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祖师同行》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与祖师同行- 第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火”啊、“气”啊、“冤屈”啊等等自然会平息下来。慢慢消化掉后你就能发现,这样也能过得去,而且“是非”还化解得比平时快,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否则的话,你需要用N多的时间去解释,然后别人还不爱听,真的是损人不利己。

  得到这些甜头后,小“是非”对于你来说,就会一笑而过了,慢慢再对大点的“是非”按照这样的方式去处理。想想,对生命来说,再艰难的事情莫过于死亡,有什么好计较的?有什么过不去的?有什么好烦恼的?一切空,毕竟空。《宗镜录》上说:“应观空以遣累”,省省吧。这样就会对加于自身不合理的事情看淡,也许,一开始会在心里留下疙瘩,但是慢慢这个疙瘩也会消退。

  其实应该知道,所谓合理不合理都是自心在闹腾。四祖大师说:“境缘无好丑,好丑起于心。心若不强名,妄情何处起?”所以当你静下心来,回头看看这些“不合理”、“是非”、“误解”等等有什么放不下的?还不是自己在闹腾?最后受罪的还不是自己?

  到了这样的境界,你会发现,这样的“不合理”、“是非”、“误解”被自己“一口吞掉”后能省好多的事,省时又省力。这些小“是非”有什么好在意的?笑都浪费时间了,压根就不再把这些“是非”、“误解”放在心上了。到了这个时候,你就会发现,哪有什么委屈?压根是闹“是非”的人自己忙活去了而已,跟自己有什么关系?!

  你的肚量开始大了,小“是非”、“误解”能“一口吞却”了;生活中难忍的事情完全是空的,毕竟是空的,随它去好了;再难容忍的事情能比生死更难对付吗?!好了,这个时候,你的大肚皮和宝寿禅师等祖师一样了,你的见地与弥勒菩萨*看齐了。在别人眼里,你已经是开口常笑,笑天下可笑之人;大肚能容,容世间难容之事了。

  我也羡慕你了!当然自己也在努力学习与应用中!

  
  附记:乾坤肚皮藏“是非”

  
  把《乾坤肚皮学得来》日记贴到博客以后,又忽然觉得敲错字儿了,赶快修改。在修改到“是非”二字时,才发现盲打误撞并没有出错,是自己的心里面出错了。

  先前只是想说明,乾坤肚皮要能装得下所有的委屈等不好的事情,这个词用“是非”很恰当。不过,大家注意“是非”两个字的含义是好的事情与坏的事情。我们平常喜欢好的事情(这是贪的表现),讨厌坏的事情(这是嗔的表现),也就是说我们常常把好的事情全部归己,坏的事情全部归别人,这样对“是非”这个词就有了偏见,认为只有坏的一面。

  自己随即发现,乾坤肚皮不能只装坏的,还要能够装得下好事,这才是乾坤肚皮。而自己心里面想的“是非”这个词只有坏的一面(自己就是这样坏人的典型),没有想到其中好的一面。所以今天要公开向大众求哀忏悔,希望自己对“是非”这个词有更深刻的认识。自己平常习惯了使用“是非”坏的一面,忘记了世间的“是非”还有好的一面了,真所谓“好事不出门,坏事扬千里”。这是自己的罪过,同时也是自己可怜的表现:总是认为别人在说你的坏话,从不想到还有人在说自己的好话。

  虽然自己常常自标欢迎别人的批评指正,喜欢别人纠正自己的错误,从不把别人的表扬放在心上,但是这样一来,把“是非”搞得只有“非”没有“是”也是堕入了另外一个方面的偏见。尽管命好,在做事情的时候没有出差错,可是心里面的错误却不容放过。

  当时发现自己的错误,是因为想起了达摩祖师*的“二入四行论”,想起了逆缘与顺缘都要会面对:不光“非”要会面对,“是”也同样要会面对。这样才是处理问题的最佳方式。只是自己的狭隘心理把“是非”一词搞错了,尽管没有产生后果,但有误己误人的可能。希望有与自己一样错误思想的人也能够认识到,从而走出这狭隘的深渊,同时得到大家的原谅。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13
皇帝新装笑未绝

