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天唐- 第23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张瑄静静地站在定鼎门前,仰首凝视着那层层叠嶂的宫阙飞檐,心头感慨万千。

    郭子仪等人肃然站在他的身后,不敢出声打断他的思路。

    “四合连山缭绕青,三川滉漾素波明。春风不识兴亡意,草『色』年年满故城。烟愁雨啸奈华生,宫阙簪椐旧帝城。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

    张瑄慨然『吟』道。

    “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颜真卿轻轻『吟』了一声,忍不住叫好道,“主公之才名动天下,信口『吟』来,便是妙句天成。”

    张瑄微微笑了笑,也没再说什么,径自独自走进了皇宫去,同时挥了挥手,示意众人不必跟随。

    张瑄在几个护军的保护下,独自在皇宫里转悠着,跟观赏风景差不多,怀着一种极其复杂的感受。没有人知道他对洛阳的特殊感情,因为他的前世,故里便是洛阳。

    只是在他的前世,洛阳城里根本就见不到隋唐宫阙的一丝一毫的踪迹,几成无数人梦牵魂绕的遗憾。不知道有多少人来到洛阳,追随大唐遗风,却都失望而回。

    郭子仪等人在定鼎门前恭候。

    等了许久,也不见张瑄出来,只得耐着『性』子继续等待。

    郭子仪沉『吟』良久突然轻轻道,“诸位,你们说,主公是否有意定都洛启航

    泪痕阳?”

    颜真卿和张同闻言眼前一亮,连连点头。

    颜真卿道,“郭令公,以下官看来,主公正有此意。主公方才命我整修扩建洛阳城,我便猜测,主公有定都洛阳的意图。”

    “洛阳雄踞中州之地,东压江淮,西挟关陇,北通幽燕,南系荆襄,人称八方辐辏、九州腹地、十镇通衢。且河洛亦是龙脉集结之所,主公定都洛阳,堪应国运。”颜真卿笑道。

    张同也点点头,“不错。长安偏西,还是洛阳好,北据邙山,南望伊阙,左瀍右涧,洛水横贯其中,东据虎牢,西控函谷,四周群山环绕、雄关林立,进可攻退可守,堪为帝都。”

    三人正在说说笑笑,突然见一个洛阳皇城官署小吏手捧着一幅字,在一队护军的护卫下穿宫而出。

    那小吏笑着向郭子仪等人施礼道,“颜大人,主公有命,命将此诗句镌刻于定鼎门之上。”

    颜真卿一怔,旋即上前去接过展开字幅一看,见上面大书两句诗,龙飞凤舞气势豪迈,正是张瑄的亲笔——

    三年一上计,万国趋河洛

    郭子仪和张同两人也凑了上来,三人一观,顿时交换了一个会心的眼神,果然如此,张瑄肯定是要定都洛阳了。

    十月中旬。

    秋风漫卷过潼关,关中平原上,李光弼率领的新军旌旗招展,呼啸而至,在距离潼关不足百里的旷野上安营扎寨。

    李光弼不是不想进攻潼关,只是他的大军还未至,探马就已经来报,张瑄率十万大军进驻潼关,如今的潼关固若金汤,他这七万近乎乌合之众的新军,基本上就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了。

    李光弼心里觉得非常憋屈,若是他手里拥有一支久经沙场的军马,他就有信心、有胆魄与张瑄决一死战。然而,张瑄手下的军马都是在吐蕃战场和平叛战场「百度贴吧启航冇文字」上历练出来的,装备精良,还拥有神秘叵测的火器,这七万杂牌军如何能是张瑄的对手?

