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第二个紧箍咒就是,汉家制度,南北两军的实际指挥权力,是三署二十二屯卫候司马。
换而言之,卫尉对南北两军,并没有直接指挥权。
他需要皇帝授权,才能调动军队。
不然,南北两军鸟都不会鸟他。
今天的汉卫尉,每天做的最多的事情,就是督促下面的三署以及二十二屯卫候司马,巡逻宫阙,严查出入宫阙的人。
除此之外,大约就是处理各种往来公文。
可想而知,汉卫尉若是今天不能据理力争,让少府低头,乖乖的吐出被抢走的士子。
以后庄婴这个卫尉别说耍威风了。
恐怕,要被下面的人直接无视。
甚至可能会出现卫尉丞的威信比卫尉更高的事情出来。
这又不是发生过。
在汉室政坛,长官没用,副手不得不‘承担责任’的事情,多如牛毛。
而且,那些副手们通常都是乐于‘承担责任’的。
将长官当成踏脚石,踩进淤泥里,变成陪衬,这是能吏的象征!
庄婴是肯定不希望自己变成一个别人的踏脚石的。
所以,庄婴的语调提高了几度,斜视着刘舍,说道:“臣实属迫不得已,还望陛下明察之!”
刘舍听了,几乎就要跳起来给这个家伙一拳。
什么叫做迫不得已?
堵我家大门,也叫迫不得已!???
当然,刘舍也知道,自己似乎确实干的好像有些过了。
只是……
这与他何干?
所以,刘舍无视了庄婴能吃人的眼神。
对桃候家族来说,永远紧跟着天子的脚步做事情,才是第一重要的事情。
而他的态度,则更进一步激怒了庄婴。
就是兔子急了也咬人!
更何况,老庄家从来不是吃素的。
于是,两位九卿就这样大眼瞪小眼,相互恶狠狠的对视。
刘彻看了,摇了摇头,不得不拉偏架,道:“好了,卫尉、少府,都休得再争执了!”
“少府,将那五位士子,退给卫尉!”刘彻做出了裁决。
卫尉的面子事小,南北两军的军心事大。
这个事情,若是处理不当,很容易会在南北两军里造成‘天子以为吾等不如少府重要’的形象。
当然,少府也需要照顾。
毕竟,接下来几年,刘彻会慢慢的肢解和分化这个庞大的官僚机构。
在这个过程里,刘彻要确保,少府整体上不会受影响。
所以,刘彻看向刘舍,道:“至于少府那边,确实需要足够的墨家人才,这样吧,朕会下令给墨苑,请墨苑代为培训一百位少府匠人及官吏!少府卿尽快拟定好名单吧!”
这样,刘彻总算把这两个人摆平。
将他们送走后,刘彻就召来绣衣卫都督周左车,吩咐下去:“将今日少府卿和卫尉卿的事情,给朕添油加醋的宣扬出去,朕要长安每一个人都知道此事!”
周左车闻言,微微一愣,然后就领命而去。
于是,当天,长安的大街小巷,顿时就被卫尉和少府卿互殴的传闻和八卦给占领。
许多老百姓都是带着猎奇的心态谈论着这个八卦。
但,在那些中上层的地主、商人、贵族眼里。
这个事情的味道,就变得异乎寻常了。
“一个墨家士子,什么功劳都没立,一入仕途,居然就能担任卫尉衙门的校弩校尉?”许多人目瞪口呆的听着这个八卦,然后通过种种渠道予以确认。
虽然说,那校弩校尉只是个头衔。
就跟那些顶着什么护粟都尉、屯田司马一样头衔的人一般。
也只是听着好听而已。
实际上,其秩比也才三百石。
手底下也就十几号人而已。
但,那可是卫尉的校弩校尉啊!
哪怕是列侯子侄去参军的话,起步点也就稍微高一些罢了。
甚至,还可能,不如这些墨家士子的起步点。
更别提,墨家的士子,可是被各个主力野战军团哄抢的!
于是,无数的人眼睛立刻就红了。
居然有一条这样的终南捷径!
自然,就没有什么好说的了。
大家纷纷将自己家里的还没进学的子侄叫来,准备送去墨苑或者墨校。
至于墨家是什么?他们的理念和思想有什么?
大多数人才懒得去了解!
他们只知道,墨家士子有前途,而且,前途光明!
这就足够了!
于是,几乎只是一夜之间,墨家就发现,自己好像变得很受欢迎了。
尤其墨家在长安城里的墨校门口,一下子就挤满了带着孩子前来报名求学的家长。
甚至,还有列侯的影子,在人群里出没!
