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在豆蔻年华(上部 下部 所有番外)》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在豆蔻年华(上部 下部 所有番外)- 第1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说98年第一件让苏夏感到痛心的事是洪水灾害的话,第二件事就让她感觉到愤怒,那就是,印尼排华事件。
  
  说是排华事件,其实是一场不亚于战争犯罪的大屠杀。在印尼总统苏托哈的指使下,印尼军队和暴民对在印尼的华人展开了一场灭绝人性的大屠杀,屠杀整整持续了三日之久,所有在印尼生活的华人无一遭到例外。
  
  这件事其实发生到年中,但是到年底的时候,才渐渐在普通民众之间传开。没有几家媒体敢将这则新闻发布出来,因为在官方,印尼依旧是我国的好兄弟,政府不允许国内出现过多的反印尼声音,因为这不利于邦交。纵使官方封杀着,印尼暴民屠杀大量华人的消息还是不可避免的在大江南北传遍,多少的愤青写信向政府抗议,游行也有,都是希望政府能够动用武装力量,为海外华人同胞们讨回一个公道的。
  
  政府最后如何做了,普通民众是不知道的。在官方,在明处,这成为了永远的一个谜,但是在暗地里,苏夏希望,并且宁愿相信着:国家其实没有放弃为国人报仇,和平发展的国策让国家没办法在明处为同胞争取什么,但是在国民看不到的地方,或许正有一只正义的手,为他们讨回公道。
  
  苏夏一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周围的大人们有讨论这件事的人,但是他们却不会当着她的面讨论。学校里的老师们偶尔也会谈论起这样的信息,但是对于跟苏夏同龄的同学们来说,却是百分之九十九的人都不知道世界上还有这样的一件事发生。
  
  苏夏自己收集着关于这件事的所有新闻,剪报,宣传单。然后将这些东西拿给同学看,她能做到的虽然不多,但是要尽自己最大的可能,为周围的人种下种子,这样的话,不管未来什么时候浇水灌溉,他们总有发芽的一天。
  
  或许是因为她的行为做的太明目张胆,班主任,教导主任分别找她谈了话。张巧芝先是对苏夏最近时段的作为表示了一番惊讶,叹道 
 23、天灾人祸 下 。。。 
 
 
  就算是她那个年纪的人,很多人对这样的事也都是听听说说罢了,没几个会说到做到。
  
  然后又语重心长的说苏夏:“看你平时一副乖乖牌的样子,老师说什么就听什么,学习也好,性格也好。我真是没想到你内心是这么……热烈的。从我知道你是那个匿名捐款的学生的时候,我就开始惊叹自己的眼光什么时候变差了,竟然看不出来你的内心真实的是个什么样子。然后又是这件事……老师知道老师的很多话你们都听了很多遍了,从我这里,从你们父母这里,都不当真。但是我还是要说,你才十四岁,未来还很长,不要因为一时思想的偏激而走错了路。虽然说你现在是早了点……呃,不过你们这些八十年代后出生的人,经历的接受的是要比我们那一代人多的多。或许你现在正是叛逆期也不奇怪——叛逆期你肯定懂吧,遇见什么不顺心的事就激动个半死,凡事总喜欢跟长辈唱对台。我看过你的书,实在是不理解你那么小的孩子,脑袋里怎么装了那么多的东西……”
  
  张巧芝拉着苏夏絮絮叨叨的说了足足两个小时,话虽然多,也不连贯,但是意思苏夏是懂的。她以前认为苏夏跟普通学习好的女孩子没什么两样,性格温顺,懂的不多,学习刻苦努力,成绩优异。却在短短的时间内发现苏夏跟她预想中的样子完全不一样,甚至更复杂更难懂。所以她就为这种突兀的改变找好了借口——瞧,苏夏是叛逆期到了。叛逆期的小孩子,确实是思维奇特的很。
  
