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去的记忆
远去的记忆在茫然的烟涛中沉没
记忆是甜的 回忆是苦的
沉寂的往事也如那狂风过后的海水
静静的不留恋红尘的喧嚣
记忆是一条流淌的小溪
溪的尽头是黄沙满天和欲哭无泪的情怀
溪水也在风的吹拂下干涸
永远牵不住的手是记忆永远的痛
逝去了也将不会再萌发春的嫩芽
丁香花开的记忆却在丁香花绿的季节永远枯萎
曾经的相依也在岁月的变幻里幻灭
模糊的双眼里
只印着背影的孤独和心灵的憔悴
无力的双手永远无力开启紧闭的门
远去的记忆
在风中渐渐老去
也把往事掩埋在现实的无情
永不希冀尘封的心情再添新芽
记忆是甜的 回忆是苦的
满怀的愁怨也如那浩淼的烟涛
永远在尘世中飘渺
虚幻游离的希望中
远去是记忆最好的答案
茫然沉寂的回忆中
记忆在海水的悲伤里渐渐模糊
美好和梦想也在寒冷的消亡里
与孤独的深海相融黑暗
平静的大海上
记忆心如止水
而海的尽头却永远是一轮喷薄涌起的朝阳
还有那一湾
浅浅的海水……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红围巾
在一个空寂的午夜,耳边莫明传来一曲忧伤哀婉的音乐,让我难以入眠。于是,心也随着那乐曲追忆起曾经的往事。或是沉浮或是拼搏,眼前偶尔也会浮现起那些曾经逝去的岁月还有人。细细品味,才突然发现时间在我们身边流走的竟是如此得悄然与不动声色。儿时那与同学一起爬上将军山追逐嬉戏、冬天在那没过膝盖的雪地里踢足球、从那现在看着都很陡的小山顶垫着纸壳子一起滑雪的情景似乎就在眼前,又好象就在昨天。眼前还有那曾经严厉的老师,他们或是批评或是表扬或是鼓励。可是每当想起儿时的记忆,那条逝落在寒冬的红围巾却总会一次次浮现在我眼前,更有那双深情的眸子,似乎她又在隔着二十多年遥远的尘世,还是在那个小学班级的地上静静地看着我,直到她的生命突然从我的眼前逝去,也许她的可怜和无助和她那突然结束的生命,在几十年前就深深震撼了我,于是,在这个寂静的午夜,我又不经意想起了她,想起了那飘落和燃烧在寒冬的红围巾……
她是一个性格十分内向、不爱多说话的女孩,她的名字现在我已记不清了,但,只是记得儿时,当我从外地突然转学过来时,因为一年级的学生都满了,我临时和她用一张桌子。她因为是个大舌头,母亲死得早、性格又十分懦弱,所以在班级里经常遭男孩子欺负。记得三年级时,一天中午我提前来到教室,推开教室的门,眼前却看见她被两个同班男同学压在地上,当时一个男同学在用手打她的嘴,另一个则在用绳子想绑她的脚,而她一边在挣扎一边在拼命哭喊着。当她看到我时,两个黑黑的眸子先是一楞,然后就直直地望着我,她的眼神似乎在告诉我:快帮她化解眼前的痛苦。眼前的一幕让我震惊了,我赶忙上前制止。两个男同学见到我阻拦下,也停住了手。那天下午,因为这件事,始终无法平静的我就把她被同学打的事告诉了班主任。后来,她好象快乐了很多,但是也就在这件事情过后的一个体育课上,我却被那两个男同学利用大家踢足球的空档,狠打了一顿。直到现在,我还是没弄清楚,那两个同班男同学打她的理由,是因为她告状?是因为她软弱?还是因为那两个男同学那天就想打人?也许打她的原因只有她自己知道,但是对于一个逝者,这,只能永远是个谜了……
