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天唐- 第19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此说来,朕倒是要感谢奚人给了朝廷这么一个机会朕看不如这样,调河南、陇朔两镇部分兵力从左右两翼开拔进范阳,若是运作得好,可一举消除朕的心头大患!子瞻,你以为然否?”

    李亨的声音非常振奋,他似乎隐隐看到了拿下安禄山的希望。

    张xuān听着杨国忠和陈希烈的话,一直保持着沉默。见李亨问到他,便断然摆手道“陛下,万万不可!若是朝廷派遣军马进入范阳协助安禄山平叛,会正中安禄山的圈套!若是让安禄山将朝廷东征大军围而歼之,然后顺势南下,如此一来,河南危矣,中原危矣,长安危娄!”

    听张xuān跟他们唱起了反调,李亨有些不太高兴得皱了皱眉道“子瞻,此话怎讲?”

    “陛下,奚人十州统共不过人口二十万,何来的十万大军?以此断定,范阳急报有假。此其一。”

    张xuān缓缓起身,朗声道“奚人向来臣服朝廷,以区区二十万蛮夷之力对抗大唐天朝,还胆敢公然攻陷平州,除非是奚王疯了。此其二。

    “更重要的是,奚人一向在安禄山的管辖之下,有安禄山的20万范阳铁骑在范阳,奚人不要说没有反叛的胆子,就算是真的反叛了,以安禄山之力,剿灭奚人反叛也不过是举手之劳的事情,何需向朝廷求援?此其三。”

    李亨闻言倒吸了一口凉气“子瞻,以你的意思,这是安禄山谎报军情、奚人叛乱有假?不,应该不会,平州刺史张平在平州失陷之前曾向朝廷发来八百里加急军报,而沿途州郡亦有奏报,应该不会有假!”

    张xuān淡然一笑,拱手抱拳道“陛下,平州失陷倒也不见得是假。但是,奚人是真反叛还是假反叛,就值得思量了。”

    “陛下,奚人一向在安禄山的积威之下,敢于叛乱的可能xìng极低。臣分析,此事无非有两个可能:其一,安禄山在奚人十州之地施行酷政苛捐,引起奚人反抗,但以安禄山之力,平叛不成问题,陛下不必担心奚人会继续南下。”

    “其二,安禄山授意奚人谋反,目的在于设立一个圈套,打着率叛的旗号,向朝廷索要钱粮辘重,借以充实自己。而若是朝廷派兵东征,正中了安禄山的引君入瓮之计,他正好挟制朝廷兵马正式叛乱起兵,进攻中原。”

    李亨还没有说话,杨国忠皱了皱眉道“永宁王,也不见得吧?奚人数十年来在十州之地休养生息,拥有十万军马也不足为奇。纵然有所夸大,但数万兵马还是有的。安禄山固然有剿灭奚人叛乱的实力,但此贼老jiān巨猾,若是其一心保全自己,不肯为国出力,岂不是让奚人自成一国,乱我东北边防!”

    “况且,陛下初登大宝,便有蛮夷叛乱,朝廷若是不派兵征讨,颜面何在?”

    陈希烈也附和道“杨相所言极是。永宁王,老夫也以为,朝廷和陛下天威不肯轻犯,奚人叛乱,朝廷必要举大兵剿之!”

    陈希烈难得与杨固忠意见一致,站在一起。不过,此番陈希烈确实觉得奚人叛乱,不管安禄山是不是有些yīn谋在其中,朝廷都不能坐视不管。

    化的这种心思也不能说是错的。因为李亨刚刚登基称帝,此时有异族叛乱,大唐朝廷如果没有一点表示,岂不是权威丧尽,让天下异族看了笑话?

    李亨也深以为然。

    张xuān突然叹了口气“陛下,两位相国,安禄山经营范阳平卢十数年,势力早已盘根错节根深蒂固。可以说,范阳以东,早就自成一国,不尊朝廷只尊安禄山的范阳大都督府了。

    “平州乃是范阳治下之地,奚人占领就让他们占领去吧,反正是安禄山的地盘,朝廷何必咸吃萝卜淡操心,替安禄山担忧?”