  苏夏无奈的对张巧芝做出了承诺,说她以后会注意一点,不再做行为偏激的事。当然,这其中的承诺,哄张巧芝的占了一大部分。无论如何,张巧芝是松了一大口气,末了,送给苏夏一份不轻的礼物:今年萌芽周刊举办的首届新概念作文大赛成果非凡,挖掘出一大批具有潜力的小作家,受到了全国范围内的广泛关注。从明年开始,新概念作文大赛将继续剧情,而A市第一初中,则推举苏夏作为选手之一,参加明年的作文大赛。
  
  萌芽和新概念,这确实是两个熟悉的字眼。只不过往昔都是从网上,从报纸上看到关于这两者的信息,苏夏还从未想到过自己也有参与到其中的机会。新概念作文大赛入围都是按年龄分组的,A组是应届高三以及高二的学生,B组是高一以及初中学生,C组则是除了中学生以外的30岁以下的青年人。
  
  苏夏按照年龄分组是在第二组,但是她的头脑和思维却是属于第三组的。这样去参赛,无疑是占了一个大大的便宜。其实就算不用学校推荐,她自己投递作品去参赛一样是可以的,但是前缀上挂了学校的名字,除了代表着她是全校最出色的人 
 23、天灾人祸 下 。。。 
 
 
  这一份荣誉之外,还多了一份责任:为校争光。
  
  苏夏含笑接受了学校的这件委托,并且保证说自己明年争取取得好成绩,然后才被张巧芝从办公室里放了出来。
  
  站在办公室外呼吸着新鲜的空气,回想着过去半年中堪称起起伏伏的生活,苏夏也不知怎的,脑海中突然就灵光一闪。第二本书要写什么,她大概心中有数了。
   

作者有话要说:… … JJ抽了,昨儿没更,一会儿补上一次。




24

24、家庭疑云 。。。 
 
 
  第二本小说的创造过程,比第一部要难的多。
  
  苏夏心中并没有一个完整的故事脉络,她只是心中想什么,就写下来,用的是家中新买的电脑。出乎苏夏的意料,在了解到她出版过了小说之后,沈素梅毫不可惜的为她购置了一台电脑,两万多块钱,奔三处理器,10G硬盘,64DRD内存。这样的配置在后世看来简直就是垃圾中的垃圾,在现在却是没几个家庭能够享受到的奢侈品了。
  
  而且现在上网的宽带费还特别的贵,用的是电话拨号上网。沈素梅咬咬牙,也给苏夏办理了宽带,为的就是她好查资料。收费是按流量算的,苏夏平时只是在网上打字,用用网上的字典,看看新闻什么的,很少上网,更是不怎么去逛论坛。现在在网上已经有很多非常红火的社区了,苏夏曾经萌生过写一本连载的小说放到晚上的想法。但是在仔细思量过后,发现这样回报极慢,而且很费时间,于是就将计划搁浅,放在以后再谈,起码等到她这一本小说完成后再说。
  
  第二本小说,苏夏为它起的名字是《乱城》。书中没有主角,不,应该是没有用主角的目光去描写整部书。而是用一种第N视角,一种媒介透过主角的眼睛去看事物,不是第一人称,更不是第三人称,也没有所谓的第二人称。而是完全冰冷的视角,将主角遇到的一切转化成文章。开头的第一句话就是:“我感觉越来越累了,我必须要离开了。”没有对主角身份的描写,年龄的描写。只是讲述出她对周围的一切感觉到很无力,压力很大,她想要挣脱。于是就在一个冷冽的清晨,背起背包,带上眼镜,离开了家。
  
  文字因意识和思维而流动,远走的一路,遇到的人,遇到的事。认识的人,认识的事。熟知的,亦或是不熟悉的一切。主角遇到很多人和她一起走,到最后他们却也因为各式各样的理由离开了她,最后只剩下她一个人。别人都感谢她,说因为她,他们找到了生活的意义,但是眼镜很迷茫,它即看不透眼前的一切,也看不透隔着一层镜片的,它的主人。
  
