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美酒谈》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华美酒谈- 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在我国文学史上,也有关于酒是由上天造酒的诗句。东汉末年以“座上客常满,樽中酒不空”自诩的孔融,在《与曹操论酒禁书》中有“天垂酒星之耀,地列酒泉之郡”之说;素有“诗仙”之称的李白,在《月下独酌·其二》一诗中有“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的诗句;被人们誉为“鬼才”的诗人李贺,在《秦王饮酒》一诗中也有“龙头泻酒邀酒星”的诗句。此外如“吾爱李太白,身是酒星魂”,“酒泉不照九泉下”,“仰酒旗之景矅”,“拟酒旗于元象”,“囚酒星于天岳”等等,都带有“酒星”或“酒旗”这样的词句。窦苹所撰《酒谱》中,也有酒为“酒星之作也”的话,意思是自古以来,我国祖先就有酒是天上“酒星”所造的说法。不过连《酒谱》的作者本身也不相信这样的传说。
  这些传说尽管各不相同,但大致都说明了酿酒早在夏朝或者夏朝以前就存在了,这是可信的,而这一点已被考古学所证实。在当时科学仪器极其简陋的情况下,我们的祖先能在浩淼的星汉中观察到这几颗并不怎样明亮的“酒旗星”,并留下关于酒旗星的种种记载,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奇迹。至于因何而命名为“酒旗星”,并认为它“主宴飨饮食”,那不仅说明我们的祖先有丰富的想像力,而且也证明酒在当时的社会活动与日常生活中,确实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然而,酒自“上天造”之说,既无立论之理,又无科学论据,此乃附会之说,文学渲染夸张而已。
  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上天造酒的传说在我国古代书籍中的记载是屡见不鲜的,这反映了古人知识的局限,同时也显示出他们丰富的想象力。
  2。仪狄造酒说
  关于仪狄造酒的传说,有几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禹尝之而美,遂疏仪狄”。晋代江统《酒诰》中记载:“酒之所兴,肇自上皇;成于帝女,一曰杜康。”这么说来,仪狄成了帝女即大舜的女儿,她的酿酒技术可能就是传之于她的父亲。帝女将父亲喜欢喝的酒献给新领导即大禹,但出乎意料的是,大禹在痛痛快快享用后,居然把好心的仪狄一脚踢开,让他落得个遗臭万年的可悲下场。仪狄虽然博得造酒始祖的称号,但却又是“酒亡其国”的害人精。还有这样一段略有不同的记载,情况大体是这样的:夏禹的女人,令仪狄去监造酿酒,仪狄经过一番努力,做出来的酒味道很好,于是奉献给夏禹品尝。夏禹喝了之后,觉得的确很好。可是这位被后世人奉为“圣明之君”的夏禹,不仅没有奖励造酒有功的仪狄,反而从此疏远了他,对他不仅不再信任和重用了,反而自己从此和美酒绝了缘。还说,后世一定会有因为饮酒无度而误国的君王。因此造成历史上所谓的“仪狄被贬冤案”。
   。 想看书来

二   美酒传说(2)
另一种观点认为“仪狄作酒醪,杜康作秫酒”,在这里并无时代先后之分,只是他们作的是不同的酒。“醪”,是一种糯米经过发酵加工而成的“醪糟儿”,是一种江米酒;“秫”,高粱的别称。因此我们可以认为,杜康造酒所使用的原料是高粱,是高粱酒的创始人,而仪狄则只能是黄酒的创始人。