    “至于朝廷的颜面一陛下,朝廷可下诏严命安禄山举范阳之力剿灭奚人叛乱,若是安禄山不能完成使命,自当下诏问罪!当然,朝廷也可虚张声势,调集诸卫兵马做出策应范阳之势。”

    “陛下不必担心,安禄山绝不会让奚人在他的地盘上兴风作浪。

    退一步来讲,若是奚人能削弱安禄山的势力,亦是朝廷之喜。”

    “因此,以臣观之,此番范阳急报,所谓奚人叛乱,定是安禄山的jiān计和圈套,朝廷不能上他的当。不过,由此可见,恐怕安禄山起兵谋反的时间近了,当务之急,朝廷需严命河南的颜真卿,砺兵牧马枕戈待旦,随时应对有可能出现的安贼叛军!”

    “臣也当即刻昼夜兼程返回陇朔,若是安贼起兵,臣当再陇朔起兵勤王!只要颜真卿的河南兵马能阻挡安贼叛军月余时间,臣当率陇朔、

    河西两镇兵马直捣范阳腹地,从安贼的后背上狠插上一刀!”

    张xuān抱拳躬身慨然道。

    李亨长出了一口气,向杨国忠和陈希烈扫了一眼,见两人没有再继续反对,便点点头大声道“既然如此,就依子瞻的意思。杨相,速速下诏命安禄山举范阳大军即刻剿灭奚人叛乱,不得怠慢!”

    “陈相,传诏河南,命颜真卿整军备战,同时号令天下,调集钱粮辘重入陇朔子瞻啊,朕和朝廷的希望就全部放在你的身上了,一旦安禄山叛乱,朕希望你能亲率陇朔河西骁勇之士,护卫勤王,拱卫朕和长安的安全!”

    李亨的话其实没有说透。他早已做好了充分的思想准备,也做足了最坏的打算,若是安禄山叛军势不可挡,他便只有两条退路:一条是退往蜀中,靠剑南之力和蜀道天险来抗拒安禄山:另一条是放弃长安奔赴陇朔投奔张xuān,在张xuān的护卫下与安禄山长期为战。

    从现在的情况来看,剑南的安思顺他并不能完全信任,投奔张xuān的可能xìng空前增大。

    由此可见,李亨其实对朝廷兵马抵抗安禄山并不抱什么太大的信心。安禄山的范阳铁骑号称天下无敌,指望河南的颜真卿阻挡安禄山叛军的进攻,太难太难了。

    事实上,历史上的安史之乱中,安禄山只用了区区巫天就拿下了长安城,毁灭了长安的根基,从而为大唐王朝由盛转衰迈向崩溃埋下了伏笔。而唐玄宗李隆基放弃长安,逃往蜀中,而太子李亨则逃往灵州投奔了郭子仪。!。

第352章苏扈冬和李腾空的军职

    杨国忠和陈希烈起身慨然应诺。

    只是陈希烈犹豫了一下,又道,“陛下,为防不测,是不是调山南、淮南、江南诸道兵马进驻长安外围,护卫京师呐?”

    李亨叹息了一声,“不必了。天下兵马皆在八天藩镇,若是藩镇之力都抵挡不住安禄山的叛军,道州兵马纠集而至,也起不到多大的作用。”

    张瑄在一旁微微一笑,心里知道李亨着实是没有底气。

    其实不要说李亨了,纵然是号称英明神武的李隆基,历史上的安史之乱爆发也是仓皇弃城而逃,导致大唐宗庙不保,皇子皇孙被安禄山叛军诛杀殆尽,成为永远也洗不掉的奇耻大辱。

    “陛下,河南有十万兵马,而长安诸卫亦有近7万大军,安禄山若是起兵反叛,有重重大军阻挡,长安一定可保无虞,请陛下安心。”张际拱手轻轻道,意味深长地望着李亨。

    李亨眉梢一挑,默然点头,却是不再说话。

    “臣等告别,陛下万安!”陈希烈和杨国忠对视一眼,躬身施礼拜别。张瑄也抱拳施礼,准备离去。

    但却听李享轻轻道,“子瞻,你留下,朕还有几句话说!”

