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荒之大巫青云》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洪荒之大巫青云- 第3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神农上前与伏羲见礼后,笑道:“劳皇兄前来接引!”说完后,与伏羲一同上了龙车之后,飞去火云洞。

    神农传位,轩辕接任人族共主之位后。,轩辕便成为天下共主,因轩辕有土德故号黄帝。

    人族历经大战多年,虽然已经休养生息一段时间,可实力并没有恢复,尤其是人数的减少,使得各个部落交流也减少了许多,大家都在埋头发展。如此,也使得各个部落不再像以前那般融洽。

    轩辕见此,为了人族发展,便大力整合人族,使各部落向陈都收拢。最终让神农部落联盟与有熊部落联盟合二为一,称炎黄部落,为人族正统。黄帝在人族中推广自己在有熊部落所发现的新的耕种之法,与民休养生息。

    此时,神农之子榆罔不服轩辕。他少年跟随神农征战,后也是跟随轩辕在军中征战,可谓是人族最利害的勇士。他自问丝毫不必神农差,可继承共主之位的却不是自己这个神农之子,而是轩辕这个外人。

    在轩辕整合了炎黄部落后,榆罔更加不忿,在一些人的怂恿下,当即出走,并以神农之子的身份号召天下,共伐轩辕。

    其时,有十二部落响应,后被轩辕一一降服,分列十二方,守护人族。在传说之中,这十二个部落就是十二生肖。

    自轩辕统一十二部落,天下再无对手,自此黄帝在真正得到了洪荒人族所有部落的认可,成为正真的天下共主。而轩辕为了加强人族统治,并没有因此马放南山,而是继续派大军征伐,把所有人族部落都一一统一,然后建立诸侯制度,划分州野,制礼兴乐,教化百姓,使一诸侯管理几个部落,然后让轩辕负责。同时还发明各种器具用物,方便日用。

    其中,大臣曹胡发明了上衣,伯余造了下衣,於则做了鞋子。百姓们从此不再穿兽皮树皮。黄帝还依浮叶飘于水上的道理作了舟船,共鼓又配上舟揖行于水上。又根据转蓬的道理发明了车辅,便利了交通。

    黄雍父发明了春,黄帝接着又令人制作了釜甑,使得百姓可以蒸饭烹粥。以后又造屋室,筑城邑,使百姓不再巢居穴处。

    黄帝又与歧伯作内外经,使百姓疾患得以治愈。他还确定了天下万物的名称,划分星度为28宿。

    以甲乙十天干纪日,以子丑十二辰来纪月,而六旬为一甲子。黄帝有四妃十嫔。正妃为西陵氏。名嫘祖,她亲自栽桑养蚕,教民纺织,人称她为「先蚕」。

    嫘祖组织一大批女子上山育桑养蚕织丝。但很快又遇到了一个大难题,蚕养了很多,茧也产了不少,但抽丝和织帛却有了困难。就在这时,群女中有一个身材矮小、皮肤黝黑、面部丑陋的女子发明了缠丝的纺轮和织丝的织机。

    黄帝得知后,对此项发明大加赞赏,让她给众人传授技艺。后来在嫘祖的撮合下,黄帝娶了这位丑女,作为次妃,这位次妃被尊称为嫫母。这一切改变使得百姓甘其食,美其服,乐其俗,安其居,一派太平景象。

    一天黄帝正在洛水上,与大臣们观赏风景;忽然见到一只大鸟衔着卞图,放到他面前,黄帝连忙拜受下来。再看那鸟,形状似鹤,鸡头,燕嘴,龟颈。龙形,骈翼,鱼尾,五色俱备。图中之字是慎德,仁义,仁智六个字。

    黄帝从来不曾见过这鸟,便去问天老。天老告诉他说,这种鸟雄的叫凤,雌的叫凰。早晨叫是登晨,白天叫是上祥,傍晚鸣叫是归昌。夜里鸣叫是保长。

    凤凰一出,表明天下安宁。是大祥的征兆。后来,黄帝又梦见有两条龙持一幅白图从黄河中出来,献给他。黄帝不解,又来询问天老。

    天老回答道:“陛下试往河边视之,天其授帝图乎?”黄帝便与天老等游于河洛之间,沉璧于河中,杀三牲斋戒。最初是一连三日大雾。之后;又是七日七夜大雨。然后,一条大鱼溯流而上,背负白图箱兰叶龟文,近岸踊跃授帝。帝知祥瑞,拜而授之,其鱼翻游而去。帝又望河拜谢。舒展视之,名曰《图箓》。命侍臣捧定其箱,排驾回朝。

