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抗战悍将》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之抗战悍将- 第23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中国战场形势的变化,使史迪威整训云南部队的工作遇到了新的困难,同时也更坚定了他推动最高统帅实行军事改革的决心。5月,驻武汉、沙市一带的倭国第11军在新任司令官横山勇中将的策划下,向第六战区驻守的湖北宜昌地区发动了一次大规模的攻势,精锐力量几乎被抽调一空的第六战区部队遭受了严重损失。日军沿长江迅速西进,大有威逼四川之势。最高统帅为了稳定摇摇欲坠的战局,急忙把刚刚出任远征军司令长官不久的陈上将调回第6战区,并从云南部队调走了还在进行整训的两个军和7万多新招募的补充人员。6月,日军已劫走宜昌地区的2万余吨船舶,达到了作战目的,遂主动撤回武汉、沙市地区。事实又一次证明,没有经过整训的中国军队难以抵挡日军的大规模地面进攻,如果不尽快地整训部队,更新装备,中国战场随时都可能出现严重的危机。
  罗斯福对陈纳德的偏爱和对最高统帅的退让,严重削弱了作为美国军队在华代表的史迪威的影响力,使他难以就中国军队的改革和整训问题同最高统帅进行有效地交涉。他深深地感到:“接连地退让已经使最高统帅确信,只要他坚持,并且大喊大叫,我们又会让步。情况就是这样。”
  最高统帅确实看透了这一点,他试图采取进一步的措施,以达到削弱并迫使美国召回让他感到不愉快的史迪威的目的。抬高陈纳德,冷落史迪威,成了他实现这一企图的重要手段,7月5日罗斯福致电最高统帅,提议派空军参谋长斯特拉特迈耶中将出任中缅印战区美国空军司令,以协调第10、第14航空队和空运司令部的工作。最高统帅回电,要求由陈纳德担任中国战区空军参谋长,和史迪威平起平坐,并完全独立。最初,罗斯福准备欣然接受最高统帅的要求,但又一次遭到陆军参谋长马歇尔的强烈反对。马歇尔指出,陈纳德“也许是个战术天才”,但他对后勤事务一窍不通,而且“多年来一直领取中国政府发给的薪金,与委员长的关系过于密切,很难代表美国的利益”。罗斯福只是部分采纳了马歇尔的意见,他在任命斯特拉特迈耶为中缅印战区美国空军司令的同时,同意由陈纳德出任中国空军参谋长。陈纳德虽然没能取得与史迪威平起平坐的地位,但却得到了直接与最高统帅打交道而不必通过史迪威的权利。
  陆军部早就担心,总统对陈纳德的过分偏爱会损害史迪威驻华美国代表的地位。他们认为:“必须尽一切努力使中国人相信,美国政府完全信任史迪威,并全力支持他,他是我们在有关中国重要问题上的主要决策人。”3月16日,经马歇尔批准,决定授予史迪威一枚总司令级的荣誉军团勋章。但是,罗斯福却想让最高统帅成为接受这种勋章的第一个外国人,他认为首先向史迪威授勋会降低最高统帅对得到这枚勋章的感激程度。因此,向史迪威授勋的事被延误下来了。
  7月7日,在中国抗战6周年的纪念日,中国方面安排了史迪威代表美国向最高统帅授勋的仪式。会场上,史迪威和最高统帅都同样板着面孔,毫无表情。荣誉军团勋章是由美国开国总统乔治·华盛顿设立的,后曾废除,1942年重新恢复。总司令级荣誉军团勋章,专门授予国家元首和高级指挥官,是美国可以授给外国人的最高勋章。史迪威反对向最高统帅授勋,他认为最高统帅根本没资格得到这枚勋章;而最高统帅也对从史迪威手上接受这枚勋章感到郁郁不快。史迪威冷冰冰地用汉G宣读了美国政府对最高统帅的“辉煌成就”的赞扬,然后站过去把勋章别在最高统帅的胸前,“当我提起他的上衣把勋章别上去的时候,他猛地跳了一下,好像是怕我杀了他似的”。
