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马》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白马- 第31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灵帝一女,何来公主为我奸&;淫。妻死数年,至今未续,何有好色之名?董卓在室内大声咆哮,好似蒙莫大冤屈。

    董卓之所以大发雷霆,乃是因为最近司隶周遭,无数流言风起,乡间居里相传,言他董卓残暴专行,奸&;淫公主,妻略宫人,悖逆无恩义。一时之间,董卓在洛阳附近的形象,跌破零点,蛮横可比胡将。

    董卓暴跳大骂近一刻钟,才气喘吁吁停下来,扭头转向李儒:“你怎不说话?”

    李儒稍稍犹豫一下,才踌躇劝谏:“乡间野民,市井闲人,不爱求知,唯爱嚼舌。似这等人,心思简单,常以己度人。俗民皆爱财喜美人,是以他们以为主公也类同他们,无甚区别,稍有不怀好意之人挑拨生事,这传言自然远传。不过,民不喜严肃,但求娱乐,似这等言语,虽万千人嚼舌喧闹,明智之人不因此蒙蔽,主公何必为愚蠢之人挂怀?便好似稍稍了解朝政之人,也知先帝只有一女,更是早早嫁人,洛阳城内本无公主,如何奸&;淫!谣言止于智者,主公无须动怒。”

    “主公执政,必有宵小害之。然而,主公只须怀坦荡之心,公平行事,悠悠数年之后,此等流言自成无根之草。流言出,乃是因为他们恐惧主公之权术,才出此滥计。”

    “不过,主公年不过五十余,不如诸公老迈,却单身无妻,身处宫省禁中要害,难免被俗民风言风语。私情当避国法,主公掌一国权禁,还须事事不留把柄才行。以孩儿愚见,主公当再娶新妻,以此堵住外人悠悠之口、嚼舌废言。就是不知道李肃究竟何时归来,如得到安定皇甫一门支持,我等自然威胁消除。”

    袁绍屠戮南北两宫后,洛阳残破,民心恐慌。而董卓却是因数万兵卒,才荣登一人之下万人之宝座,掌控汉帝国内政大权。董卓本部数万步骑、吕布帐下数万兵卒,洛阳城内原何进部下,卫尉、北军五校,总共近十万兵卒,一起集中在洛阳,使得洛阳补给压下巨大。

    急迫之间,军将思维的董卓,立刻采用“吃大户”手段,以此来为近十万大军筹集军费粮草。洛阳京畿权贵之家,家财亿贯,粮食不计其数,且不少人与宦官联系较深。董卓遂以宦官同党之名,令兵卒冲破这些权贵家门,强行索取无数金银粮草,补给部伍。也是因为这种“吃大户”策略,董卓才能在洛阳孤城,养起近十万精锐步骑。

    不过董卓这种剽掠权贵之家财货行为,引发洛阳豪强的集体反对。虽然因为董卓近十万精锐步骑,强制压制,洛阳豪强表面不敢稍逆董卓心意,或起兵袭杀董卓,但是他们暗下手段却不少。

    例如,董卓为相国,之所以剑履殿,便是怕再现何进悲剧,为人趁机袭杀。自入洛阳至今,董卓佩剑不曾离身,从此小节,便可以看出,董卓早已认识到所面临的重重危机。

    这些深层次原因,李儒自然清楚,董卓也更是明白,毋需直言。只是董卓虽然明白,但是类似他这般性格直通之人,却是难以坦然接受城外风言风雨。

    中平六年十二月末,关东各州郡,局势一日数变,虽眼光明察之人,不能观尽一月后变化。

    ……

    冀州。

    前不久,冀州牧韩馥被帐下谋士说服,与董卓割席分坐,自渤海郡撤兵,转而支持袁绍起兵。不过韩馥虽自董卓体系分裂,但却不愿首义发兵,大抵想与其他诸侯一般,一心观望时局变迁。

    冀州毕竟是大州,虽经黄巾残败,但人口底蕴仍在,且因处于春秋战国燕赵之地,多产豪侠猛士,兵源优质。韩馥只要手握冀州牧兵权,不论是否首举义旗,一旦成就大事,肯定能功居首位。