  仪狄是什么时代的人?《世本》、《吕氏春秋》、《战国策》都认为是夏禹时代的人。《世本》是秦汉间人辑录古代帝王公卿谱系的书,书中讲:“仪狄始作酒醪,变五味;少康作秫酒。”公元前2世纪史书《吕氏春秋》云:“仪狄作酒。”汉代刘向编辑的《战国策》则进一步说明:“昔者,帝女令仪狄作酒而美,进之禹,禹饮而甘之曰:‘后世必有饮酒而之国者。’遂疏仪狄而绝旨酒”。东汉人许慎在撰《说文解字》“酒”条中,也记载了“古者仪狄作酒醪,禹尝之而美,遂疏仪狄”。到三国时,蜀汉学者谯周著《古史考》也说“古有醴酪,禹时仪狄作酒”,将仪狄奉为酒的发明人。
  那么仪狄在当时到底是从事什么职务呢?众说纷纭,有的说是司酒造业的“工匠”,还有一部分人说是夏禹手下的臣属。但从有关史料中我们可得知,自从三皇五帝以来,我国民间就流行着名种各样的造酒方法,仪狄正是这些造酒方法的归纳总结者,并从此流传于后世。能进行这种总结推广工作的,非一般平民能做到的,而且,有书载仪狄作酒之后,禹曾经“绝旨酒而疏仪狄”。可见,仪狄有可能不仅仅是司掌造酒的,而且还是很接近禹的“官员”。饮到美酒,我们不能不想到仪狄,不过,我们还应该想到禹,想到禹的告诫。
  当然,很多学者并不相信“仪狄始作酒醪”的说法,仪狄是不是酒的“始作”者呢?这给我们留下了很多的疑问。有的古籍中认为神农时代就有酒了,还说帝尧、帝舜都是饮酒量很大的君王。而黄帝、尧、舜都早于夏禹,可见仪狄始作酒是值得我们怀疑的。事实上用粮食酿酒是件程序、工艺都很复杂的事,不可能由某一个人完成的。我们也可以这样理解,最初的酒可能是无意中发现的,而绝不是有意制造的。郭沫若说:“相传禹臣仪狄开始造酒,这是指比原始社会时代的酒更甘美浓烈的旨酒。”这种说法似乎更可信。晋朝人江统的《酒诰》就指出:“有饭不尽,委余空桑,郁积成味,久蓄气芳,本出于此,不由奇方。”
  关于仪狄造酒的记载,在旧籍中说得如此明确具体,因此,可以这样认为,仪狄是黄酒的创始人,而杜康可能就是高粱酒创始人。我们没有理由去推翻它。
  3。猿猴造酒说
  最原始的“酒”,是野生花果经过堆积,自然发酵形成的花蜜果酒,称为“猿酒”。“猿猴造酒”,大家听起来很荒唐,其实很有点科学根据。明朝人李日华著的《蓬栊夜话》:“黄山多猿猱,春夏采花与石洼中,酝酿成酒,香气溢发闻数百步。”在草莱未开的远古时代,天然的酿酒材料,恐怕非野果莫属,野果含糖分,可以直接发酵,生成酒精和二氧化碳等,散发出酒的气味来。猿猴是十分机敏的动物,它们居于深山老林中,在枝干间攀缘腾跃,很难活捉住。后来人们经过细致的观察,发现了猿猴有嗜酒的习惯。于是,人们在猿猴出没的地方,摆几缸香甜浓郁的美酒。猿猴闻香而至,先是在酒缸前踌躇不前,接着便小心翼翼地用指蘸酒吮尝,时间一久,没有发现什么可疑之处,终于经受不住香甜美酒的诱惑,开怀畅饮起来,直到酩酊大碎,乖乖地被人捉住。我国的一些古籍如唐代李肇撰的《国史补》中,就有人们利用猩猩嗜酒的特性捕捉猩猩的记载。
  猿猴虽然聪明到能知道人的姓名,却经不起酒的诱惑。那么,我们可能提出疑问,猿猴第一次喝的酒是从哪里来的呢?显然是天然酿成的果酒,而且猿猴肯定喝过多次,成了“酒鬼”,才会上人类的当。因此,用“酒”捉猿猴,不仅在中国,在国外,如非洲甚至有人用酒来诱捕力大无穷的大猩猩。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二   美酒传说(3)
猿猴嗜酒还不算奇闻,猿猴造酒才是千古佳传,这类记载在古书中也屡见不不鲜。《清稗类钞粤西偶记》中记载:“粤西平乐等府,山中多猿,善采百花酿酒。樵子如山,得其巢穴者,其酒多至数石。饮之,香美异常,名曰猿酒。”意思是说,猿猴居深山老林中,完全有可能遇到成熟后坠落经发酵而带有酒味的果子。它们就将果子采下放在“石洼”中,堆积的水果受到自然界中酵母菌的作用而发酵,在石洼中将一种被后人称为“酒”的液体析出。因而,猿猴采花果酝酿成酒是完全可能的,是合乎逻辑与情理的。不过猿猴的这种“造酒”,充其量也只能说“造带有酒味的野果”,与人类的“酿酒”,是有质的不同的。
