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跃龙门》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重生之跃龙门- 第56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眼看着自己的谋划会落后,连计划都拟好了的胡师公不禁大急,连忙道:“家明!”

    这事没有商量,别说是胡师公,就是王老师来了,李家明也不会同意。帮发达地区培养人才,掏空自己老家的基石,除非是他的脑子有病。

第四百三十四章 费力不讨好(中)

    一物降一物,固执的胡师公没能说服李家明,但他能支使能说服这家伙的王老师。

    在胡师公的印象中,李家明很固执而且关键时候能下得了决心,若两人谈不拢,指不定会强行接管基金会,妨碍他的青史留名。不过,李家明出身工匠家庭,从小就耳濡目染师傅、徒弟那一套,王成林对这家伙没什么功利心,应该能让这不差钱的徒孙乖乖就范,让出开办职业培训学校的主导权。

    面对没有功利心且认死理的王老师,李家明也确实如师公所想的那样,把这恩师当父亲一样看待能迁就便迁就,但办怎么样的职业学校这事得两说。他也相信,恩师虽然固执但也讲道理,不可能不顾本地利益而赞成胡师公那种搞法。

    县城不是当年的小县城了,为了说服恩师,李家明开车载着恩师花了半个小时,才到已经迁到城郊的山里人家公司,一进大厅便一片问好声。向李家明问好的人,他大部分人都不认识,但也一一点头微笑致意,然后让等在这的王贤成领着两人去实验室。

    今非昔比,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以及李家明不遗余力地投入,山里人家已经发展成了国内数一数二的食用菌生产企业,尤其是生产的杂木食用菌更是成为顶级食材的代名词。

    然而,李家明让王贤成领着老师去看的并不是食用菌实验室,而是茶叶和柑桔实验室。这座现代化的实验室是与省农大、华南农大以及华东农大共建的,连洗烧杯的都是各学校在读研究生,可见这实验室的先进与重要。

    头发已经花白但精神矍铄的王老师参观了一阵,但没有看个所以然,疑惑道:“家明,这克隆技术与职业学校有什么关系?”

    这话问得有点蠢,要不是他是李家明的老师,可能旁边的年轻人都会笑出声来。

    “大有关系,你莫看这只是简单的植物克隆,但对于我们公司和我们县非常重要。”

    简单的植物克隆?负责解说的年轻人想反驳,却又识趣地把话咽了回去,植物的克隆技术确实非常简单,只要研究出合适的培养基配方,剩下的活连文盲都会干。

    关键是通过实验室克隆,远比传统的扦插更高效!

    “不太明白”。

    不明白没关系,李家明从透明的恒温箱里拿出一个试管,半透明的培养基上已经生长出了一棵微型幼苗,耐心解释道:“王老师,这是我们公司花了六年筛选出来的蜜桔品种,甜度、口感与南丰蜜桔相差无几,而且非常适合我们本地的土壤、气候。

    你想一想,要是我们能大面积种植,再加上我们公司的销售渠道、品牌效应,会产生多少利润、提供多少就业岗位?”

    “你,你们”,王老师看着试管里象小草一样的幼苗,突然间把老师交待的话扔到了脑后边。如果能象家明说的那样,将这种优质蜜桔在本地大面积种植,那些无法顺利就业的伢子、妹子还要去外地打工?物离乡才贵,人离乡是贱,若是在老家能赚到钱,那些伢子、妹子还出去吃苦受罪做什么?

    更可喜的是,除了柑桔外实验室里在搞茶叶,如果本地成了优质柑桔和茶叶的出产地,搞不好就现在的富余人口还不够他们用的。

    “呵呵,打工才赚几个钱?技术工人工资高一点,目前也是两三千块钱到头;要是他们自己种柑桔、茶叶,一年下来不讲多,四五万块钱总是有的。”

    “这么多?”

    老师太孤陋寡闻了,好的茶叶动辄上千块钱一斤,其中有多少利润?

