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逼无奈,只有这最后一步了。找李清泉试试,或许他能够帮上忙,帮大伙儿指条活路。徐壮想好了,等过了这阵子,外面搜山的队伍人困马乏、防备不那么紧的时候,他独自一个悄悄下山,到师母家里去打听打听,看看怎么才能找到李清泉。最好能够搬出她老人家,请她出征,亲自去趟省城找儿子……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第十二章 虎口脱险(1)
清晨,李清泉挤上了翠湖市通往枫泉的长途客车。
在右岸咖啡屋和姜小鸾的促膝之谈,李清泉头脑里对做好喊泉村上访群众工作的思路更加清楚了。他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自己肩上担子的沉重,事关全局,影响到几个人的政治前途,成败在此一举!李清泉感觉到,姜小鸾已经不是当年的姜小鸾了。如今的姜小鸾,政治上成熟,驾驭全局举重若轻。对一些涉及到大局的问题,思路清晰,分析透彻,处置果断。与之相比,李清泉觉得自己优柔寡断、举棋不定,确实有很大差距。这应该得益于她较早地置身于仕途,在决策岗位上,点滴积累起应对复杂局面、解决重大问题的经验。李清泉虽然也随后进入官场,但秘书的工作性质决定,他始终处于服务领导、服务决策的地位。“官”和“僚”是有本质区别的,所担负的责任和思考问题的角度也不尽相同。
利用父亲在家乡一带的影响和自己作为喊泉村后代的特殊身份,争取尽快取得父老乡亲们的信赖,早日平息老百姓上访事态。这是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张若愚交给李清泉的任务,也是市委书记姜小鸾的具体工作要求。如果李清泉现在趾高气扬,神气活现地回到家乡,板着面孔夸夸其谈一番大道理,抵触情绪本来就很严重的乡亲们,不但不会买他的帐,还很可能使矛盾进一步激化,变得最终难以收拾。姜小鸾说的对,如果以情入手,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效果肯定就不一样了。“乡情、亲情,千刀万刀割不断”,这是老人古语说的;“好话春风暖,恶语严冬寒”,这也是乡亲们常说的话。能够做出这样的决定,让李清泉以李穷峰遗孤、喊泉村老百姓后人的身份回家乡做乡亲们的工作,说明张若愚和姜小鸾对近年来干群矛盾愈演愈烈的现状有所了解,对做群众工作有办法、有经验。想到这些,李清泉更加钦佩张若愚和姜小鸾,也对自己完成任务充满了信心。
李清泉在翠湖市的住处,被安排在市委宿舍1号楼,和姜小鸾同一座小楼。三层小楼前后两个小院,姜小鸾住东边,李清泉住西边。昨晚他虽然很晚才回到住处,但是市委办公厅主任于东海还在他的住处等他。陪同李清泉会客厅、办公室、书房、卧室、洗漱间挨个屋子看过后,又详细介绍了对他日常起居和生活方面的服务安排,征求他的意见。李清泉心里明白,于东海服务的之所以格外细致周到,一定是考虑到他这个人是秘书出身。秘书的职业是侍候领导的,一旦转换了身份,别人是很难侍候的。所以,于东海和市委办公厅行政处的五、六个人,脚打后脑勺,忙了几天时间,才把李清泉的住处收拾妥当。李清泉理解于东海的心情,对办公厅的安排照顾表示满意,并且请他转达他对行政处有关人员的谢意。最后,李清泉将车钥匙还给了于东海,也请他谢谢那位车主朋友。于东海告诉李清泉,按照姜小鸾书记的指示,那辆为新市长准备的奥迪A6轿车已从库里提出来了,作为专车,李清泉可以随时调用。因为李清泉还没有对司机的选配提出具体要求,因此,于东海自作主张,暂时从武警支队借调了一位战士做为他的司机。李清泉对于东海的良苦用心也很理解。司机是领导身边的工作人员,武警战士可靠,同时也可以承担安全保卫工作。所有的一切都安排好了以后,于东海准备告辞。李清泉提出,第二天早晨他要回老家,请于东海帮帮忙,想法给他借一身乡下老百姓穿的老式衣服。于东海脑袋反应很快,知道李清泉这是又要微服私访,转身就去想办法去了。很快,于东海不知从哪里弄来一套旧衣服,放在楼下客厅里。
