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通轻轻抚摩着两个孩子的头,和声安慰道:“乖孩儿,莫哭,爹在这呢……”
这时李通的夫人也来到了前厅,面上不无忧色地轻声问道:“相公,不要紧吧,刚才那两位……”
李通摇了摇头,眼神注视着我离去的方向,久久不语……
………………………………………………
建安六年正月十三日,凌晨,大约四更时分。
几名曹军骑兵冒着漫天的风雪来到寿春北门下。在行路极其艰难的情况下,他们一连赶了近50里路,早已疲惫不堪。其中一名骑兵翻身下马,从怀里拿出一份文书高举过头,鼓起全身力气朝城头大声喊道:“城上的兄弟!我们是许昌夏侯渊将军麾下军士,有要事求见寿春李太守,请打开城门让我们进来!”
第二十二章
城下的曹兵喊城之后,只隐约听到城头一片喧哗之声,但却始终无人应话,城门方向也无半点动静。几名军士等得焦急不已,但是由于仅是四更时分,天色昏暗不明,漫天又是劲舞的飞雪,根本就看不清城楼上的情形。无奈之下,为首的一名军士只得再次朝城上大声喊道:
“……我们是许都夏侯渊将军帐下军士,有要事求见寿春李太守,城上的兄弟请开城让我们进去!”
片刻后,城楼上才传来了一个洪亮的声音,“太守大人有令,城门夜间不得开启。要想进城,等天亮再说!”
为首的军士估摸了一下时间,等到天亮起码还得有1个多时辰,到那个时候,别说进城,恐怕自己这些人早就冻僵了。他们几人冒着风雪赶了一夜的路,现在早已是又冷又累又饿。领头军士百般无奈,转身跟其他同伴商量了一会后,又大声地朝城上喊道:“我等连夜赶了几十里路,现在是又冷又饿。大家同是军中兄弟,就通融通融先放我们进去吧。况且我等确有紧要事务要进城面见李太守,不信,这里有文书为证!”说罢也不管城楼上能否看到,便将手中的文书高高举起。
桓侯再生(128)
不一会,城楼上丢下了一圈绳索,还是刚才那个声音大声喊道:“你们把文书系在绳索上让我们拉上来验查一下,如果确实无误就放你们进来!”
为首军士拣起绳索把竹简文书用力系牢,抬头喊道:“好了,你们拉上去吧!检查完后,赶快开门放我们进去,这外面简直要冻死人了!”
文书被拉了上去。稍过片刻,城头又传来声音:“你们共有几人,有无马匹?”
“四个人,还有四匹马!能让我们进城了吗?”
“好!现在就开门放你们进来。但上头有令,你们必须先要下战马,才能进城!”
“知道了!”
“啪嗒”一声,吊桥放下。而后城门被缓缓推开。城外的曹兵立刻牵马进城,他们实在不想在这北风头多呆片刻。但是!甫一通过城门进到城内,这些曹军军士惊愕地听到一阵“嘎吱”——那是弓弦被拉开的声音。慌忙朝四周一打量,却发现至少有百十支箭已经瞄准了他们几个。究竟怎么回事?几名曹兵正手足无措间,忽然耳边传来两声厉喝。
“收起吊桥!”
“拿下他们!”
几名曹兵还没有会过神来,已经有十余人一涌而上将他们死死摁住。几名曹兵既是惊慌又感到莫名其妙,奋力挣扎了几下,但是根本动弹不了分毫。领头的军士急忙大声喊道:“你们是不是搞错了,都是自家弟兄,我们是夏侯将军帐下……”
“呵……呵呵……曹军狗贼,放亮你们的狗眼,看清楚我们到底是不是你们的弟兄?”从城楼上走下一名身形孔武有力的大汉,冷笑着说道。
直到此时,在城内的火把照映下,几名曹兵才看清楚对方与自己迥然不同的衣甲,以及在城楼内侧的一面迎着强劲的北风招展的默绿色军旗——“刘”!为首的军士立刻惊呼出声:“刘…………刘……刘备军??!!!?”