后来,我们上了四年级。那年冬天,她的脖子上围了一条很好看、当时也很时髦、是那种比普通围巾要宽要长的红围巾。记得那时在班级里,只有她围的是那个新款的围巾,班里其他女同学的围巾相比她的红围巾就显得很“土”。四年级时,她也不像从前那样不和别人说话,和同学老师的话也越来越多。有时,外面风雪很大时,老师从教室出去到办公室拿东西,也会借用她的围巾。那时候,记得每到早晨课间操后,同学们就会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各自拿出从家里偷的羊肉、牛肉、猪肉,在教室的两个炉子边摆开阵式,撒上辣椒面、咸盐、孜然,一边闻着肉的芳香,一边看那红色的肉在炉火的烘烤下渐渐变黄……
但是就在这个充满童趣的记忆中,还是在四年级的一个中午,当我提前来到学校、推开教室的门时,眼前看到的竟还是她被那两个男孩子压在地上正遭人挨打,只是与那次不同的是,围在她脖子上的红围巾已经在晃动中遮住了她的脸还有那双黑黑的眸子……
还是在那个冬季,她有一周没有上课,后来只是听说她病了。再后来,有女同学说她得了癌症,而且已经是晚期不能治了。说开头的时候,只是脚肿了,可去医院检查后才知道已经到了癌症晚期。记忆里那年冬天特别寒冷,记得那年当我们快要期末考试时,班里和她在一个院子里的同学说她死了。说邻居说她很可怜、长这么大没享过什么福、死得太早、太快了。说他们家人埋她时把她的衣服都烧了,就连那个很漂亮的红围巾也一起烧了……
她的死曾经让我难过了许久。期末考试后,一天我竟在梦中梦见了她,她活了,她还能说话,记得她给我说,别人不和我玩,你和我玩吧……
记得当时梦醒后,有时一想到那个梦和梦见的她,我自己就后怕。
二十多年过去了,在这个空寂的午夜,也许用这一段段并不清晰的记忆和文字,追忆或是怀念一个逝者和她那双黑黑的眸子,心里似乎才能如那翻卷的海浪般渐渐平静许多,心里也似乎才能填抹和抚平自己那往日的愧疚与不安、胆怯与麻木。
二十多年过去了,也但愿,那条曾经飘落和燃烧在二十多年前寒冬里的红围巾,能够给今天的人们,带来更多的启迪和警示…… 电子书 分享网站
冬至
住宿舍那会,下班后曾经和舍友在冬至去吃过饺子。记忆中,那个老板一家四口是在后堂里,边包饺子边咳嗽,舍友和我见此情景,本想是换个馆子的,可是老板说,已经把饺子下锅了,那年的冬至,就那么不舒服地吃了一顿饺子,却是终生难忘。
去年的冬至,记忆里是个周日,刚到一个陌生的城市出差,深夜下车后,忙完杂事,一个人来到一家陕西风味的水饺馆,吃了一顿地地道道的汤饺。味道一般,只是觉得十分实惠。除此之外,陌生的城市,本是熟悉的都开始在那个冬至变得陌生,仅此而已。
今年的冬至,之前就十分忙碌,每天脑袋疼疼的,还时常加班。我告诉家人,随便买点饺子就行了,不要包了。可冬至那天的凌晨加完班回家,推开房门时,眼前的景象却让我感动,立即动手包吧。冬至的早晨,我说中午要加班,饺子就早晨下着吃了,中午一边忙工作一边凑合着吃了点零食。晚上本是要继续加班的,但是有应酬,自己还要去。席间一股脑自己喝了一瓶,算是对这几天加班的犒劳,也算是把冬至当节日过了,席间的同事在谈论很多话题,我却有点困,于是偷偷溜了出来。
在风雪的夜里走了一段路,感觉有点饿,于是打的又来到很久前的那个小馆子,现在那家饺子馆只有老两口在,孩子大概都已经工作了。于是想想自己真的老了,可是感觉自己还蛮活力的,呵呵,每次喝多了,还总会想到吃点素饺子,每次也总是去那家的馆子。
多少年过去了,在我的记忆中,那一家四口在后堂咳嗽的情景依然无法忘记,只是这么多年过去后,我却已经毫不在乎了……
