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话楚国史--血泣楚天》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白话楚国史--血泣楚天- 第2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乱岳矗闶映挛约伊斓兀蝗菟局浮U庀拢略袂慷眩竦木谷皇浅牡泄比徊荒苋萑獭3萃跞辏ā486)夏,楚便伐陈。此次伐陈,没啥效果。为此,第二年冬,楚惠王又派子期(公子结)大举伐陈。吴王夫差派延陵季子救陈,没想到,季子是怀着仁义之心来救陈的,与其说是救,不如说是不救,但就这种不救却救了陈。且看史载:

  吴延州来季子谓子期(楚公子结)曰:“二君不务德,而力争诸侯,民何罪焉?我请退,以为子名,务德而安民。”乃还。《左传·哀公十年》

  楚公子结,见季子退军,他也跟着退军了。不过,陈仍然未免被楚伐灭的命运。到楚惠七年,楚令尹子西(公子申)又帅师伐陈。最后在楚白公之时,陈居然还趁机侵楚,楚在平定白公之乱后的第二年(楚惠王十一年,…478),借取陈麦,派武城尹帅师伐陈,陈人也采取了抵御措施,但给楚师打败了,于是就乘势将陈围起来了。楚惠王闻此,连忙加派援军,以公孙朝帅领,秋七月己卯,公孙朝与武城尹,就一起将陈攻灭了。从陈被楚庄王划为县(…598),后复国到现在,陈的第二次生命长达121年。至此,陈最终灭绝。但陈的子孙却在齐得到了兴盛,最终完成了田氏代齐。

  早在楚惠王二年(…487),令尹子西就召在吴的太子建之子胜,并把他安置在靠近吴的边邑白(今河南息县东七十余里),号白公。不过,就在子西召白公胜时,叶公(子高,沈诸梁)就曾谏子西,不要召之,他的判断是,“胜也诈而乱,无乃害乎?”而子西却认为,“胜也信而勇,不为不利,舍诸边竟,使卫藩焉。”子西没有听从叶公的意见。

  白公这个人,好兵,而且果敢,耿直,言出必行,又善养死士,由于其父被郑所杀,所以一心想为其父报仇。多次请求伐郑,起初子西以楚没有准备好拒绝了,后来终于答应了,但还没有起师。可是这时,晋却帅兵伐郑,郑于是向楚求救,晋楚之间的争夺又超过了白公的私仇,子西就发兵相救,并与晋盟。这样,白公就把对郑的怨恨迁怒到子西身上,以为子西不想其为父报仇。

  白公本想实施刺杀计划,可没有得到合适的人而放弃,因为,楚惠王与令尹子西及司马子期也以勇闻,白公的同谋石乞,虽然找到了一位叫熊宜僚可以当五百人的勇士,但熊宜僚并不愿意。

  后来,吴伐楚慎(今安徽省颖上县境)邑,白公帅兵打败了吴军,于是就借口献战利品,带兵入楚鄀都作乱,楚惠王十年的秋七月,就杀子西与子期于朝堂上,而且劫持了惠王,子西羞愧,惭于叶公,以玉袂掩面而死,子期以勇闻,博斗死。于是白公占据了楚国库,暂时执掌了楚政权。由于白公胜在占据国库后,并不分给徒众以求死力,石乞就向他建议,焚烧国库以免他人得之,同时,建议白公弑杀楚惠王。但是白公两项建议都没有采纳。

  楚勤王之兵也从外地赶来了,主要是叶公从蔡与方城等地征发的。白公在楚都,想立子闾(公子启)为王,就是那位在楚昭王让位时“五辞而后许”的那个人,但子闾守义,坚决不为王。史载:

  子闾曰:“王孙若安靖楚国,匡正王室,而后庇焉,启之愿也,敢不听从。若将专利以倾王室,不顾楚国,有死不能。”《左传·哀公十六年》

  白公因此杀掉了子闾,且胁持楚惠王到了高府(楚都储梁之所),石乞守门看管,圉公阳穿凿宫墙,悄悄救走了楚惠王,把楚王背负到其母越女之宫。这时,叶公也赶到了。于是发动楚国人以攻打白公,楚箴尹固本欲助白公,但遇上了叶公了,叶公就劝他勤王杀贼。白公最后走投无路,“奔山而缢”,石乞也因跟从叛乱又不愿说出白公缢死之地而烹死。白公的弟弟王孙燕逃奔睢剖希ń癜不瘴吆厍窍鼐常

