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毒品500年》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全球毒品500年- 第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全球毒品500年》目录
中译本序…………………………………………………………………………………………
  绪 言……………………………………………………………………………………………
  第一章  早期历史……………………………………………………………………………
  第二章  启蒙运动时期的鸦片………………………………………………………………
  第三章  新发明的专利时代…………………………………………………………………
  第四章  神经、注射针和维多利亚时代的医生……………………………………………
  第五章  化学药品……………………………………………………………………………
  第六章  堕落…………………………………………………………………………………
  第七章  禁毒时代的曙光……………………………………………………………………
  第八章  违反法律……………………………………………………………………………
  第九章  非法交易……………………………………………………………………………
  第十章  焦虑的年代…………………………………………………………………………
  第十一章 第一个反毒沙皇……………………………………………………………………
  第十二章 英国毒品情况………………………………………………………………………
  第十三章 总统们的毒品之战…………………………………………………………………
  第十四章 尾声…………………………………………………………………………………
  附 录  引用注释……………………………………………………………………………
  译后记……………………………………………………………………………………………
  

中译本序
毒品,被世人称为“幽灵、瘟疫、魔鬼”,严重危害着人类健康和社会安宁。鸦片烟毒在近代中国的肆虐和造成的危害罄竹难书。从18世纪末起,西方一些国家将大量鸦片走私偷运至我国,毒害中国人民并造成中国大量白银外流。鸦片的毒害,使许多吸食者丧德失志,亡身毁家。中国由此积贫积弱,几乎到了崩溃的边缘。为了抗争西方国家的恶劣行径,以民族英雄林则徐为代表的中国人民展开了轰轰烈烈的禁毒斗争。西方帝国主义列强为了维护其侵略利益,悍然对我国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遭到了不屈不挠的中国人民的顽强抗争。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政府采取坚决措施,彻底禁绝了鸦片烟毒,并在此后的近三十年里,成为举世赞誉的“无毒国”。然而,自上世纪70年代末,来自“金三角”的毒品又渗透进入我国,毒品犯罪在我国又死灰复燃,并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2005年,全国共缴获易制毒化学品吨,在册吸毒人员达百万余人。毒品犯罪形势十分严峻。
  当前,我国的毒品形势依然面临五个方面的突出问题:境外毒品对中国“多头入境、全线渗透”,尤以“金三角”、“金新月”地区的毒品对我国的危害为最;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制造贩卖冰毒等苯丙胺类毒品犯罪出现增多的趋势,已经成为新的毒品问题;易制化学品流入非法渠道出现新的变化;我国的吸毒人员持续增多,吸食毒品的种类也在多样化;毒品的社会危害越来越严重,诱发大量的刑事案件、治安问题、艾滋病传播等,影响社会的稳定。
  面对日益严峻的禁毒形势,多年来,中国的禁毒执法部门始终对毒品犯罪保持严打高压的态势,采取多项有效措施,预防、控制和打击毒品犯罪。1997年,我国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专设毒品犯罪一节,规定了不同毒品的种类、数量和刑罚幅度,将打击毒品犯罪提升到“人民战争”的高度。近年来,全国禁毒部门按照国家禁毒委的统一部署,以遏制毒品来源、遏制新吸毒人员滋生为目标,以禁毒预防、禁吸戒毒、堵源截流、禁毒严打、禁毒严管五大战役为重点,深入开展禁毒人民战争,取得了明显的阶段性成效,为禁毒工作的长远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通过禁毒严打专项斗争,遏制了毒品犯罪的发展势头;通过宣传教育,提高了公民的防毒、拒毒能力;通过无毒社区的创建,帮助大批吸毒者戒除了毒瘾,重获新生,使世人看到了中国将再次禁绝毒品的希望;通过禁毒国际合作机制的日益完善,有力地打击了跨境毒品犯罪,进一步密切了同周边国家和世界其他相关国家的禁毒合作,不断扩大了我国在国际禁毒领域的影响。