    真实历史,韩馥稳坐邺县,向袁绍提供后勤,却始终不亲自出兵,便是因为有此层考虑。

    冀州,渤海郡。

    自韩馥兵围渤海,袁绍就业已收拢本郡兵卒以自保。而后冀州牧韩馥、青州刺史焦和齐齐撤兵,令原本危若树鸟卵的袁绍,顿时长舒一口气。

    得到韩馥支持的袁绍,立刻趁着桥瑁伪作檄文远传之势,北结幽州牧刘虞、奋武将军公孙瓒,南说青州刺史焦和、兖州刺史刘岱,随即又广发信至豫州牧孔?、白马都尉皇甫岑等等各方势力。

    一时之间,幽州、冀州、青州、兖州、豫州,齐声议论讨伐董卓话题,这些州郡虽未正式发兵讨伐董卓,但亦已经拒绝董卓信使、朝廷诏,各自大肆招募郡国兵,积累兵势声威。

    兖州,陈留郡,己吾。

    却说,曹操一路改窜姓名,变装伪饰,历经千难万险,终于成功逃回陈留郡。

    陈留郡,地接东郡,桥瑁刚发传檄,陈留郡便已有传闻。随后各州郡人心浮动,兖州刺史刘岱亦有讨伐董卓之心,曹操便趁势散尽家财,又得同郡大族相助,招募来五千兵卒。

    南阳郡,鲁阳。

    河北诸州议论讨伐董卓之时,躲避在南阳的袁术,也不甘寂寞,遂在鲁阳招募兵卒。不过南阳太守张咨,因与袁术关系不善,又怀有投机之心,在鲁阳附近屯有重兵,令袁术不能连势其他郡太守。

    ……

    初平元年190年正月。

    经过数十日喧闹,至初平元年正月初,各州牧、刺史、太守大都互相串联完毕。

    冀州,渤海郡。

    袁绍与公孙瓒、刘岱正式宣告缔结联盟。随即,由袁绍亲率大军主力,进军洛阳。袁绍因惧怕韩馥反水,再有他变,遂将家人妻子统统送与兖州,交付给刘岱看管。

    毕竟兖州乃是讨伐董卓的根基所在,似陈留太守张邈、东郡太守桥瑁、济北相鲍信、山阳太守袁遗以及兖州刺史刘岱等等,全部早早明确宣告立场,有意作为主力讨伐董卓。冀州或能反水,这兖州却难以再投靠董卓。况且山阳太守袁遗,又是袁绍族兄,最能信任不过。

    洛阳城。

    山东诸侯突然暴乱,令董卓措手不及,一时不知如何应付。紧急之间,董卓令尚台连续征辟官员,诱使诸侯自散,然而此时的关东诸侯,已经拒绝董卓诏,皆以援救洛阳三公,再立少帝刘辩为言,在当地招募人马。

    一计不成,董卓遂又行险计。与郑泰等谋臣商议无果后,董卓又把希望寄托在李儒身:“袁绍以援救三公、复立少帝为名,传檄四方,诱惑州牧太守,甚得人心。”

    “我手握二十余万精锐,袁绍旗下步卒却是刚刚募集,且袁绍本人亦非战阵之才。皇甫嵩一旦投诚,关东叛兵在我眼里,不过是一群土鸡瓦狗,只须一校尉,率数千步骑,便能肆意破击数十里。”

    “然而,自古平乱皆非单纯兵事。若无全盘规划,纵然连战连胜,亦对此起彼伏的叛乱无可奈何,徒耗损国家实力,无助于时局。吾儿可有计策,斩断袁绍反叛根基?”

    董卓话刚落音,李儒已经回道:“主公不必忧心,袁绍无智,易对付尔!”

    “关东州郡反叛,根本原因乃是主公初入洛阳数日,便行废立之事。废立之事,虽有先帝遗诏,仍是一把双刃剑,能伤敌,亦能伤己。昔日废立,虽有助于主公迅速执掌机要,总揽朝政大权,但亦令那些重视礼节的大臣,对主公心生不满,简单以为主公凭借兵权,莽撞行事。”

    “今袁绍兵进洛阳,名义是援救三公,复立少帝。”

    “援救三公,这是袁绍为自己张势,借助四世三公身份,向天下宣称,朝中大臣皆不如意,进而诱导郡县那些不通朝政豪杰。郡县豪杰不知所以然,以为洛阳内外皆背叛主公,自然心生他意。墙倒众人推,一旦众人以为主公必败,谁人不愿以讨伐主公,获取封侯赏赐?”

