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鬼谷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我读鬼谷子- 第6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是达到全军高度集中统一,保证军队执行中国共产党的路线,胜利完成各项任务最基本的纪律要求。一切缴获要归公,体现了人民军队的共产主义思想道德和在革命战争中必须充分利用缴获敌人的物资发展壮大自己的原则。不虐待俘虏的规定,体现了革命人道主义精神和瓦解敌军的原则。

  后来“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被谱上曲,成为传唱到今天还脍炙人口的革命歌曲。

  革命军人个个要牢记, 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第一一切行动听指挥,步调一致才能得胜利。

  第二不拿群众一针线,群众对我拥护又喜欢。  第三一切缴获要归公,努力减轻人民的负担。

  三大纪律我们要做到,八项注意切莫忘记了。  第一说话态度要和好,尊重群众不要耍骄傲。

  第二买卖价钱要公平,公买公卖不许逞霸道。  第三借人东西用过了,当面归还切莫遗失掉。

  第四若把东西损坏了,照价赔偿不差半分毫。  第五不许打人和骂人,军阀作风坚决克服掉。

  第六爱护群众的庄稼,行军作战处处注意到。  第七不许调戏妇女们,流氓习气坚决要除掉。

  第八不许虐待俘虏兵,不许打骂不许搜腰包。  遵守纪律人人要自觉,互相监督切莫违反了。

  革命纪律条条要记清,人民战士处处爱人民。  保卫祖国永远向前进,全国人民拥护又欢迎。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五节:问
第五节:问

  一说天之,二说地之,三说人之;四方上下,左右前后,荧惑之处安在。右主问。

  笔者字面理解

  一说天之,二说地之,三说人之;

  要知道天时、地利、人和。

  四方上下,左右前后,荧惑之处安在。右主问。

  四面八方、上下、前后、左右,究竟问题在哪里?办法就是“问”。

  笔者感悟

  鬼谷子阐述了要想知道自己不了解的事情“问”就是最好的途径。

  天时、地利、人和是治理好国家的基本要素,那么这三个要素的真实情况从何而来?四面八方、上下、前后、左右,究竟有没有问题?问题出在哪里?问题从何而来?如何才能解决这些问题?要靠自己亲自去实践、去探索,简直就无法办到。最好的办法就是深入一线、深入到群众中去,去“问”,要不耻下问,要带着问题去“问”,要不厌其烦的去“问”,要追根溯源的去“问”,要打破砂锅问到底,直至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为止。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庖丁解牛
庖丁解牛

  庖丁被请到文惠君的府上,为其宰杀一头肉牛。只见他用手按着牛,用肩靠着牛,用脚踩着牛,用膝盖抵着牛,动作极其熟练自如。他在将屠刀刺入牛身时,那种皮肉与筋骨剥离的声音,与庖丁运刀时的动作互相配合,显得是那样的和谐一致,美妙动人。他那宰牛时的动作就像踏着商汤时代的乐曲《桑林》起舞一般,而解牛时所发出的声响也与尧乐《经首》十分合拍。

  站在一旁的文惠君不觉看呆了,他禁不住高声赞叹道:“啊呀,真了不起!你宰牛的技术怎么会有这么高超呢?”

  庖丁见问,赶紧放下屠刀,对文惠君说:“我做事比较喜欢探究事物的规律,因为这比一般的技术技巧要更高一筹。我在刚开始学宰牛时,因为不了解牛的身体构造,眼前所见无非就是一头头庞大的牛。等到我有了3 年的宰牛经历以后,我对牛的构造就完全了解了。我再看牛时,出现在眼前的就不再是一头整牛,而是许多可以拆卸下来的零部件了!现在我宰牛多了以后,就只需用心灵去感触牛,而不必用眼睛去看它。我知道牛的什么地方可以下刀,什么地方不能。我可以娴熟自如地按照牛的天然构造,将刀直接刺入其筋骨相连的空隙之处,利用这些空隙便不会使屠刀受到丝毫损伤。我既然连骨肉相连的部件都不会去硬碰,更何况大的盘结骨呢?一个技术高明的厨师因为是用刀割肉,一般需要一年换一把刀;而更多的厨工则是用刀去砍骨头,所以他们一个月就要换一把刀。而我的这把刀已经用了19 年了,宰杀过的牛不下千头,可是刀口还像刚在磨刀石上磨过一样的锋利。这是为什么呢?因为牛的骨节处有空隙,而刀口又很薄,我用极薄的刀锋插入牛骨的间隙,自然显得宽绰而游刃有余了。所以,我这把用了19 年的刀还像刚磨过的新刀一样。尽管如此,每当我遇到筋骨交错的地方,也常常感到难以下手,这时就要特别警惕,瞪大眼睛,动作放慢,用力要轻,等到找到了关键部位,一刀下去就能将牛剖开,使其像泥土一样摊在地上。宰牛完毕,我提着刀站立起来,环顾四周,不免感到志得意满,浑身畅快。然后我就将刀擦拭干净,置于刀鞘之中,以备下次再用。”