    至次日升殿,群臣朝毕,黄帝问群臣道:“昔闻伏羲帝始受《河图》,得其五要,设灵台,立五官,以叙五事。今朕得者亦名《河图》,内与前《河图》不同,皆日月星辰之象,教朕立星官之书,以传后世,朕何敢不从耶!”即命羲和占日月之出没,常仪占月之盈虚,车区占风之定息。命容成作盖天浑天仪,以像用天上形。

    黄帝问鬼臾蓲道:“上下周纪,其可数乎?”鬼臾蓲答道:“天以六节,地以六制。周天气者,六期为备;终地纪者,五岁为周。五**者,岁三千七百二十气为一纪,六十岁一千四百四十气为一周,太过不及期可见矣。乃因五量治五气之消息,察法以作朝历。岁纪甲寅,日纪甲子,而时节定。是岁己酉,朔旦日南至而获神数,日月朔望而可推也。”

    黄帝闻奏大悦。又问道:“卿言此是得天之纪终而复始矣?”

    鬼臾蓲道:“然。”

    又奏曰:“天之纪虽终而复始,更要造十六神推馀分置闰月,以定四时。”

    黄帝曰:“何以为闰?”蓲曰:“察天时三岁一闰,多一月三十日也。五岁再闰,共多六十日。十有九年七闰,造历皆起甲子,于是时顺而辰从之。”

    帝曰:“善。”

    命隶首定数,以率其羡,要其会。而律度量衡,命伶伦自大夏之西、阮隃之阴,取竹于嶰溪之谷,以生空窍厚钧者,断两节间,长三寸九分,而吹之,以为黄钟之宫。制十二筒以听凤凰之鸣,而别十二律——雄鸣为六,雌鸣亦六,以比黄钟之宫,生六律、六吕,候气之应,以立宫、商、角、徵、羽五音之声,治阴阳之气,节四时之变,推律历之数,起消息,正馀闰也。又命劳缓铸黄钟太簇十二钟,以为十二律。每月气至,则葭管飞灰古人烧芦管成灰,置于十二律管内,放密室中,以占气候。某一节候至,某律管中的葭灰即飞出,表示该节气已到应之,以和五音,立天时,正人位焉。又命大容、容成、车区,占星象。各领旨而行。

    黄帝又划野分疆,以八家为一井,三井为一邻,三邻为一朋,三朋为一里,五里为一邑,十邑为都,十都为一师,十师为州,全国共分九州;设官司职,置左右大监,监于万国,设三公、三少、四辅、四史、六相、九德共120个官位管理国家。

    对各级官员提出“六禁重”,“声禁重、色禁重、衣禁重、香禁重、味禁重、室禁重”,要求官员节简朴素,反对奢靡。提出以德治国,“修德振兵”,以“德”施天下,一道修德,惟仁是行,修德立义,尤其是设立“九德之臣”,教养百姓九行,即孝、慈、文、信、言、恭、忠、勇、义,进行思想道德建设。



………【054 三皇又五帝 人族定天地(上)】………

    054三皇又五帝人族定天地(上)

    轩辕统治人族两百一十二年,著黄帝内经一书,此书包括《素问》八十一篇和《灵枢》八十一篇,各有九卷。

    此书一成,有玄都自离恨天而来,告之黄帝道其功德圆满,当将人皇之位传下,然后去火云洞清修,黄帝闻言大喜,便召集大臣,宣布即将让位之事,还命众臣推举新任人皇。

    有大臣出言道轩辕之孙孙子颛顼少有贤德之名可执掌人族,一众大臣纷纷附议。轩辕听后点头应允,便命众人准备传位之事。

    三天后,轩辕按天皇伏羲传下的规矩先是祭拜天地、人族圣母、人教教主太上老君后,便在洪荒人族的见证下,将人皇之位传给了自己的孙子颛顼。

    就在黄帝将人皇之位传于颛顼帝之后,伏羲、神农两位圣皇坐着龙辇从天而降,笑着对黄帝说道:“恭喜皇弟功德圆满证得人皇之位,可与我等一同前去火云洞修行。”