    “陛下请吩咐。”张瑄有些意外,也就留了平来。

    等陈希烈和杨国忠离开以后,李亨才转头望着张瑄,笑了笑又压低声音道,“子瞻,当着杨国忠和陈希烈的面朕有些话不好说。”

    “朕留下你,有两件事跟你商议。”

    “朕知道建宁王与你过从甚密。而朕心里也明白李谈想要做什么。子瞻啊朕虽然对这些儿子都颇喜爱,但奈何东宫的位置只有一个所以……。”李亨yù言又止。

    张瑄心头暗笑,脸上却笑道,“陛下圣明,东宫诸君之位归属乃是陛下家事,臣不敢妄言。”

    见张瑄装糊涂,李亨忍不住冷哼一声,沉声道,“子瞻你也别跟朕装傻!朕的意思,你很清楚。朕是希望你能规劝李谈,安守本分不得妄生事端!这东宫太「启航冇烟儿」子人选,暂时来说朕是不做考虑了。”

    张瑄叹息一声,“陛下,东宫储君之位长期空缺恐怕不是社稷之福!还请陛下明断!”

    李亨深深地凝望着张瑄,低低道“子瞻,正如你之所言,建宁王之母出身卑微,朕册封她为贤妃,已经是看在了建宁王的份上。若是朕册立建宁王为东宫太「启航冇烟儿」子,那么,必然要册立贤妃为皇后,这又何以服众?”

    张瑄无语。

    他知道,李亨确实有他的难处。他宠爱薛淑妃,一心想要等薛淑妃生下皇子便册立她为皇后,而如果册立李谈为太「启航冇烟儿」子,必然又会出现后权与东宫的明争暗斗,让他的后院不安稳。

    所以,暂时来说,李亨不想册立东宫,想要看情况再说。如果过上几年,薛香云就是肚皮不争气,再立李伙或者李豫都不晚。

    但问题的关键在于,李亨担心他的儿子们等不及,会在背后搞一些让他头疼的小动作。最让他担心的就是建宁王李谈,至于李豫,目前闭门思过幽禁府中,应该不成气候。

    李亨知道李谈指望的就是张片,所以就在张际离京之前,点醒一下张瑄,让他心里有个分寸。

    张瑄默然片刻,拱手轻轻道,“陛下,臣当竭力规劝建宁王安守本分,臣觉得,建宁王殿下也不是那种不识大体不知进退之人。”

    “如此是最好了。朕这两天,心里一直不安稳,总担心要出什么事情。这样也好,建宁王随你去陇朔,署理火器司衙门,由你时时提点,朕也就放心了。”李亨长出了一口气,端起案几上的茶盏,小啜了一口。

    迟疑了一下,李亨又抬头笑道,“子瞻啊,朕听说,你要带两位夫人去灵州……,?呵呵,朕倒也不是觉得有什么不妥,只是灵州不比长安,艰苦难耐,你这等jiāo妻美妾能承受得住否?哈哈!”

    李亨半是玩笑半是认真地说了一句,旋即哈哈大笑起来。

    张瑄心头一沉,但脸上却不动声sè。

    他要带苏扈冬和李腾空去灵州,也不能偷着瞒着,事实上也瞒不住。不过,纵然如此,李亨能这么快得到消息,显然说明皇帝这边对永宁王府的动静还是很“关注”的。而且,李亨突然提起这个,也带有某种警告之意。

    张瑄心里冷笑一声,却是淡然笑了笑道,“陛下,臣正要向陛下禀告此事。臣不会违背朝廷规制,携带家眷就藩。臣要带的是回讫公主苏扈冬和燕宁郡夫人李腾空。臣这两位夫人武艺高强,善弓马骑射,都是将才。如今臣即要抵御吐蕃,又要防备安禄鄙蝶反,手下将才匿乏。为此,臣才洪瓮让两位夫人随臣去陇朔从军,效仿前贤花木兰,为国出力!”

    李亨笑着挥了挥手,“子瞻啊,女子从军古已有之,只是本朝还从无先例……,好,好!”

    “两位夫人赤胆忠心一心为国,巾帼不让须眉,从夫从军,必成本朝佳话!朕心甚慰,也甚是感动。来人呐,传朕的旨意,册封灵国夫人苏扈冬、燕宁郡夫人李腾空为左右英武女军大将军,秩正三品,入陇朔大都督府帐下听命!”

    “赐两位女将军宝剑、甲胄、骏马……昭告天下!”

