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总统的岁月》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民国总统的岁月- 第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九标高尚志所部一起向都司巷口第八镇司令部进行攻击。

  第三路熊秉坤从正面进攻都督府,以徐少斌向恤孤巷崔家院方面搜索敌军,进攻保安门正街,陈国桢带山炮二尊向保安门方面城墙上放射;第二十九标胡效骞、杜武库、杨选青等所部和三十标马明熙、徐达明、彭记麟、徐绍孺所部均加第三路,作第二次进攻。

  以上三路兵力经过调整后,进攻力量有所加强,但当晚天色漆黑,炮队轰击都督府很少命中,因此,守兵还在抵抗。炮队提议:可从都督府后面放火,利用火光照明,把府前旗杆当做目标。遂由第一路蔡部在王府口乾记衣庄放起火来,把都督府照得通明,发炮得以百发百中,吓得瑞澂不能立足,信心动摇。

  第一路蔡部会合第二路马部及其他同志所率领的部队,首先进攻张彪第八镇司令部。张部在大都司巷内排列机关枪扫射,但威力不大,当第一路和第二路进攻时,有工程营壮士数人伏地蛇行至机关枪附近,先立起的被敌发觉,受刀伤倒地;次起立的趁其举刀之际,迅速将机关枪摔倒;后到的出敌不意,痛击敌人,敌人不支后退,革命军乘势击破都司巷一带防线,镇司令部随被占领。此时督府后面之敌被我包围,文昌门通道被断绝,瑞澂慌忙把围墙开一小洞(靠吴家巷口一面),逃出都督府,从文昌门出城,逃上楚豫兵舰。

  第三路熊秉坤部也同第一路,第二路一样作第三次进攻,将抵都督府大门时,即与第一、第二两路进攻部队会师。这时巡防营多弃枪越墙逃走,坠伤不少,只有教练队当负隅固守。在我炮队猛烈轰击和步队又紧紧进逼下,敌教练队退守督府大堂,以机枪多挺作最后顽抗。熊秉坤、王世龙、记鸿钧、马明熙、陈振武等数十人奋勇前进,并携石油引火之物,不顾机枪扫射,跃登大堂附近放火,助长攻势。王世龙、记鸿钧等在放火时牺牲。火延烧至大堂,教练队不能立足,争先逃散,没有逃走的,只好放下武器,至此,都督府乃得完全占领。瑞澂逃走后,张彪的司令部又被攻破,张即率领督府马队一队,从文昌门出城,到辎重营与萧安国集合所有残部,逃离武昌。

  革命党人占领武昌后,这时孙中山、黄兴都不在武昌。由于群龙无首的情况下,清军二十一混成协协统黎元洪被推为都督。

  武昌起义后,各省纷纷响应。

  湖南在10月22日,宣布独立。新军只有一个协,官兵合计4000人。旧军巡防营共计有13000人,人数比新军多。起义后,推举革命党人焦达峰为湖南都督,被革职的新军排长陈作新,为副都督。后两人在10月31日被谭延闓煽动兵变杀害。著名立宪派人物谭延辏П患倘挝隙级健

