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日本就是个悲剧
东三省浪人事件是一个剧烈的转折点,代表宋彪对日本的态势日渐强硬。
通过《东日密约》的合作,日本陆军恢复了7个师团的常规建制,补充了火炮和机枪等重要军事物资,但在朝鲜半岛的驻军仅有一个师团,而东北新军也在这种合作中迅速将兵力扩增到7。3万人,加上俄军,包含东北新军在内的泛俄国势力的陆军超过10万人,保持着对日本陆军的绝对优势。
这不是兵力数量的优势,而是火炮、机枪、马匹、弹药储备等各方面的优势,在宋彪的指挥范围内,他拥有624门火炮,几乎是日本陆军的3倍,机枪1700挺,同样超过日本陆军3倍。
在火炮的质量上,宋彪更是占据绝对优势。
外交总是军事的一种延伸,军事也总是外交的基础。
面对这样的局势,即便在秋山真之和日本政府的努力下,宋彪同意在东三省浪人事件中采取了更为低调和沉默的处理方式,将大部分的日本浪人押送到旅顺交给秋山真之处理,只对少部分日本右翼浪人采取正常的司法程序在涉外法院进行检控,整体局势还是让日本政府极其被动,各国也都清楚的看到了日本在东三省影响力的快速衰竭。
凡事总是一退一进。
于此同时,俄国已经逐步平息内乱,开始重新考虑恢复在东北亚发展势力。在这种局面下,日本政府还想继续完全控制朝鲜半岛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1907年5月中旬。俄国陆军部大臣库罗帕特金作为俄国沙皇特使抵达东三省,在宋彪的协调下。库罗帕特金上将会和美国驻华公使罗克希尔、德国驻胶澳总督特鲁伯在东北新军的军部举行秘密会谈,史称“奉天密谈”。
在宋彪的努力下,各方在“奉天密谈”中达成一致意见拒绝承认日本和朝鲜国签署《乙巳保护条约》,在俄德美三国的支持下,宋彪的东三省总督府将会就此和日本提出交涉,也可以视作俄德美三国利用东北新军对朝鲜半岛的威慑力。逼迫日本继续开放朝鲜半岛,承认《韩清通商协约》,并要求日本和朝鲜承认各国依据此最惠国待遇,享有在朝鲜半岛的通商优待政策。
在“奉天密谈”中。多方还达成了和宋彪的其他多项合作,俄德美三国继续大力扶持东北新军的发展,给予扶持贷款,出售军火,进行更大规模的军工业合作,作为回报,宋彪会以东北新军为主体去逼迫日本让出朝鲜半岛北部的控制权,逼迫日本放弃《乙巳保护条约》,保留朝鲜的外交和军事权,各国也将正式的不承认《乙巳保护条约》的有效性。
俄国陆军部大臣库罗帕特金上将和宋彪这位旧部下重新商议后。两人一致断定日本已经不敢再在东三省发动对俄军和东北新军的进攻,否则,日本只会再次遭遇大规模的陆军溃败。相比日俄战争的情况,此时的宋彪已经完全控制住整个东三省,可以在俄德美三国的支持下迅速调动几十万的陆军和日本对峙,俄国只需要派遣十万左右的部队,以及提供一些其他必要帮助就能轻松击溃日本陆军。
在东北新军去逼迫日本放弃《乙巳保护条约》,库罗帕特金上将和宋彪协商后,决定将俄军在东三省的驻军重新增加至5万人的规模。受宋彪节制的是塞尚丁斯克步兵旅和第一炮兵旅、第一骑兵旅,关东州总督谢叶尼斯基准将另外辖管两个步兵旅和一个骑兵团。…;
在这样的背景下,1907年5月底,宋彪陪同库罗帕特金上将视察达尔尼市,并宋彪公开批评日本强行逼迫朝鲜签署《乙巳保护条约》违反国际法则,库罗帕特金上将也代表俄国政府要求日本重新考虑《乙巳保护条约》的有效性。
日本朝野大震,日本国民之激烈喧哗足以将西园寺公望内阁淹没,但日本陆军却无法对内阁政府提供任何可靠的保证。
现在谁敢率领日本陆军和宋彪对决于大陆?