第十二章 虎口脱险(2)
在长途客运站,李清泉挤上了开往滴水县枫泉镇的长途客车。很多年没有乘坐长途客车了,车厢内的嘈杂声音和污秽气味变的熟悉而又陌生。李清泉闭上了眼睛,他想休息一会儿,用这种方法打发长途行车的漫长时光。
不知过了多久,李清泉被突然刹车的声音从睡梦中惊醒。原来,长途车被拦了下来。李清泉看了看车窗外,发现车停在了听泉饭店门前。胖老板和老板娘的身影不见了,饭店门口站立着一排表情严肃的保安模样的小伙子。一块门板立在那里,上面写着“滴水县公安局检查站”。
两位胳膊上戴有“执勤”字样红袖标、表情严肃的小伙子上车了。他俩也不说话,从车前门走到车厢尾部,“你、你、你”地抽点了几名乘客下车接受检查。李清泉被点中了,随着几个同样有幸被点到的乘客下了车。
下车的乘客,先是被要求出示身份证,然后接受盘查询问。有一个小伙子急着赶路,对半路上突然被拦了下来有些不满,嘴里小声嘀咕了几句。两个凶神恶煞的保安人员冲了过来,揪住小伙子乘客就是一阵拳头。他被“修理”老实了,其它人也被镇住了,大家都乖乖地掏出身份证,依次接受检查盘问。眼前的场面让李清泉有些不知所措,因为,他没带身份证。这些年作为省级领导秘书的他,一张脸就是通行证,已经对身份证的概念淡化了,不习惯携带和使用身份证了。前几天也是在这里,和聚会的上访群众一起接受审查时,他就没带身份证。在那样紧张的时刻,急中生智的他,编了个李泉的假名,竟然蒙混过了关。看样子,今天的气氛有些不同,能不能顺利过关还很难说。如何应付眼前的检查?李清泉正在犹豫不决之际,一个保安把他从待检人员中拽了出来,显然,他已经被列为重点检查对象了。
“请……请出示身份证。”矮个子保安目光冷漠,说话的声音不高,却不容置疑。
“同志……”李清泉态度很好,想解释自己没有携带身份证的原因。尽管这个原因同样是随机应变,临时想出来的。
“请把身份证拿出来!”矮个子保安打断了李清泉的话,提高了声音。
“我……”李清泉不想把问题复杂化,他仍在试图寻找没有携带身份证的理由。身份证放在我换洗的衣服兜里,离家时走的过于匆忙,忘记了携带;身份证用于办理什么手续,暂时押在人家机关单位……一大堆借口,李清泉已经准备好了说辞。
李清泉明显的搪塞敷衍态度,引起了矮个子保安的警惕。只见他一个眼神,立刻有几个彪形大汉冲了过来,把李清泉扭送到饭店内。
饭店内桌椅已被腾空,一个小头目模样的人正在坐堂审问重点可疑对象。
李清泉不想公开自己的真实身份,虽然他的市委副书记、开发区管委会主任身份被确认后,所受到的待遇会截然相反。但是,他不想那么做。理由很简单,既然想以一位普通老百姓的身份回到家乡,介入到妥善处置老百姓群体性上访事件中去,就没有必要大张旗鼓,耀武扬威地出现在保安面前。这些年当官的名声不大好,老百姓对领导干部虎假虎威,硬端着“官架子”很反感。可是,让李清泉没有想到的是,两次微服私访的遭遇同样的十分不顺利。看来,多少年来以貌取人、以势论尊卑的社会风气仍然在传承蔓延。 。。
第十二章 虎口脱险(3)
小头目高高在上,坐在一张用餐桌临时拼成的官案后面。他的手里摆弄着的是不知从哪里找来的一根擀面棒,用做“惊堂木”,“啪”的一声响,李清泉只觉得噪耳,心下觉得好笑,却也不言语,他倒想看看这小头目能玩出什么花招来。
“从实招来!”小头目大喝一声。
李清泉面带一丝笑意,还是沉默不语。
小头目“嘿嘿嘿”狡诈一笑,得意洋洋地对侧立在一边的打手模样的几个人说:“再狡猾的狐狸也逃不过老猎手,隐藏再深的坏人也逃不过我的火眼金睛,这家伙……我一打眼就知道是混在老乡堆里的坏人!”
