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人民解放军的改编,只有这一条路。”林彪回答。
“你们觉得天津可以轻易拿下吗?如果强攻,我看至少也得30天。”邓宝珊终于说出了自己刚才想说的话。
林彪摆了摆手,简短地说道:“不谈天津。”
会谈终因双方都不肯让步而暂时休息。
1月15日,谈判桌再次摆开。整整一个上午,双方又再各自重复过去说了好几次的话,丝毫没有进展。下午16时,天津方面传来消息,解放军攻占天津,国民党军警备司令陈长捷被活捉。
邓宝珊闻讯无比震惊,脸色非常难看。休息期间,他指示周北峰:“北平已经处于绝对的孤立境地了,只有和平解决这一条路了。解放军方面提出,留给总司令一个加强团,作警卫部队,其余守军均调出城外指定地点,经过一个时期即改编为人民解放军。这就叫和平解放北平。我认为这个原则可以接受,只要总司令同意出城改编,具体的办法由我去谈。你尽快把这个意见电告总司令。”
。。
林彪摆了摆手“不谈天津”(2)
周北峰立刻给北平发了电报。1月16日,傅作义复电邓、周表示同意部队出城改编,并希望快点达成全部协议。
1月22日,北平和谈十八条协议的主要条文公布在各大报纸上,各界人士欢呼雀跃,有着悠久历史的文明古都终于免去了一场劫难!
傅作义说:“我是准备冒着三个死来做这件事。”
傅作义为什么会在关键的时刻举起义旗?北京市委党史研究室陈静处长认为,兵临城下的解放大军是主要因素,在军事上傅作义已是别无选择。
曾跟随傅作义出生入死,后来撰写《傅作义传》的作者张新吾认为,傅作义能在紧要关头走上正路,除了兵临城下这个主要的客观原因,还有一些不为人知的主观因素在里头。
《傅作义传》一书中写到,在国民党高级将领中,傅作义数得上是与中国共产党结缘最早、交往最深的一个。早在国共合作一同抗日后,傅作义将军就开始不断地与共产党人接触,不仅从阎锡山和蒋介石手中保护了王若飞,还和他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傅作义对八路军的工作方法和作风非常欣赏,他曾请求八路军帮助自己建立起政工组织,派周北峰到延安见毛泽东,请共产党派干部和进步青年到傅部帮助开展抗日工作。不仅如此,在晋西北地区精神食粮匮乏的时候,还曾从延安找来大量书报刊物,如毛泽东的《论持久战》、罗瑞卿的《军队政治工作》等,在排以上干部中传阅。傅作义本人案头上也常放些延安报刊,他还指定电台收录延安广播新闻,记录稿交他阅览。阎和蒋都非常不满,阎锡山的评价是:“傅作义赤化了。”蒋介石则说:“他现在都成了‘七路半’了。”(言外之意和八路十分靠近)
在做出最后的决断之前,傅作义叫来最贴心的智囊、华北“剿总”司令部秘书长王克俊。据王克俊回忆录中记载:那天到了傅作义的屋子里,就知道到了最后决断的时候了。傅说了很多自己的想法:国民党必败,拥护毛主席、拥护共产党才是大势所趋。最后,傅将军决然地说:“我是准备冒着三个死来做这件事的。第一,这几年来,我不断地对部属讲‘剿共’的话,而今天秘密地来了个180度的大转弯,他们的思想若是不通,定会打死我;其次,这件事做不好,泄露出去,蒋介石会以叛变罪处死我;再者共产党也可以按战犯罪处决我。但是,只要民族能独立,国家能和平统一,咱们还希望什么呢?”