父亲不在的除夕
父亲不在的除夕,我家的小院里没有象往常一样挂起红红的灯笼,记忆里,父亲在的时候,总是会在我从异地回来后,把挂灯笼的事嘱托给我,每次还特别要对我说道,要如何擦洗灯笼的尘土,如何打开灯笼等等。今年除夕,家里也没有象以前那样贴春联,以前过年,每次总是我在市场里买上两三幅春联,回家后,自己仔细斟酌斟酌哪幅的内容好,然后选择自己最满意的给父亲讲,今年贴这个或是那个,那时候,父亲总是会笑呵呵地对我说:贴吧,你们看着贴吧。
以前的除夕夜里,父亲总是会提前把家中饲养的家禽等收拾妥当,然后在给他们喂足了食物后,我们一家人才高高兴兴地坐在一起吃年夜饭。后来,家中即使不养家禽了,只养了我给父亲的那只乌龟时,父亲也要在年三十那天,把缸清洗干净,然后满满地撒几把虾皮。那时,每当除夕的天色渐晚时,父亲总会把家中的垃圾倒干净,然后给我们交代:十五天的年中,是不能倒垃圾的。
那时,父亲过年是有很多讲究的,诸如快到零点时,父亲是要给去世的爷爷奶奶烧纸的。每年每当看到父亲在准备黄纸时,哥哥就会带着一种十分愤怒的表情,小声对父亲嘟囔着说,什么年代了,还讲“迷信”!每年每当除夕快到晚上12点时,父亲也总会带着他最小的儿子——我,一起和他来到离家不远的河坝边,扶着干枯的树杆,踩着没膝的积雪,找到一片宽阔的冰面烧纸。记忆里,有一次,我硬是把我家最大的孙子也带上了。第二天,大孙子给我叙述着他做了如何如何的梦,说,可把他吓坏了等等。那天,我笑着说,你是太小了,其实,真的没什么,就是自己脑子胡思乱想而已,烧纸只是寄托一种对逝者的思念而已,你想的太多了。
今年,父亲走了,按照当地的习俗,我们是不过年的,习俗也有几个讲究:不拜年、不放炮、不贴春联、不炸油果子。早晨回到家中后,我也象父亲那样,收拾院落,打扫卫生,准备黄纸,倒尽垃圾,打扫鱼缸。除夕夜里,手机收了几十个拜年的短信,我犹豫再三还是一个没回。晚上11点,姐姐打电话过来,哭着问我家里的情况,问母亲还好吗……
我说,好,关键是今年的春节联欢晚会可以,我们都在看节目呢,似乎忘了很多事情。快到12点时,哥哥也再没象以前那样说什么迷信之类的话语,而更令我惊讶的是,两个哥哥还主动一同和我来到河坝边烧纸……
父亲不在的除夕里,虽然,年的味道很淡,但是一家人似乎还是在父亲的影子中,追随怀念着往事,做着父亲曾经做过的事情,沿着旧时的脉络,怀念着父亲。虽然如今,我们已与父亲阴阳相隔,但是那种浓浓的亲情一时又怎么能够忘记。或许此时,时间就是最好的缓冲剂,什么,都可以在时间的长河中,慢慢地在我们的记忆深处渐渐淡忘;一切,都可以在时光的流逝间,慢慢地让我们一点点接受起眼前父亲离去的现实:痛苦、无奈、麻木、抑或悲伤……
眼前
伴着有节奏的声音,列车驶出西安时,在车厢连接过道吸烟的我,透过车窗,分明看见,黑暗的天空下,铁路旁那片依稀闪现的万家灯火,或明或暗,或浓或淡,他们与夜色交融在一起。那个时候,自己仿佛就是在看着一群迷茫无助的人,于是心中不觉升起几分愁愁的牵挂,突然感慨,又有多少寂寞孤独无奈无助的人们,依旧要在那片灯火中,烦恼,成长,与我一样,困惑,疲惫。关于这个城市的故事,我已经听得太多,那夜于是也带着几分不舍之情悄悄离去。在我的记忆中,这段画面是2007年4月的一天,尽管那时在西安只是仅仅停留了10分钟,那是生命的岁月中第一次踏上西安的土地,一种久违的感觉在心头泛滥。