  文惠君听了庖丁的这一席话,连连点头,似有所悟地说:“好啊,我听了您的这番金玉良言,还学到了不少修身养性的道理呢!”

  这个故事告诉人们:世间万物都有其固有的规律性,只要你在实践中做有心人,不断摸索,久而久之,熟能生巧,事情就会做得十分漂亮。

钻牛角尖
钻牛角尖

  有一个读书人,本来没有大学问,可不论见到什么事都喜欢与人争论。

  一天,这个读书人到艾子那儿去,好像是请教艾子而实则是刁难人。他问艾子说:“凡是大车的车身下面和骆驼的脖子上,都系着铃铛,这是为什么呢?”

  艾子回答说:“大车和骆驼都是很大的,而车和骆驼又经常在夜间赶路,如果它们一旦狭路相逢,就难以回避而相撞。因此,给它们挂上铃铛正是为了在离得还较远时就互相给对方送个信,以便提前回避。”

  不等艾子说完,那人又问:“佛塔的顶端也挂着铃铛,佛塔永远都固定在一定的地方,难道佛塔也需要挂上铃铛以便夜间行走避免相撞吗?佛塔为什么也要挂上铃铛呢?”

  艾子有点不高兴地说:“你这个人真是死板。你没看到那些雀鸟总喜欢在高处筑巢吗?它们筑巢的地方总会撒下污秽不堪的粪便,在塔上挂着铃铛,雀鸟飞来时,铃铛便摇晃作响,这样,雀鸟就不敢来筑巢了。这和大车、骆驼挂铃铛完全是不相干的事。”

  这个读书人好像很不知趣,他又问:“猎鹰、鹞子的尾巴上也都带着小铃,这也是为了防止雀鸟在它们的尾巴上筑巢吗?”

  艾子一听,“扑哧”一声忍不住笑了,说:“看你也是个读书人,是故意装傻呢还是真不开窍呢?猎鹰、鹞子捕捉鸟兽常常进入树林或灌木丛中,束脚的绳子有时被树枝挂住,挣脱不开,于是它们在振动翅膀时铃声就会响起来,猎人听到铃声,就可以知道它们在哪里从而找到它们。猎鹰、鹞子脚上系铃铛当然跟雀鸟筑巢没什么关系啦。”

  读书人还不罢休,继续纠缠着问艾子:“我见过那送葬的队伍,前面有个人总是摇着铃铛唱挽歌。我原先还不明白是为什么,现在才知道了,原来是怕树枝缠住他的脚,以便让人们循着铃声好找到他呀。只是我还想问您,那个人脚上的带子是用皮条做的呢,还是用丝线编成的呢?”

  艾子实在不耐烦了,生气地回答读书人说:“那个摇铃铛的人是死者的向导,因为这死者生前好狡辩、刁难人,实在难缠,所以才摇着铃铛让他的死尸感到快乐呀!”