  
  小时候读到《皇帝的新装》这个故事时,一直在心里笑。长大后想起这个故事也会笑,只是已不再因为故事的好玩而笑,是因为生活中总是有人不断地演绎这个故事,所以常常偷笑个不停。

  我们在生活中总是口不由心。比如自己吧,有时笑也不敢放在众人前,只敢在心里偷笑。《入道安心要方便法门》里面说:“复须内外相称,理行不相违,决须断绝文字语言,有为圣道,独一净处,自证道果也”,可是自己总也做不到。

  六祖也说:“心平何劳持戒,行直何需参禅”。因为自己的心还不能全平,所以不得已要靠戒律来维护自己;而自己的行还不能全直,所以要在禅堂里苦捱。今天偷得一时闲跑出来,遇到一位居士,本想开怀笑一笑,结果却让我笑不出来,为什么呢?因为这位居士给我讲他遇到了现代佛教演绎的“皇帝的新装”。

  这位居士问:“《地藏经》*可不可以晚上诵?”我知道这又是一个执著的居士,所以就跟他说:“如果晚上不能诵,我们的白天在美国是晚上,那么你什么时候诵呢?”,他很紧张地说:“有个庙里的师父说‘只能在白天诵,’而自己白天又没有时间,所以很为难。那个师父很有‘功夫’,他正在空中修一座药师殿,我还为他捐了一万元。”。

  “空中修药师殿?”我听得很纳闷。树上?高崖上?悬空?我脑袋里划过无数的想象,我不由得问他:“这位师父在什么地方?空中修大殿一定很难,是在什么地方?什么样的环境呢?”。他说:“不是啊,就是在平原上。而且没有功夫的人是看不见的,只有有功夫的出家人才能看得见”。我顿时想到皇帝的新装!

  可怜的“有功夫”的“出家人”!功夫怎么就用在建空中药师殿上去了!更可怜的居士,连殿都看不见就稀里糊涂进行捐助。我们佛弟子真的就和永明延寿禅师说的:“不观空以遣累。但取空而废善。不达有以兴慈。但著有而起罪”一样?

  交谈中,我才知道这位居士的儿子得了白血病,他为孩子做功德不惜一切代价,不仅为了孩子而吃素、诵《地藏经》,还到处为了孩子捐款捐物。我不忍心告诉他“皇帝的新装”的事情,只好告诉他说,自身的力量是最强大的。让他的孩子不要老是想着病(为此写了《纠缠》这篇文章);要相信自己一定能够面对病魔;要相信佛的实、德、能真实功用;要按时带孩子去医院治疗;少去外边到处跑;多在家念经;教孩子打坐等等。

  我深深知道“正法威猛,圣教圆融”这八个字的力量。如果没有威猛的正法,圆融的圣教保持不了几天,所以佛陀入灭的时候要我们以戒为师。只有这样才能保持正法久住,才能杜绝类似“皇帝的新装”这样的事情。只有正法久住了,才能大行菩萨之道,大开方便之甘露法门,帮助天下受苦之人。

  其实有的时候也不见得表演“皇帝的新装”的人就是出家人。因为我就见过一个很有名的古庙,因为要进行文物保护而没有住出家人,但是在对外开放的时候就有表演人员打扮成出家人的模样,为游客吹打唱念,以便得到额外的收入,而游客却是绝对分辨不出来的。所以佛教在这样的环境下被误解得越来越深。

  说到这里,不由得想起自己年轻的时候所接触的“一指禅”(见附录)。一直到二三十年后学了佛,才知道佛教的“一指禅”是俱胝和尚接引学人的方式,和自己当年接触的靠一根手指头倒立的“一指禅”不沾边。我想,如果把这个问题拿出来让社会大众回答,百分之八十以上的人还会认为“一指禅”就是用一根手指头倒立。

  所以正法的宣传非常重要,希望社会各界多多关心佛教的正法的宣传。不要让真正“一指禅”这样的公案埋没,更不要再演绎像“皇帝的新装”这样的事情。让正法上电视、上电影、上网络,让更多的人了解佛教,让佛教的智慧消除更多人的烦恼直至了生脱死,让古老的佛教文化,利益苦难的大众。只有正法的宣传在社会大众中普及了,才能真正杜绝类似“一指禅”和“皇帝的新装”这样的事件!阿弥陀佛!