真要在朝鲜半岛打起来,日本陆军部大臣大岛义昌大将敢去朝鲜半岛和宋彪决一死战吗?
这使得原本已经完全倒向南下和海军扩张政策的日本,在军事发展的方向上再一次摇摆起来,陆军部乘机大放厥词,要求增加陆军投入以保障日本在东三省的权益,以及日本对朝鲜殖民统治的能力。
蝴蝶扇动翅膀,世界随之变化。
即便日本首相西园寺公望决定采取不惜一战的强硬态势对抗这种东三省和俄国的反扑,但在美国、德国陆续明确要求日本重新审视《乙巳保护条约》的有效性,甚至连法国也迫不及待地参与其中,局势彻底转向不可控制的一面。
整个1907年,光绪三十三年就在这种失控的局势中蔓延和发展,关内是立宪民意的失控,关外是清政府对东三省总督衙门的彻底失控,国际上是英日和法俄同盟开始在国际局势中采取合作态势应对德奥同盟的威胁,在远东和泛太平洋地区,以东三省总督宋彪为主体和矛头,俄德美法又采取合作态势逼迫日本放弃对朝鲜的垄断,要求朝鲜开放。
日本发动日俄战争的一个主要目标就是要保障其对朝鲜的殖民统治权,但在宋彪的积极努力下,这一目标实际上是未能达成,只是在俄国内乱不断的前提下,俄国暂时承认了日本对朝鲜所拥有的特殊权益,可并未明确这一权益的范围。
现在,随着俄国扶持的东北新军迅速扩张起来,俄国又反悔了,开始重提朝鲜之事。美德法三国也积极参与此事。
1907年9月,东北新军第三次扩军。全军扩编为六个步兵旅、两个炮兵旅,虽然在表面上继续符合清政府的东北四镇的限制。总兵力却激增至10。75万人。
在此基础上,宋彪以“大清关外新政改革”、“效法日德实施新政”、“三省归一新治”等名义,在东三省采取“关外特治”政策,在奉天府东陵军部和沈阳新区之间建造了一栋规模庞大的东三省总督府,在总督府下设财政厅、民政厅、学政厅、农业厅、工业厅、警察厅、防务厅等新政机构,借新政之名彻底囊括了东三省的军政大权。通过对财政大权和军权的垄断实施三省集权治理。
1907年,光绪三十三年注定不是一个太平年。
这一年里风起云涌,关内是全国范围内的立宪请愿,关外是宋彪的大权独揽和东北新军的激增。明着是革命党的乱窜起义,暗着是光复党的快速传播,各地都已经有了反清复汉组织的活动。
在一年数百万两白银的支持下,几千万份的宣传单和小报疯狂流传,各种各样的分支组织林立,在各地的新学、新军中,反清组织都在快速扩大,传播范围极广。
大清帝国已是风雨飘摇,漏雨成河。
同样是在这一年里,东三省也在继续快速发展。三省进出口总额迅速和整个关内地区相等,出口总额增至3142万英镑,进口总额增至2755万英镑,加上外资和关内资本大规模涌入,东三省在这一年的白银净流入增加至1。78亿关东银圆。…;
凭借雄厚的矿产资源和大规模的资本投入,东三省在两年内就实现了煤铁开采量超过日本的壮举,煤炭总开采量在11月就超过700万吨,一举超越日本截止1907年11月底的620万吨总额的水平,铁矿石开采量超过140万吨。此一点真是远超日本。
虽然这一数据相比美国几乎连1/10的份额都达不到,但对东三省而言,已经是非常高的产量规模。
因为东三省现行大规模开采的煤矿都属于露天煤矿,成本极低,质量高而售价低,不仅在下半年开始大量销售到关内,也销往日本、南洋和美国,对日本、台湾和朝鲜的煤炭工业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东三省大豆垄断了德国的大豆市场,全年出口总额逼近115万吨,总出口额激增至2703万英镑,一举超越日本对美国的生丝出口规模,成为亚洲最大的农贸产业。
