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由部将张威、王伦、贺若震、于义、韩相贵、阿那惠等,各自率部,担任正面进攻,分路齐头并进。
重点说这担任正面进攻的,却没有多少话说。因为只打了半天,开远守军不敌,这是肯定的,打不赢就跑,也是肯定的,因为守这开远的高阿那肱和达悉惎,在此之前,打都没打,就望风而逃,现在只打了半天,多少挽回点面子。因此,天险基本上是没派上什么用,想的和做的,总是不一样。
剑阁失守,最后的天险被突破,由此反对派最后的领导人王谦同志,就再好不能据险观变了,因为无险也就再也没有变化右观。
剩下的就只有敢于面对。
现在他不能,也不敢再相信别人,拯救自己的,也只有自己。
于是,王总指挥亲自披挂上阵。
其实,王总又不是“膂力过人”,或者“双带两鞬”,可以“左右驰射”,他为人基本上只能算是文人中的行武者,因为确实也带过兵,打过仗,但是,真正要说冲锋陷阵,恐怕还要多浪费人手实施保护,不过,王总亲自上阵,对于鼓舞一下基本上没有了的士气,还是有一定的作用的。
于是,王总指挥命令达奚惎、乙弗虔守城,自己亲率精兵五万,背城摆开阵势。
………【第三节 顺打(25)】………
所谓精兵,应该项是王总自己开府所招募的王府府兵,是他生逢战争年代,只能以军功起家的老底子,自家子弟,用在这最后关头,不可能对局势必有大的改观,但只要不投降,就只能打这最后一仗,多少要象点样。
这一场所景,和那位反对派核心人物尉迟迥,最后在邺城下摆开阵式,有些雷同。
最后的结果不用多说,也就可想而知,虽然王总拿出老底子,但这行情跌的太快,不够挽回颓势的。
当然,这些兵,也不愧被告称为精兵,人越打越少,且双方又并非按相同比例递减,因为对面梁总带来的兵,是从边关带来的久经战阵的骁兵悍将,从单兵战斗力来说,一打二,或者更多,不好说,部之,王总最后发现,这样下去肯定不行了,于是想起背后的城楼,但事有不同的是,这背后的城楼上,却射下箭在弦上来,于是城楼下的大骂,搞什么,我们是自己人,快开门!
这话其实是白说,因为城楼上的,当然知道,曾经是自己人,只是现在就这么一会儿工夫,就将现在和曾经变成了两个内涵完全不同的概念。
现在我们投降了,这只是有负责的解释,加告知。
只能怪这姓梁的太狡猾,达奚惎和乙弗虔,其实早就有密信送到梁部手上,说是要投降,但梁总说,还是慢点,将其称之为大人物,或高人的原因是,他其实早就在接到让他带兵征讨时,就看到了现在这一幕情景,知兵者,知己知彼,是最根本的,当他知道要打的是王谦时,则不怕说来让王总伤心,这胜负是已经定了。
所以梁总这一步棋,从以马后炮将军的眼光看,是早有预谋的,目的就是为了让王总最后披挂上阵,从城楼中出来,或活捉,或斩杀,总之他梁总好歪要给坚哥一个清楚的交待。
怪不得这达奚惎和乙弗虔,好几仗都败得那么快,打都要还没打,就望风而逃,现在想起来,原来是早已串通好了的,并不完全是因为梁名声太大,才望风而逃的,不过,说到望风,这两位到是实在的望风党,并没有说错。
五万精兵,打得最后还剩下30人,也可能是冲出重围后还剩下30名精兵,称得上是精兵是因为最后都还紧跟着,并掩护王总突出重围。
新都县就在现在的成都市北郊,王总最后跑到了这里,不是说他不跑远点,而是说,他本来以为在自己的地盘上,暂时一避,不会有太大问题。
不料这新都县令王宝,也是个望风党,开了城门,接到县政府的县长办公室,一杯茶,喘囗气,压压惊,然后辞去左右,到来了差役,绑了,敢绑王总,没错,绑了,你现在已不是王总了。
………【第三节 顺打(26)】………
以上事情所涉及到的,有关王谦总指挥手下的这些人,被写史书的人,以一言蔽之,“所用非才”,包括这位王宝在内,除了有这个名字以外,其它的个人情况,很难查清,说是很难查清,这是相对而言的。
相对国家之大来说,在所写的大书中,是查不到,或查不清的,但是,在小书中,比如这位王宝,在新都县地界上,他又变成了大人物,所以新都要县志中,肯定是有的,但新都县志中,要找一个叫张老五的,则肯定没有,这就是辩证法。
因此,根据辩证法,写这本书,虽然稀松,却也是说国家大事的,相对而言小人物,也就不在话下,并非本人图省事,确实莫怪,
