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雅是一种选择》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优雅是一种选择- 第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乐声飞扬——被音乐鼓舞的灵魂(1)
一直希望有一套好音响。搬了几次家,在确定长久时间内不再搬移的时候,我去了音乐器材店。
  曾经在一位老先生的家里听过一场“音乐会”。老先生七十多岁,退休前是工程师,终身爱好古典音乐,已进入高级发烧友行列。
  老先生家房子本不大,却专门辟出最大的一间作了视听室。视听室大约十五六平米,一走进去,只见房顶挂满黑色布幔,墙的四周也悬着大小不一的绒毯线毯,门窗紧密,丝光不透。在一堆大大小小的音响机器对面,是两张陈旧的老式简陋沙发,老先生把我们让到沙发上坐下,问我们想不想听贝多芬的《命运》,我们说想,他便随手在几个圆锥状的 CD架上熟练地找到《命运》,小心地放进机器里,自己在我们身后找了小椅子坐下,“命运”之声骤然响起……那是我第一次在家庭视听室听音乐,也是第一次感受发烧友对音乐的狂热与痴迷。我不懂器材,不知道老先生的音箱传导出的声音属于何种音质级别,只知道置身于那样一个环绕的音效环境里,我的周身都被音乐包裹着,贝多芬的《命运》也以比以往更强烈的效果撞击我的身心。
  听完,我们个个沉默不语,老先生回过神后,又找到贝多芬的《田园》,音乐会继续……老先生一生除音乐再无所好,老伴儿介绍说,老先生一天至少要在视听室呆上两小时,退休以后时间更长。因为音乐的缘故,老先生空余时间都在淘碟买碟,或者不断完善机器设备,基本不去四方游走,因为四方之外没有视听音乐,老先生注定寝食难安。
  再看老先生的面相,一头银发之下的面庞显得清俊超脱,很有些世外之相,当时我便想,难道都是因为音乐的缘故么?
  细想起来,我对音乐也有过一段发烧的日子。那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还在长沙人民广播电台工作,电台的音乐机房经常会有音乐飘出,为我们的工作环境平添了几分诗意。有一次,一个男高音的歌声,从十几米外的音乐机房穿越过道,传到我的工作间,我不禁浑身一震:这是什么声音?这是谁?!那英雄般的,拥有覆盖天地宇宙神奇力量的声音究竟是谁?我迅速跑过去,一位才从音乐学院毕业不久的音乐编辑告诉我:帕瓦罗蒂!
  是这位音乐编辑在听帕瓦罗蒂。他兴奋地告诉我,电台刚刚进了一批音乐带,有世界十大男高音和女高音,帕瓦罗蒂是十大男高音之一,还有卡鲁索、多明戈、卡雷拉斯……女高音有萨瑟兰……数完之后,他急切地问我:想听吗?
  之后的相当一段日子里,每逢中午休息,我都到音乐机房,戴上耳机听世界十大男高音女高音,在歌声的间隙,音乐编辑还会仔细地给我讲解,我对美声的 声音概念就是从那二十位杰出的歌唱家身上获得的。不仅获得声音概念,更获得了好声音的鉴赏标准,对我鉴赏力的确立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那是我青年时期一段美好的时光。后来我把不多的工资省下来买了唱机,再有余钱的时候就去买唱片。当时中国唱片总公司出的唱片质量最好,塑料唱片较为便宜,有特别喜欢的胶版唱片我也会买,虽然价格贵不少,但保存时间长。那时没有想过以后还会出现录音机、 CD机,只想着好唱片是要听一辈子的,再贵也觉得值得。
  虽然从小也在文艺爱好者之列,但真正对音乐有所投入,真正用心听音乐,还是二十岁左右开始的那几年时光。到二十五岁出嫁的时候,我已经积攒了不少唱片,西方音乐为主,尤以西方歌剧居多。