  
  附录

  
  金华俱胝和尚悟道因缘'1'

  
  婺(wù)州(治所在今浙江金华)金华山俱胝(zhī)和尚,杭州天龙和尚之法嗣。刚开始住庵的时候,有一位比丘尼师父,名叫实际,前来参礼。她戴着斗笠,手执锡杖,围着俱胝和尚绕了三匝,说道:“道得即下笠子。”如是问了三遍,俱胝和尚均无言以对。于是,尼师拔腿便走。

  俱胝和尚道:“日势稍晚,何不且住?”

  尼师道:“道得即住。”

  俱胝和尚又无言以对。

  尼师走后,俱胝和尚慨叹道:“我虽处丈夫之形,而无丈夫之气。不如弃庵,往诸方参寻知识去。”

  当天晚上,山神告诉他说:“不须离此。将有肉身菩萨来为和尚说法也。”

  过了十多天,果然,杭州天龙和尚来了。俱砥和尚连忙顶礼迎请,并把实际比丘尼前来问难之事,详细地告诉了天龙和尚。天龙和尚听了,随即竖起一个指头给俱胝和尚看。俱胝和尚当下大悟。

  从此以后,前来参学的人,凡有所问,俱胝和尚都竖起一个指头来接引,没有什么其他的言语提唱。

  当时,俱胝和尚手下有位供过童子(又称供过行者,寺院过堂或上供时,专门负责分配饭羹茶果灯香花烛的行者),生得非常机敏伶俐。他经过长时间的暗中观察,发现俱胝和尚接引所有的信众,都竖起一个指头,因此他觉得接引人挺容易,并不是什么难事。于是私下里,常常趁俱胝和尚不在家,凡有人前来参问,也学着俱胝和尚的样子,竖起一个指头。

  天长日久,大家都知道了这件事情,于是就告诉了俱胝和尚,说道:“和尚,童子亦会佛法,凡有问,皆如和尚竖指。”

  俱胝和尚听了,决定勘验一下童子,看他是真会佛法还是假会佛法。于是,有一天,他在装袖里暗藏着一把刀子,把童子叫到跟前,问道:“闻你会佛法,是否?”

  童子回答道:“是。”

  俱胝和尚便问:“如何是佛?”

  童子便竖起指头。俱胝和尚突然从袖子里拿出刀来,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削掉了童子的指头。童子负痛,嗷嗷地哭着,从方丈室往外跑。

  这时,俱胝和尚在后面大声地召唤童子的名字,童子便回首看。

  俱胝和尚问:“如何是佛?”

  童子一听,本能地举起手,却发现指头不在,当即豁然大悟。

  于是,俱胝和尚便把自己的法传给了童子。

  俱胝和尚临入寂的时候,曾告诉徒众道:“吾得天龙一指头禅,一生用不尽。”

  说完,便奄然而化。

  
  
  

  '1' 摘自明尧、明洁编著《禅宗大德悟道因缘》。

14
参禅不如吃粥饭

  
  平常心是道再次在这两位祖师的口中演扬。大家看!