北平和平解放后,2月22日,傅作义、邓宝珊与“上海民众和平代表团”章士钊等几位老先生飞抵石家庄。当晚,毛泽东、周恩来亲自来到了招待所。
傅作义一见到毛泽东,迅速走上前去,立正敬礼。毛泽东马上满面春风地握住了傅作义的手。傅作义激动地说:“我有罪!”毛泽东和蔼地一笑:“你做了一件大好事,人民是不会忘记你的。”
林彪摆了摆手“不谈天津”(3)
众人落座后,毛泽东风趣地对傅作义说:“过去我们在战场见面,清清楚楚。今天,我们是姑舅亲戚,难舍难分喽。蒋介石一辈子耍码头,最后还是你把他甩掉了。”
毛泽东的平易近人、谈笑风生给傅作义留下了深刻印象。从西柏坡返回后,多天的郁闷和疑虑顿时烟消云散,卸下了沉重的思想负担,傅作义精神焕发,心情舒畅。
邓宝珊说:“去西柏坡前后,傅作义判若两人。”
傅作义起义后,积极为绥远的和平解放而努力。8月下旬,毛泽东、周恩来派遣傅与邓宝珊到绥促成起义实现。当时有人认为这是“放虎归山”。毛泽东批评了这种看法,予傅以极大信任。傅到绥后,蒋介石派徐永昌携其亲笔信到包头,企图把傅拉去广州,遭傅严词拒绝;保密局头子毛人凤密电潜伏在绥的特务头目,对傅进行暗杀,其阴谋也被傅等粉碎。在傅作义、邓宝珊及时任绥远省主席董其武等通力合作下,终于实现了绥远“九一九”起义。
绥远起义后,傅作义回到北平,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当选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央人民政府委员。10月1日,他以新中国领导人的身份,参加开国盛典。19日,中央人民政府任命他为军事委员会委员,并根据他本人的愿望,任命他为水利部(后为水利电力部)部长。在20多年部长任内,傅作义为新中国水电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直到1972年10月因病辞去部长职务。
1974年4月19日,傅作义在北京医院病逝。
国民党特务在何宅安炸弹,炸死了何思源的小女儿
作为守城最高指挥官,傅作义的抉择对北平和平解放无疑发生了关键性的影响,而北平城内的一些名流学者,他们的抉择虽然也许不足以改变历史,但却能从特殊的层面,反映人心向背,也对他们各自的人生,产生巨大的影响。
1948年底,何思源拥护解放军提出的和平解放北平的方案,为此他每天奔走呼吁,在北平发起和平运动。
1949年1月9日,正当傅作义的谈判代表与林彪、聂荣臻展开第二次谈判时,北平市卸任市长何思源从南京回到北平。他任市长时的秘书李同伟去机场接他。
在车上,何对李说:“蒋介石已土崩瓦解,全国解放只有和平一途可走。但是蒋是不会甘心的,李宗仁也没这个魄力。我们不能坐视北平人民的生命财产和古都文物古迹毁于战火,要为国家和民族保存一份元气。我决心从北平局部和平做起,推动全面和平。”李同伟说:“傅作义已秘密同解放军和谈了,可以找他谈谈。”“那我们就从民意方面给傅一些支持,傅也需要这种支持,有了这个支持,他的文章更好做。”何思源说。
电子书 分享网站
林彪摆了摆手“不谈天津”(4)
何思源于1946年任北平市市长。曾留学德国、法国,由学者转向官员的他虽然人在仕途,但却不是个只为做官的人,他对时局有自己的看法。1948年春,何思源对一位美国人说:“中国打内战,不论何方胜负,都是中国人自己的事……只要蒋肯把权力交出来,中国的局面便会改观。”不料那个美国人把何的这番谈话发表了出来。何思源对国民党打内战的消极态度,导致他1948年6月被南京政府免除了北平市市长的职务。
1月10日,何思源与傅作义一拍即合,傅作义说:“那我们就说定了,仙槎(何思源别号)先生出来代表民意说话,这很好,谁也要尊重民意。不过,要注意安全。”何思源说:“不怕,为了200万人民,死有何惧!”