  苏夏原本的设计就是写出一本说出自己真正心里话的故事。她明白,她周围的一切已经千疮百孔,虽然表面看着鲜亮,其实从内底已经开始腐烂。虽然这些从现在还看不出来,但是十年以后,二十年以后,总有人会跟她一样忧虑。而作为第一个敢把这些事情说出来的她,苏夏不知道如果这本书是不是会获得出版,出版了以后,她又会不会惹到一些麻烦。
  
  只是万幸的是,现在这样的言论还很少,少的它还没有成为一种禁忌。所以苏夏想要赶在它成为禁忌之前把这些东西写出来,出版出来,起码 
 24、家庭疑云 。。。 
 
 
  能给某些看到它的人敲响一种警钟。
  
  她要写的东西太多太无奈,很多时候苏夏根本不知道要用怎样的笔触将他们给描写出来。让人讶异的是,她本以为这会是一本难产的书,可是在动笔了一个月后的某天,苏夏突然惊讶的发现,她的文档中,已经将结局都写好了。
  
  真是如同做梦一般的写作经历。苏夏甚至怀疑写这本书的不是自己,而是冥冥中的某个人。她或者他占用了自己的思维,透过自己的思想,描绘了这些东西。
  
  全文一共十三万字,作为一本长篇小说来说,它有点少。作为一本中篇小说来说,它又有点长。可是苏夏已经不想再对它们做什么修改了,因为她有那样的一种感觉:这本书已经是一个整体,她如果冒然去修,修改后的文字绝对不会比修之前的好多少。
  
  如果有人让苏夏对这本书寻找一种感觉,一种相似的东西。苏夏大概会推荐他去看《阿甘正传》,里面有这样一个情节:母亲去世了,最爱的珍妮也离他而去,阿甘为了思考,为了寻找答案,开始了跑步。不停的跑。在跑步的过程中,他遇到了非常多非常多的人,那些人追随阿甘,是因为他们相信阿甘能给他们答案。最后呢?他们心满意足的离去了,阿甘对于自己的思考与奔跑,却只得到了一个答案:I'm tired。
  
  他最后到底得没得到答案,苏夏不知道。那句“I'm tired”里面包含了太多的意思,或许只有不去解释它,才算完满。
  
  或许是这段时间天忙于创作,每天放学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扎进房间开电脑,没有太多时间去关注父母之间的事情。等苏夏将稿子邮给出版社之后,她在某次晚餐时间很偶然的发现,父母冷战了。
  
  苏建国已经连续一个星期没有在家里吃晚饭了,而且每天都回来很晚。虽然没有再跟沈素梅两人吵起来,但是回家之后就是一副冷冰冰的态度,面对苏夏的时候或许会和缓点,但是对沈素梅,却经常性的怒目而视。
  
  后来终于有一天,沈素梅在晚上睡觉的时候,抱着一床被子来到了苏夏的卧室。苏夏那时候还没睡着,她给母亲开了门,让她进来,等母亲铺好被子睡进去之后,才小心翼翼的问道:“妈,你和爸怎么了?”
  
  “我也不知道。”沈素梅的样子看起来也有点不解:“你爸最近的脾气怪怪的,我问他怎么了,他也不跟我说。我觉得,是不是我给你表姐报夜校的事儿被他知道了,所以不高兴。”
  
  “应该不会。爸虽然不太喜欢你和舅舅大姨他们走的太近,但是大家毕竟是一家的亲戚,互相帮助几千块钱也是常有的事儿。咱们买这个房子的时候, 
 24、家庭疑云 。。。 
 
 
  不是还问舅舅接过一笔钱么?爸他也不是忘恩负义的人,我觉得应该不是因为这个。”苏夏宽慰着母亲,问她:“妈你今晚上和我一起睡?”
  
  “跟你一起睡吧。”沈素梅道:“你爸在卧室里一个劲儿的抽烟,整个屋子烟熏火燎的,呛死人了。也不说话,样子看起来跟要发火一样,我还没问他几句,他就对我大骂‘你懂什么!’,我真是受不了她了,看到你还没睡,就过来了。这样吧,我明天找你李阿姨去问问,看看他是不是最近工作上不顺心了。”
  
  说完,沈素梅又好似想起了什么,突然说:“不对!你爸是有点不对劲儿,估计还是不小的事!”
  