    说完便让出半片座位邀黄帝同坐龙辇,黄帝行礼道:“劳烦二位皇兄前来,实不胜惶恐。”说完便登上龙辇与伏羲、神农同往三十三天之外火云洞飞去。

    就在黄帝登上龙撵向火云洞飞去之时,一道功德将于九仙山落在广成子身上,其后又有无数功德落下,各飞经处,正是当年人妖之战相助黄帝众仙神所居洞府。黄帝证道人皇,天降大功德,各有所分。

    洪荒人族在经历过天、地、人三皇治理,各方面生活水平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不再是巫妖大战后那般的落后,已现大兴之兆,渐渐的有了天地主角的样子。

    嫘祖为黄帝正妃,生有二子,其一曰玄嚣,是为青阳,青阳降居江水;其二曰昌意,降居若水。颛顼为轩辕黄帝之孙,昌意之子,生于若水。乃是其母女枢因感“瑶光”而生。

    颛顼接任人皇后,号高阳氏,他沉静稳练而有机谋,通达而知事理。上位后颛顼曾命重任南正之官,掌管祭祀天神;命黎任火正之官,掌管民事。

    他养殖各种庄稼牲畜以充分利用地力,推算四时节令以顺应自然,依顺鬼神以制定礼义,理顺四时五行之气以教化万民,洁净身心以祭祀鬼神。他往北到过幽陵,往南到过交址,往西到过流沙,往东到过蟠木。各种动物植物,大神小神,凡是日月照临的地方,全都平定了,没有不归服的。

    颛顼在位时,还进行了一次重要的宗教改革。曾被黄帝征服的九黎部,到颛顼时,仍信奉巫教,杂拜鬼神。颛顼禁绝巫教。强令他们顺从炎黄部的教化,这一改革促进了族与族之间的融合。

    颛顼在位七十八年,传位于玄嚣之孙高辛立,是为帝喾。

    高辛生来就很有灵气,一出生就叫出了自己的名字。他普遍施予恩泽于众人而不及其自身。他耳聪目明,可以了解远处的情况,可以洞察细微的事理。他顺应上天的意旨,了解下民之所急。仁德而且威严,温和而且守信,修养自身,天下归服。

    他收取土地上的物产,俭节地使用;他抚爱教化万民,把各种有益的事教给他们;他推算日月的运行以定岁时节气,恭敬地迎送日月的出入;他明识鬼神,慎重地加以事奉。他仪表堂堂,道德高尚。他行动合乎时宜,服用如同士人。帝喾治民,像雨水浇灌农田一样不偏不倚,遍及天下,凡是日月照耀的地方,风雨所到的地方,没有人不顺从归服。

    帝喾娶陈锋氏的女儿,生下放勋。放勋娶娵訾氏女,帝喾去世以后,其子挚继承其帝位;可是帝挚却没什么突出的政绩;各部族首领也就亲放勋而疏远挚。

    帝挚九年;挚亲率官员到唐将帝位禅于放勋;放勋继帝位;帝号尧。

    尧的本名叫做放勋,在放勋十五岁时被封为唐侯;他在唐地与百姓同甘共苦;发展农业;妥善处理各类政务;把唐地治理得井井有条;不仅受到百姓的拥戴;而且得到不少部族首领的赞许。

    尧乃是挚的弟弟,登位人称帝尧。尧继位之初,天文历法还很不完善;百姓经常耽误农时;因此尧就祖织专门人员总结前人的经验。

    帝尧命令羲氏、和氏,遵循上天的意旨。根据日月的出没、星辰的位次,制定历法,谨慎地教给民众从事生产的节令。另外命令羲仲,住在郁夷,那个地方叫旸谷,恭敬地迎接日出,分别步骤安排春季的耕作。春分日,白昼与黑夜一样长,朱雀七宿中的星宿初昏时出现在正南方,据此来确定仲春之时。这时候,民众分散劳作,鸟兽生育交尾。又命令羲叔,住在南交,分别步骤安排夏季的农活儿,谨慎地干好。夏至日,白昼最长,苍龙七宿中的心宿(又称大火)初昏时出现在正南方,据此来确定仲夏之时。