墨家的春天,似乎到来了……(未完待续。)
第九百六十四节 省亲(1)
当第一抹晨曦照耀到邯郸城时,邯郸城外的百姓,已经在开始劳作了。
东葛亭,就是一个在邯郸城外的毫不起眼的小村庄。
村子里一共有着三十多户人家。
村前,有一条小溪潺潺流过。
村中最大的地主姓王,今年四十多岁。
他家里有着三百多亩地。
东葛亭里有好几户人家,租种着他家的土地。
老王最骄傲的事情,就是去年他的长子,成功的被官府选拔,进入了宿卫卫士的名单,今年就要前往长安,给天子看大门了。
这是荣誉至极的事情!
连乡里的蔷夫和游徼都为此专门来道贺。
因为,现在的汉家制度规定:亭长及乡吏,以退伍士卒其先选之。
简单的来说,现在,蔷夫和游徼这样的有编制的有秩官员,是通过考举产生,由中央委派。
而蔷夫和游徼之下的乡吏以及亭长,则必须优先从退伍士卒,尤其是伤残士卒中选拔。
必须要等到当地确实没有退伍士卒之时,其缺才能由其他人充任。
这第一条,在地方还有着强大的阻力。
但第二条,却已经成为了铁律了。
天下郡国的郡尉、军司马还有各地的列侯勋贵大臣,都将这一条看得非常重。
而地方百姓对此也表示服从。
毕竟,退伍的士卒,多多少少,都是乡亲。
事情不会做的太过,也不会太过苛责。
甚至有人还会传授乡亲们使用各种新技术和新器械。
譬如,东葛村现在的水车,就是前年退伍的亭长带着大家伙安装起来的。
除了主要零件是从盐铁衙门哪里买的之外,剩下的东西,都是那位亭长,组织村里的木匠以及年轻人,用自己的双手做出来,然后组装起来的。
自从有了那个水车,大家伙的土地灌溉用水,就几乎不用发愁了。
更别提,那个亭长还带着大家伙修路、挖渠。
以至于有人很好奇。
于是就去问:“阁下是在那一支军队服役啊?”
答曰:“灞上军!”
“那您怎么会这些啊?”
“因为在军中的时候,我所在的部曲奉命前往龙首渠,监督建造……”
好吧……
能把军队当工人使用的。
当今天子也是独一份了。
但他带来的变化却是实实在在的。
现在,在他的带领下,东葛村基本淘汰了那些过去过时的木制、石质农具。
那位亭长,不知道通过什么门路,从外面用非常廉价的价格,弄来了一批在关中被淘汰的青铜农具以及一些旧的铁农具。
虽然这些东西,关中人已经看不上了。
但在邯郸的这个东葛亭,却是神兵利器啊!
去年,东葛亭的粟米亩产,因此超过了三石。
这是以前根本无法想象的!
所以,这个亭长顿时就获得了全亭的拥戴。
但,并不包括老王。
跟往常一样,当老王下地干活时,那位亭长又凑了过来,唠叨了起来:“王伯啊,您看,俺上次与您说的事情,您是不是可以给个答复了啊?”
“王伯,如今,关中地主,地租都已经降到了三成,您却依然收着六成的高地租……这样可不好,都是乡里乡亲的,抬头不见低头见,您说是不是?”
老王却固执的不肯接话。
但他心里知道,他抵抗不了多久了。
最近,邯郸城里空降来了一个长安的大官。
这个大官据说曾经是当今天子身边的尚书郎。
颇受天子重视,在干满了三年的尚书郎后,被外放到邯郸郡来,而且一来就是出任主管民生的主薄。
这位主薄姓蛊,名镍柔。
据说其伯父还是一位千户候!
关系硬扎,背景可怕!
这位蛊主薄一到任,就烧起了第一把火。
这把火就是减租!
他将整个邯郸的蔷夫、游徼以及督邮,全部召集到一起,下达了命令。
所有地主的田租全部要下降。
刚开始,大家都以为这个长安来的主薄大概脑子烧掉了,坏掉了。
居然敢降田租!?
大家都等着看他的笑话。
然而,谁都想不到,人家根本就不给别人看笑话的机会。
这位蛊主薄,先从基层开始,一个乡一个乡的走访,对那些大地主,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虽然这样做然并卵。
大家表面答应的好好的,实际上依然我行我素。
反正,主薄什么的,又不能杀人,也不能抄家!
谁怕谁啊!
大家的想法很好。
但可惜,人家是天子派下来的,关系硬扎,背景大。
居然请来了邯郸郡的监郡御史……
监郡御史虽然管不了邯郸的民政。
但人家管的了邯郸去长安的士子啊。
现在,蛊主薄已经下令:不降田租者,其子弟禁考举。
人家还真把邯郸的土地超过千亩的地主的子弟名单给罗列了出来。
谁不降田租,谁家名下的所有子弟皆不得科举。
没有办法,大地主们只能捏着鼻子降租。
当然,只是象征性的降一点。
大概也就是从五成、六成的田租降到五成半,四成半的样子。
大家私底下都说,是给天子面子,也是给乡亲父老们减轻负担。
然而,地主们没有想到。
这位蛊主薄根本不满意这样的降幅。
他希望将田租降到四成。
所以,他使出了绝招——他派人去联络汉军的各个野战军团的将主,然后,将邯郸籍的队率以上军官给劝回家里。
让这些军官去做自己父母的工作。
反正借口是伟光正的——当今天子爱民如子,公等皆地方名宿,长者,安可不奉天子诏谕?且夫,与民便利,自己便利。
这吓坏了那些大地主。
他们生怕因为自己的缘故,给子侄的前途蒙上一层阴影。
于是,那些有人在军队任职的大地主纷纷降租——大家操劳一生,不就为了给子孙后代更好的前途吗?