  九江于10月23日宣布脱离清政府,推举新军标统马毓宝为九江都督。

  南昌11月2日,宣布独立,推举新军协统吴介璋为江西都督。不久吴介璋被推翻,改由彭万继任江西都督。最后由同盟会会员李烈钧继任江西军都督。

  陕西10月24日,宣布独立,推举士官生出身的管带张凤翙为都督。

  山西10月29日,宣布独立,推举新军标统阎锡山为都督。

  云南10月31日,宣布独立,蔡锷被推为云南都督。

  上海在11月3日,同盟会会员发动武装力量围攻制造局,城内巡警起来响应,后推举陈其美为沪军都督。

  浙江在11月4日,新军起义,推举汤寿潜为浙江都督。

  江苏在11月5日,新军响应上海起义,拥立江苏巡抚程德全为江苏都督。

  贵州在11月4日,宣布独立,推举杨荩诚为都督。不久滇军唐继尧入侵贵州,把杨赶走而为贵州都督。

  广西11月7日,宣布独立,巡抚沈秉坤被推为广西都督,藩司王芝祥、广西提督陸荣廷被推为副都督。

  安徽从10月31日开始,新军就酝酿独立,由于被推定的总指挥胡万泰胆小逃走。后由江浙联军派兵护送孙毓筠到安庆继任都督。后来孙又让位于柏文蔚。

  广东于11月9日,宣布独立,原推定两广总督张鸣岐为都督,广东提督龙济光为副都督。张鸣岐化装逃走,龙济光向清政府请示;退守惠州“以待时机”。广州人士从香港迎接同盟会会员胡汉民到广州来,推举为广东都督,另一个同盟会会员陈炯明被推为副都督兼广东全省总绥靖处经略、广东北伐军总司令。

  四川在11月27日,宣布独立,独立后出观了两个军政府,在重庆的名为蜀军军政府,在成都的名为大汉军政府。后来合并,在成都的称为正都督,在重庆的称为副都督。正都督为蒲殿俊。

  福建11月9日,宣布独立,推举第十镇统制孙道仁为都督。

七、革命军的扩编与清军南下
七、革命军的扩编与清军南下

  1911年10月10日,革命党人在武昌起义不到三天的时间,就摧毁了清朝的统治机构,占领武昌、汉口、汉阳三镇。当时起义的革命党人以及所联系的群众,不过二、三千人的革命意志,与全国绝大多数人民的意志是一致的。因此武昌一声炮响,即结束了清王朝267年的统治,建立民国,封建的帝王统治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武昌起义第二天,军政府成立后即着手扩编革命武装力量,准备迎击###革命的清军,乃以起义部队为主,收编陸续归顺的清军约五、六千人,并在武汉附近临时招募工人、农民、学生以及退伍士兵。不到一星期即聚集了三万之众,扩编为五个协的革命武装力量(协相当旅单位)

  步兵  第一协统领宋锡全,后为蒋肇鉴

  第二协统领何锡藩,后为夏占奎

  第三协统领          成炳荣

  第四协统领          张廷辅

  第五协统领          熊秉坤

  骑兵   第一标统带          刘佐国

  炮兵   司令                 姜明经

  第一标  统带         尚安邦

  第二标  统带         蔡德懋

  第三标  统带         柳伯顺

  工兵  第一营  管带         李占魁

  辎重  第一营  管带         孙宏胜

  敢死队一至三队,队长马骥云、徐少斌、金兆龙。

  学生军一标统带刘绳武、管带田化龙、赵土龙、余子祥。这些武装力量,都是仑促间编成的,虽然即时训练,军事知识还是很差,但是他们都忠诚革命,直往向前,不怕牺牲。

  革命军与清军第一次交锋。10月16日,清军前卫列车载着王占元一标向三道桥开来,被革命军迎头痛击,火车上的清军伤亡惨重,争先向车外逃命,两翼清军亦向后退。革命军与清军第一次交锋,打了一个胜仗。

  10月22日,清军在优势炮火掩护下,一部渡过了滠水,革命军左翼受到了威胁。革命军多数士兵,不知道利用地形和工事,伤者又无人治疗,给养、子弹也常补充不上,因此伤亡甚众,不能支持,退到刘家庙之线。

  革命军总指挥张景良,原是清军统带,与铁忠、宝瑛有亲戚关系,归顺革命军,由黎元洪的推荐,当上革命军总指挥。由于指挥不力和有奸细歉疑,汉口军政分府将张景良执行枪决。

  继任总指挥的炮兵司令姜明经,他以后城马路华洋宾馆为指挥部,召开了将领作战会议,听取前线的情况。在颓势的局面下,毫无办法,后以查防为名,回到武昌辞去职务。

  姜明经去职后,而以林翼支代总指挥。由于清军冯国璋代王遇甲为前敌指挥,攻势甚猛,林无法支持,也出走了。军政府临时又先后以王安澜、杜武库、胡培德代总指挥。临阵频易总指挥,实犯了军事上的大忌。