  “猿猴造酒”的古代传说正是建立在这种天然果酒的基础之上。清代文人李调元在他的著作中记叙道:“琼州(今海南岛)多猿……尝于石岩深处得猿酒,盖猿以稻米杂百花所造,一石六辄有五六升许,味最辣,然极难得。”无独有偶,早在明朝时期,对这类的猿猴“造”酒的传说就有过记载。看来这些不同时代、不同人的记载,起码可以证明这样的事实,即在猿猴的聚居处,多有类似“酒”的东西发现。
  我们知道,猿猴仅仅是一般动物,尚且能“酿酒”,人类的祖先北京猿人50万年前已经能保存火种,想必也能受野果自然发酵的启发,酿出果酒。当然,猿猴从最初尝到发酵的野果到“酝酿成酒”,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究竟漫长到多少年代,那就是谁也无法说清楚的事情了。如此说来,人类的造酒史真是久远了,几乎与人类的诞生同步。
  4。黄帝造酒说
  古代人们给后人留下了很多传说表明,在黄帝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已开始酿酒。当时中华民族的始祖黄帝发明了“酒泉之法”并曾有“汤液酒醪”之论,因此,后人也曾尊他为酒的创始人。西汉人所著《孔丛子》有“尧酒千盅”之句。而唐朝陆龟蒙甚至编了一个关于舜的父亲瞽叟用酒加害舜的故事。汉代成书的《黄帝内经·素问》中记载了黄帝与歧伯讨论酿酒的情景,《黄帝内经》中还提到一种古老的酒——醴酪,即用动物的乳汁酿成的甜酒。显然,他们认为,酒的发明并不是由杜康、仪狄所作,而是要早得多。据说《神农本草》已著酒之性味,也就是酒在神农时代已经发明了。黄帝是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是华夏民族智慧的化身,很多发明创造以及许多美丽的传说都可能出现在黄帝时期。
  5。杜康造酒说
  魏武帝曹操在他的名诗《短歌行》中写到:“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惟有杜康。”“杜康”在诗句指的是酒,并非人名。但是,这一千古名句使杜康造酒之说风靡海内外。于是,从此以后,人们在谈及酒的起源时,便把杜康作为酒的始祖,而尊之为酒仙。
  还有传说认为酿酒始于杜康,古籍《酒诰》记载,杜康“有饭不尽,委之空桑,郁结成味,久蓄气芳,本出于代,不由奇方。”意思就是说杜康将未吃完的剩饭,放置在桑园的树洞里,剩饭在洞中发酵后,有芳香的气味传出。这就是酒的作法,杜康就是酿酒始祖。这段记载在后世流传,杜康便成了很能够留心周围的小事,并能及时启动创造灵感的发明家了。
  关于杜康的文字记载和传说,要比仪狄多得多,可谓长传不衰。古籍中如《世本》、《吕氏春秋》、《战国策》、《说文解字》等书,对杜康都有过记载。清朝乾隆十九年重修的《白水县志》中,对杜康也有过较详的记载。白水县,系“古雍州之域,周末为彭戏,春秋为彭衙”,“汉景帝建粟邑衙县”,“唐建白水县于令治”,可谓历史悠久了。相传在“白水”这里曾出现过四大贤人,因而名蜚中外:一是相传为黄帝的史官、创造文字的仓颉,出生于本县阳武村;二是我国“四大发明”之一的造纸发明者东汉人蔡伦,不知缘何因由也在此地留有坟墓;三是死后被封为彭衙土神的雷祥,生前善制瓷器;此外就是相传为酿酒的鼻祖杜康的遗址了。一个黄土高原上的小小县城,一下子拥有仓颉、雷祥、蔡伦、杜康这四大贤人的遗址,可谓“人杰地灵”了。
  

二   美酒传说(4)