。。。。。。。。。。。。。。。。。。。。。。。。。。
寿春,郡守府议事厅
一名曹兵跪在厅下,战战兢兢地将自己知道的所有情报都招了出来。见再也问不出什么,我收回了弥漫在大厅中的骇人气势,挥手示意一旁看守的士兵将这名近乎虚脱的曹兵押了下去。在他之前已经拷问过另外三名曹兵。这四名被陈到俘获的曹兵所招供的内容前后并无出入,看来应该没有作伪的成分。
我将身前的几案上一卷文书拿起再次端详了一番,这卷文书我已经看过两遍。文书的内容其实相当简单,上面只是交代了由当今天子赐婚,将曹操亲族爱将——夏侯渊之女许配给江东孙权,要求沿途各郡县必须保证送亲队伍的安全,并且提供各种便利,最下面盖着曹操的丞相大印。令我感到疑惑非常的是,曹操与孙权竟然会联姻??如果我记得不错,在原先的历史轨迹中孙权好象没有娶过哪位曹操宗族中的女子为妻,倒是孙权的弟弟孙朗曾经迎娶了曹仁之女!但是这卷文书上写的清清楚楚,的确是赐婚给孙权的!
桓侯再生(129)
不过!可以肯定的是!不管赐婚的对象是孙权,亦或是孙朗,只要曹孙两方一旦联姻成功,对于我军而言绝对不会是一件好事。我站起身形,双手后负,微闭双目沉思起来
议事厅里,徐庶与林豹、林雪、金畴、陈到等军中校尉分坐于两侧,见我没有问话,也自沉默不语,只是静静地注视着我。
片刻后,我睁开眼睛,目光在厅中扫视了一圈后,沉声说道:“从这一册文书和适才几名曹兵招供的情况看来——曹操奸贼似乎欲与江东孙权联姻。此事不知各位有何看法?”
我问完之后,厅中仍然是一片沉寂。不过这也难怪,厅中除了徐庶,像林豹、林雪这些军中校尉都是寒门出身,没有受过什么系统的教育。战场之上冲锋陷阵、指挥作战是他们所长,但是曹、孙为何联姻、联姻会带来什么后果这类“战略”层面上的事宜,就非他们所长了,问他们几乎就等于问道于盲。厅里除我之外,唯一精于此事的徐庶毕竟初来乍到,还有所避讳,不愿将自己的锋芒露的太过,以免引起他人的反感,因此也没有开口。
我走到徐庶的身旁,笑着向他问道:“元直,不知你有何计较?”
徐庶很清楚这是我给他的一个展示才能的机会,微微一笑,缓缓站起身形,向我微施一礼后长身而立。配合脸上自信的微笑,徐庶以不紧不慢却又让人感到异常信服的语调说道:“曹孙此次所以联姻,以庶之愚见,不外乎是出自相互利用之因————曹操面临河北袁绍的威胁,官渡一战的大败,袁绍与曹操已成不共戴天之仇,加上河北雄厚的人力、物力。一日不灭袁绍,曹操便一日不得安宁,故曹操眼前当务之急便是解决袁绍。而欲与袁绍决战,曹操必然要解除后顾之忧。只要能与江东孙权通过联姻结成一段时间的盟约,不但可以解除江东对曹操的可能威胁,而且还可借孙权来牵制荆州刘表。对曹操而言,此番联姻,可以一举解除后方两处威胁…………而江东则经历前番孙策骤逝,孙权以弱冠之龄初继兄位的变故。此时内部仍然动荡不安,而外有有荆州刘表步步紧逼,故而孙权也需要通过此番的联姻来稳固江东的局势。此次的联姻,两方不过各取所需然耳!”顿了一顿,徐庶歇了口气,又继续说道:“然则,曹孙两方一旦联姻成功,对我军却是大大不利!寿春一地,北接曹操,南临孙权。届时我军极有可能为曹孙两方南北之夹击,其势甚危!”