    可是李光弼又没有别的选择,他必须要与张瑄死战。明知不敌,还是要死战。

    一方面是来自朝廷和皇帝的压力,另一方面他与张瑄势不两立,想要投降都没有了机会。因此,只有死战才有生路。

    夕阳西下,李光弼跨在马上,凝视着潼关的方向默然不语。

    他的身后,是绵延数里的军营,只是这军营之中远远没有气冲霄汉的气势,而更多的则是沉寂和低沉。

    李光弼的心情非常沉重,他手下这七万人基本上已经是大唐朝廷最后的依仗,虽然长安城还有数万人,但只要这七万人一败,关中必然失守,大事去矣。而等待着他的,也只有一死殉国了。

    况且,回纥可汗骨力裴罗的十万大军正在南下长安,不日就将与张瑄大军对长安和关中形成包抄之势。

    他的心情如此凝重,他手下的将佐军卒实际上也是如此。

    张瑄大军威名赫赫,可以说是战无不胜攻无不取,威震天下。敌众我寡,敌强我弱,此消彼长之下,唐军还有什么信心和勇气?况且,大部分军卒都是从军不足半年的农夫,都没有经过战阵的洗礼。

    本来,李光弼想要将哥舒翰的四万人全部带出来,与张瑄死战。但李豫没有同意,李光弼心里明白,皇帝这是在为最后逃往而做准备。别看李豫嘴上说得冠冕堂皇,可若是李光弼一败,他必然放弃长安退往蜀中。

    只是退往蜀中又能如何?迟早还是张瑄的盘中餐。

    远远望见十余骑纵马扬尘从潼关的方向驰来,李光弼皱了皱眉,挥了挥手,命手下的军卒也纵马迎了上去。

    那是张瑄的使臣。

    不多时,百余军卒纵马驰回,将张瑄的手书转交给了李光弼。

    李光弼拆开一看,脸『色』骤变。

    上面,只有短短几行字,张瑄那熟悉的充满气势的狂书触目惊心:“无知匹夫李光弼,三日后,若有胆,当与本帅一战!”

    “要战,便战,死战!”李光弼咆哮着将手里的信函撕成粉碎,顺手一抛,漫天的纸屑随风飘扬。

    ……

    ……

    长安。

    兴庆宫。御书房。

    李豫愤怒地将手里的万春的亲笔信函扔给了李倓,冷笑道,“万春皇姑从贼,当真是丢尽了皇室的体面。她竟然劝朕投向张瑄,说张瑄会册封朕为唐王,让朕率皇室宗族镇守河东,世袭罔替!”

    李倓脸『色』一变,抓过信函来看了一变,嘴角轻轻一抽,也是默然不语。

    说实话,李倓现在非常失望和非常绝望。他等待已久的天下勤王兵马,迟迟没有到来,等来的就只有哥舒翰这数万人,根本无法拯救李唐皇室与危亡倒悬之中。

    而目前,张瑄陈兵潼关,随时可能杀进关中,李「百度贴吧启航冇文字」光弼那七万新军几乎是挡不住张瑄的。另一路,回纥人的十万大军正在徐徐南下,即将抵达庆州。

    “内忧外患,李光弼挡不住张瑄。而长安城这数万兵马更是不堪一击。关中不保或就在顷刻之间,而回纥大军正在南下,若是让回纥人与张瑄叛军前后夹击,长安失陷就在眼前。”

    “当务之急,还请陛下率朝廷退守剑南,倚靠蜀中天险,与张瑄抗衡。至于长安,让臣弟带人据守吧,长安在,臣弟在,长安失,臣弟当与宗庙社稷共焚之!”

    李倓悲哀地叹息了一声,闭上了眼睛。

    李豫扫了李倓一眼,沉声道,“朕不会走,朕永远不会放弃帝都和宗庙,朕说过,要与长安共存亡!”

    “陛下,留在长安是死路一条。若是陛下不想让李唐血脉毁于一旦,那就尽快离开长安,退守剑南,臣弟言尽于此,告辞了!”李倓霍然起身,扬长而去。

    李豫望着李倓匆匆而去的背影,脸『色』变幻着。他其实不是不想走,而是感觉面子上落不下来。再说了,他还抱有一丝幻想,万一李光弼战胜了张瑄,李唐皇室就还有翻盘的机会。

    可他若是跟李亨一样,逃离长安,对于军心的打击是巨大和沉重的。皇帝都跑了,谁还给皇帝卖命保卫长安呢?