乐声飞扬——被音乐鼓舞的灵魂(2)
近些年我参加过央视的一些晚会,客串唱过几次歌,听过我歌唱的人,都认为我有不错的音乐天赋,有些专业人士从我的发声判断,我一定是认真学过美声发声的,其实没有。我对声音的全部学习都来自早些年的听,听多了,对声音有概念了,顺着那个感觉去唱,多少就有些像了而已。
  我一直认为,没有学音乐,没有从事歌唱,是我人生的遗憾之一。我想我会是个不错的歌者,因为我的声音,因为我的乐感,因为我的悟性,因为我为音乐投入的热情,我会走上一条纯正的音乐之路。
  有了在老先生家听音乐的经历后,我便一直盼望能在一个合适的空间里,摆上一套心仪的音响,买最好的音碟,随听随开,延续我曾经有过的音乐梦想……我不懂音响器材,却对器材心存挑剔。电台、电视台的工作环境,培养了我对声音的高度敏感,那种好器材传导出的声音或纯净,或甜美,或丰盈,或空灵……让我痴心不已。
  器材效果差异之大已经超出了我基本的判断能力,我选择相信专家。一位专业录音师问清我的需要后,告诉我可以选择英国的一个品牌,他认为,即便是音乐发烧友,选择这个品牌也已足以。在我的认知里,音乐就是音乐,我不会为器材发烧,我只希望在自己想听音乐的时候,音箱里飘出来的声音不会构成任何听觉障碍。当然,那注定也会是好东西。
  那天,在那个品牌的试音室,我和家人流连了一个上午,在三个不同价位的音箱之间反复比对。最后,选择了一款性能相对均衡的音箱,音色含蓄、温暖、丰盈、清澈,符合我偏重人声和弦乐的要求,加上价格适中,异常欢喜地买下了。
  音响送来的那天,于我仿佛是节日。我把预留给音响的位置仔细擦过,把可能阻挡声音传导的物件一律清除,当做工考究,造型简洁方正,涂着赭红颜色的箱体摆在我眼前的时候,我为自己的选择大喜,太漂亮了,与家里的环境完全融为一体。
  现在,我十分享受这样的时光:独自一人,将家里的灯光调至朦胧,半靠在沙发上,听音乐在耳边流淌。
  每次听西方古典音乐,都会使我的心境瞬间沉静,音乐给我以严谨、理性、深刻、庄严的强烈心理感受,我总是在那样一种特别的情感氛围里,重新感受喜悦与痛苦。所谓的重新感受,是因为那种喜悦和痛苦与日常情感无关,那是一种被从日常剥离而又高度浓缩了的人类精神情感,在那种情感的对照下,日常的情感显得那样琐碎,那样庸常,那样浅白,我为自己拥有和经历的微不足道的小悲欢而惭愧和痛苦。每次听音乐,仿佛就是一次灵魂的受洗,我会因此而泪流满面,也因此而心生欢喜。
  一直记得初次聆听柴可夫斯基第六交响曲《悲怆》时的震撼。因为看过柴可夫斯基的传记和传记电影,对这位音乐巨人有较多了解,在这个基础上再听《悲怆》,便愈加地陷入音乐营造的悲怆与痛苦之中。有人曾经在作曲家 1891年的文件中找到这部交响乐的提纲,提纲是这样的:“本交响曲的构思实质是表现生命。第一乐章全是表现冲动的热情、信心和渴望;第二乐章:爱情;第三乐章:
  失望;第四乐章以咽气为终结。”
  柴可夫斯基是一个真正为了自己内心需要而创作的人。他的音乐中充满他自己生命的声音。从他的音乐里,听者可以看见作曲家真实的灵魂。

乐声飞扬——被音乐鼓舞的灵魂(3)
我想,人要经历了怎样的痛苦和绝望,才能表达如此深重的悲怆;人要对悲怆有怎样的理解,才能传导出如此撕裂人心的巨大力量。对照那种力量,我觉得自己平庸渺小,我为这种渺小而自惭形秽。那次有关《悲怆》的记忆于我是永久的,因为那一刻的情感体验非比寻常,只有在天才音乐家的创造中,那种庄严的情感才得以呈现。
  这样的情感体验,会使我们短暂脱离庸常,而进入更本质的精神世界,逼迫我们更清醒地面对自己。在音乐世界里,我经常陷入自我否定,我会怀疑和批判自己的存在方式和价值,即我是否把自己的时间和思考都用于了有意义的创造。