    这时候,民众就居高处,鸟兽毛羽稀疏。又命令和仲,居住在西土,那地方叫做昧谷,恭敬地送太阳落下。有步骤地安排秋天的收获。秋分日,黑夜与白昼一样长,玄武七宿中的虚宿初昏时出现在正南方,据此来确定仲秋之时。这时候,民众移居平地,鸟兽再生新毛。又命令和叔,住在北方,那地方叫做幽都,认真安排好冬季的收藏。冬至日,白昼最短,白虎七宿中的昴宿初昏时出现在正南方。据此来确定仲冬之时。这时候,民众进屋取暖,鸟兽长满细毛。

    令羲、和两族掌天文;根据日月星辰运行等天象和自然物候来推定时日;测定了四季;又以月亮一周期为一月;太阳一周期为一年;一年定为三百六十六天,又用置闰月的办法来校正春夏秋冬四季。

    这是有记载的洪荒人族最早的历法;奠定了农历的基础,尧当政后生活依然非常俭朴;住茅草屋;喝野菜汤;穿用葛藤织就的粗布衣。时刻注意倾听百姓们的意见;实乃一代明君。

    人族皆传:尧仁德如天,智慧如神。接近他,就像太阳一样温暖人心;仰望他,就像云彩一般覆润大地。他富有却不骄傲,尊贵却不放纵。他戴的是黄色的帽子,穿的是黑色衣裳,朱红色的车子驾着白马。他能尊敬有善德的人,使同族九代相亲相爱。同族的人既已和睦,又去考察百官。百官政绩昭着,各方诸侯邦国都能和睦相处。

    尧到年老时,为找到继任的贤者;到处寻访,后由四岳十二牧推举部落联盟军事首长继承人,当时有个名叫放齐的与尧说:‘你的儿子丹朱是个开明的人,继承你的位子正合适。‘

    尧严肃地说:“不行,丹朱品德不好,专爱跟人争吵。我不放心他,还是另选贤人。”

    有一次,他又把四方部落首领找来商量,要大家推荐。到会的一致推荐舜。尧点点头说:‘哦!我也听到这个人挺好。你们能不能把他的事迹详细说说?‘

    大家便把舜的情况说开了:舜的父亲是个糊涂透顶的人,人们叫他瞽叟(gusou,就是瞎老头的意思)。舜的生母早死了,后母很坏。后母生的弟弟名叫象,傲慢得没法说,瞽叟却很宠他。舜生活在这样一个家庭里,待他的父母、弟弟挺好。所有,大家认为舜是个德行好的人。

    尧听了挺高兴,决定先把舜考察一下。他把自己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嫁给舜,还替舜筑了粮仓,分给他很多牛羊。那后母和弟弟见了,又是羡慕,又是妒忌,和瞽叟一起用计,几次三悉想暗害有一回。瞽叟叫舜修补粮仓的顶。

    当舜用梯子爬上仓顶的时候,瞽叟就在下面放起火来,想把舜烧死。舜在仓顶上一见起火,想找梯子,梯子已经不知去向。幸好舜随身带著两顶遮太阳用的笠帽。他双手拿著笠帽,像鸟张翅膀一样跳下来。笠帽随风飘荡,舜轻轻地落在地上,一点也没受伤。

    瞽叟和象并不甘心,他们又叫舜去淘井。舜跳下井去后,瞽叟和象就在地面上把一块块土石丢下去,把井填没,想把舜活活埋在里面。没想到舜下井后,在井边掘了一个孔道,钻了出来,又安全地回家了。

    象不知道舜早已脱险,得意洋洋地回到家里,跟瞽叟说:‘这一回哥哥准死了,这个妙计是我想出来的。现在我们可以把哥哥的财产分一分了。‘说完,他向舜住的屋子走去。哪知道,他一进屋子,舜正坐在床边弹琴呢。

    象心里暗暗吃惊,很不好意思地说:‘哎,我多么想念你呀!‘舜也装作若无其事,说:‘你来得正好,我的事情多,正需要你帮助我来料理呢。‘以后,舜还是像过去一样和和气气对待他的父母和弟弟,瞽叟和象也不敢再暗害舜了。

    尧试用舜去理顺五种伦理道德和参与百官的事。他都干得很好。尧认为他十分聪明,很有道德,便把他叫来说道: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