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斯宾塞教授的办公室里沉默良久,李家明只好放弃追随教授研究经济信息学的念头,转向研究互联网、物联网衍生的新型经济。可即使是这样,斯宾塞教授依然劝诫。
“你确定?ming,我不太了解你们东亚的文化,但我可以告诉你我的观点。我们工作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钱,那些改变世界之类的话,只能是一个口号而已。
只有通过一种具体的工具,将个人的成就、贡献量化,才能促进这个社会更好的进步。在没有找到更好的量化工具之前,金钱无疑是目前最好的工具。”
这话很世俗,可经济学家研究的是经济、金钱,可不就是彻底的世俗化?这也是为什么知识分子都是左派,唯独经济学家是右派的原因,因为他们都习惯用冰冷的数据、逻辑推理说话。他们向社会提供的建设,永远是最理智的,却永远不会是最合时宜的。
在美国学到了诚信的李家明不避讳,说起他对家人的承诺,但也表达了自己对学术研究的兴趣。
“教授,我认为作为单个的人,总是需要理想、爱好。我的爱好并不多,研究学术是我不多的爱好之一,我愿意花时间和精力在这方面,而不是去做一些纸醉金迷的事。
并且,我认为企业家需要激情,需要用梦想激励他的团队,如果我有扎实的学术背景,或许能让我在决策的时候更好地保持理智。”
既然如此坚持,斯宾塞教授也不再反对,虽然他无法理解所谓‘对家人的承诺’,而且他提建议是出于专业素养,并不是出于其他目的。功利一点说,收下李家明这样的博士生,对他和学院是有莫大好处的。
“ok,以后的经济研讨活动,我建议你多听少说,更不要对敏感问题发表看法。如果有什么不同的看法,或是不明白的地方,我们再来私下讨论?”
“think/you/sir”。
一头银发的教授摇头晃脑,否认道:“no,你不需要感谢我,这是我的工作职责。ming,你不觉得你有一个问题吗?”
“what?”
“学生花钱来上学,教授领薪水教学,这是正常的商业行为,而你却好象是接受了教授的恩赐一般。ming,这是不对的,以后要改过来,ok?”
这,这好象有点对,可又与李家明的观念不符。想了一阵,李家明挠了挠头,苦恼道:“教授,这是文化差异问题,我们东亚民族习惯了尊敬师长。”
这又是无法理解的文化差异,但斯宾塞教授尊重这种比美国史悠久无数倍的文化,折中道:“good,那就把尊敬放在心里,不要再动不动鞠躬?ok?”
李家明又习惯性微微躬身,恭敬地答应道:“ok,think/you/sir。”
“再来一遍”
“ok”
“good,想要在学术上有成就,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敢于怀疑,哪怕我是你的导师,ok?”
“ok。”
这次把腰杆挺得笔直的李家明,突然有种由衷的感动,好象是当年让王老师抽小竹梢或被张老师揪耳朵时的感觉。(未完待续。。)
第八十一章 前途无量
终于可以松口气了,李家明提前办完博士入读手续,准备给自己放了长假。本来李家明想等公司发布完ipod2改进型后,回国过个好年,然后再回美国,继续为博士学位奋斗。
可惜的是,他前脚刚办完手续,后脚就让斯宾塞教授派人叫走了。
在美国读博士不像读硕士,美国的硕士很好念,除了mba外,美国几乎不把硕士看成一个正经的学位。博士则完全不同,最大的风险那就是读不出来。
就象李家明读的经济学博士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任务是学习。通过一至两年的时间,学习与日后的研究方向有关的课程,而后进行资格考试;同时还要面临导师及其他教授组成的委员会的评审。未能通过资格考试的学生,将会被淘汰,通过者被授予硕士学位。
第二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做研究,在导师的指导下确立课题、在特定领域进行尖端的研究、在行内影响力较高的杂志发表学术论文、在各种学术会议报告自己的研究成果,最后进行博士论文答辩,不能通过者遭淘汰。
这两阶段加起来,短则四至五年,长则八至九年,可谓是投入的青春,收获的不一定是成功,很有可能是失望。因为美国的教育是宽进严出,只要达不到学位委员会的学术水平要求,哪怕你再勤奋也无济于事。比如李家明就读的斯坦福,不包括那些中途放弃的学生,即使是坚持到底的学生,依然有20…30%的学生写不出令学位委员会满意的论文,通不过最后一关论文答辩。
好在李家明有一个不为人知的优势,那就是他对未来十几、二十年的经济发展趋势有大概印象。用一个既定的未来,从现实中寻找其产生、发展的依据,这比从繁杂的现象中寻找未来趋势,不知容易多少倍。
对于李家明这个特殊的的学生,斯宾塞教授也给了特殊的待遇………学术自由,即不指定他的具体研究课题,由着他自由发挥,前提是完善好他的硕士文《论互联网时代下的情感经济》。
其实不用导师指点,李家明也知道其中的门道,关于互联网的去中心化、去权威化已经有人研究,但情感经济是他抢在所有人之前提出来的。如果他能再次抢在所有人之前,完善这一新型经济的理论基础,他就将成为这一领域的权威人士,在学术圈里插上一杆旗。
别看这一杆旗是插在导师山头上的,但作为旗手的他,也将获得丰厚的回报。比如今年落选的richard/stone奖,只要自己的研究成果有创新性,加上导师的影响力、自己的博士生身份,很有可能就会掉到自己脑袋上。
拿下了richard/stone奖,自己的博士学位就不成问题,而且也能象四哥一样,毕业之日就是拿终身教职之日。终身教职对于自己这样的成功人士来说,那就是一块威力巨大的敲门砖,因为美国是个商业社会,连师生之间的感情都可以用商业行为来概括。自己发现了一个新的经济类型,创立了这一新经济类型的理论,再加上超级富豪的身份,选修自己所授课程的学生将如过江之鲫,而自己也会迅速被那帮学生拱上正教授。
前途无量!