  
  衢州天宁讷堂梵思禅师*,苏台朱氏子。上堂:“趯翻生死海,踏倒涅槃岸。世上无活人,黄泉无死汉。”遂拈拄杖曰:“讷堂今日拄杖子有分付处,也还有承当得者么?试出来担荷看。有么有么?”良久,掷拄杖,下座。上堂:“知有底,也吃粥吃饭。不知有底,也吃粥吃饭。如何直下验得他有之与无,是之与非,邪之与正?若验不出,参学事大远在。”喝一喝,下座。上堂:“山僧是杨岐四世孙,这老汉有个三脚驴子弄蹄行公案。虽人人举得,只是不知落处。山僧不惜眉毛,为诸人下个注脚。”乃曰:“八角磨盘空里走。”

  
  平江府宝华显禅师,本郡人也。上堂曰:“吃粥了也,头上安头。洗钵盂去,为蛇画足。更问如何?自纳败阙。”良久,高声召大众,众举首。师曰:“归堂吃茶。”上堂:“禅莫参,道休学,歇意忘机常廓落。现成公案早周遮,只个无心已穿凿。直饶坐断未生前,难透山僧错错错。”

  
  的确吃饭睡觉都是禅,尤其是被仰山大师*说出“我吃饭就吃饭,从不百般需索,睡觉就睡觉,从不千般计较。”之后,很多人从此明白了禅在平常生活中无处不在。尤其被同一时代的赵州和尚“吃茶”、“洗钵”等非常日用的平常心公案宣扬之后,被无数的人们传扬。

  和“吃茶”、“洗钵”公案一样讲平常心的“粒粒咬着”相对就很少有人提起。其实“粒粒咬着”也是平常心的最典型代表,因为我们日用生活中,每一件事情都不会空过,都是粒粒咬得着的,只有两种状态会空过,那就是昏沉(睡着)和掉举(妄想)。我们之所以没有留意,可能是因为我们没有把这件事情当作平常事来看。

  因为,日用生活中有很多很多的事情,只要留心或者说“粒粒咬着”,平常的事情就变成不平常了。大多数人只会将自己的痛苦或者叫逆境认为是不平常,而常常把自己的顺境或者高兴忽略,甚至会把平常不注意到的事情忽略。如果把我们的平常心放大一下,用“粒粒咬着”来看的话,就会发现一切都是平常的或者都是不平常的。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我们没有认真去生活,或者说是认真去做功夫。所以,“粒粒咬着”是代表我们平常生活中的认真做功夫:我们不放过任何一“粒”,对每一“粒”都认认真真对待,把每一“粒”都碾碎、琢磨、品尝,在每一“粒”上都下功夫,那么我们的世界就会是不一样的了。

  所以,祖师的公案里面吃饭睡觉讲得非常多,因为这是最平常的事情。上面所列举的两位祖师所说,如何是吃饭与睡觉?那么就要靠我们自己去体会,因为这件事情只有自己最清楚,所谓“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大家不妨把平常心放大来仔细看看。

15
《与祖师同行》文摘15

  ——哭  笑

  
  当人无法用语言表达心情时,会哭或笑,这说明哭或者笑,是人内心深处的坦白。我们一出生就会哭或笑,不用任何人教我们就会,所以哭笑是我们与生俱来的本能。哭笑虽然是人的本能,但这也说明平常人的内心还有迹可寻,还有这个心在。然而,很多禅师的哭笑是无迹可寻的,禅宗公案里有很多这样的例子。悟道的禅师有的大哭,有的大笑,他们的哭笑甚是奇特,真是让人琢磨不透。下面举几个例子与大家分享。

  百丈怀海禅师是个了不得的祖师,他的弟子后来发展出了沩仰和临济两宗,是现代禅宗的主要支脉。现在寺院里沿用的清规戒律和农禅并重的生活方式就是百丈怀海禅师当年制定的。看看他在开悟时的哭和笑:

  
  有一天,怀海禅师陪同马祖在野外行脚。这时恰好有一群野鸭子从附近飞过。马祖问:“是甚么?”

  怀海禅师道:“野鸭子。”

  马祖问:“甚处去也?”

  怀海禅师道:“飞过去也。”

  马祖突然转过身,使劲地拧怀海禅师的鼻子。怀海禅师疼得失声大叫。

  马祖道:“又道飞过去也!”

  怀海禅师言下恍然大悟。

  事后,怀海禅师回到侍者寮,悲伤地大哭起来。

  同寮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