  叶公沈诸梁在平定白公之乱后,暂时执掌楚国,身兼令尹与司马二职,直到楚国政局安宁后,将令尹一职传给了子西之子宁(子国),将司马一职传给了子西之子宽。

  这次白公之乱,算是楚国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内乱,以前,楚庄王诛子越椒也没有发生以兵乱国的情形。白公带来的兵肯定不少,不仅打败了楚都的卫戍部队,而且还能让箴尹固帅兵从贼。帅兵勤王的还是远在蔡的叶公。白公之乱之所以得逞,子西难辞其咎,因而,白公在密谋时,曾告诉过,子期的儿子平,平马上告诉了子西,但子西并没有意识到危险性。没有加以防备,反而准许白公入楚都献御吴的战利品。

八、止楚攻宋(4…8)
楚惠王时期,还发生了一件事,这事关涉两个著名历史人物,一个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墨子,一个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能工巧匠鲁国公输班(盘)。据钱穆考证,“止楚攻宋”的时间发生在楚惠王四十四年后,五十年之前。当时公输班在楚为将,擅攻城,正在为楚造云梯。墨子游于列国之间,那时在鲁。墨了听说了,楚国将要攻打宋国,就从鲁千里迢迢,用十天十夜赶到楚国都城。

  先就去游说公输班,“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墨子&;#8226;公输》)

  公输般听墨子这么一说,就服了,可是他感到为难,因为他已向楚王建议攻宋,攻宋战争已经在准备中了。最后,公输般引荐墨子见了楚惠王。

  子墨子见王,曰:“今有人于此,舍其文轩,邻有敝舆,而欲窃之;舍其锦绣,邻有短褐,而欲窃之;舍其粱肉,邻有糠糟,而欲窃之——此为可若人?”

  王曰:“必为有窃疾矣。” 

  子墨子曰:“荆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荆有云梦,犀兕麋鹿满之,江、汉之鱼鳖鼋鼍为天下富,宋所为无雉兔鲋鱼者也,此犹粱肉之与糠糟也;荆有长松、文梓、楩、枬、豫章,宋无长木,此犹锦绣之与短褐也。臣以三事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臣见大王之必伤义而不得。”

  王曰:“善哉!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墨子&;#8226;公输》)

  楚惠王同公输般一样,虽然觉得墨子说得有理,但并无打消,攻宋的战争计划。

  后来是,墨子 “解带为城,以牒为械”,与公输班进行战争推演。公输盘攻,墨子守。结果是:“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墨子取得了守城的胜利。

  这下,就令公孙班与楚王不得不重新考虑攻宋计划了。虽然公孙班也想过杀死墨子来这一最后一招来对付墨子,但墨子的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杀死墨子也改变不了预期的战争结局。最终,楚王取消了攻宋计划。

  这一则故事,主要由墨子弟子在《墨子》一书中记载,葛洪《神仙传》里也详述。需要提一下的是,墨子的姓名与国籍问题。

  墨子姓墨名翟:最普遍的说法是,墨子姓墨名翟。《吕氏春秋》、《淮南子》、《史记。孟子荀卿列传》内都如是称。《元和姓纂》明确说墨子乃孤竹君之后,本墨胎民,改为墨氏。而《新唐书&;#8226;艺文志》也沿用这种说法。

  墨子姓翟名乌:南齐孔稚圭所著的《北山移文》则称墨翟为“翟子”,元朝伊世珍所著的《琅环记》也附和此说,并认为墨子姓翟名乌。清朝周亮工所著的《固树屋书影》更具体地提出:“以墨为道,今以姓为名。”认为他姓翟,并将姓转成名;而“墨”是一种学派。晚清学者江琼所著的《读子卮言》承袭周亮工的说法。