  读书人至此终于无话可说了。

  生活中有些人只知道片面地抓住某些事物的表面相似之处,把偶然的巧合当作必然的联系,因而犯了偷换概念、混淆是非的逻辑错误。

狄仁杰破杀夫案
狄仁杰破杀夫案

  有一个名叫郝广友的男子,在端午节那天带了妻子和女儿到市镇上去看赛龙船。他喝了点酒,回家后就酣睡不醒。晚上他家中突然传出凄惨而惊慌的一声大叫,接着他的妻子就痛哭起来。邻居们闻讯赶来时,只见郝广友鼓出两只大眼,已死于非命,当地的保正就将此事禀报县令狄仁杰(公元607—700 年)。

  狄仁杰断案如神是众所周知的,但对这个案件却一时摸不到边际。虽然他怀疑这是个“谋杀亲夫”的案件,但那女子矢口否认,查那尸体,既无伤痕也无中毒迹象。经过他细心勘查死者的住房,发现地窖内有一秘密通道接连邻居孙坤之家。经过盘问孙坤,他承认了与郝广友妻子私通之事。但郝妻仍不认罪,一口咬定那通道是原来购置房产时就有的,孙坤曾几次向她求欢,她未曾答应。她甚至破口大骂孙坤,说孙坤因调戏她不成,才将她丈夫害死的。吓得孙坤也连忙翻供,说那通道虽然连接两家,但他从未使用过。事情搞得越来越复杂。

  狄仁杰不是那种动辄就以“大刑伺候”来审案的人。他要拿到真凭实据才作出判决。便耐心地问郝妻:“你丈夫白天还好端端的,为何晚间便突然死去呢?”

  郝妻答道:“这只能说是命里注定的,俗话说,阎王要你三更死,你便活不到五更。小妇人今春曾算过一卦,说我夫妻生肖相克,不是他死,就是我亡。早知这样,我愿代我丈夫先死。”

  郝妻利嘴滑舌,分明是一派胡言,但从她这一番话中,狄仁杰了解她相信因果报应和阴间阎王之说。当下他就将郝姜下在狱中,并想定了一个计策,吩咐差役依计行事。

  是夜三更,一阵阴风吹进郝妻狱中,她从睡梦中惊醒,只见两个蓬头小鬼将铁链套住她的脖子,将她拘到一个阴森森的大殿,两旁凶神恶煞张牙舞爪,牛头马面如虎似狼。大殿正中端坐着阎王。郝妻见此场面,早就吓得魂不附体。

  在幽暗的烛光下,只见从殿后走出一个年轻鬼魂,突鼓两眼对着郝妻大叫:“你这贱人,还我命来!”郝妻一见,那人竟是自己丈夫郝广友。

  阎王爷开口问道:“郝广友,有何冤屈可如实禀告。”

  那郝广友呈上一份状纸说道:“小的冤屈全写在状纸上,请大王审阅。”

  阎王看完状纸,对着郝妻大声喝道:“大胆*,私通奸夫,谋害亲夫。还不从实招来。”

  旁边的凶神恶煞、牛头马面发出阵阵喝声,郝妻只得磕头求饶,为免下地狱,愿从实招供。

  原来,她私通孙坤之后,就处心积虑要害死郝广友。端午节那天,她趁丈夫酒醉熟睡之际,用扎鞋底的钢针钉入丈夫的脑心,因有头发遮住伤口,所以除两眼突然鼓出外,使人查不出死因。

  郝妻招供画押完毕,大殿上忽然灯火齐明,那案前端坐的阎王爷,原来是狄仁杰假扮的,那些凶神恶煞、牛头马面以及蓬头小鬼都是差役化装的。那郝妻还想翻供,已有差役来报,在郝广友的尸体头上找到钢针一支,

  郝妻见物证被获,再无可抵赖。 

狄仁杰破黄金案
狄仁杰破黄金案

  蓬莱县令王立德中毒身亡,刑部派汪堂官前往勘查。但汪堂官并没追查到什么线索就回京交差。在他回京之前,在京中任户部郎中的王县令的弟弟王元德突然失踪,据说还盗走了大量库银。不久,在京官中传出了风声:王县令兄弟而人合伙做了见不得人的事,怕暴露真相,于是一个自杀,一个潜逃。

  当时,做了一年大理寺丞的狄仁杰,为查明王具令的死亡事件,主动要求到蓬菜县接任县令。

  代理县令的主簿唐祯祥向上任的狄仁杰报告,前任王立德县令酷爱喝茶,他就是在一次喝茶后中毒身亡的。时间是在深夜。但未见有人擅入衙内,而且经过查验,茶叶和茶杯都无毒物,唯有茶壶可能事先已有毒物放入,王县令冲水人壶后,取而饮之,便中毒死亡。