    山里人家的品牌和销售渠道都是现成的,只要照搬以前做食用菌的模式,哪会赚不到钱、吸纳不了那些富余人口?关键是种植高档茶叶、柑桔都需要技术,得对茶农、桔农进行培训,让他们按严格的技术标准进行生产。

    参观完这座现代化的实验室,师徒俩又来到李家明的办公室。李家明的事业做大了,这办公室他一年也不会来几次,但王贤成和曾春他们照样给他准备了一间非常雅致的办公室,而且时刻保持着窗明几净。

    大忙人王贤成陪坐了几分钟便告辞,师徒俩坐在仿明清风格的实木沙发上,喝着公司小批量自产的茶、继续聊着关于职业学校的事。完全在李家明的意料之中,从来都是就事论事的王老师很容易便与他一个立场,可话锋一转却力劝李家明在职业学校里加入那些电器修理、车工等等专业。

    “家明,我是这么想的,人光有钱是不行的,总要出去见见世面。想过安乐日子的人在本地就业,想去外头闯一闯的也让他们有一技之长,你觉得呢?”

    李家明不禁愣了,胡师公跟他谈的时候没提这个,那是因为提了他也不会信,这样的话即使从务实的官僚嘴里说出来,仍然是一个编织在光彩之下的笑话。可这话从一生方正得象异类的老师嘴里说出来,李家明会相信,因为有些人的脑袋是花岗石,根本不能以常理去推测,而他这位恩师无疑就是那样的人。

    默默地敬了杯茶过去,李家明又想了想,玩笑道:“老师,这是胡师公跟你讲的吧?”

    “嗯,但我觉得胡老师讲得有道理。家明,我觉得吧,做人做事不能太功利。你讲的是没错,我们是同古人,当然要为同古考虑,但也要给那些伢子、妹子们选择的自由。

    再退一步讲,即使学校里教的都是农业技术,那些想出去闯的还不是会出去?我们都是从那年纪过来的,谁不想去外面看看,谁又会日日算着自己能赚几多钱?”

    此言差矣,年少时有激情、喜欢幻想,总以为老子天下第一,但在现实面前碰得头破血流时,很容易想退回去。只要老家有条退路,而且是前程不错的退路,李家明敢担保百分之八十的人都会退缩。

    “我不认同,办学堂的初衷就是为了学生好,如果连这也带上了算计,那你办这学堂还有什么意义?”

    李家明面对异类样的恩师无言以对,突然有种费力不讨好的感觉。不能说老师没想,只是这位花甲这年仍然理想主义的老师总是推己及人,以他自己的角度去看待事务发展,全然没想过人与人是不同的。就如他最好的朋友贵为正部级首长,他却窝在大山里安贫乐道,这种事说出去有谁会信?

    可这样的事就是发生了,而且他在崇乡一教就是三十几年!

第四百四十五章 费力不讨好(下)

    冬天来了,草木萧瑟,群山间一片寂静。

    大山深处,刚建成的汤里度假村内却游客络绎不绝,不少人还沿着白气腾腾的小溪漫步,边走边欣赏溪边繁花似锦的异像。

    这是县里和李家明以及毛伢他们开发的旅游项目,利用这股藏在深山里的温泉,依着山势建起了一片古朴的亭台楼阁。在冬日里,这座度假村着实成为了湘赣鄂三省富人们的好去处,尤其是首富伉俪下榻在听雨轩。

    听雨轩名字很文雅,这座被竹林包围的大宅院里却一点也不幽静,新新、毛毛和姑姑们在温泉池里闹成一团,直让正在长廊之下散步的李家明皱眉头。知弟甚深的毛砣见他皱眉头,不禁暗自好笑,平时家明喜欢和孩子们笑闹,但烦心之下自然喜欢清静一些。

    可这有什么办法?

    家明自诩平生不欠人,可他偏偏欠了王老师的,而且还不了。当年三婆婆、月婶婶过世,传林叔屋里穷得响叮当,连家明的学费都是王老师暗地里交的。虽说家明发现后,马上去他母舅那要钱还了王老师,但后来王老师给的本子、笔之类的又何止五块钱?