作为导师斯宾塞教授也越说越兴奋,就如他自己所说,这是个一切成就都需要量化的社会,如果他的博士生能建立一个新型经济理论,他这个导师的声望也会跟着水涨船高。
为什么那么多经济学家获得了诺贝尔奖,依然热衷于授课、带博士?就是因为学生的成就,可以直接增加导师的荣誉。托马斯教授为什么在硕士文化答辩上为难李家明?就是眼看着一个经济学奇才,不能为他所用,出于专业素养,他又必须将学生让给其他人。
学术圈里山头林立,哪个当山主的人不为自己怀里扒拉人才?
“ming,前提是你要抓紧时间,要抢在所有人之前,understand?”
拼了!
这次李家明没有躬身,腰杆挺得笔直道:“yes/sir”。
“你的毕业论文水平很高,估计明年能入围richard/stone奖,但我想看到你更为出色的表现!”
“yes/sir!”
要将一篇论文扩充成一个新经济类型,这可不是件容易的事。为了抢夺这一荣誉,担任商学院院长的斯宾塞教授毫不犹豫地利用他的职权,给了李家明一个承诺。如果他的表现足够出色,会让他在合适的时候,成立他自己的课题组,并允许他在商学院挑选两名助手。
这是项可以意会的权利,有了自己的课题,又能够取得不错的成果,李家明与其团队成员将会顺利获得博士学位,甚至还可能获得教职,在商学院教授这一新经济理论。斯坦福的教职,那可是无数博士、博士后的梦想!
出了院长办公室,兴奋的李家明径直回了公司,刚想琢磨下大纲的事,把正在筹备ipod3发布会、与唱片公司代表协商协议草案的kyle来了。
本来公司依照玛丽莎的意见,对ipod2的外形、功能进行了改进,准备在十月份推出ipod2改进型,以榨取ipod2的最后一点价值,可惜是碰上9。11,只能是忍痛放弃。
即将推出的ipod3与前两代不同,除了借助sanyo(三洋机电)在锂电池上的突破,将续航时间提高至14小时,以及将黑白屏幕换成了101x80像素、256色stn彩色屏幕外,几乎没有性能上的其它亮点。
所谓的没什么亮点,那是专业人士的看法,kyle可不这么认为,他认为完全可以用营销的手段,给这款平庸的ipod3增加人文亮点。可这涉及到名利的事,他并不想绕过李家明做主,虽然他是公司的ceo。
hh公司虽然是美资公司,也有ceo,但实行的却是董事长负责制,而非美国人习惯的ceo负责制。kyle这个ceo,更象是董事长的助手、执行者。去年李家明当着员工的面削他面子,也就是在提醒他,这家公司谁是老大。
kyle在ibm干了十五年,又在华国工作了近五年,哪不会知道李家明的底线在哪?
“让玛丽莎主持?”
心有旁骛的李家明回过神来,稍稍琢磨了一下,赞同道:“没有问题,这确实是个好故事。kyle,以后只要不涉及到战略、重大决策,这些小事不用来请示我,ok?”