1907年10月,在法国和英国的积极斡旋下,日本政府迫于压力,在要求各国承认《乙巳保护条约》的基础上,承认《韩清通商条约》有效,将有效期延长二十年,增设新义州、新安州、南浦、群山、木浦五个开埠口岸,开放外国投资,并将“朝鲜关税十年不变”的承诺增加至二十五年。
1907年11月,宋彪代表清政府和东三省总督府在金州同日本外交大臣林董、韩国钦差李金焕签署《韩清通商续增条约》,依据这份续增条约,清政府将在原有的仁川、釜山、元山三个清租借区之外,继续增加新义州、新安州、南浦三个租借区,约定在鸭绿江两岸各一百公里范围内,华商和韩商都有权投资各项产业,并可自由跨境经商。
此外,除六个清租借区外,两国公民在对方国居住都应办理居留权审核,未得批审,不得在对方国居留和置办物业、田产;朝鲜难民在华及东三省非法居留、开垦者,将依法处置,双方约定在三年内,将现有非法居留在东三省的朝鲜难民遣返。
在《韩清通商续增条约》中,宋彪增加了劳工证的约定,即在批准劳工证后,韩国人可在东三省工作,但不可以置办田产,这是因为宋彪考虑超过十万数量的朝鲜难民遣返后,可能被日本利用挑拨中韩国民之间的关系,加上东三省工矿业大规模发展中确实需要很多矿工,适当还是可以通过发放劳工证的方式,解决这些朝鲜难民在东三省临时就业的问题。
《韩清通商续增条约》对日本来说已经是英法介入协调的结果。也是日本在不放弃《乙巳保护条约》的基础上所能争取的最优结果,日本国内还是爆发了极大规模的抗议。国民以此为耻,日本陆军部也乘机喧哗。要求政府加强陆军建设,确保对朝鲜半岛的殖民统治。
此时流行于日本的观点是“海权固然重要,陆权亦是维持统治之根本”、“日本已经有强大之海军,但陆军还需要继续努力”,特别是日本工商业界和财阀势力对日本陆军之孱弱更是极度不满,朝鲜半岛是日本最为重要的原材料基地。“如果连朝鲜半岛都保不住,日本工业必将衰落”之类的论点更是喧嚣一时。
事实确实如此。
问题是在整个国际世界中,日本金融业的实力还很弱小,根本不能有效的投资朝鲜半岛。特别是朝鲜半岛的工矿业,而朝鲜也很难继续支撑日本工业的发展。…;
同样对远东财团而言,想要进一步打击日本工业对中国的廉价销售态势,首先就要威胁日本在朝鲜廉价收购工业原料的源头问题。
虽然日本取代清政府成为朝鲜宗主国已有十六年的时间,但在这些年中,在《韩清通商条约》的保护下,华商依然占据着朝鲜外贸的主流,外国洋行也利用这份条约控制着朝鲜外贸,大量的商品都是从上海、天津涌入朝鲜,而不是从日本。
日商真正彻底击溃华商。控制朝鲜一切经济、贸易命脉则是在1918年之后的事情,随着朝鲜关税大幅度的提高,仅仁川港口一地,朝鲜自中国的进口总额就从每年1100万日元急剧下滑到162万日元。
从主导中朝贸易的仁川港的数据来看,日商主导的是朝鲜国际贸易的出口权,而华商主导的是朝鲜贸易的进口权,换而言之,白银流入朝鲜是日商说了算,白银流出朝鲜是华商说了算。朝鲜从中国购入的商品主要是丝绸、药材、茶叶和其他各种杂货。而日本从朝鲜购入的主要是棉花、粮食、煤矿、铁矿之类的工业原材料。
只要继续保证新的《韩清通商续增条约》的有效性,随着远东财团开始强有力的向朝鲜半岛发展,华商主导朝鲜贸易命脉将会是日本在短期内难以扭转的问题。