  与毒品宣战,需要每个人的参与。这就需要更多的人了解毒品和毒品犯罪。本书虽是学术著作,却有较高的实用价值。作者本着尊重史实,尊重原创的精神,从毒品的早期历史,到毒品的生产、交易、服用、发展、蔓延及反毒斗争,为我们讲述了五个世纪以来吸毒者妻离子散、身败名裂的悲惨故事,描述了非法交易者如何将毒品变为世界上毒害人类最赚钱的黑市品,对世人如何与毒品斗争提出了可资借鉴的建议,但原作者的一些观点尚可商榷。本书不仅仅是一部学术著作,它还是一部历史著作、科普读物和工具书。阅读本书,我们要牢记毒品的危害,警钟长鸣,进而从我做起,做一名自觉拒绝毒品的公民;一名帮助吸毒者重获新生的公民;一名勇于与毒品犯罪作战的公民。
  本书的译者蒋平博士,是公安机关一个部门的负责人,他能在百忙之中,利用工作之余,将数十万字的原著翻译出版,不仅体现了他勤于学习、肯于钻研的精神,更体现了他身上所铸就的强烈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我相信,该书的翻译出版,一定会对预防和打击毒品犯罪,加强毒品犯罪问题研究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是为序。
  朱恩涛
  (中国警察协会副主席 国际刑警组织名誉副主席)
  2008年5月20日
  

绪言(1)
人与动物的最大区别或许在于是否主动服药。——威廉?奥斯勒
  爵士无论是酒精、吗啡还是幻想,上瘾都不是好事。——卡尔?荣格
  三菱、007、鸽子、纽约客、加州日出、M&Ms巧克力豆、丹尼斯之威胁、大黄和奶糕、雪球、蓝蝴蝶、麦当劳、平底船、三叶草、天鹅、燕子、涡轮、阶四、清凉、爱心、谜团、粉色大象,这些都是21世纪初在英国非法毒品市场上出售的那些迷幻药的诱人药名。每一类小药丸的颜色、大小和打在上面的标记不同,成分也不同。药名的多样化显示出生意兴隆、市场活跃。
  据联合国最新估计,国际非法药品交易的年贸易额为4000亿美元,占国际贸易总额的8%,相当于旅游和石油贸易份额的总和。然而,许多非法交易药品,几千年以来除了用于消遣,还一直用于镇痛止郁。本书将深入探讨合法的药物如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非法交易中的商品。
  自我麻醉是自然或正常的事。绝对清醒不是人类的本性或原态。麻醉药物使用方式多样,有服用、抽用、注射和吸食等。政治家谈论毒品和记者报道毒品时,常把它们混为一谈,其实它们是完全不同类属,而且药力和作用也不同。
  镇痛剂:可以止痛,产生快感,但会产生依赖性。最著名的镇定剂是鸦片、吗啡、海洛因和可待因。
  催眠药:可以引起睡眠和昏迷。催眠药有三氯乙醛、索佛那、巴比土酸盐和苯化重氮等。它们容易上瘾,还可能会有与镇定剂相同的副作用。镇定剂用于降低焦虑并不造成昏睡。
  兴奋剂:可以引起兴奋、提神和增加体能,但可产生依赖性并可能造成精神紊乱。可卡因和安非他明是最有名的兴奋剂,其他还有咖啡因、烟草、萎叶、茶、咖啡、可可粉、咖特和皮特里茄。
  麻醉剂:是化工产品,有酒精、三氯甲烷、乙醚、汽油、溶剂和其他易挥发的化学品。
  致幻剂:可以造成视觉、听觉和其他感觉的复杂变化,可能造成严重的精神紊乱。最常用的致幻剂是大麻,其他包括麦角酸二乙基酰胺、酶斯卡灵、某些蘑菇、天仙子和颠茄。
  在近三十年里,研究者们才开始真正了解这些药物的机理。人的大脑沿着连接神经细胞或神经元的神经纤维传送电活动脉冲。神经细胞是大脑神经活动的发源地。细胞之间的信号传输,化学信号分子脉冲的传输,需要神经递质。神经递质激发或阻止神经细胞活动,并由特种受体认同。这些受体是目标细胞的细胞膜中的特种蛋白。少量的神经递质麻醉物质释放出来:复合胺使人感到满足,多巴胺引起快感。就许多有争议的药品来说,去甲肾上腺素是最重要的神经递质。例如,服用可卡因和安非他命令人快乐的原因,是它们可以使神经递质释放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吗啡对三种不同受体产生作用,它们被通称为鸦片受体,20世纪70年代以来才为人们所知。在同一年代,人们还发现了一组神经递质,通称为内啡呔,是鸦片受体,可以消除感官痛苦和精神痛苦。
  总结这些事实很容易,但是概述药物唤起的各种情感却并非易事。情感包括极度热情或极度冷淡,也包括对腐败、暴力、污染和死亡的极度恐惧。人们感到无聊、悲伤、或者愤怒时,常常求助于药物,它们部分反映出人类的心境和需要。人们利用药物逃避残酷的环境,或用其减轻内疚和忧虑,或以此激怒他们的父母。鸦片可以使一个人把自己重塑为一个冷漠、无情、高傲之人,以堕落的事实掩饰克制的外表。它们为视生存为死敌的人们所用。总之,兴奋剂、致幻剂、镇定剂和镇痛剂,可以产生对爱的极度冲动,对死的极度追求;可以造成极端开始与极端结束,极度重建与极度破坏,产生极大的外部能量与内部极度爆发;可以令人追求命运,同渺茫的前途抗争。药物充满令人晕眩的不协调和矛盾。它们验证了丹麦物理学家尼尔斯?玻尔(1885—1962)的至理名言:绝对真理的反面也是绝对真理;较之荒谬,荒谬的反面也是荒谬。任何有益的物质也会有害。