    想了想,李豫唤过太监总管程元振小声嘱咐了几句,程元振恭谨离去,自去行事。

    程元振出宫去了哥舒翰的府上,正要宣哥舒翰,却听说哥舒翰卧病在床根本起不了身。程元振无奈只得匆匆回宫,禀报李豫。

    李豫闻报大怒,知道哥舒翰是在装病不来。

    哥舒翰是何等老辣之人,早就看出来,皇帝之所以将他的军马留在长安,名义上是保卫帝都和朝廷,实际上是在为他难逃蜀中做准备。

    若是没有大军掩护,他逃往蜀中也是死路一条,难成气候。

    哥舒翰早已心灰意冷,不愿意再跟着皇帝逃往蜀中了。其实在哥舒翰看来,皇帝就算是逃到剑南,以现在的情况来看,也不过是苟延残喘数月。等张瑄拿下长安,大军入剑南,皇帝还是一个必死之局。

    既然左右都是一个败亡之局,又何必再兴师动众呢?

    哥舒翰起身来坐在书房里长吁短叹不止。

    突然下人来报,“大帅,杨相来访!”

    哥舒翰皱了皱眉,心道我与这杨国忠本就不合,素无交情,他来我这里干什么?

    哥舒翰正要挥手说不见客,突然心中一动,就又起身迎出了府门。

第409章宿命一战!

    第409章宿命一战!

    哥舒翰一边揣摩着杨国忠的来意,一边亲自迎出了府门去。

    杨国忠正在仆人的引领下进了哥舒府,见哥舒翰竟然亲自迎出来,不由有些意外。两人一向不合,今日杨国忠hou颜而来,本就有放低身段的意思。''

    况且,李唐王朝即将倾覆,他这个所谓的大唐权相的一切权圌势富贵即将化为泡影,还摆什么相国的架子?

    杨国忠嘿嘿一笑,拖拳道,“哥舒大帅,杨某来得冒昧,还请见谅则个!”

    “听闻哥舒大帅有恙,杨某特来探望!”杨国忠又道。

    哥舒翰也抱拳回礼道,“杨相光临寒舍,蓬荜生辉啊。请进客厅待茶一”

    两人说说笑笑,走进了客厅。

    虽然两人素日不合,但这都是骨子里的矛盾,在表面上同为一殿之臣,面子上还是会过得去的。

    进了客厅娄下,侍女上了茶后,哥舒翰挥挥手,命所有下人回避。

    然后哥舒翰望着杨国忠淡淡道,“明人面前不说暗话,杨相有什么来意,请直言吧,哥舒翰洗耳恭听。”

    杨国忠长出了一口气,也淡然道,“既然哥舒大帅如此直接,那么杨某也就不客套了。杨某此来,目的很简单,就是想联合哥舒大帅,拿下皇帝,向张瑄投诚!”

    哥舒翰脸『色』骤然一变,霍然起身怒斥道,“杨相,你身为朝圌廷相国,蒙受陛下隆恩,当此国圌难之际,你非但不思为国效死,反而生出投贼叛逆之心,简直是不忠不义放肆之极!”

    哥舒翰严词厉『色』圌情绪激动。

    杨国忠也没有慌『乱』,坐在那里扫了哥舒翰一眼,淡然道“哥舒大帅不要在本相面前矫情了。什么叫投贼?所谓成王败寇,自古皆然。当初李唐篡隋而取天下,今日张瑄篡唐而代之,有何不可?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天经地义!”

    “历朝历代哪一个不是如此?”

    “至于皇恩浩『荡』,那也是天大的笑话。当今陛下及太圌上圌皇,刻薄寡恩,无情无义,张瑄为朝圌廷立下不朽功勋尚且被圌『逼』反,何况是你我!”

    “请恕杨某直言不讳了,如今张瑄兵临长安城下,不过是三两月间的事情,李唐必亡,张瑄必兴,如此天下大势想必哥舒大帅比杨某看得更清楚、更透彻。若是我等此刻挟皇帝而投诚,还可立下大功,来日在新朝荣华富贵恩宠不减。若是等张瑄大军进城我等那个时候再降可就要成为阶圌下圌囚!”