历史上杜康确有其人。据有关古书记载,杜康可能是夏代的第六世君王少康,曾以高粱做酒。史籍中还有少康造酒的记载。少康即杜康,不过是年代不同的称谓罢了。我国现存古书中记载杜康造酒的,首推许慎的《说文解字》,其中“巾”部说:“古者少康初作箕帚、秫酒。少康,杜康也。”窦苹考据了“杜”姓的起源及沿革,认为“杜氏本出于刘,累在商为豕韦氏,武王封之于杜,传至杜伯,为宣王所诛,子孙奔晋,遂有杜氏者,士会和言其后也。”少康为夏王相的儿子,“禹”的七世孙。杜姓到杜康的时候,已经是禹之后很久的事情了,在此上古时期,就已经有“尧酒千钟”之说了。如果说酒是杜康所创,那么尧喝的是什么人创造的酒呢?这样说来,酒之源究竟在那里呢?窦苹认为“予谓智者作之,天下后世循之而莫能废”,这是很有道理的。劳动人民在经年累月的劳动实践中,积累下了制造酒的方法,后代人按照先祖传下来的办法一代一代地相袭相循,流传至今。就象火的发明一样,酒的发明也绝不是一个人的功劳,而是经过很多人协同合作酿造成的。
  从记载来看,杜康,字仲宁,相传为陕西白水县康家卫人,善造酒。至今,康家卫还是一个小村庄,西距县城七八公里,现在还留有杜康造酒的遗迹。据有关报道,村头有一道大沟,沟的起源处有一眼泉,名曰“杜康泉”。清道光十八年重修的《伊阳县志》和道光二十年修的《汝州全志》中,也都有过关于杜康遗址的记载。《伊阳县志》中《水》条里,有“杜水河”一语,释曰:“俗传杜康造酒于此。”《汝州全志》中说:“杜康,在城北五十里,俗传杜康造酒处。”而且,我国酿酒专家们对杜康泉水也作过化验,认为水质适于造酒。1976年,白水县人在杜康泉附近建立了一家现代化酒厂,定名为“杜康酒厂”,用该泉之水酿酒,产品名“杜康酒”,曾获得国家轻工业部全国酒类大赛的铜杯奖。
  这些关于造酒的起源,都仅仅只是一些传说,是与否,并无确实的证据。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一   名人与酒(1)
1。刘邦归故里酒酣而歌
  刘邦年轻时就爱喝酒,他在泗水(今江苏沛县东)当亭长期间,经常到酒店赊酒,一喝醉了便倒在地上睡个不醒。
  有一次,他为县里押送一批农夫去骊山服役,路途中不断有人逃走。他想,如此下去,到了目的地怎么向上级交代呢!于是,到了丰邑西边的湖沼地带,他便停下来喝酒。晚上,刘邦对农夫们说:“诸位都走吧,我也打算逃走了。”尽管这样,还是有十几个农夫不愿意走而跟从着他。刘邦喝得酒气冲天,当晚抄小路通过了湖沼地带后,派往前面探路的人回来报告说:“有条大蛇挡住了去路,我们还是回去吧!”刘邦醉意浓浓地说:“好汉行路,有什么可害怕的!”于是赶上前去拔剑将大蛇斩为两段。又走了几里路,因酒性大发接着便倒地而睡。这就是刘邦酒醉斩白蛇的故事。
  秦二世元年,陈胜起义时,刘邦在沛县起兵响应,称为沛公。当时辅佐他的有萧何、曹参、樊哙、张良、韩信等文官武将。秦朝在三年内很快被推翻,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刘邦被封为汉王,占有巴蜀、汉中之地。不久,刘邦与项羽展开了长达五年之久的争夺战,于公元前202年战胜项羽,建立西汉王朝,登上皇帝之位。
  七年后,刘邦平息叛乱,荣归故里,大摆酒席,宴请父老乡亲,并挑选120名儿童,教他们唱歌。酒酣之际,刘邦唱起了自编的《大风歌》: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如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席间,刘邦又唱又跳,并感慨伤怀地流下了热泪,对在场的人们说:远游的人,心里无时无刻都在思念着故乡。我虽建都于关中,但日夜思乡,即使千秋万岁后,我的魂魄还是要回来的。所以我把沛县作为汤沐邑,免除全县百姓的徭役,让他们世世代代不受此苦。刘邦的一番话让乡亲们听了,非常高兴,就天天陪刘邦痛饮美酒。这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