    “复立少帝,这是袁绍为自己反叛正名。今天子登基不过三四月,诸事未定,一旦袁绍攻破洛阳城,立时可将这次叛乱定性为聚义正朔,效仿齐桓晋文两立周天子。”齐桓晋文,即,齐桓公、晋文公。

    “大周衰,迁京以避难,而后乃有春秋战国,天下诸侯争霸。今诸侯蜂起,心中未尝不曾奢望,大汉至此衰弱后,天下将再现春秋纷乱局面。于关东诸侯来讲,进可立天下,封侯扬名传世;退可自居一方,称公称王,效仿春秋诸侯。”

    “袁绍起事之名义,复立天子为主,援救三公为辅。且三公信不曾外传,必是桥瑁诈作。巾布不包火炭,三公信之事,天下一时虽不信主公所言,但时日已久,狡诈之事必自泄。”

    “故,主公若欲斩断袁绍根基,只需破除‘复立天子’之名义。今天子虽然年幼,然通晓宫事权术,颇知利害得失。主公只需令天子知一旦袁绍入京后局面,天子定会默许主公诛杀弘农王,不复再有后患。”

    “先帝只有两子一女。弘农王被诛,天下正朔唯有今天子。袁绍‘复立少帝’计策亦不能再行施。计策不能行,关东叛贼便缺少共同进取利益,虽可联盟一时,然不消半年鏖战,必将四散离去。”

    这几日,李儒日夜分析袁绍反叛、数州响应局面,心中计划慢慢成型,是以董卓稍稍随口相问,李儒便能抽丝剥茧,将袁绍优势劣势,近期长远计划,一一向董卓道来。

    听完李儒的分析后,董卓仰头望向北方天空,良久,吐出一个字:“可!”

    ……

    初平元年二月癸酉,初三,董卓使郎中令李儒鸩杀弘农王刘辩,绝袁绍废立之念。



………【第二十一章 按兵不动】………

    董卓入主洛阳,先是派李儒、董旻接手了何进部将吴匡、张漳等人的兵权,攻伐何苗,并收何苗兵权。在袁氏忘乎所以的情况下,成功接手洛阳京畿要政。又顺利的借助丁原势力阻截了皇甫岑南下的步伐,皆李肃劝说吕布归降之际,斩杀丁原这个大患,在洛阳坐拥十万兵权。本是意气奋发之时。

    却在这种情况下频频出怪招。

    先是对士人采取重用、外放、平反等一系列拉拢之策,到后来甚至说是在纵容这些士人玩弄权术,以至玩火自焚,责令何太后迁居永安宫,启用士人。却没有想到这些士人根本没有心思同董卓合作意图,反而诬陷董卓烧杀抢掠,奸&;淫后宫等等。山东各地太守、刺史、州牧先后揭竿而起,总共有十几甄诸侯。这般情况下,董卓参照李儒建议,走出了最错的一步棋,鸠杀废帝弘农王刘辨。直接引起山东诸侯强烈的反击。

    就连朝内朝外都是一片反对之音。

    在这种阴云密布的前提下,董卓收到了另一个惨痛欲绝的消息,皇甫嵩勃然大怒,拒婚,而李肃逃窜而回。一件婚事放在平常也没有什么,大不了便是丢脸面而已。可眼下,这种紧要时刻,发生这样的事情,董卓即便是在蠢,也清楚想要拉拢安定皇甫一门是不可能了。关西有皇甫嵩,山东有十几路诸侯,朝内还有许多蠢蠢欲动的老臣子暗中窜连,本是十拿九稳的局面一下变成四面楚歌。

    其实只怪董卓一步走错。

    身在关西的皇甫嵩很知轻重。当适时世人常言,能够正汉世朝政之人,唯有皇甫嵩与董卓两人尔。皇甫嵩也不想此时逼迫董卓,更何况董卓行事还没有倒行逆施的地步,可是废帝弘农王一死,诸事暴露……