李家明确实敢放权,也舍得放权,但了解东亚文化的kyle也知道如何与他相处。
“ming,话不是这么说的,推销产品不如讲一个故事。你已经是美国梦的代表,那就要合理利用,不能让一款平庸产品减弱你的光环。现在9。11的阴影未去,反恐战争又没开始,媒体也需要一个新的英雄来提振士气,我觉得玛丽莎的经历可以让媒体感兴趣。”
马屁,即使解释得有点道理,那也是马屁,但这是在表达一种态度。
第八十二章 这种叫奋斗
一个出身名校的女孩,mba毕业后进入了大公司,因为工作出色而受到大人物的推荐,成了另一个更大的大人物的助理。
因为工作失误,大人物的助理只当三个月时间就被fire了,女孩却没有拿那笔丰厚的补偿,而是申请到公司销售一线去当销售经理。
一年多的时间里,她说服了两个社会底层的朋友,三人自费跑遍全美、欧洲的主要城市,收集顾客对公司产品的意见、建议,整理出一份上百万字的产品建议书。最终,女孩在同事们中脱颖而出,直接升任为公司的vp、客户体验部ceo(首席体验官),拿到了三十万的年薪、价值百万的期股;她的团队成员也拿到了高薪,彻底改变了生活。
cool!这故事很励志,可惜被湮灭在海量的反恐战争新闻里,但凭借着这个励志故事,以及ipod3让人眼前一亮的彩色屏幕、照顾欧美人种使用习惯的功能整合,hh公司的产品发布会效果还算不错。
但也仅仅是不错而已,包括李家明本人都清楚,在小布什发动的反恐战争没有取得重大胜利之前,美国人民没心思玩乐。或许只有等,等着时间这个最好的医生,让美国人民慢慢淡忘这一切肤之痛,所有与娱乐有关的电子产品销量才能恢复增长。
911的影响大啊,大到李家明在电话里苦劝父亲、二伯他们别来美国,别来参加自己的硕士学位授予典礼。这世界变化太大,万一那帮疯子又来那么一下,碰巧又让自己赶上了,那真是狗逼不抵。
好在经过四哥他们的解释,父亲他们都知道了硕士在美国只是个不受重视的过渡学位,加上他们手头上的事多、又怕路上不安全,这才打消了劳师动众。
国内的家人不来了,四哥、水仔、杨芬华他们全来了,连那半个老乡张全保、肖燕都从纽约赶来了。可等到第二天九点半钟,李家明也没有找到那个他最想看到的倩影。
唉,就这样吧,惜日不能与君共,从此天涯陌路人。
一阵悠扬、高亢的风笛声传来,参加学位授予仪式的导师们,在一个吹苏格兰风笛、穿苏格兰方格裙的学长引导下,分两路进入会场。
失望的李家明整了整自己的领带、硕士服,然后与七位白人同学,跟在导师们身后入场。这是院里给他的特殊礼遇,因为他是斯坦福经济学院有史以来,唯一一位连硕士都不是就能获得richard/stone奖提名、并进入第二轮评选的学生。另外七名白人同学四位是博士,都是在攻读博士期间获得过各类经济学奖的佼佼者,还有三位是成绩优异的学士,他们八人是商学院本学季毕业的荣誉生。
举行学位授予仪式的礼堂很大,能容纳三千多人,除了中间一块为参加学位授予仪式的学生留下的位置是空的,其余的座位上都坐着来参加观礼的学生家长。
等导师们在讲台上坐好,李家明他们八人在讲台前的第一排落座,本学季毕业的博士、硕士、学士们才开始入场。回头看看,李家明好不容易才在大厅的二楼发现个子最高的乔桥,还有站在她身边冲他挥手的四哥。至于水仔、杨芬华他们,可能是个子太小,李家明根本就没法从人堆里找出来。
十点准,仪式开始了,首先从学士开始,每个学生上台将预先准备好的姓名卡片,交给穿着博士服的主持人,主持人宣读被授予人的姓名,然后领取证书并在斯坦福的校徽前拍照。只有那三名荣誉生由导师亲手授予学士学位,院长亲自颁发各类奖牌。
每当一个学生名字被读到时,台下面会响起其亲友的掌声和喊叫声,非常热烈。近一个小时后,数百名商学院的学士授予仪式结束后,开始进行硕士和博士学位的授予。
作为本学季的荣誉毕业生,李家明再次受到优待,由主持人领着上台。穿着博士服的托马斯教授,也从导师席里站起来,走到讲台上中央与穿着硕士服的李家明握手、拥抱、授予硕士学位证书、最后合影。
然后同样穿着博士服的斯宾塞教授也走过来,亲自为本院的荣誉生,理了理那根黑色荣誉绳,再给他佩戴上银质镀金valedictorian奖牌,以表示李家明是以卓越的学术成就毕业。
“孩子,祝贺你!”
“谢谢”
此处应有掌声,台下掌声雷动。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岳爷爷的词该改成:二十功名荣与耀,八千里路云和月!老子这个正宗山里伢子,飘洋过海而来,何止八千里?虽然自己能站在这、获得valedictorian奖,很大原因是因为自己有前世的记忆,可没有十几年的苦读,能把记忆变成精巧的数字模型、变成令人信服的论文?
靠记忆的叫投机,自己这种叫奋斗,十二年的寒窗苦读,终于换来了今日的荣耀!激动的李家明高举着自己的学位证书、valedictorian奖章,先向台上的导师们鞠躬致谢,然后向台下的家长席鞠躬致意,掌声再次如雷。
等抑制住激动的李家明走下了讲台,硕士学位授予仪式继续,然后是博士学位。与众多的硕士不同,本学季毕业的206名博士,除了由导师亲自授予学位证书之外,还皆由其导师为其佩戴学位服的装饰披肩,全场起立为他们鼓掌、欢唿。
学位授予仪式结束后,众多的家庭在校园里与孩子合影,李家明他们也兴高采烈地一起合影。正照着高兴时,久未见面的胡暄暄突然冒了出来,笑靥如花道:“学长,跟我合个影好吗?”
长发飘然、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