  苏夏疑道:“怎么了?”
  
  沈素梅穿着睡衣坐起身,又轻手轻脚的出了卧室,半晌后回来,拿着一个布袋子。她坐在床上,将袋子里的东西都倒在了床上面,是几张存折,然后一个一个打开数着。
  
  过了没多久,她皱着眉头道:“你爸前天去银行取了五千,没跟我说。”
  
  苏夏道:“会不会是哪个叔叔借钱了,爸爸不好意思跟你说?”
  
  沈素梅道:“可能吧。我明天问问他。”
  
  第二天吃早饭的时候,沈素梅犹豫再三,在苏建国出门前终于问道:“建国,我昨天翻出存折看了看,发现你前天取了五千,是干嘛去了?谁找你借钱了?”
  
  苏建国愣住了:“你没事翻存折做什么?”
  
  “呃……”沈素梅一时之间找不到理由,迟疑了。
  
  “最近我上网看新闻,知道去年股市跌的很惨,以后的一两年内应该只有涨的份儿没有跌的份儿了。就想让爸妈你们买点股票回来放着,比把钱搁在银行强。所以昨天我们商量的时候,就把存折拿出来看了。”苏夏看母亲没话说,心想万一母亲说了句“没事儿只是拿存折出来看看”,这不是明摆着怀疑苏建国么。于是就赶快为母亲圆了谎。
  
  沈素梅看到女儿接上话了,松了口气,继续问道:“建国,你那5000块钱是被人借去了,还是拿走用了?”
  
  苏建国皱了皱眉头,一边出门一边说:“一个朋友出了点急事,拿去用了。过几天就还回来了。”
  
  “爸,是杜叔叔拿去用了么?”苏夏追问道。
  
  苏建国一愣,看着苏夏,目光有些躲闪道:“不是,是另外的同事。好了,我去上班了。这几天我催催她,让她快点还好了。”
  
  苏夏和沈素梅看着苏建国出了门,沈素梅对苏建国的一切说辞完全不怀疑,真的以为是他的同事借走用了。跟苏夏感慨了几句“以前我们家有事找他们借钱,一个个都说自己没钱。现在我们有钱了,他们倒是借的勤快。”就去 
 24、家庭疑云 。。。 
 
 
  厨房收拾东西了。苏夏看着母亲忙碌的背影,不知道是该先将自己心里的不安说出来,还是等确定事情之后再告知母亲。
  
  下午放学后,苏夏没马上回家,而是去了市里沈娜在帮忙的那家收费站。她去的时候因为是下午四五点钟,投注站里人不多。沈娜正端着个水杯,坐在椅子上看书,看到苏夏进去,有些吃惊,但是很快就把她迎了进去,然后热情的问她喝水吃东西不,还说隔壁有家小吃店卖的小点心不错,如果苏夏想尝她就去给苏夏买点。
  
  苏夏推辞说不用了,然后解释说自己只是帮生病的同学送东西,路过这里,所以进来看看,然后就将目光投向了沈娜正在看的书上面,那是一本会计学课本。
  
  沈娜见她注意书,笑着说:“这是我上夜校,学校发的课本。一个多月后就要第一次考会计证了,我现在在店里闲着没事,也拿课本出来看看。”
  
  “我听说咱们市发的函授大学的本科毕业证,市里好多单位都承认。如果娜娜姐考了个本科证出来,那就好找工作了。”苏夏笑道。
  
  沈娜听了苏夏说的话,笑的很开心,找了个干净的玻璃杯子洗了洗,就给苏夏倒水去了。苏夏端着水,喝了几口,就问沈娜现在在店里无聊不无聊,还约她休息的时候一起去逛街。两人聊了没几句,苏夏就问:“我爸和我妈,谁来的勤啊?”
  
  “当然是姑父来的勤了。”沈娜说:“姑姑忙着另外一家店呢,那边生意比这里好,我十天半个月都见不到她一次的。这边每天结账来的都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