为此,在1907年的远东财团年会中,朝鲜商贸投资和东三省农产品深加工业就成了两个重大议题,这两者实际上是一个议题,随着沈阳到丹东的铁路即将在明年3月份修通,以及新义州成为新的清租借区,在丹东和新义州开发农产业深加工业将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东三省农产品加工业正在快猛的发展中,大豆、甜菜、棉花、小麦是四大主要方向,特别是甜菜的深加工崛起速度极快,这是因为日本的制糖业主要依赖从南洋进口甘蔗和粗糖,成本很高,而东三省自身就有大量的蔗糖工业的原材料基础后,东三省制糖业就有了极高的市场空间,在成本、利润和市场方面都相对日企拥有绝对的优势,甚至能利用《韩清通商续增条约》向朝鲜大量销售。
在这个世界上,所有工业的根本都是金融业,当东三省采用了一种极端策略迅速开启了金融业的扩大化,增加了本地的货币供应,工业发展就变得难以遏制。
东三省的货币供应规模其实是非常庞大的,在过去两年里,东三省的货币发行规模达到了5亿银圆总额,约合5千万英镑,似乎不多,其实很多。
这是银本位的5亿银圆。
这不是政府印钞机的效率和产能决定的,而是白银流入规模决定的,这意味着东三省至少存在着1。75亿银圆的保证金,单纯从货币的角度来考量,这个规模其实是很惊人的。
在过去的十年中,日本银圆的发行总量也不过四千万,最高的一年是1906年的7百万枚,虽然说日本采取了金本位,银圆发行本身主要是用于对朝鲜、中国、东南亚的贸易,但以此为类比,东三省的银圆供应总量就过于夸张了。
东三省之所以能发行这么多的银圆,1/3的因素来自于东北大豆的外销,1/3的因素来自于外资的涌入,1/3的因素是靠国际借贷、本土白银储量等等,比如说东三省光是铁路借款就高达2300万英镑,除了列车是从国外购买,其他包括车厢、铁轨、水泥、枕木、石子、劳力、土地等等开支都是银圆在本地购买。…;
在过去的两年中,东三省的工业人口增长是非常快的,这种增加还是比较初级化的,最大的增加就是矿业增加,比如说抚顺煤矿的工人总数就从原来的1370人激增至1。53万人,从原来的2个煤区增加到11个煤区同时开采。
现在想要在东三省办一个厂是很容易的,你带二十万银圆的资本过来,地皮厂房机械或者矿场一买,再从银行再借十几万银圆券是很正常的事情。
在东三省,并不是所有的工厂都是采用西式设备,比如说瓷窑、砖窑、煤窑,它大量的还是运用传统手工生产方式,但从总的方面来说,因为大量出口大豆、木材、煤铁矿带来了巨额白银流入,使得本地人口的消费能力增加,进一步扩大使得整个经济增长迅猛,各行各业都能从中受益。
工业人口增加、商业人口增加,农牧业人口实际上也在更为快速的增加,东三省在过去两年中增加了近六百万人口,每个月从山东各埠口就有十万人通过各航运公司涌入东三省。
东三省的经济开发比日本晚了将近二十年,但从现在的发展速度来看,大概只需要六到七年的时间,东三省在经济总量上就能超越日本这样的金本位国家。
在工业发展中,同样处于工业发展低级阶段的东三省和日本的竞争注定会是非常激烈的,特别是在未来的四五年间,这种激烈的碰撞将很可能再次引发新的战争,比如在朝鲜市场上,双方就即将展开殊死的搏斗。
在东三省积极发展的同时,宋彪所能做的就是积极备战,而和东三省得天独厚的基础条件相比,日本简直就是一个天生的悲剧。
或者说是在远东财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