  10月28日,孙中山的革命战友黄兴由上海来到武昌,武汉的革命党人及市民热忱欢迎。当日黄兴亲赴汉口前线视察一周,并策动反攻,但无生力军为重点出击,无法挽回败局。

  从10月17日到11月1日,革命军与清军经过16天的战斗,因清军继续增兵,形成敌众我寡,力量悬殊。革命军乃于11月2日放弃汉口,退守武昌、汉阳,汉口遂被清军占领。革命军伤亡约六、七千人,大炮大多数未撤退下来而落入敌手。

  11月3日,军政府见汉口既经失利,急谋防守汉阳、武昌为对策。商得黄兴同意,设立临时司令部,授黄兴以战时总司令职权,以期纠正过去军事指挥权不统一的缺点。

  黄兴就职后,组织总司令部,以李诚书为参谋长,吴兆麟为副参谋长,王孝镇为副官长,田桐为秘书长,以杨玺章、吴醒汉、高尚志、甘绩熙、田丹、辜仁发、李南星、吴兆鲤、余鸿勋等为参谋,王安澜为粮台总办,胡玉斋办理后方勤务。总司令部设在汉阳,一面布置汉阳、武昌的防御,一面作反攻汉口的准备。

  湖北革命军除分途招募新兵补充外,又增编步兵第六、第七两协,以杨载雄为第六协统领,邓玉麟为第七协统领。王安澜收编各部队散兵约二千人,号为奋勇军。同时由胡玉斋成立输送队两标,办理后方接济。黄总司令并电湖南都督派兵三协(约一万人)来武昌增援。

  这时全国各省纷纷起义,宣布独立。清廷内部发生巨大变化,亲贵用事,大局无可挽回,乃起用表世凯,撤回荫昌。

  这时清海军提督萨镇冰驻在九江,黎元洪修书派人前往说服萨为之所动,即在九江宣布归顺,人心为之一振。

  黄总司令为了扰乱敌军,缓其攻势,便布置汉阳、武昌防御,十一日一度夜袭汉口。武昌方面,由学生军统带刘绳武带领学生军一支队,从武昌青山两望间潜渡汉口,进袭刘家庙敌人据点,成炳荣部支援,防守龟山附近的第六协杨选青、胡廷翼两标从汉阳薛家咀强渡进攻汉口龙王庙敌人的前哨阵地。夜袭结果,刘部虽已登岸向敌阵进袭,因敌众我寡,未敢深入,收效不大,旋即撤退,胡部强渡未成,没有完成任务,杨选青是日结婚,违误军令,根本未动。

  湖南援兵王隆中协、甘兴典协陸续开到汉阳,刘玉堂协输送在途,反攻汉口的准备就绪。黄总司令亲自指挥,选遣工兵营管带李占魁率所部在琴断口架设浮桥后,并抢占桥头阵地,掩护部队渡河。

  11月17日黄昏开始行动,汉阳主攻部队于下午五时出发。将到达琴断口时正遇大雨,道路泞泥,行进迟缓,通过浮桥时,因天黑过渡困难,部队便自由举火照明,至将行动###。湘军原来是由巡防营改编,毫无军事知识。渡河后,因天冷衣湿,部队多散入民家焚火取暖,集合不易。黄总司令和各级干部分途说服始将部队集中,因此部队展开时天已拂晓,致使行动完全###于敌人炮火之下,没有达到拂晓攻击的目的。

  攻击部置:王隆中协担任右翼,再右为学生军;甘兴典协担任左翼,熊秉坤协任预备队。在开始攻击前,将浮桥拆去一段,并号令全军以示背水一战的决心。所有司令部的参谋副官均编成督战员,在火线后方督战,黄总司令也亲到散兵线指挥进攻。当全线达到京汉铁路线时,虽然在敌人优势炮火和机枪火力之下,进攻初还颇得手。此时王部已到达玉带门,熊部亦加入第一线到达水电厂,学生军还夺取了机关枪四挺,冯国璋已预备逃跑。但因清军多用机关枪守住马路口,前进困难。到了午后三时,清军炮火向甘部集中射击,并以一部步兵出击,甘部不能支持,渐形动摇,纷纷溃退。甘兴典也在前线号令部下在岳州集合,由此更助成了不可收拾的颓势。同时王隆中头部受伤,由两人扶着后退,其部下见长官受伤也随着后退。退下的部队向浮桥集中,竞争先强渡,因浮桥拆去一段,桥窄人多,通过不易,以致落水溺死者甚多。