  墨翟为“貊狄”或“蛮狄”之音转,非姓名:近代学者胡怀琛有研究墨子,在其所撰《墨翟为印度人辨》一文中提出,墨既非姓,翟也不是姓,更不是名,而是“貊狄”或“蛮狄”之音转,是用来称一个不知姓名的外国人。

  墨为古代刑名之一:近代学者钱穆的《墨子传略》从墨刑是古代刑名之一的角度展开研究,认为古人犯轻刑,则罚作奴隶苦工,故名墨为刑徒,实为奴役,而墨家生活菲薄,其道以自苦为极。墨子和弟子们都“手足胼胝,面目黎黑,役身给使,不敢问欲”,人人皆可使“赴火蹈刃,死不族踵”。这样,就被称为墨了。

  墨子国籍有宋人说、楚人说、鲁人说、腾州说。

  宋人说:主要据《史记&;#8226;孟子荀卿列传》“盖墨翟,宋之大夫,善守御,为节用。或曰并孔子时,或曰在其后。”据此历代学者称其为宋人。此说一直流行到清代。

  楚人说:清代毕沅注《墨子》时,据《吕氏春秋》高诱之注, 并参照墨子诸多与鲁阳文君的对话,推定其为鲁阳人,即楚人。

  鲁人说:清代孙诒让作《墨子间诂》,在附文《墨子传略》中第一次提出墨子为鲁国人。其主要依据为:《墨子&;#8226;贵义》“墨子自鲁即齐”; 《墨子&;#8226;鲁问》“以迎墨子于鲁” ;《吕氏春秋&;#8226;爱类》“公输般为云梯,欲以攻宋,墨子闻之,自鲁往”。

  滕州说:墨学研究学者张知寒在《墨子原为滕州人》、《墨子里籍新探》等论文中进一步考证,墨子出生地应为古代邾国的“滥邑”(现山东滕州境内),滥邑后来归属鲁国。其主要依据有:墨子是宋国贵族目夷之后,史载滕州东南有目夷亭 

  墨子姓名与国籍众说纷纭,尚无定论。笔者无意深考,兹录于此存阅。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九、再度掘起(4…9)
(4…8)再度掘起

  楚惠王时期,除灭陈、平定白公之乱外,还在四十二年灭掉了蔡国,四十四年,灭掉了杞国。同时,左右开弓,西与秦平,东侵淮泗。

  蔡是周武王弟蔡叔度之后,在周公平定管蔡与殷胤武庚的叛乱后,就将蔡叔流放了,当然封国蔡也收回了。蔡叔流死后,其子胡“率德驯善。”周公不忘兄弟旧情,推荐胡为鲁国的卿士,有功,遂言于天子,复封胡于蔡。是为蔡仲。蔡国小,史无详载,不过,在长达千五百年的兴替中,也有一些事件可回眸。一是楚文王利用息蔡的矛盾,与息侯设计俘虏了蔡哀侯,将蔡哀侯留在楚国九年,最后死在楚国。二是前面提到了蔡女得罪齐桓公,齐桓公归之,蔡侯怒而改嫁其妹,最后引起了齐楚对阵,差点干起来了。

  楚灵王十二年,蔡第一次被楚所灭,楚公子弃疾,后来的楚平王被封为了蔡公。楚平王夺得王位后,为了搞好国际关系,复封蔡国。这一次从灭到复国,间隔三年,很短暂。

  其后,到楚昭王时,蔡昭侯朝楚,得罪了索贿的令尹子常,被子常困囚了三年,含辱归国后,便请与晋伐楚,晋没同意,后来连与吴王阖闾一起伐楚,攻占了郢都。

  这次得罪了楚国之后,楚国就没再给蔡好果子吃,楚昭王继续伐蔡,蔡在得不到吴的救援的情况下,最后蔡不得已迁到离吴很近的州来避居。

  到后来蔡侯齐的时候,随着吴国的灭亡了,蔡再也无力生存了,只好眼睁睁的看着被楚攻灭(…447)。侯齐逃亡,蔡绝祀。

  杞(今河南杞县)是夏禹之後裔,也是在周武王克商后所封。始封祖为东楼公。相比于蔡,杞更小微,不足称述,史载罕见。不过,留下一个成语“杞人忧天”。故事见于《列子&;#8226;天瑞》:“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杞自受封到楚惠王四十四年(…445)被灭,亦存在了一千五百多年,杞身处中原四战之地,立国这么久,也是很罕见的。史上也没有曾被攻灭的记载。或许是杞国小民弱,善于服事大国,安分守纪,不得罪列强,也怎么参与列强纷争,有些像欧洲的瑞士,因而得以保持久远。

