,群情激愤的众人顿时惊呆了,花厅内一片寂静无声。

    解缙被萧凡使劲摇晃了几下,激动的情绪顿时冷静,像被人敲了一bāng子似的,整个人清醒过来了,冷汗唰唰的往外冒。

    这位可是英国公当面呀,自己居然敢跟他叫板,当初萧凡还只是锦衣卫同知的时候,便狠狠收拾过他好几次,现在人家己经是锦衣卫指挥使,其爵位更是位列所有国公之上,权势早已非当初吴下阿蒙,他如今能够位列九卿,也是靠抱住了萧凡的大腿才上位的,自己吃了熊心豹子胆,居然敢顶撞他,难道真如国公爷所说,自己最近修建文大典修昏头了?

    当下解缙态度立转,很识时务的表现出读书人的乖巧本质,颤抖着声音飞快道:“国公爷饶命!下官错了!”,萧凡继续恶狠狠道:“你还想在我家mén口吊死?打了这几年jiāo道,本国公是什么人你不清楚?我是被吓大的?你要上吊是吧?行!我给你递绳子,你现在就去上吊,吊死了我管埋,吊不死我帮你搭把手,一定让往生极乐,死得不能再死!回头我往陛下那里一报,给你记个因公殉国,追封你一个枉死侯”糊涂公,一家老xiǎo朝廷帮你养。”

    解缙快哭了:“下官……下官就是那么随便一说……”,“这么说,你改变主意,不想死了?”,解缙急忙摇头:“不死了,说什么也不死了……陛下要下官修建文大典,如此重任在肩,下官怎能死?”,萧凡嘿嘿冷笑,一边用璨璨发寒的目光不停扫视厅内其他几位大臣。

    另几位大臣被萧凡的目光盯得遍体生寒”忙不迭低下头,开始左顾右盼,茹瑞捧起手中的茶盏儿”发现新大陆似的惊奇叫道:“咦?这只茶盏儿不错,景德镇官窑的柚上彩瓷,晶莹剔透,花鸟栩栩如生,真乃不可多得的珍品呀……”

    众人急忙凑过头去,开始对手里的茶盏儿品头论足,厅内顿时氛围急转,变成了一场瓷器品鉴大会”方才尴尬的气氛一扫而空。

    既然茹瑞这官场老油条把气氛缓和下来,萧凡也不想让大家太过难堪,怎么说大家也是站在同一个阵营的,立威这种事,偶尔为之,重拿轻放便好,不依不饶就过头了。

    扫视了一圈后,萧凡凌厉的眼神也渐渐缓和下来,于是平复了情绪,将定都应天的弊端,以及迁都北平的好处一一给众人细说了一遍”说了大半个时辰,萧凡这才端起茶盏儿慢条斯理啜了。茶,润了润嗓子中笑道:“迁都一事,本国公是经过周密思量的”此事我未存任何私心,完全是为我大明江山社稷计,此乃国策,并非营私,各位大人与我守望相助,还望各位助我一臂,为大明江山贡献一份心力,将来青史之上,各位的大名亦将留下浓重一笔,足以告慰mén楣祖上。”

    众人闻言顿时陷入深思,目光闪烁,分明有些意动。

    chōu一记鞭子再给颗甜枣,这个道理萧凡还是懂的,于是接着笑道:“北方虽然贫瘠,可朝廷倾举国之人力物力,数年打造一个堪比江南的繁华国都并不难,更何况,各位大人举家搬到北平,朝廷也不会让你们吃亏,家宅自然由朝廷早早安排好,每位大人还可得到朝廷补恤的五千两银子,搬家之前先给二千两,落户北平之后再给三千两,这可不是笔xiǎo数呀……”,听到朝廷补恤五千两银子,众人却没什么太大的反应,脑子里仍旧在消化萧凡刚才关于迁都利弊的那番话。

    萧凡见众人没有反应,神sè不由有些悻悻,眼珠一转,又笑道:,“看来这个价码各位大人不怎么上心呀,这样吧,我便再向陛下请旨,搬家之前先给三千两,落户北平之后再给二千两,这总可以了吧?”,众人很无语的瞧着他:“…………”,茹瑞品了。茶,向天翻了个白眼儿,悠悠道:“国公爷,咱们是朝廷大臣,何必把咱们当猴儿耍?”