  反攻汉口无功结束。其主要原因:部队不是巡防营就是初拿武器的新兵,根本不可用,加上又没炮兵协助,机关枪又少、反攻不能成功,势所必然。

  革命军进攻汉口失利后,清军谋攻汉阳。11月20日,清军两镇的兵力,配有野炮,主力由位于汉水上游30公里的新沟渡过汉水,进到汉阳,在三眼桥展开攻势。

  另一部清军的助攻部队从舵落口、琴断口渡过汉水,向革命军右翼阵地美娘山、仙女山进攻,形成两翼包围之势。血战一昼夜,于21日下午,四品、仙女、美娘、扁担、磨子各山阵地先后均被清军占领。

  革命军与清军数天的战斗,士兵伤亡不少。同时汉阳有利的地形都在清军的手里,十里铺成了敌人火力集中点,黄总司令始终在十里铺指挥督战。此时司令部也遭到炮击,军政府副参谋长杨玺章正与黄司令谈话,被炮弹击中阵亡,黄仍泰然不动,其英勇气概,见者感动。

  当汉阳危急时候,军政府命令已整顿的王隆中协渡江增援,但王拒不受命。到了11月23日,十里铺线又被突破,汉阳兵工厂被敌占领,是夜,黄兴司令决心放弃汉阳向武昌撤退。黄喟然叹曰:“新兵不可用,夫复何言!”

  汉阳撤守后,武昌军政府即召开紧急会议,商议以后办法。由都督黎元洪主持,黄兴总司令报告汉阳作战失败经过。与会者因为情况紧急,打断他的报告,问他的决心如何。黄与起义将领意见不一致,黄主张放弃武昌,愿亲率湘、鄂两军攻取南京。各将领不同意这一意见说:“汉阳既已不守,武昌又要放弃,试问何以取得南京?如部队可用,武昌当然可守。”众人鼓掌。孙武、张振武、蒋翊武等人,都主张与武昌城共存亡。

  黄总司令当晚辞职去上海。军政府先任命蒋翊武为战时总司令,后改为吴兆麟,司令部设在武昌洪山宝通寺,布置上自簰州下至青山的防御。

  英领事馆出面调和停战三天。这时军政府虽然汉阳失守,但海军仍在民军手中,凭借长江天堑,可随时攻击清军;如果清军纵能炮击武昌,而民军在武昌凤凰山的重炮也可回击清军,汉口租界,即在炮火威胁之中。领事团的出面调和,一方面是为了自己的安全,更重要是庇护袁世凯,这是英国人玩弄的花招。停战自十二月二日起至十二月五日止,停战三天,后就停了下去。

八、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
八、孙中山就任临时政府大总统

  革命军于11月2日失去汉口,3日就得到了比汉口更为重要的上海,并于四、五两日光复浙江和苏州,使革命力量在东南半壁获得重大的发展。11月27日,革命军又失去汉阳,但是仅仅隔了四天,12月2日,东南的第一个重镇南京又被革命军苏浙沪联军攻下,扭转了革命军的军事不利形势。

  12月2日革命军江浙联军攻下南京的消息传到汉口,各省代表会议议决迁往南京开会,并决定以南京为革命军临时首都,到南京进行组织临时中央机构的问题。

  12月4日,留在上海的各省代表因为武汉方面情况不明,而革命军组织统一机构的问题不容再拖延,乃举行了一次选举会,选出黄兴为革命军军政府大元帅,黎元洪为副元帅;15日,又议决在临时政府未成立前,由大元帅代行临时总统的职权。这就引起了在沪代表与在鄂代表之间的很大争论。在鄂代表认为各省代表以前已经作出了划分职权的决定,在沪代表只负联络之责,进行选举是属于在鄂代表的职权,因而这一选举不能作为有效。在沪代表则认为在鄂代表一去杳无音信,而武昌局势又在极不稳定的状况中,在沪代表同样有代表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