    如果王老师是普通人,这份恩情好还,偏偏王老师是老师中的另类,帮学生从不图回报,这让家明如何还?即使家明发达之后,王老师问他要过钱和物,但那些钱和物都用在了学生身上,也就是年节时送去的烟酒被他抽了、喝了。

    但那又算得了什么?

    饭饱衣暖时送人瓶酒,怎么能与饥寒时送人一件衣比?

    两兄弟默默地沿着长廊而走,转到了竹林之外又顺着石板路往山上走,一直到了一个建在巨石上的亭子里才坐下来歇歇脚。

    “毛砣,你怎么看?”

    高处不胜寒,虽然毛砣远没到堂弟那高度但也是超级富豪,早尝到了高处不胜寒的滋味,自然知道堂弟其实问的不是意见,而是心烦之下的没话找话。

    “自寻烦恼!”

    “怎么讲?”

    没钱的时候,用尽心机赚钱,等到钱多得花不完时,追求又不同了。就象一天只能赚十块钱,会舍不得买一块钱一瓶的矿泉水,等你有了一百万,哪会把当初让你舍不得的一块钱放在眼里?

    “钱能解决的问题,对你还是问题吗?”

    “你懂个屁!”

    坐在亭子里开始抽烟的毛砣也不反驳,还呵呵直乐。堂弟的心思他理解,无非是怕那些有了一技之长的年轻人离开同古,流失了最宝贵的人口,但这种事拦得住吗?

    人往高处走,同古这些年在外开超市、做建材、建筑生意的人还少?那些人又带走多少沾亲带故的年轻人?别的不讲,单毛砣他们那一伙人,就带走了几百号人,更不要讲忠华、国华她们带走几多。

    “明伢,你只看到那些走的,没看到邻近县区来的。只要你的现代农业搞得好,还愁没人来?以前我们只有十三万人,现在光县城里都三十多万,你还不满意?”

    “你不懂”。

    说人家不懂,其实李家明也矛盾,他想看着老家越来越好,但又想老家不变,还是那个十几年前的老家。如果老家人都走了,只剩下一些外地人,这还是老家吗?

    这话更让毛砣觉得好笑,还想着是不是天才都有这种乱七八糟的想法,不禁调侃道:“对,就是你原来讲的,回不去的是故乡。你就想着一切都跟我们小时候没两样,方便你回来找回忆。”

    不可能了,心知不可能的李家明苦笑起来,觉得毛砣也理解不了这种心情。人是种奇怪的生物,满足了生存需要之后便有精神追求。纵然那种追求不现实甚至等同于幻想,也总比纸醉金迷、声色犬马来得好。

    或许吧,毛砣也觉得两人开始聊不到一块,但仍然劝解道:“家明,其实你也钻了牛角尖。建国时,我们只有八千人口,我们读书的时候有了十三万,除了正常的繁衍之外,迁来的外地人口有多少?”

    “我晓得,就是心里总不对劲。”

    不如说是矫情,毛砣见平时神仙样的堂弟如此作态,更觉得好笑。或许这是站到了顶锋之处的人惯有的毛病,一方面现实得很,另一方面又理想主义得很。现实起来,行事小心谨慎,生怕坏了他们一世英明;理想主义起来,仿佛他们就是神,没有什么事是他们办不到的。

    一想到神,毛砣倒想起来这的正事。堂弟妹跟他讲,说是家明开始膨胀了,不复以前的理智与冷静,想让他帮着提醒提醒。这种事吧,也只有毛砣这样的亲兄弟才好说,换成长辈来都不合适。

    可看家明这状态,毛砣理智地闭上了嘴。

    不经商的柳莎莎尚且能看出来,他沉浮于商海十几年,哪看不出李家明的问题?kyle作为汉华的联合创始人,仅是为了提醒他摆正位置,就绕过他直接出台政策,谁能受得了这个?也就是家明在汉华威望太高,kyle又被逼无奈才配合着演了出戏,否则还不知如何向外界解释。