  狄仁杰自语道:“这是件典型的密室案。”他决定居住在王县令死亡的县衙内房,以查明这密室究竟有何蹊跷。

  唐祯祥连忙拦阻:“不可。王县令死后,常有人看见这内房有王县令的鬼魂出现。那个刑部汪堂官就是给吓跑的。”

  “我不怕!”狄仁杰吩咐将他的行李送到县衙内房里,并要求一切陈设包括茶具等物都按王县令在世时那样安置。他仔细地观察这间内房。这间屋子已经年久失修,只是檩梁好像是新漆的,看来,如果不油漆就要被虫蛀穿了。安排停当后,他就带领随从上街去察访民情了。

  待他从街上回来,在前衙吃过晚饭,打发随从各自去休息,单身一人回到内房时,天色已经黑透了。他进得屋来。在昏暗的烛光下,看见一个人正坐在桌旁斟茶品味。再看此人:50开外年龄,梳着发白的髻子,左颊上有铜钱大小一块斑记,其模样正与唐祯祥主簿所介绍的王县令模样一般无二。

  就在狄仁杰略一迟疑之时,那人站起来像要走的样子。

  狄仁杰忙招呼道:“先生可是户部郎中王元德?”

  那人反问:“何以见得?”

  狄仁杰说:“第一,我不相信鬼魂之说;第二,最能扮像王县令的只有他的弟弟;第三,最关心王县令这个案件的,也只有他的亲人。据我所知,王具令的弟弟,是他唯一的亲人。据此三点,我确信阁下定是王元德郎中无疑,”

  狄仁杰料事如神,此人果然是王县令的弟弟、户部郎中王元德。他说:“我料想那刑部汪堂官来此只是敷衍塞责,免他滋事生非,就假扮家兄的鬼魂吓走了他。也为了不受干扰,就天天在此‘作祟’,好静静观察这密室的秘密,弄清家兄究竟是如何被害身亡的。”

  两人正谈话时,一阵夜风刮来,吹得破旧的窗户“格吱”作响,他们便去推开窗户,向破落的后院望去,那里并无异样。后院的围墙外是一条很深的河沟,想从那里偷越进屋是断无可能的。两人张望了一会儿,关上窗户,重又回到桌前坐下,秉烛品茶,商量案情。

  王元德拿起茶杯继续喝茶,被狄仁杰一把拦住:“且慢,这茶中有毒!”

  王元德细看杯中之茶,果然有一层浊物浮在上面,心想那凶手真残忍,害了哥哥不算,还要来害我!他不由自语道:“一转眼,就有人进屋来了?”

  “人没有进来,风可是进来了。”狄仁杰仔细地看了那杯茶说,“是风吹落了梁上的灰尘,掉在茶中了。”

  “原来是一场虚惊!”王元德觉得自己太疑神疑鬼了,但狄仁杰从中却觉察到了问题,他站在桌子上细看那屋梁。按说新漆的梁是不会积留灰尘的,再一细看,梁上有一小块地方未曾漆到,而且其中还有一个小洞,他用手摸那小洞,手上沾了一些滑腻腻的东西,再辨认一下,那滑腻腻的东西原来是蜡。他高兴他说:“害死王县令的秘密被我找到了。”

  狄仁杰告诉王元德,有人借油漆屋梁的机会,在梁上挖了一个小洞,内装砒霜,然后用蜡封住,王县令喝茶时,热气上升,溶化了蜡,砒霜就掉入壶中,王县令喝了茶后就中毒身亡。

  第二天,狄仁杰通过唐祯祥了解到漆工的姓名,即派人将漆工捕进衙内。那漆工在事实面前。只得招供了犯罪事实。狄仁杰想:“那漆工与王县令无冤无仇,为何要毒死他呢?背后定有指使者。”但是由于看守疏忽,漆工在狱中上吊自尽了,这样就中断了线索。

  当晚,狄仁杰询问王县令的弟弟王元德:“郎中在检点尊兄遗物时可有什么发现?”

  王元德说:“刑部汪堂官比我先来到蓬莱。家兄所有的帐册文书都被封回京城。仅存几件常用衣服,现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