1月16日,在几天的奔走和酝酿后,何思源与北平参议会议长许惠东等,召开华北7省市会议长代表及社会名流、军队代表会议。会议公推何思源、康同璧(康有为之女)、吕复等11人组成和谈代表团18日出城见解放军,何为团长。并通电南京国民党政府及中共中央要求和平解决北平问题。
何思源为和平解放北平,为古城、民众免于战火当了“出头椽子”,反动派的黑手就伸向他了。北平和平代表团的通电摆在了蒋介石的案头,恼羞成怒的蒋介石拿起电话接通保密局长毛人凤:“何思源早已背叛党国,留有何用!”
毛人凤立刻找来二处处长叶翔之、特种技术室主任刘绍复、总务处长沈醉,研究如何暗杀何思源。开始提出,等何出门,在住宅附近用手枪刺杀,但凶手不易逃走。后来决定用定时炸弹。毛人凤特地派叶翔之亲率4名特务专机火速飞往北平,同时指示北平特务先行去何宅踩点。
位于王府井大街北口的锡拉胡同19号院,规模虽然不大,却是一个颇合标准的四合院。何思源被免除市长职务后,全家人就暂住在这里。特务飞贼段云鹏由锡拉胡同北边的韶九胡同爬上房顶,潜入何思源全家居住的第二进院落,在正房的里间和外间屋顶上各安放了一枚定时炸弹。
1月18日凌晨3时,里间屋顶上的炸弹率先起爆,就在何思源立即奔入里间察看之际,外间屋顶上的炸弹也炸响了。一时弹片横飞,砖瓦塌落。何思源的小女儿何鲁美被炸身亡,大女儿何鲁丽手部受轻伤,何夫人及两个儿子均被炸伤,何思源本人胳膊受伤。
但是,暗杀阻挡不了人民和平的愿望。何思源把受伤的全家人送进医院之后,用绷带包扎好受伤的左臂,带伤和代表们出城找到了解放军。平津前委指示东北四纵以礼相待,力所能及的情况下要设宴款待。当晚,四纵政委莫文骅、副政委欧阳文与代表们进行了交谈,相谈甚欢。
电子书 分享网站
林彪摆了摆手“不谈天津”(5)
何思源付出全家人流血的代价所向往的北平和平解放最终实现了。解放军进城后,东北野战军政委罗荣桓特意到医院慰问何思源,新的北平市市长叶剑英还在北京饭店宴请了何思源。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何思源历任全国第二、三、四届政协委员,民革中央委员,1982年4月在北京逝世。
两名解放军夜访梁思成,请他为北平重要文物古迹标图
1948年底,围城之内梁思成忧心如焚。
这位梁启超长子,著名建筑教育家、古建筑文物保护与研究和建筑史学家,毕生致力于古代建筑和文物保护,对中国古典建筑情有独钟,眼看着兵临城下,五代之都将要在兵燹中毁于一旦,那种痛心疾首可想而知。
12月下旬的一个夜里,老友张奚若叩响了他清华园寓所的大门,随之而来的,还有两位穿灰布衣服的不速之客。张奚若说:“他们是人民解放军第十三兵团政治部联络处的干部,来此是因有件事想请你帮忙。”两位来人取出一幅北平的军事地图,说:“我们的部队正在做进驻北平的准备,出于完好保护北平城中珍贵的文物古迹、书籍档案的考虑,党中央和毛主席主张和平解放北平,但是如果傅作义将军拒绝接受和平改编,我们只能强行攻城。我们早知先生是国内著名的建筑学家,现请先生把有重要文物古迹和古建筑的地方在地图上标出来,划出禁止炮击区域,以使之避开炮火。为了保护这些古迹,我们即使付出更大的牺牲也在所不惜。”
梁思成大为感动,他随即和妻子林徽因,用红笔在那幅军用地图上,把他们认为必须特别加以保护的地点,一一圈点了出来。
正是有了这次经历,以前从未直接和共产党人打过交道,也很少过问政治的梁思成,才毅然做出了留在清华大学等待解放军到来的选择,拒绝了国民党派飞机接他到台湾的邀请。