  沾染毒品可以被视为是一种堕落的嗜好,一种不幸的痴迷,一种逃避;或者可以被视为是对幻觉和无名兴奋的寻求。吸毒者创造意义,编制他们自己的神话。吸毒可以视为是对乌托邦制度的探求,或者是通往伦理荒地的必经之路。一些吸毒者以毒品的副作用为乐。他们许多人受到监视,被视为危险的下层人而受到排斥。但是,有些吸毒者(摇滚明星、时装模特、诗人)却可以享有贵族般的地位。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绪言(2)
本书是一部吸毒史,因此也是一部极端情感史。它讲述了五个世纪以来瘾君子和吸毒者的故事。其中有君主、首相、伟大的作家和作曲家、伤兵、过劳的医生、压抑的家庭主妇、筋疲力尽的劳工、精力充沛的商人、花花公子、性工作者、流行歌星、衣衫褴褛的失败者、身心疲惫的青少年、反叛的学生、贫民区的穷人、狂欢中兴高采烈的年轻人。书中的故事发生在美国的城市和郊区,发生在伦敦和巴黎,发生在世界各地的乡村,尤其是在南美洲、东欧、西北非和东南亚。虽然本书主要是一部人物和地方历史,但也是一部禁毒史。
  本书描述禁毒政策如何将危险但合法的药品变成了世界上最赚钱、组织最严密的黑市交易品。实质上,禁毒已成为美国非正式文化殖民的一种手段。早在1875年,针对日益增多的中产阶级年轻人到鸦片馆吸食鸦片的情况,旧金山通过了一项城市禁毒法。这些鸦片馆的常客是中国劳工和一些黑社会成员。美国西部的其他州市在1876—1890期间也通过了类似的立法。这些法律界定那些开鸦片馆和到馆里吸鸦片的人犯法,而不是规范鸦片的买卖。在美国许多城市,违法乱纪者或青少年叛逆者吸食鸦片的行为,到了19世纪90年代演变成了非法用可卡因取乐。黑社会成员和遭受青春期困惑的青少年犯罪者成群使用可卡因,改变了我们对吸毒者的看法,他们从染有恶习的怪人变成了邪恶的罪犯和对社会有威胁的敌人。1909年的美国《鸦片禁止法》开始使吸毒者从吸食毒性较小的鸦片转向静脉注射破坏性较大的海洛因。1914年的美国哈里森《麻醉品法》为整个西方世界提供了禁毒立法的样板。20世纪20年代初,人们对吸毒者的看法发生了改变。过去在人们眼里,吸毒者是一个因治病用药而不幸上瘾的中产阶级者,后来,他们成为用镇静剂或兴奋剂取乐的罪犯。联邦禁毒署的政策刺激了黑社会和亚文化群体的增长。在实施禁酒令之后,犯罪分子获得了新的替代品。美国官方的做法造成了一种非常普遍的半真半假的现象,从而掩盖了真相。真相是,一些吸毒者有所节制,有份好工作,过着优裕的日子;而另一些吸毒者却过着社会要他们过的堕落、垂死的生活。哈里森法案所催生的美国人的态度和政策是拙劣的、无益的。
  1909年以来,美国声称领导着全球的禁毒斗争,其禁酒立法为国际药物管控协议提供了样板。1969年以来,历经尼克松、里根和布什政府,美国的禁毒政策已经升级为全球联合禁毒斗争。美国的方针可以归纳为一条,即要求毒品走私犯、毒贩、毒民和偶尔出于消遣的吸毒者无条件投降。无条件投降并没有出现。美国的禁毒政策一次次失败并将继续失败。尽管不断失败,美国禁毒署还是令世界各国政府相信它有无以伦比的专家。一届届华盛顿政府哄骗欧洲国家采用这些失败的策略,强迫第三世界使用这些策略。
  1914年前,英国采用《药品法》规范麻醉品交易,但并没有严厉禁止。佛兰德大屠杀开始时,上流社会妇女用手帕和书包上半格令吗啡寄给前方的士兵。百货商店的商品目录仍然列有吗啡和海洛因片。除了战时紧急立法之外,英国刑法1920年之后才规定持有毒品违法。在英国,用毒品取乐的风尚大约始于1950年。英国毒品形势发展的最严重时期是在60年代中期和80年代初,当时英国政府不适当地采用了美国人的惩罚策略。模仿美国乳臭未干小子们怪异行为的英国不良少年或叛逆少年在这些阶段处于次要地位。
  下面是禁毒80年取得的成果:
  ?1997年联合国禁毒项目报告指出,亿人(大约占世界人口的3%)在1996年曾经用过大麻。3000万人用过安非他命,1300万人用过可卡因,800万人用过海洛因。
  ?1985年到1996年之间,世界鸦片的产量翻了三番,古柯的产量翻了两番。
  ?截获了10%到15%的非法海洛因和30%的可卡因。毒品走私犯的毛利达到300%。如果使毒贩无利可图,至少要截获75%的走私毒品。
  ?2000年,在巴基斯坦,1公斤海洛因平均价值为2720美元;在美国,1公斤海洛因平均价值为129;380美元。 txt小说上传分享

绪言(3)
?在哥伦比亚,1公斤古柯碱平均价为950美元。1997年,在美国,1公斤古柯碱的价格几乎达25;000美元,街头价格为1克20到90美元。
  ?联合国1999年报告说,在过去的10年里,西欧可卡因和海洛因的价格在急剧上涨之后分别下降了45%和60%。美国可卡因的价格跌落了50%,海洛因跌落了70%。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