    当即身在长安关西之将,先后求见皇甫嵩,言及皇甫嵩出来主政。

    其中由属阎忠、盖勋为最。

    可皇甫嵩却留下一封书信,言明此事,众人才悻悻作罢。

    “大汉陷入衰世漩涡数十年矣,赖诸公豪杰倾心扶持,方能勉强支撑。何进、阉逆双双败亡之前,关西不少眼光超绝之人,已经看透何进、阉逆非是大汉中兴希望。当时不少人屡屡劝我,外人虽如此言辞,我其实却异常赧然。我这人爱惜羽毛,心性不决,战阵杀伐尚可,却无全权统帅时局之能。类如今日,若是我置于董卓之位,早已承认失败,黯然退去。究其原因,乃是家族世代久传,承蒙汉恩数百年,虽齐桓晋文之事,亦不敢为。杀伐果断,决然行事,我不如董卓甚矣!汉世衰弱已久,虽屡有诸公试图革改时弊,皆无果而终。今日董卓秉持朝政,威权渐比于昔日霍光,不受外戚、宦官拖累。董卓如不能安定雒阳,大汉亦无再存理由。关东纷乱,盖因我起,此时我若再心怀二意,岂非加重内乱,继续消弱大汉元气?”

    董卓自然欢喜,皇甫嵩只要没有挥戈相向,自己就有退缩之机,可如果皇甫嵩动兵,那就是万劫不复。

    没了皇甫嵩的威胁,董卓雄心壮志,意图剿灭山东诸乱,匡扶大汉。

    可皇甫嵩虽然是按兵不动,但却不代表河东皇甫岑不会动兵。

    就在孟津处。

    逊帝被鸠杀的消息传到河东不久,刚刚主持完阳翟与皇甫岑婚礼的阳安长公主再也抑制不住失控的情绪,几乎是策马扬鞭,连夜不停的赶往孟津,皇甫岑的军营。

    而皇甫岑从收到逊帝刘辨被杀的消息后,就一直没有睡过,头脑一直都处于昏沉状态,自从华歆走后,身旁没有可以相商之人,沮授被调回河东与卫觊、裴茂驻守河东。连夜赶往长安,配合马超随时准备抢夺潼关。戏志才则是带病赶赴河北,指挥麴义、张飞、关羽一路步兵两路轻骑兵谋划袁绍、韩馥等人失势后如何快速安定河北。程昱则是在华歆提出意见之后便偷偷潜入洛阳,制造流言蜚语。

    皇甫岑还不确定,这个时候究竟适不适合发兵。

    但皇甫岑清楚,如果不借助凉州、河北两地的兵力,单凭这六千士卒,加之河东后备的几万步卒,恐难在短时间攻破董卓防线,当然皇甫岑最介意的并不是这些,而是被袁绍等人坐收渔人之利。

    相比于董卓,袁绍这类士人最不得皇甫岑待见。

    而且,皇甫岑最担忧的还不是这些,河东上下虽然可以随时开战,但刚刚赴任的臧洪、刘备、华歆三人究竟有没有到达益州、荆州、扬州这些地方。皇甫岑需要给他们创造足够的空间足够的时间,以便借两方争斗时获取最大的利益。可是皇甫岑同样知道,他这般坐视不理,可能会受到诸多绯议。

    关于“六艺学社”,关于山东士人,甚至关于汉室宗亲。

    或许会有诸多人绯议自己。

    就如同皇甫岑所想,只要拖上一日,流言蜚语对他就没有一分有利。

    当然,眼下,山东诸侯还没有正式联盟,所以河东上下还保持着往常那般。

    不过因为逊帝被杀,身为汉室宗亲的阳安长公主可是已经做不下去,连夜赶来此地。不过早就猜到阳安长公主会来的皇甫岑早早躲避了出去,他不知道该怎么对阳安长公主去说自己的决定。所幸,便不见就好。

    时日一拖,便是半月之久。

    天下风云却是突变。

    在东郡桥瑁的矫诏下,缺少历史上很多重量级人物的山东诸侯重新举起了反抗的大旗。

    张邈等人从陈宫的建议,奉举袁绍为盟主。张邈等人结盟之后,立刻分别传檄四方,号召各路诸侯入盟合势,共击董卓。

    当此时,袁绍、河内太守王匡屯兵河内,隔黄河望雒阳,冀州牧韩馥屯聚邺县,保证袁绍后勤粮草供给;孙坚、袁术屯兵南阳,隔山川险谷逼迫洛阳;张邈、张超、刘岱等人屯兵陈留郡,豫州刺史孔伷屯兵颍川。

    最好o这便是后世赫赫有名的诸侯讨董。

    与后世广为流传的《三国演义》不同,此十八路诸侯并不是后将军袁术;冀州牧韩馥;豫州刺史孔伷;兖州刺史刘岱;河内太守王匡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