梁思成跟妻子标画的那张北平军事地图,变成了《北平重点文物图》,在西柏坡,挂到了毛泽东指挥平津战役的指挥所墙壁上。随后,毛泽东命令把这幅图交给围城部队,一定要他们注意保护这些重要的文化古迹。部队在进行攻击练习时,一定要对目标计算精确!在毛泽东的指示下,北平城的全面保护被列为第一项第一级。在攻城的演习训练中,解放军对城内射击目标逐一精确计算,力求勿使炮弹损毁文化古迹。
北平最终获得和平解放,国人额手称庆。而梁思成夫妇连夜圈点禁止炮轰图一事,则成为民族文化遗产保护的永久佳话。
我一直想追寻到这幅图的下落,致电梁思成的儿子梁从诫先生,但是梁从诫说,他那时在北平读中学,不知道有这回事。继续追问军博、军事科学院、北京市委党史研究室等有关专家,都说事实是清楚的,但是这幅图的下落不明。
林彪摆了摆手“不谈天津”(6)
我找到梁思成得意弟子、著名文保专家罗哲文先生,他告诉我:“图是梁先生和师母亲自标的,当时我没有参与,一个月后我参加梁先生主持的《全国重要建筑文物简目》编订时,梁先生还说起这事,他说当时几乎把他认为应该保护的地方都标了,解放军看后还说,根据这个图,几乎没法打,都是要保护的。现在想来幸亏是和平解决的,要不解放军要付出多大代价。至于图的下落,我想因为不是什么珍贵的东西,加上又是战争年代,很可能没有保存下来。”
北平是完整回到人民手中了,然而,在幅员辽阔的中国大地,还有着更多举世闻名的文物遗迹需要保护。中共中央特地派人到清华大学来请教梁思成,倾听他的看法和意见。这一做法正符合梁思成千方百计保护祖国文化遗产的心愿,于是,他再次慨然应允为中央人民政府和解放军编印一本《全国重要建筑文物简目》,以供在解放各个城市和地方时用。
罗哲文直接参加了《简目》的编写,并担任了初稿的全部油印刻制和印刷装订工作。他说:“梁思成先生担纲这件大事,从内容、封面和书的版式设计都亲自定夺和指导,并率领清华建筑系的部分教师及该系与中国营造学社合办的中国建筑研究所人员一起动手,查找资料、编写定稿、刻制钢板、折纸页,装订装裱封面,仅用一个多月的时间就编印出了长达100多页的《全国重要建筑文物简目》。”1949年6月,这本《全国重要建筑文物简目》,即由华北高等教育委员会图书文物处印出,发给各路解放大军。在该书的说明中,明确写道:“本简目的主要目的,在供人民解放军作战及接管时保护文物之用。”
正是从共产党人保护文物建筑的决心中,梁思成看到了民族的希望。解放后,梁思成先后任北平都市计划委员会副主任和北京市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市政协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梁思成和夫人林徽因还参与了设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任务。1959年,梁思成加入中国共产党。1972年1月9日,梁思成病逝于北京。
毛泽东:让胡适做北平图书馆馆长(1)
时任北京大学校长的胡适,没有等到1949年的来临,就于1948年12月15日下午,匆匆赶到南苑机场,登上蒋介石专门派来接他的飞机,仓皇飞往南京。
共产党对胡适是仁至义尽的。参与过《在迎接解放的日子里》一书撰稿的研究人员朱薇向我介绍说,早在1947年12月,毛泽东就曾提出,如果胡适不走,就让他做北平图书馆馆长。1948年2月,陈毅在小范围内传达了这个设想。北京大学地下党汪子嵩,曾请胡适的老乡兼麻将友郑昕转告胡适,希望他留下来。解放军围城后,一个地下党学生曾对胡适说,前一天夜里延安广播电台曾对胡专线广播,希望他不要走,北平解放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