听了徐庶的叙说后,林豹等人尽皆恍然,同时心中也不禁隐隐产生了一丝担忧。
我微笑着点点头,挥手示意徐庶坐下,说道:“元直所言,与我所思相同。一言以概之,此一事对我军是大大不利。既如此,我们便要阻止他二方成此婚约。根据适才曹兵所招认情况来看,这支送亲队伍,已距离寿春足50里。若非有眼前的这场大雪,恐怕在昨日便已到达寿春。”
桓侯再生(130)
徐庶笑着应道:“看来他们似乎还不知道寿春已然易主之事,这倒是给了我们一个极好的机会!”
“元直的意思是……”
“将军,他们不是派人前来寿春请求李通派遣军马接应吗?我们何不‘答应‘他们的请求,派出一支人马去接应接应他们!”说完后徐庶的眼中闪过了一丝“狡黠”的光芒。
我立时领会了徐庶的意思——伪装成李通的军马奇袭这支送亲队伍。这个办法的确可行,根据刚才曹兵招供的情报看,护送的士兵人数不超过700人,又无大将领军,况且他们连日赶路必然疲乏。以这点实力,只需要出动风骑营,在我有心、他无备的情况下,绝对可以轻松战而胜之。但是令我想不通的是,以曹操颇为雄厚的军力,竟然会只派这点军马来护送如此重要的送亲队伍。这其中会不会有什么阴谋呢?
听到我说出的顾虑后,徐庶笑道:“将军,难道您忘了,曹操并不知道寿春已然易主之事。在他看来,从许昌经寿春到江东这一路都是曹孙两方的地盘,根本就不会有什么危险,当然也就勿须派遣多少军马护送了。更何况曹操还要应付河北袁绍的威胁,也分不出太多的兵力来。依徐某之见,此事中应无什么阴谋诡计!”
“恩!元直言之有理。”徐庶的话消除了我的疑虑。我步回厅中主位坐下,凌厉的目光在厅中巡视了一番后,大声说道:“既如此,事不宜迟,当即刻出兵击破这支送亲队伍!子冲!”
堂下林豹立刻站起身形,出列躬身拱手大声说道:“林豹听令!”
“汝即刻招集风骑营随我出战,全军更换曹军衣甲,备上李通旗号,在北门集结。”
“得令!”
“元直、子风、文安、叔至,你等谨守城池,勿要有所懈怠。在我出征期间,城中一切事务以元直安为主!”
“得令!” 徐庶、林雪、金畴、陈到等人齐声应道。
“好!众人各司其职,散了罢!”
“是!”
不一会,厅中众人相继起身离去。只余我一个人呆在空荡荡的议事厅里。我缓缓地站了起来,步到厅门口,凝望着厅外纷舞的雪花,心里有一种莫名的情绪变得愈发强烈起来。从刚才决定出兵之时开始,这种情绪就从心底油然而生。说不清,道不明,似喜悦、似惶惑…………为什么会这样呢?以前多次征战,从来没有过这种情绪,这次到底是怎么回事…………
算了!不去想了!我甩了甩头,猛地转身大步朝后堂走去。
“来人,盔甲伺候!”
“备马!”
“抗矛!”
第二十三章
地白风色寒,雪花大如手。
寿春城北40里,一支包括数十辆大车与近700名士兵的队伍冒着稍见减弱的风雪迤俪前行。一日一夜的大雪后,大地仿佛铺上一层厚厚的惨白绒毯。足有四指多深的积雪给队伍的行进造成了极大的困难。人涉雪前行,尚是是深一脚、浅一脚,显得颇为不便。而那几十辆满载陪嫁物事的马车简直就可说是寸步难行,时不时便会陷入积雪之中,有数次甚至差点搞的车翻马仰。从辰时出发,现在已过午时,足足两个多时辰,队伍不过走了6、7里路。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桓侯再生(131)
“许校尉,不知你派出的那些个军士可否顺利到达寿春?照这个情形下去,今晚我们肯定是到不了寿春了。如果李通将军没能派人马前来接应,恐怕明天我们也未必便能到得了寿春!” 张纮裹着厚重的裘皮披风骑一匹战马上,语带颤声地对一旁的曹军校尉说道。由于马车行路实在过于困难,而且甚至有翻车的危险。所以即便是相当畏惧寒冷的张纮也不得不离开马车,骑马前行。
“张大人,不必担心。我所派出的几名军士虽非寿春本地之人,但亦曾跟随我家夏侯将军几次来寿春征战,对这里的地形相当熟悉,如无意外当可顺利到达寿春。以我料想,李将军的接应人马应已在途中了!”