“我像坏人?”李清泉似笑非笑地问道。
“你还敢冒充良民?”
“良民也能冒充?”李清泉反问道。
“坏人可从来没有在自己脸上贴贴子,说自己是坏人的。”
“我脸上可没贴贴子。”这类文字游戏对李清泉来说简直就是家常便饭。
“这里由你说了算吗?你老实交待,姓甚名谁,家住何处,执行的是什么任务,和谁接头,上级是谁,躲藏在哪里?”小头目没讨着便宜,恼了,大声叫道。
怎么像电影里国民党审问共产党地下工作者似的,李清泉皱了皱眉头。可是,为了摆脱这些人,他只有设法应付。他说,他是枫泉镇喊泉村的村民,在城里打工,家里老母亲病重,急着赶回去看母亲。
“喊泉村的村民,到城里打工,回村探望病重的母亲……”小头目冷笑了两声,“编吧编吧,瞎话编的一套一套的,挺顺溜呀!”
“在城里打工的山里人,哪个不是风吹日晒,黑不溜秋,皮糙肉粗的?有你这样细皮嫩肉,水光溜滑的?想靠一身破衣裳就蒙过我的眼睛,没门儿,换了马甲我照样认出你来!”
李清泉眯了眼睛盯着小头目,连话也懒得说了。
“我什么?你这张小白脸,就是把脸上抹了锅底灰,我也一眼就瞅出你不是出大力的!也许……”小头目不怀好意地眨了眨眼睛,“也许是哪个城里的富婆缺野汉子,把你包下来吃软饭干那活计?那可不错,吃香的喝辣的,又舒服又挣钱……”
屋子里响起一阵狂笑声。
李清泉脸上微热,一股怒意涌了上来,但想到还有任务在身,便强忍未发。
“看样子,你是要和人民政府顽抗到底了,来人,帮助帮助他,让他尝尝‘甜头’!胆敢与政府对抗,企图糊弄领导,妄想逃脱无产阶级专政惩罚,那是白日做梦,痴心妄想!”
几个打手一轰而上,一下子把李清泉扑倒在地。棍棒像雨点似的落到了他的身上,他连喊叫都没来得及喊叫,就被打昏了过去……
李清泉醒过来的时候,发现自己躺在一间阴暗潮湿的小屋子里。借着墙上盘子大小的一个小窗户透进来的光亮,李清泉隐隐约约看到,和他并排躺在乱草堆上的另一个人,就是这家饭店的胖老板。显然,胖老板已经认出他来,用衣袖帮李清泉擦着脸上的血迹。 电子书 分享网站
第十二章 虎口脱险(4)
胖老板同样遍体是伤。
“……领导,你被人家拖进来,扔在这草堆里,吓了我一大跳。这些家伙也太狠了,打起人来下死手。我要不是这些年练习功夫,怎么能扛得起那么狠的毒打!”
“老板,我这是在哪里?”李清泉挣扎着,坐了起来,后背和屁股很疼,针扎刀割般的难受。估计,屁股已经被打烂了。
“你……你和我都在饭店,在我的听泉饭店。这间屋子,原来是饭店放杂七杂八破烂东西的。现在……成了囚室。”
“你怎么会被关在这里?这家饭店不是你开的吗?”
“是啊,我是这家饭店的老板。可是,县里、镇里的干部们说,我这家饭店是黑店,是喊泉村乡亲们上访的秘密联络点,地下交通站。他们让我交待徐壮的下落,我宁死不屈,咬紧牙关不露风,他们就逼供打我……”
“怎么,你的饭店关门了?”