    萧凡嘿嘿一笑,心里却跟明镜似的。

    这群家伙左一个有违祖制,右一个造反老巢,一个个大义凛然的反对迁都,说到底,还是因为迁都牵动了他们的利益。

    举凡京官,哪怕官至尚书者,每年的傣禄也不过几十上百两银子,再加上各地官府的冰敬炭敬以及陋规火耗,这些合法的收入加在一起也不过千余两数目虽然多,可分配到自己府里的日常开销,还有官场上的人情来往等等,千两银子其实根本起不了多大的用处,京官真正的油水还得跟京师的商人们挂钩,青楼楚馆赌档酒楼等等,官员提供保护伞,商人负责赚银子,每位官员手下都有一批错综复杂的商界人脉关系,他们就像寄生虫一样依附在这些商人的身上,吸取商人利益的养分来维持自己的开销,整个京师的官场和商界就是这样形成了一个怪异但合理的利益圈子,这些圈子有的各自独立,有的则与别的圈子产生jiāo集或对立,京师的上层其实就是这样一个又一个的圈子组成。

    萧凡提出迁都北平,无疑是将所有京官在京师内的那些利益关系一斩而断,到了北平只能靠着朝廷那点微薄的傣禄过日子,所有的关系也只能重新开始建立布局,萧凡的主张不可避免的触动了所有在京大臣们的切身利益这还只是经济上的利益触动,迁都北平后,朝堂的官员职司安排,权力的重新分配以及朝堂各方势力的重新洗牌等等,金钱与权力都被触及,谁会答应迁都?这也难怪连唯他马首是瞻的jiān党们都异口同声反对了。

    有违祖制等等冠冕堂皇的借口之下,真正的反对理由其实很直白:谁敢动我的nǎi格,我跟谁拼了!

    早已明白其中关窍的萧凡自然也不便说破,官场上有的事纵然知道真相也不可揭穿,否则就是赤luǒluǒ的扇耳光了,这帮家伙怎么说也是自己同一个阵营的面子还是得给他们留几分。

    笑了笑,萧凡若有深意道:“朝廷补恤的这点银子只能算是一点心意,迁都北平之后朝廷必然会加大对北平的建设力度,凡我大明的商户商家,只要愿意在北平开店的,不论酒楼青楼还是绸缎庄瓷器店,朝廷都会给予适当的减免税赋政策,那时商家蜂拥而至,各位难道还怕少了进项?至于朝中各职司变动……”,萧凡笑意更深了:“…………有本国公在,终归不会让大家吃亏做官如同过日子,总要往高处走才是。”

    最后一句话说到点子上,众人终于动容,千句万句,抵不过一句最实在的金钱和权力才是他们最看重的东西,只要这两样没少,哪里都是天堂,迁都有何不可?

    心思一活络,厅内的气氛徒然轻松了许多,各人都在盘算与自己利益相关的事情萧凡的迁都之议,这时也终于被大家所接受。

    茹瑞到底比较老道,嗫嚅了一下féi厚的嘴唇xiǎo心道:“国公爷,迁都一事不知您是否与天子商议过?”

    萧凡肯定的点头:“昨日与天子细说过。”,“天子是什么态度?”,萧凡环视众人,缓缓道:“天子支持迁都!”

    众人心中大定,纷纷露出心领袖会的笑容。

    …………………………………………………………,送走了众位大臣,萧凡整个人也轻松了许多。

    第一步已经跨出去了,离目标更近了一步,只要jiān党们愿意支持他,自己在金殿提出迁都一事,便不再是曲高和寡。

    实现理想的过程就像打群架,人多势众才能赢,赵子龙那样七进七出长坂坡的孤胆英雄变态高手毕竟只是少数。

    这一点上萧凡比较崇尚香港古惑仔的办事方式,人少就躲,人多就上,朝堂这种地方不适合个人英雄主义,一味luàn冲luàn闯,必然会落个被人揍得跟王八蛋似的下场,那才叫丢脸。

    回到内院的萧凡心情很不错,他今天收获不xiǎo,迁都之事已经埋下了伏笔,可以开始运作了。

    哼着xiǎo曲进了江都的厢房,萧凡正好看到江都捧责个xiǎo铜盆儿呕吐,侍nv墨yù一脸紧张的轻轻拍抚着江都的背。

    萧凡呵呵笑了起来,江都身孕两个多月,害喜症状很严重,稍有个风吹草动就哇哇大吐,而且特别爱吃酸,原本是无神论者的萧凡也不由mí信起来,都说酸儿辣nv,江都爱吃酸,莫非她真给我怀了个儿子?

    后来仔细想过之后,萧凡淡定了。

    现在是明朝初年,辣椒这玩意儿还没传进〖中〗国,上哪儿吃辣去?