“果真如此便好!”张纮略感安心地点点头。望着漫天飞舞的雪花,张纮忍不住将身上的披风拉紧。果真是岁月不饶人啊!当年年少之时,何曾如此畏惧风寒,哪像现在这样……哎!看来……以后这出使的任务只能交给他人去做了。其实原本出使许昌之前,孙权也曾因体恤张纮孱弱的身体,打算由其他人出使许昌。但张纮认为与曹操联姻这等重要事务,还是由经验最为丰富的自己出使最为妥当,坚持请求孙权委派自己前去。孙权不便拂了这名忠挚老臣的心,况且以张纮的外交才能,在江东的确无出其右者。最后,许昌之行还是交给了张纮。
想起主公孙权当时流露出对自己真诚关心的年轻脸庞,张纮脸上泛出了一丝笑意。主公的大业未成,自己还得为多尽心力,这副又老又病的老骨头还得多熬个几年。算了,日后还是老老实实地呆在温暖和煦的江东吧,四处奔走的事务还是交给那些后辈吧!
正在这时,队伍的前列忽然传来了一阵欢呼声。
“怎么回事?”许校尉见状大声喝问道。
“禀校尉,寿春李将军的人马来了!”一名士卒跌跌撞撞地跑了过来,语气兴奋地说道。
“可曾看清对方旗号?” 张纮细心地问了一句。
“看清了,确是李将军的旗号!”
“好!张大人可要随我去迎接李通将军?”许校尉激动地朝张纮说道。
“正合我意!许校尉先请!” 张纮笑着说道。
许校尉与张纮一前一后策马来到队伍前列,举目向前看去。只见百五十步外,一支颇具规模的“曹军”骑兵正在慢慢接近过来,当头一骑擎一面迎风猎猎而舞的军旗,旗上非常显眼地书着一个斗大的“李”字。
“果然是李将军!”许校尉定睛确认对方的衣甲和旗号后,高兴地喊道,一策马便要迎上去。
“不对头!有杀气!”一个低沉却有力的厉喝声响起。
“什么?”许校尉愕然驻马,回首看去。说话之人是紧随在张纮身侧的一名侍卫打扮的彪壮大汉。
。。
桓侯再生(132)
听到身后大汉所说的话,张纮也感到莫名其妙,但他并没有呵斥这名大汉,反而语气相当和缓地问道:“幼平,怎么了?”
这名唤“幼平”的大汉沉声急道:“前面的骑军有很强的杀气………………不大对头……”忽然间,大汉急举右臂,直指前方,“啊…………他们不是李通的人马!所有人马赶快戒备,前面是敌人!”
许校尉和张纮顺着大汉的手臂所指方向望去,骇然地发现——对面的骑军已经开始加速,很明显是在发起冲锋。只一眨眼间,两军距离已然不足50步,甚至可以清楚地看到对方骑军手中亮出的样式奇特的细长战刀。而那面“李”字大旗已不知扔到何处去了。
此时,只要不是瞎子亦或傻瓜,便可以看出对方绝对不怀好意。许校尉微一楞神后,立即发出声嘶力竭地狂吼。
“敌袭!!!所有人与我迎战!”
然而他的声音很快便被另一阵狂暴的怒吼声掩过。
“杀!”对方的骑军已冲刺至距离不足20步远。奔腾的战马速度已经加至最快,飞扬的马蹄荡起地面的积雪,残雪纷纷扬扬地飞起又落下。马上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