  史迪威的反感不仅仅是个人感情问题,他认为这会使美国陷入“不得不支持这么一个腐朽政权”的危险境地。“我们的政策错了。我们东方政策的概念错了”。他并不反对向中国提供援助,而且十分重视中国战场在对日作战中的作用,他对底层的中国人民和中国军队抱有很高的希望和朴素的感情;但是,他反对无条件地支持最高统帅和他的政府,主张在对华援助上提出附加条件,以保证美国的援助物资真正用于积极的对日作战。也许他的感情是十分真挚的,但是他的这种做法无疑也激化了本来就一直存在的矛盾。
  情况突然发生了变化,或许真是由于美国的勋章鼓舞了最高统帅的勇气。7月12日,最高统帅主动约见史迪威,交给他一份书面文件,正式作出了按照“三叉戟”会议确定的方案参加反攻缅甸的承诺。这一方案代号为“茶碟”,计划以中国驻印军、中国远征军和英印军,从利多、云南和英帕尔三个方向会攻缅北,同时盟军出动海空军控制孟加拉湾的制海和制空权。
  经过近一个月的拖延、等待,终于得到了最高统帅的正式承诺,史迪威如释重负地松了一口气。他在日记中写道:“神明的上帝,我差点就要山穷水尽了。”两天以后,他便离开重庆赶赴印度,以检查阿萨姆的空运情况、中印公路的工程进度和驻印军的作战准备。
  史迪威在美国和重庆的遭遇,刘建业并不感兴趣,因为在他看来这里面掺杂了太多的政治纠葛,这不是自己作为一个军人所应该过多参与的。他现在最关心的就是学习,通过学习,掌握美国军队使用的作战方式。和美国人一起作战,却不懂美国人那一套,显然对于战场上的作战并没有什么好处。
  第二百六十三章卧薪尝胆(七)
  此时,印度阿萨姆地区的空运情况有了很大改善,英国动员了大批印度民工帮助美军工程部队新建了4座机场,另外7座机场也将很快完工。比较落后的C-43型运输机,大部分换成了新式的机体宽大,运载能力和高空性能都比较好的C-46型“突击队员”运输机。7月份的对华空运量,也从一个月前的3000吨增加到5500吨,9月份又上升到8000吨。11月雨季过后,新建的机场全部投入使用,空运量奇迹般地达到1。3万吨。
  中印公路已在年初开工,准备从印度利多经缅北修到中国云南。美军调来36000多人的工程部队和一批筑路机械,印度动员了约10万民工参加这项工程。这条公路不仅关系到将来的对华运输,而且反攻缅北的部队也要用它来保障后勤供应。但是,自5月进入雨季以后,因为天气原因,加上所经过的地区大多是山地和丛林,筑路变得十分艰难,再加上许多工程机械被调去修建机场,因此,公路的修筑进度十分缓慢。对此极为不满的史迪威撤换了被他认为领导不力的阿鲁史密斯上校,任命军事工程专家皮克上校负责筑路工作,以求加快工程的进度。
  中国驻印军自罗尤青调回国内以后,未再正式任命副总指挥。这一年的春天,出身黄埔一期的郑桂庭奉命赴印出任新编第1军军长,负责统辖新22师和新38师,在国内也被普遍认为是驻印军的非正式的副总指挥,但是在史迪威的安排下,他的责任主要是管理军纪方面的事务,在部队训练和作战指挥方面并无实权。史迪威对出身于何总长派系的郑桂庭不感兴趣,在他的别人看来尖酸刻薄的笔下,这位军长只是个“蠢东西”。所以,对于驻印军部队和在云南整训的远征军部队的士兵训练和军官培训工作,他是完全自己一个人掌握,从课程安排到教员人选,甚至连军官们的作息制度,都需要有他点头批准。
  因此,检查了阿萨姆的空运情况和中印公路的工程进度以后,史迪威就又到了驻印军的营地,检查部队的训练情况和军官的培训情况。
  晚上,驻印军营见地里的史迪威办公室。