    江都吐过之后,抬头瞧着萧凡,俏脸不由皱成了一团,一副可怜兮兮的模样。

    “相公,好难受……”江都泫然yù泣。

    萧凡赶紧上前,轻轻揽着她的腰,手却不自觉的抚上她的xiǎo腹,那里正孕育着一条xiǎo生命,他的骨血。

    “害喜是正常的,撑过这两个月就好了,保持好心情,这样生出来的孩子才健康活泼,你是我的宝贝,一定要开开心心的把孩子生下来……”,江都一撇xiǎo嘴,一向柔静的她竟闹起了xiǎo脾气,委屈的瞧着萧凡,沉默了一会儿,幽幽道:“我觉得肚子里的才是你的宝贝,我就是一宝盒……”,萧尼:“…………”,怀孕的nv人真的惹不起……,!!

第三百一十七章 怒殴御史

    第三百一十七章怒殴御史

    建文二年六月。

    在一个平静无波的早朝上,兵部给事中周戍站出了朝班,向金殿之上的朱允炆呈上了奏本。

    “……汉唐之盛,都临边陲,雄踞汜水以御狄戎,坐拥嵩岳以安天下,君王戒骄奢而吞吐天地,臣工尚贤能而忠信社稷,国盛兵强,君圣臣贤,遂制**,威服八荒,河西拱手而取,狄蛮争而请降,此汉唐盛世之始也,何以故?盖都城临边域,君臣忧海内而振长策,故生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宇内之心,盛德惠民,兵服蛮夷,天下息矣……”

    周戍这篇名为《请迁国都疏》的奏本当廷宣念,平静的朝堂引发了一场大地震,振聋发聩之语,令满朝文武震惊。

    给事中只是一个xiǎoxiǎo的言官,明朝自洪武帝后,言官的言论渐渐宽松,朱允炆崇尚以仁治国,从不因言加罪,是故建文朝的言官们也活跃起来,捕风捉影,风闻奏事,什么话都敢说,什么人都敢骂,风头之盛,鬼惊神惧。

    可周戍的这篇请迁国都的奏本却大不寻常,因为他提出的话题太过骇人,迁移国都?这王八蛋吃错yào了?好好的干嘛要迁都,应天哪里不好了?非要迁到北平那个曾经是造反逆王的老巢去?

    一篇洋洋洒洒的奏章念完,周戍面无表情的退回了朝班,金殿上所有大臣都睁大了眼睛,久久不发一语,他们实在太震惊了,脑子里还在消化这个惊人的提议,是以周戍退回朝班半天,金殿内仍旧鸦雀无声,落针可闻。

    这篇奏章另外一个不同寻常之处在于,周戍是兵部给事中,众所周知,兵部堂官茹瑺是jiān党一派,是英国公萧凡的忠实走狗,今日周戍提出迁都之议,是否出自茹瑺的授意?或者更明确的说,是否出自萧凡的授意?

    如此一推理,所有人都在思量,目光不由自主的望向朝班中一言不发的萧凡,愤怒嘲讽皆有,一道道含义不同的目光如刀锋般锐利,全部集中在萧凡身上。

    迁都?

    真是可笑!

    萧凡这畜生到底想干嘛?

    迎着众臣愤怒甚至是仇恨的目光,萧凡阖目立于朝班中,面无表情的捧着象牙芴板,一副事不关己的样子,如同庙里供奉的关二爷,一脸云淡风轻,虚无缥缈……

    朱允炆心里当然早有数,见所有人都不说话,他咂摸咂摸嘴,若有所思道:“周爱卿的提议,朕觉得嘛……这个,似乎颇有道理,诸位爱卿以为如何?”

    扑通!

    右都御史景清率先跪了下来,愤然道:“此议动摇国本,殊为荒谬,大明若迁国都,社稷危矣!周戍误国误君,居心叵测,此议断不可行!”

    这一道抗辩如同吹响了满朝文武反对的冲锋号,金殿上大部分大臣都跪了下来,炸了营似的纷纷表示反对,巨大的声làng几乎掀翻了殿顶,其中对周戍的咒骂参劾声更是掩盖不住,整个金殿比应天西市更鼎沸,luàn成了一锅粥。

    跪下来的大臣自然是坚决反对迁都的,那些没跪下来,仍旧站着不动的,便是茹瑺,郁新,解缙,齐泰等等这些jiān党派系,他们老神在在站在人群中,那么的鹤立jī群,超脱世外。

    众人一见这情景,顿时愈发了然。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