    问题是家明听不进劝,不要看起来他很谦和也很理智,但他决定了的事什么时候退让过?这些年来,靠着他的远见与手腕,取得了如此大的成就,他能听得劝才怪。

    旁的不说,商人哪能轻易与人结梁子?可香港的李家已经变相认输,他还去咄咄逼人,可见他已经膨胀到一定程度了,只不过是因为性格的原因,才没有充分表露出来而已。

    既然是这样,与其说了无用又破坏感情,还不如让他摔个跟头,反正这家伙家大业大,即使摔点跟头也伤不了筋骨。

    因此,人情练达的毛砣选择性地忘记了弟妹的嘱托,就着职业学校的话题继续跟堂弟聊。好歹在这事上发表意见,即使劝不了,也不至于让家明心里不高兴。

    “家明,我觉得吧,你是当教授当出问题来了。职业学校又不比芝大、斯坦福那样的名校,你哪懂那些不会读书的学生伢子心里怎么想?要是他们不愿意学农业,你还能逼着他们学?

    要我讲啊,胡师公讲得也没错,农村里出来的人还想作田种菜?”

    这哪跟哪啊?没往深处想的李家明,没觉察出毛砣也跟他玩心眼了,反驳道:“这是现代农业!”

    “现代农业还不是农业?还不是要挖土、淋雨、晒日头?

    农啊农,一条虫!不要讲别人,我们当初不就是不想呆在农村里做事,才拼命读书的?现在那帮年轻人家庭条件好了,他们要是想去搞农业才有鬼!”

    李家明前几天那种费力不讨好的感觉又出来了,明明是替年轻人找个更好的前途,却偏偏不是他们想要的;明明自己想让老家繁荣,却被周边的人不以为然。

第四百四十六章 到底是什么意思

    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如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其实还是为赋新词强说愁,身材雄壮的李家明背着登山包拾阶而上;秀雅的李家德空手而上,遥望着山顶的观云亭,听着堂弟的牢骚悠然而笑。

    终于到山顶了,没好气的李家明不乐道:“四哥,你就这样看我?”

    累得够呛的李家德从堂弟背上的包里拿出瓶矿泉水,喝了一大半才喘着粗气,打趣道:“我不这样看你,还能怎样看你?”

    “真的?”

    “假的”。

    看着仿佛近在眼前的云卷云舒,心情很不错的李家德玩笑道:“晓得三哥怎么评价你的吗?”

    不知道,三哥是个闷瓜,除了跟四哥有话说外,跟其他的兄弟都没什么话聊,倒是因为专业的原因与莎莎很聊得来,还经常争得面红耳赤。

    “神仙?”

    想起三哥对自己和堂弟的评价,年近四旬的李家德都想笑。

    “妖孽!”

    这评语李家明听过,但没想到闷瓜样的三哥也这么看他。不过想想当年砍向大婶的那一刀,李家明又释然,调侃道:“妖孽?”

    这话音四哥没听出来,反而缅怀道:“你以为你不妖?从小到大,你跟常人一样吗?”

    也是,自从莫名其妙地回到这个世界,自己的所作所为与神仙挂不上勾,但真他妈的象妖孽。相比四哥这种神仙式的风淡云轻,自认俗人的李家明也就认了,却没让他岔开话题。

    直到现在,李家明都不觉得自己做错了什么,也不认为职业学校的专业设置应该考虑学生们的兴趣,就象给叫化子一碗饭,莫非还嫌饭里没菜没肉不成?

    后面一个问题,李家德不想评论,本就是公说公有理的事,掰扯不清辩不明;但前一个问题他得有观点。弟妹让他来劝堂弟,作为兄长就要有兄长的样子,总不能跟毛砣那滑头样,见家明不高兴听就不讲。

    “职业学校的事我不懂,那些勾心斗角的事我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