  “很抱歉,时间已经很晚了,我还来打扰将军。”刘建业对史迪威说道。
  “如果你是要对我进行礼节性的拜访的话,那我可以直接告诉你,没有必要,你可以走了。”史迪威的话让人听起来总是有那么一些不舒服,也许,这个人从骨子里就是一个标准的职业军人。
  “将军,我这次前来,是想要和你进行一下沟通。我想你不会拒绝一个下属军官提出的这种要求吧?”刘建业说道。
  “我好像记得我们的意见很多时候都不一样,甚至在缅甸的时候,我们还为此发生过争执。”史迪威的话又一次提醒刘建业,他所面对的这个人有着“刻薄的乔”的绰号。
  “我不否认我们在此前的时候,有许多的意见不一致的地方。不过,我们的出发点都是一样的,就是我们都不希望打败仗,都认为自己的观点能够避免让部队吃败仗。这就好比同样的一个事物,观察这个事物的人所站的角度和位置不同,他看到的和得出来的东西就不一样。将军,你看呢?”刘建业说道。
  “你的说法好像有一些道理。你坐下来说吧,休伊,给刘将军端一杯咖啡来。”史迪威这个时候才让刘建业坐下来说话。
  “麻烦你不要在咖啡里加牛奶,也不要加糖,清咖啡就可以了。”刘建业对史迪威的勤务兵休伊说道。
  “你对咖啡的苦味无所谓嘛?”史迪威有一些好奇地问。喝咖啡的人里,大多都是要加上一些牛奶和方糖的,甚至有的人还会加上诸如巧克力,白兰地,威士忌或者朗姆酒这样的东西,以得到独特的口感。很少有人喜欢喝味道很苦的清咖啡的。
  “这一阵子,我每天晚上都要花很长的时间学习英G还有你们美国军队的各种条例条令,所以,我需要喝清咖啡提神,保持我的头脑清醒。”刘建业解释道。
  “你能告诉我,你为什么想起来学习这些?”史迪威对刘建业的解释感到好奇,因为军官的培训课堂上有翻译人员可以提供现场翻译,把美国教员的话翻译成汉G。至于美国军队的作战条令和条例,这些并不在军官培训课程里面。
  “我认为我们中国的军队直到现在还并没有真正实现现代化和正规化。要想把我国的军队战斗能力更上一层楼,除了给官兵们进行军兵种专业培训,换装新式的武器装备以外,还有必要对军队进行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和正规化改造,完善各方面的制度。美国军队作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军队之一,在这个方面无疑走在我们的前面,所以,我们就有必要对美国军队进行研究学习,寻找出值得借鉴的地方,以此为蓝本对我国的军队进行改造。”刘建业说道。
  “以我的看法,你的思想在你们国家的军人里似乎比较超前。”史迪威说道。
  “以我的观点,我们学习美国军队都只是跟在别人的后面,只有我们达到让世界向我们学习的地步,那才是真正的超前。”
  “你的想法确实很独特,不过我喜欢。”史迪威这个纯粹的军人,对中国人民有着纯朴的感情,一心想要帮助中国人尽早打败倭国侵略者的美国军人,对刘建业这个曾经对他有所不恭,但是又很有军人味的中国军人,产生了一些好感。
  “谢谢你,将军。实际上,我很明白,你现在所作的一切主要目的只有一个,尽快的向缅甸发起反攻,从而重新打通中国的陆上国际交通线,使中国能够获得更多的援助物资,以尽早的打败那些狗娘养的倭国人。”刘建业说话直截了当,而且丝毫不掩饰自己对倭国人的厌恶和憎恨。
  “你说得很对,不过,现在这件事情越来越难办了。”史迪威坦诚地说道。