  楚西与秦平,史不详载。或为秦共公与秦燥公之时。秦共公甚讲武,试图东进,曾以兵二万伐晋之大荔,取其王城。秦燥公二年,因南郑,或与楚发生冲突。南郑时属楚,或是秦先夺取南郑,南郑楚人不甘心,后归楚,秦举兵伐叛,楚遂与秦战。或许是这次秦楚战争中,楚与秦求和。

  东侵淮、泗,在越灭吴之后,越势力难以控制江淮之际。泗上在今山东省中部泗水北岸一代,近鲁。楚惠王时期,三晋基本上忙于内部纷争,力量难以统一起来,无暇外争。吴越之争也让楚国没有来自东部的威胁,越替代吴后,越虽然曾经北上争霸上,但很短暂,在勾践去世后,越在江淮长期无作为,虽然后来到楚威王、齐威王时,越王无彊再度掘起,西侵北伐,让齐楚两大国头痛不已。此为后话,暂不表。

  总之,楚这时期,由于楚惠王的长期在位,内部稳定,外部条件,两大对手也相对沉寂。这便给楚国提供了良好的内外环境,因而灭国拓疆便是顺理成章的事了。楚惠王时的疆域,应是很大的。东至淮、泗,西抵巴蜀,北达南郑、杞、蔡,南及潇湘甚至更远。大抵包括现在的四川中南部、重庆、陕西汉中、贵州、湖北、湖南、河南中南部、山东西南部、江苏中北部偏西、安徽中北部、江西大部,或许还有两广、云南部分。大半个中国属楚矣。

  如果说,以前的楚国对中原各国还是一时的势力控制的话,这时,楚国已深入中原腹地。显然,在战国之初,楚国无论从疆域版图还是从国家实力来说,都是最强大的。而且,这时期,楚没有对手,齐桓、楚成、秦穆、晋文,四雄同时相争的局面没有了。因此,这段时间,楚没有同大国发生重大的军事冲突,没有大的胜仗也无大的败仗。

  但笔者有些纳闷,在如此优胜的内外形势下,楚为何不大举扩张呢?至少在北线郑宋,三晋无力南顾,楚国是应有大的作为的,而不是仅仅满足于灭陈、蔡和杞。或许是当时楚的势力已达中原,球顾宇内,虽无霸主之名但却有霸主之实。此外,越楚关系良好,勾践向北争霸,中原诸侯惧,但并没有损害楚国的利益,相反,还将吴国侵占的淮地退予给了楚国。虽然有一段时间,楚越皆强,但由于两国并非敌对国,因而未出现两雄相争的局面。而当时秦国比较弱小,还没有表现出并吞天下之心,因而,楚国也没有感受威胁。当然,最重要的是,楚国本身没有并吞天下之心,楚惠王本人又没有楚庄王、楚成王那种进取心及其作为雄主所应具备的能力。守国有余,进取不足。因而丧失了统一天下、混一宇内的第一次巨大的机会。以当时之势,如果能与越联手伐齐,攻鲁,再回头渡河伐三晋并不难,三晋臣服,秦则率服。

  不过,春秋战国之交的楚国,在文化上,已在华夏先进文化的熏陶之中。满足于学习、吸收与享受。这与秦人不同,秦在商鞅变法时,学的是霸道,是将全国组织成军事机器进行征服战争。西入秦精英智能之士带给秦国的急功近利之术而不是先进的中原礼乐学术。秦楚同样历经了一个由夷变夏的过程,但秦夷味浓,长期隔绝,变夏缓,最终并没有完成。而楚因长期与中原诸侯争战,与中原接触充分,又不断向北开疆拓土,因而变夏快且全面,虽然楚文化依然有些生命力,依然表现出其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