    杨国忠言辞铿锵,也缓缓起身大声道,“哥舒大帅,你或者不图荣华富贵但哥舒大帅子十三人、女四人、孙辈数十人,全族数百人,他们的荣华富贵你却不得不考虑!若是你哥舒大帅成为阶圌下圌囚,那么………

    杨国忠的话戛然而止没有说完。

    哥舒翰神『色』变幻着。杨国忠的话正中他的软肋,他年事已高早有退隐之心,功名利禄的心思早就淡了,然而他却不是孤身一人,他哥舒家子女后代众多,也是长安望族,若是他跟李唐皇室一条道走到黑,他个人的身死荣辱不算什么,整个哥舒家也就因此败落了。

    杨国忠没有再说话,静静等待着哥舒翰的选择。

    良久。

    哥舒翰长叹一声,“杨相,你这是『逼』着哥舒翰谋反啊!”

    杨国忠哈哈一笑,“都到了这个份上,还谈什么反不反的。李唐皇室早已穷圌途圌末圌路,你我不过是另寻明君,为家族和子孙后代做些考虑罢了。”

    “哥舒大帅,你我一文一武,足以控圌制整个长安的局势。”杨国忠压低声音道,“事不宜迟,我们要提前下手,免得让李豫逃出长安,再生事端!”

    哥舒翰皱了皱眉道,“不可!先不急着动手,先看看李光弼与张瑄一战的情形再说。”

    杨国忠冷冷一笑,“难道哥舒大帅还对李光弼抱有幻想?笑话。就凭李光弼那几万乌合之众,如何能挡得住张瑄那十几万骁勇善战的陇朔大军?”

    哥舒翰也冷冷回道,“时机未到,提前下手,万一有变,空留丰古骂名。

    这样的事情,哥舒翰不会做。”

    杨国忠被噎了一下,定了定神轻轻尴尬地笑道,“如此也好。只是哥舒大帅要牢牢控圌制长安,免得让皇帝走脱了,你我空欢喜一场。”

    “不会。若是李光弼兵败如山倒,那么,我等立即包围皇城,请陛下及太圌上圌皇退位让贤吧。”哥舒翰轻叹一声。

    杨国忠大喜,笑着抱拳道,“好,就这么说定了。哥舒大帅,事不宜迟,你我各自分头行动,杨某告辞了!”

    杨国忠想要颠圌覆李唐,然后将长安献于张瑄,这个念头不是一天两天了。但是如果没有掌握兵权的哥舒翰支持,他的心思就纯属痴心妄想。

    既然哥舒翰同意跟他合作,那事情几乎就成了大半。

    对于未来,杨国忠充满着信心。杨三姐为张瑄生了两个女儿,将来起码也是皇妃,地位甚高:而杨玉环也是张瑄身边的女人,杨家有两女在张瑄身边,杨家将来的权圌势说不定会比现在更上一层楼。

    而张瑄初掌天下,登基称帝,他还必须要借重杨国忠这种朝堂上的老油条来稳定局面。对于杨国忠本人而言,权圌势再涨或许并不可能,但保住相劝应该问题不大。

    十月二十一日,秋高气爽,湛蓝的天空上一轮红日高悬。

    张瑄率十万大军出潼关,在距离李光弼大营十余里处列阵。

    十万大军行动,声势震天,非同小可,在这浩『荡』的一望无垠的关中平原上,十万大军结成五个方阵,首尾相顾,秩序井然。而苍凉古朴的军号声久久回『荡』着,军中旌旗招展遮天蔽日,而刀枪如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无尽的威势和勃然的杀气直冲云霄。

    真正的决战一生死决战到了。

    这是历圌史的宿命,这是不可逃避的对抗。

    李光弼的七万新军也自是严阵以待,只是面对张瑄大军如虹的气势,如山岳一般不可侵犯的威严,他手下的将校军卒都显得有些慌『乱』无主。

    没有人能认为,此战,李光弼能胜。包括李光弼自己。

    李光弼手持长枪,跨在马上,一身甲胄,面『色』悲哀而肃然。今日他必须要与张瑄一战,而等待着他的,只能是战死沙场。

    张瑄宝剑,位于军阵正中。他的身后是千余彪悍的护军,身后那数面猎猎的绣着一个斗大“张”字的军旗迎风飘扬。他在马上凝视前往,默然不语。

    他的身边,因可馨也换上了一袭甲胄,只是面上犹自蒙着面纱。

    她手里握着几面三角令旗,今日她坚持亲临战阵,充当起了张瑄身边指挥中枢的参谋长角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