接下来,那天是农历十月的戊寅日(二十六日),梁总将将王谦同志和高阿那肱一起斩首,目的只不过是为了向被杨坚代表的全国人民交待,以画一个句号为标志,即王谦死,则四川搞定。
梁睿入川,其战无不胜的骄人成绩,自然要兑换为所得,其功进位上柱国,且从不顺利到顺利当上四川省长,并赏赐金银财物等,略去。
下面要进行总结,这种事有点难,关键是现在都没有人愿意听总结性发言,所以还是具体点好,
清人王夫之说,“迥亦一坚也,司马消难亦一迥也,王谦亦一消难也”,这是个天下乌鸦一般黑的评价,说这尉迟迥,和杨坚一样,是篡国者,其实不一样,关键是条件,而这条件就很难说,如果条件具备,好人也会变成还人,反之亦然。不过,这个评价中,隐含有一点,本人是同意的,即这三个反对派首脑,一个比一个要差个等级,但他们要和杨坚比,还是差了好几个等级,都不好说。
再就是,有一点前面没说到的,就是那韦孝宽,后来一把火,肥个繁华之都邺城难事烧了,有点象楚霸王当初烧秦始皇的阿房宫,这么好的东西,虽说当时的土木建筑,到了今天也留不下来,不象西方人,历代王城,多用石砌,经得起风吹雨打,就是有地震,也还会留下盖房子的石头,我们现在的考试古发现,能找到的,只有夯过土的古城墙的地基,往昔的辉煌,只有凭借于想象了。
不过,也还有一点要说的,那就是邺城被攻破,那韦孝宽把几成名参加叛乱的士兵,都要给活埋了,古代人就是古代人,没有优待俘虏的政策,有些事,不象我们这里说说那么轻松,战争的残忍,是没有一点人性的,是人类自己对自我存在的否定。
当然,最后是,这场内战最后以杨坚成为胜利者而结束,为杨坚同志最后完成祖国统一的大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不过,有关这些内容,已超出了本文的范围,要想了解,最好去看正规的历史教科书。
………【第一节 预谋(1)】………
话分两头说这句话,其实是说,在同一时间段,有好些事,是一起发生的,只不说这事的人,只能把那件事说了,再说这件。
周天元皇帝是农历五月乙未(十一日)死的,在此之前的五月己丑(五日),他还搞了次人事任免,任命令上柱国、大前疑、随国公杨坚,为扬州总管。
而杨坚是在这项任命发出后的第六天,即五月十一日,被召入宫侍疾的。这是说皇帝病危,让他赶来看望,且有重要情交待。
实际上这意味着被召唤者的重要。
不过,这道圣旨,应该不是周天元亲传囗谕。因为他在临死前,已说不出话来。
说不出话,应该听得见。
要是问:是不是这个意思?
他可以在听后眨眼,点头,或以手指头动一下等方式,来表达是否同意。
但事实也许是,他忽然陷入昏迷。就象心脏病发作,或是中风,不能作出意思表示。
有一点事实,可以对召杨坚入宫,不是出于周天元的意思表示,有所映证:
周天元一直对杨坚抱有很大的敌意,几次扬言要杀他,这个情况前面说过,但是,也就是在周天元头脑还清醒的前几天,杨坚才被任命为杨州总管的。
杨州的治所,也就是省会城市,在今天南京市,是北周在灭北齐后并入其版图的。这个地方曾作为三国时吴国,和后来西晋的首都,本身就是北齐的重镇,地处江南富庶之地,其战略意义(对于与北周相峙的陈朝而言),和经济地位,是不容否认的。
让杨坚因此而手握实权,如果不是周天元的昏招,那么也只有一种可能,就是杨坚的实力,过于强大。
周天元不理朝政,而把他只有七岁的儿子宇文阐推到前台,弄出个天有二日的荒唐局面,其实也并非完全是为了贪图享乐。这是周天元以退为进的一种做法,虽然有关于如何进,还没有想好。
还有就是周天元对杨坚长女杨丽华的态度,被指其心理变态加上对杨坚的怀疑所致,其实并非完全如此。
杨丽华13岁就嫁给周天元,二人一直感情不错,这杨丽华是历史上有名的美人,且性柔顺,而旷达,但是后来,这周天元对她的态度开始变得恶劣,有事无事加以责骂,一般看来,这是周天元喜新厌旧,且不是一般的喜新厌旧的毛病所导致的结果,这人弄出五个皇后,且见了宫中只要有些姿色的女子,不论是什么人,都要要弄到手,到也是中华古代皇帝风流史中的奇观,通常被总结为此皇帝的变态心理,但是,还有另一方面的原因,其实是很容易看出来的:
杨坚的权势日盛,这是一种无形的力量,是这种力量让周天元感到了压力。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