更别提,连他们的子侄也背叛了他们,主动加入了劝说行列,摆事实讲道理,宣传这样做的好处。
这些大地主当然不傻,也知道名声也重要。
不能学齐鲁那些家伙,只顾着压榨百姓,最后把小命给搭进去。
更何况,降租还能刷声望,得个好名声,有利于后代的前程,还能积阴德,受乡邻尊崇。
这些人降租了,其他人自然也不得不跟着降。
你不降租,佃户就可能要跑了。
而且,那位蛊主薄,还拿着自己的关系,上报到了长安,将原先属于赵王的那十几万亩王田,变成了官田,然后用三成左右的租税,租给百姓耕种。
这进一步导致了地主们不得不降租。
老王算是现在邯郸郡里最后一批在顽抗的地主了。
老王不是不知道,降租是大势所趋。
他实在是心疼。
一下子降两成田租,一年下来可是几十石粟米!
他实在不乐意!
“唉,要是当初张家那两小子我能稍微对他们好些就好了……”每每想及此事,老王就揪心一样的疼。
老王有个妹夫,姓张,是邻村人。
妹夫死的早,留下的两个孩子,就寄居在他家。
本着别人家的孩子,就算累死也关我毛事的理念。
当初老王对那两个孩子可以说是视若狗彘,呼来喝去,是常有的事情。
结果,那两个小子一长大。
老大立刻就报名去参军了。
那个时候当兵不像现在,没有关系的小民去当兵,十之**是给其他人当杂役的。
在军队里,要受尽折辱,除非运气特别好,不然最终,只能是带着一身的伤病,孑然一身,回到老家,孤苦终生。
但,哪成想,老大刚刚参军,当今天子就即位了。
当今天子即位不久,朝鲜的卫家调皮,被天子按着一顿猛揍。
然后,那个老大就被从邯郸郡的郡兵抽调去了新化城,成为了护濊军的成员。
在那个时候,张家大郎无疑是倒霉催了的。
大家都在说,恐怕过两年,就要埋骨那蛮荒之地。
不是饿死,就是冻死。
可谁成想,张大郎非但没有饿死,冻死。
反而,混的很好。
前两年,来了书信,寄来了路费,将在邯郸城里厮混的二郎也招去了新化。
这几年,老王就不断听说,新化的护濊军待遇怎么怎么好,哪怕是个卒子,也比他还富。
也偶尔听说了,自己那两个外甥的消息。
据说,都娶上细君,生下了孩子。
而且,都不止娶一个细君,也不止一个孩子!
这让老王常常长吁短叹。
既后悔当年对他们太苛刻,不然现在就能抱大粗腿,又痛恨当年自己的态度有问题,不然此刻,恐怕张氏的那两个小子,也会安心的给自己种地,自己也不用这么辛苦,更不用头疼降租的问题了——假如那两个小子还在,就不需要租佃土地给别人了,两餐管饱,那两小子就得自己干活!
正这样叹着气,犹豫着要不要答应降租。
这时,远方的驰道上,忽然传来了唢呐声。
一支数十人的队伍,出现在地平线上。
当头的是数匹高头大马。
这些马,都极为熊俊,一看就是军队的战马。
一面战旗,飘扬在空中。
战旗上,一只巨熊仰天长啸,旗帜的左侧,一个大大的张字迎风飘舞。
当头的骑士,身穿着汉室标准的骑兵作战戎装,骑着战马,缓缓前行开路。
“是哪位大人物回乡了?”老王站起身来,凝视远方。
一直在他身边的亭长也远眺那支队伍,辨认了一会战旗的颜色后,说道:“以熊为战旗,当今天下,只有三支部曲,而以站立姿态的巨熊为旗者,必为护濊军!”
“三骑并行,这是护濊军的校尉归乡省亲的仪仗!”亭长羡慕的说道:“大丈夫当如是哉啊!”
“我听说,护濊军现在的五校尉,仅有一人,是勋贵出身,余者皆寒门!”他颇为向往的道:“安东都督薄公,不拘一格降人才,可见一斑!”
对出身寒门的人而言,薄世这样任用人才,不看出身,只看能力的上司,简直就是天使!
老王却颇为好奇了。
问道:“你怎么知道,这是护濊军的归乡省亲军官?”
“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