    霍长青在一旁立即应诺出去传旨。

    张瑄要带两名妻室离京,并不知张瑄要带的是苏扈冬和李腾空两人,更不知张瑄竟然要让自己的两位妻子披甲从军,在他的帐下效力。

    今日试探了一句,得到了意想不到的答「启航冇烟儿」案,李亨心头振奋之下,还没有等张瑄婉拒,就直接宣布了册封苏扈冬和李腾空的军职的旨意。当然,这只是一个名头,是虚职虚衔,是李亨信手拈来的封号,并无真正的兵权。但只要有了朝廷册封的军职,两女日后真要领兵,那也就顺理成章了。

    李亨笑眯眯地望着张瑄。

    张瑄轻轻一叹,躬身拜了下去,“臣谢陛下隆恩!臣告退!”

    他没有想到,自己进了一趟宫,竟然给苏扈冬和李腾空换来了两个女军大将军的军职。他的夫人中,出现了两名朝廷册封认可的大将军,真要传扬出去,怕又会震动整个长安城了。

    张瑄出宫。

    等他回到王府时,李亨的圣旨和赐予两女的宝剑、甲胄和骏马等物,早已下达和送到王府。

    张瑄赶到后圌庭的时候,苏扈冬和李腾空正兴「启航冇烟儿」奋地披甲更衣腰间配上宝剑,牵着骏马在院中来回走动。而崔颖和万春两女则站在一旁,望着两女英姿飒爽的样子微微有些羡慕。

    不过,这种事情是羡暮不来的。苏扈冬能率军出战,弓马骑射无所不通,这是打小就练就的功夫:而李腾空更是高来高去剑术娴熟的女中英杰,十数年浸圌yín的习武苦功,也不是万春和崔颖这等名门千金和皇室公主所能想象的。

    花奴儿则微笑着站在拱门处,若有所思地望着兴「启航冇烟儿」奋的两女。

    花奴儿听到张瑄的脚步声,猛然回头。

    张瑄向她投过歉意的一瞥,在他的女人中,花奴儿暂时还没有身「启航冇烟儿」份,这让张瑄觉得有些亏欠了花奴儿。至于杨三姐和杨玉环,张瑄另有安置。

    花奴儿不以为意地温柔一笑。她根本就不在乎什么名分,只要能守在张瑄身边,就足够了。况且,她知道张瑄重情重义,绝不会不给她一个身「启航冇烟儿」份,没有必要计较一时。

    张瑄站在花奴儿身边,望着甲胄等身跨在马上的苏扈冬和李腾空,苦笑道,“我说二位,你们这是把f府当成演武场了?”

    苏扈冬轻轻一笑,当即翻身下马,动作轻圌盈流畅。而李腾空则干脆双脚一踩马镫,整个身子旋即从马身上飞腾而下,几乎是悄无声息地落在他的身侧,面带微笑。

    “王爷,大唐的甲胄比我回讫军中的盔甲沉重,不过战阵之中,倒是甚好。”苏扈冬轻轻抚mō着自己身上明晃晃金灿灿的甲胄,缓缓将头盔摘了下来,持在手中。

    李腾空则笑眯眯地拔圌出佩剑来挥舞了一下,“瑄郎,这宝剑精美锋利,倒是一把利器!”

    张瑄苦笑着望着两女,沉声道:“在家里弄刀弄枪的作甚?赶紧换下来!”

    苏扈冬和李腾空交换了一个会心的眼神,突然一起躬身下去大声应诺道,“末将遵命!”

    三日后。清晨。

    长安城安化门外。

    张瑄脱下了王服冠带,重新换上了藩帅盔甲,而苏扈冬和李腾空及花奴儿同样也是一身甲胄。四人翻身上马,回头向送行的崔颖和万春,母亲柳氏、两位叔父以及张家亲眷族人加上奴仆家人足有百余人凝视良久,才挥了挥手,毅然扭头打马驰去。

    三人身后,南霁云率百余彪悍的陇朔护军高声呼喝着纵马奔驰相随。

    一溜烟尘扬起,渐渐消散了去。

    万春眼角一阵湿圌润,她忍不住投入崔颖的怀抱嘤嘤抽泣起来。崔颖也是眼圈发红,她紧紧抱着万春柔弱的身子,轻声安慰着。

    众人一直站在原地凝望着,直到再也看不见张片等人的踪迹,这才慢怀伤感离别情绪回城回府。!。

第353章与天争与命抗

    建宁王李谈终归还是没有跟随张xuān去灵州。他虽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