  我对自身许多行为的取舍,通常就是在这样的自我审视中完成的,我会更听从心灵的真实需要,放弃世人热衷而我认为应该放下的东西,让自己的心灵更加自由和快乐,让自己的人生更加纯净和透明。
  孔子闻韶乐,三月不知肉味。我们当然没有那样的痴迷与解悟境界,韶乐也已失传,难知那是一种怎样至善至美的音乐。但在这个物质与喧嚣的世界里,音乐,尤其是中外古典音乐确实可以给人纯净而深沉的洗礼,让人在喧嚣之中保持一份清醒和克制,一份纯粹和自然。
  有一点我必须说明,没有人可以做到万变,人人都有限度。曾经的所谓“百变女郎、千面女侠”等说法,都是出于演艺需要而人为造出的各种效果,不是每一种效果都美,都适合,仅仅因为被造型者敢于解放自己,敢于用惊人的效果示人而已。
  否定了万变,不等于不提倡个性。中国的政界有一种奇怪的现象:所有的女官员基本保持同一发式,无一例外。她们选择的发式,就是*女士留了至少二十年的发式:基本没有长度,整体发型走向向后梳立。*女士的干练与洒脱有口皆碑,那种偏中性的发式与她的气质脸型十分贴合,其他人则未必。为什么选择同一发式,也许同中国的行政文化有关。我只想说效果,除了缺乏美感,生硬刻板,还同中国努力倡导的改革开放精神大相径庭,世人会为此匪夷所思:一个最个人化的选择为何会走向同一呢?
  也许对于许多女官员而言,不知如何才能打理出更富有个性和美感的发型,也许还有些人仅仅是出于低调和安全的考虑。于是,我忍不住想对女官员提个建议,真的不必把头发一律剪得那么短,一律向后倒吹,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型并不意味着太多冒险,其实也无需太多的精力,只要自己选择一个温暖的周末下午,认真用心学点这方面的知识——找书看或听人讲解,做一次认真的寻找和设计即可。希望以此为中国的政界注入新鲜与变化,这种变化是人性的,也是大众乐于看到的。关键是适合,适合职业,适合身份,适合脸型气质,适当与潮流接轨也未尝不可。人心都向美,真正的美感是无人可以排斥和拒绝的。
  还有一点提醒,一般来说,如果发型有巨大的改变,比如由长卷发改为直短发,人的气质会发生相当大的变化,这种变化会导致你所穿的衣服及佩戴的饰品 也必须随之作出重大改变,这是许多人没有想到的。例如,我过去曾经是齐肩卷发,那种发型使人的气质趋于浪漫,十分女性化;而我在 2008年将头发剪短,用我自己的话来形容,从记事起,我的头发就从来没有这样短过,仅比胎发长些许而已。这种发型在人的气质中注入了中性的味道,少了妩媚,多了干练,我过去穿在身上非常有女人味儿的一些衣服,因为发型的改变而变得没了味道,还有我常年佩戴的标志性耳饰也变得不再适合,我不得不随着发型重新选择衣服的风格。所以,变一个发型有时就意味着从头到脚换一种打扮风格,这是在改变发型前必须想清楚的,因而需慎之再慎。
  小贴士1.留短发的人,为了保持发型的完整性,应该六周左右剪修一次。许多人不这样坚持,常常不是没有时间,而是没有意识到这是保持发型最重要的前提。
  2.无论怎样保养,建议每年烫发染发不超过三次。三十岁以后的女性,在食物中多添加补气血的食品,例如当归、黑芝麻等,用齿梳多梳头,可以延缓白发的产生。
  3.如果每天都使用发胶啫喱等定型产品,临睡前一定将头发洗干净,油性发质的人应该天天洗发,让发丝发粘成绺是十分不雅的,而且散发出的头油味儿,会构成自己的社交障碍。
  4.洗发后,应及时将头发吹干,以免湿气入侵体内。如果是干性发质的人,头天夜里洗发吹干后,第二天早晨用喷雾将头发喷湿,再吹干造型,造型效果不受任何影响。
  5.头发如同皮肤,清洁是保养的第一前提,另外减少染烫等伤害也是最好的保养,除非特殊需要,平时应该警惕改造型改发色的随意性。('EXC')
   。 想看书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