再一次来到西安是2007年的7月,那时,天下着小雨,第二次置身于这个城市之中,一种喧嚣与零乱呈现在眼前。在我们这个20人的团队中,从北京坐火车走了一天的路,带着大包小包来到西安,找寻接我们的导游,不住的打电话,那种感觉忽然让我联想到几十年前父辈的父辈从陕西刚到新疆的感觉。坐在车里,静静感受这个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古都,一种沧桑袭上心头,眼前那厚厚的城墙仿佛都在向我们诉说。
那次住的是一家并不豪华的酒店,酒店在一个路旁,每天都可以看见路上奔跑的汽车、匆忙的行人,不宽的街道上没有大都市的人来人往,只有一种破败与荒凉。路旁林立的商店里破烂不堪,没有衣着光鲜的人们,有的只是一些做小本生意的商户。各色的店门招牌上,颜色已经不清。穿越这条街道的尽头,方才见到现代的元素:高楼、幂红灯、拥挤的汽车,在那里,我品尝了地道的陕西擀面皮和羊肉泡馍,与本地的相比,味道没什么特别,只是比较筋道,除此之外还有店员迷人的微笑。
在兵马俑,我们第一次在西安见到了成群的外国人,他们和我们一样在兵马俑的专业导游带领下,前行。只是我们的这个阿姨导游十分特别。本是一件观光游览的的休闲之游,在她评书般的讲解和夸张的表情下,陡升的一些元素时常让我们拉紧皮肤、忍住笑声,仿佛在看一部喜剧电影。她告诉我们,以前她是一个裁缝,那时下岗后没事干就选择了这个职业。之后,她决定改变自己的人生,经过努力,她放弃了很多,终于考上了导游资格证。在兵马俑,她忽略了在她眼里一些并不重要文物的讲解,在即将结束的下半段,开始偏重地给我们讲解起陕西的蓝田玉。最后在我们的意料中,她带领我们来到了一家卖蓝田玉的商店。和别的导游只管领人不同,她十分热情,甚至做起了商店的说客和参谋,帮我们出主意,筛选什么玉成色好,什么玉没有玉皮。这么多年过去了,兵马俑的故事没记住几个,那个导游却一直藏在脑海中,久久没有忘记。
之后的日子里,每次想到西安,总会想起那些关于西安的故事,想起那座古城还有那些古城墙上的人们,还有那浓的不能在浓的传统文化,总会想起那个托人找关系想当导游的新疆人。在今天这个现实而且寂寞的社会里,传统的东西我更认可的倒是台湾的国学。
纷扰行走的城市中,每一个人眼前留下的只是现实与利益,当那些散去,很多东西就不在了,即便是心中最美的真诚也会沉淀岁月的苍白,而如夜色一片黑暗。曾经想用心抓住最美的渴望与梦想,但是当现实摆在眼前,我们何尝不是如同一个盲人一样一片黑暗而孤寂。
生活既是如此,生命既是如此,谁会在内心的最深处保留那份甜美的初衷与回味,谁又会在岁月的洗礼中坚守曾经的诺言与行为。现实与麻木,何尝不是一个主题。于是只好选择沉默,只能让岁月在沉默中流走、让郁闷和烦恼在沉默中荡涤、让往事与真情在沉默中干涸,在无声的放弃与无言中,沉寂一片黑暗,如同一个盲人,没有光明,也不再泛起,一丝涟漪。
又是一个寂寞的夜晚,依旧是在酒中醒来,一个符号一个音符又让我回到2年前的那段日子。在生命的岁月里,那段日子已经远去,如果可能,我真想回到10年之前,那时我英气洒脱、率直坦荡,与那些故事中的人们一样,也在古城墙上奔跑、驻足、回味,用心书写自己的蓝天……
八音盒
有时候,人总是会情不自禁地回忆,回忆过去还有那段日子里的人,有快乐也有悲伤,有微笑也有迷惘。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