  “如果我猜想得不错的话,这里面主要还是那些自私傲慢的英国人在搞鬼。他们无非是既不想让我们中国在倭国人面前支持不下去,又不想让我们国家变得强大和统一。因为他们想要在战后重新掌握东南亚,而东南亚地区在以前的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我国的传统势力范围。我国在这里有比较大的影响。”
  “就是那些傲慢的英国人的反对,才让反攻计划迟迟不能得到落实。”
  “恐怕陈纳德将军也对将军你的计划有一些不同意见吧?”刘建业一点一点的诱导着史迪威。
  “他是个小人,纯粹的小人。不过,你怎么知道的?”史迪威先是发泄了一下对陈纳德的不满,然后突然想起来,似乎这些事情并不是刘建业所应该知道的。
  “将军,在中国这个复杂的环境里,想要能保住自己的安全,就要有自己的消息来源。我就有自己的消息来源,所以,能够知道一些情况。当然,我不会忘记有时候知道得太多,不是一件好事。”
  “你的消息没有错,确实陈纳德将军的行动对我的计划构成了一些阻力。”
  “如果,我说有一个办法能够让陈纳德将军赞同你的反攻计划,而且还会让贵国的总统全力支持呢?”刘建业对史迪威抛出了一个诱饵。
  “这是真的吗?我很难相信会有这样的事情。”尽管刘建业抛出来的诱饵似乎很有诱惑力,但是史迪威似乎还是有一些怀疑。“我是一个军人,不是一个政客。没有一定把握的话,我是不会提出我的想法的。”
  “那就请你讲一讲你的想法吧。”
  “陈纳德将军的空中反攻设想,其理论基础就是意大利人朱利奥·杜黑将军所提出来的以制空权为核心的空军战略理论。在杜黑将军的理论里认为战争将成为全民的、总体的、不分前后方、不分战斗人员非战斗人员的新型战争。战争的影响范围将不再限于地面大炮的最远射程之内,而将在交战国数百英里的陆地、海洋范围内直接感受到。安全和平静的生活区域不再存在,作战也不再局限于非战斗人员。相反,战场已扩大到交战国整个国境,全体公民都将成为战斗人员,因为他们都将暴露在敌方空中进攻之中。士兵和平民不再有任何区分。掌握制空权就意味着胜利。没有制空权,就注定要失败。空中攻击的主要目标将不是军事设施,而是远离地面部队的居民点,工商业设施、重要的公私建筑、运输干线的交通枢纽等。对付敌人的空中力量,首先不应通过空中作战,而要通过摧毁对方为空中力量提供补给物资的地面设施和工厂。轰炸铁路枢纽、军需供应站、居民点以及其他重要目标,可以有效地阻挠敌国陆军的动员;轰炸海军基地、兵工厂、油库、锚泊战舰和商用港口,可以阻止敌方海军的有效活动;轰炸最重要的居民中心,可以在全国摧毁敌人精神上的抵抗。杜黑认为空中进攻的精神效果对战争进程的影响可能比物质效果更为巨大。面临死亡和破坏时,保持正常生活是不可能的,面临这种无情的空中打击的国家,它的社会结构只能完全瓦解。这些,我说得都不错吧?”刘建业说。
  “对,你描述得很对,杜黑将军的理论就是这样认为的。可是,在现实战争里,单纯依靠空中轰炸是不可能真正打败敌人的。”史迪威强调地说道。
  “对于杜黑将军的理论,我的看法和将军你的看法是基本一致的。单纯依靠空中轰炸并不足以彻底打败一个国家,摧毁它的战争意志,就像德国人对英国本土的轰炸并没有能够达到他们的战略目的一样。但是,我们也不能否认,如果有机会对倭国进行大规模的战略轰炸,特别是集中力量轰炸他们的大型工厂,兵工厂和居民中心,你认为是不是可以有效的削弱倭国人的战争能力呢?”刘建业问道。
  “这一点是当然的。如果我们能够集中空中力量轰炸他们的战略工厂和兵工厂,至少能破坏他们的兵工生产。”史迪威说道。
  “而且,大规模的长期轰炸倭国本土,也可以有效的削弱倭国人的战争意志,让他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