“是啊,他们搜山队现在在这里设了个检查站。”
小屋里一点儿声音也没有,很安静,但是过于寂静了,李清泉反倒有些不习惯了。他急着要出去,身上担着那么重的担子,怎么能够陷在这里浪费时间?他摸索着去开门。可是,门在外面锁着,怎么拉也拉不开。李清泉有些绝望,使劲用脚踢了几下门板。
“吵什么吵?”门外传来斥责声。
胖老板劝李清泉别瞎费劲了,门外有重兵把守,出不去的。果然,门被打开了,三个保安手持木棒进屋后,警告李清泉说:“告诉你,只许老老实实在这里待着,不许有歪心眼,耍花招,想逃出去?没门儿!”
“几位小兄弟,我确实是喊泉村的,名叫李泉。我从翠湖市里来,回村子里去看望生病的老母亲!你们也有父母,老人生病了,儿子能不着急上火吗?求求你们,放我出去吧……”李清泉央求道。
“放你出去?你怎么做梦要媳妇,尽想好事儿?扣你在这里,就说明你被我们怀疑上了,不坦白交待你的真实身份,不把你在上访那些人里担任什么角色说明白,别想出去!要是你有立功表现,揭发你的同伙,交待他们藏在哪里,交出你们的上访计划,也许会得到宽大处理……”领头的保安说。
“小兄弟,我真是山里人,是喊泉村的人,既不是上访的,也不知道什么上访计划,求求你们饶了我吧……”
“我说你这个人,也老大不小了,怎么木头脑袋,一点也不开窍呢?现在步云山区可是高度戒备,连只鸟儿都别想偷着飞出去。外来的,也得查实身份,才能放进山去。上面交待了,从现在开始,封山育林,所有的人只许进,绝对不许外出!”
“我……我是进山啊!”
“知道你进山。进山怎么了?告诉你,进山也不行!上面还要求我们严把死守,不让外人混进山去。特别是要防备记者进山……”
“我不是记者啊!”
“你……你身份不明,我们不会马马虎虎地放你进山的。再说,即使我们这一关放你过去了,下一道关卡你也别想蒙混过关……那句话怎么说的?……法网恢恢,疏而不漏……”
第十二章 虎口脱险(5)
站在一边的胖老板见保安态度坚决,一点口儿也不开,便上前来打圆场说:“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都挺不容易的,别伤了和气。两座山到不了一起,两个人说不定什么时候就又碰面了。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不打不相识嘛,认识了就是个缘分,就是朋友……”
“胖子,你别拉近乎,告诉你,你私通上访闹事人员,为他们通风报信,帮助鼓动他们和政府做对,罪名可不小啊!你就等着吧,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把你投进县里的大牢,你就准备到那里吃窝窝头、啃咸菜吧!你的下场,还不如人家呢,别咋咋乎乎的,耳后不知天鼓响,死到临头了还穷乐呵……”
遭到了一番抢白,自讨了没趣后,胖老板打蔫不吭声了。
几个保安嫌屋内的空气污秽难闻,“咣”地关上门离开了。屋内,又只剩下李清泉和胖老板。能够看得出来,胖老板是个爱热闹的人,闲待着憋屈。
“兄弟,我们俩也算难兄难弟了,一看面相,我就知道你年龄比我小。”胖老板没话找话,想和李清泉唠唠嗑消磨时光。
“我年龄小些,你是大哥……”李清泉客客气气地回答。
“你蒙他们,说你是山里的山民,我心里透明白,你这是在糊弄他们。对,就是不能和他们说实话,不骗不唬这些小王八羔子,老天爷都不答应!我的眼睛雪亮雪亮,好人坏人一打眼睛就看得一清二楚。头一回你……你跟一男一女来我这山野小店时,我就看出来了,你即使不是大官,也是侍候大官的。”胖老板像发现了什么天大的秘密似的,神道道地小声说到。
“是吗?你是怎么看出来的?我的脸上又不写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