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皇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我要做皇帝- 第76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所以呢,在今天,农业技术,再也不是少数人的专利了。

    至少在关中,基本上,是个亭长,都读过《新农书》知道怎么指导和帮助百姓,进行技术改进,从而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以及粮食的产量。

    所以,群臣都已经有了准备,面对郁夷的粮食产量暴增的这一事实。

    但,他们万万没有想到。

    郁夷何止粮食亩产暴增!

    整个郁夷的所有经济数字,在过去六年间,不断飘红!

    特别是近两年,郁夷的人口、户数以及粮食产量甚至田亩数量,都在向上使劲的蹦!

    蹦的人心慌,蹦的人心喜,蹦的人瞠目结舌,乃至于目瞪口呆。

    许多人都在心里问着:“这还是郁夷吗?那个‘汉道微微,郁夷躬躬’的郁夷?怕是六年前的新丰县也比不上了吧?”

    ………………

    以下不计入收费:

    本来,写完两章是准备休息,水群,顺便看看视频的。

    但谁知道,我看到了国猪的惨败,然后在群里水了一下,然后就被催更了~

    悲剧啊!

    不过话说回来,我好后悔啊,要是当初我一直买国猪败,到现在,起码几百万身家了吧。

    麻蛋,我终于知道,我误会国猪了,他们不是真的想输,他们只是在给俺指明一条发财的道路啊~~~~~

    唉,奈何我太年轻,看不透国猪的暗喻啊!

    从今天开始,买国猪输,应该还来得及!(未完待续。)

第一千一百四十五节 经济(2)

    汲黯将这郁夷历年来的数据念完后,也是心里一惊,然后震怖的看着手里的档案。

    “连郁夷今日,都已经是如此兴旺了……”汲黯在心里想着:“难怪关中百姓皆曰:天子尧舜也!”

    便是刘彻,其实也有些吃惊。

    他知道郁夷这六年来发展的不错,因为,包括郁夷在内的周围数县所共同组成的所谓岐山原地区,就是墨家的大本营。

    当地,县乡亭里,墨社林立。

    可以说是如今汉室基层组织力量最强,行动力最强的地方。

    但,居然发展的如此好,这也实在让刘彻有些咋舌。

    “想不到墨家之中,实干者如此之多……”刘彻在心里感慨着:“如今,看来,朕当年的担心是白费了!”

    当初,刘彻觉得,墨家的士子,理想主义色彩太浓厚,恐怕无法成事。

    但为了拉拢墨家给他卖命,所以他丢出了岐山原这个关中最穷最偏的地区给墨家去捣鼓,本意是想让墨家知难而退,老老实实的搞他们的科学技术和研究。

    但,当初的刘彻,怎么也想不到不过数年,墨家居然能交出一分如此完美的答卷!

    假如数据没有水分的话,那么,在过去六年中,仅仅是郁夷一县,户口就增加了三分之一还要多!

    总户口从五千三百二十一户,直接暴增到了接近七千户。

    六年时间,户数净增加一千六百户!

    相当于每年净增殖户口百分之十二以上!

    这可比百分之十二的人口增殖速度还要恐怖,因为这意味着,更多的家庭,更多的税赋来源以及更多的兵源。

    而在土地方面,就更可怕了。

    过去六年,郁夷的土地,虽然总额只增加了不过数千亩。

    但是,土地质量却大大提高了。

    上田的数量,几乎翻了五倍,从过去的七千余亩,暴增到现在的接近三万亩,而中田的面积,也大大增加了,从过去的五万余亩,增加到现在的接近七万亩,自然,下田的数字,减少了几乎三分之二,只有不过两万亩了。

    这个数据的变化,表明了,郁夷当地的农业经济和发展,已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未来,此地肯定将成为汉家粮仓。

    年产粟麦数十万石。

    不仅仅可以养活郁夷百姓和郁夷越来越多的孩子,更可以每岁转输国库数千石田税,甚至还可以售卖数万石粮食给少府!

    而假如刘彻没记错的话,在六年前,郁夷的财政每年都是入不敷出。

    官府甚至没有余财修缮水利,只能用着那些老旧但已经不堪重负的水利设施。

    当地的土地盐碱化非常严重,山地也多,粮食产出,越来越少,以至于亩产超过两石的上田,加起来也才七千多亩。

    这么点粮食,根本养不活人!

    刘彻的思贤苑的百姓,最初就有超过三成是郁夷人。

    但在现在,不过六年时间,郁夷的面貌就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改变!

    别说大臣们,就是刘彻都感觉惊讶无比。

    要知道,其实今天的汉室,很多郡县,都是无法在粮食上自给自足的。

    所以,才会出现很多地方的百姓,特别是下层的贫民,饥一顿饱一顿的情况。

    所以,此时的天下百姓,才会没有吃午餐的习惯。

    因为,他们必须省下宝贵的粮食,来填饱家人的肚子。

    为了填饱家人的肚子,很多百姓,都选择摘野菜充饥。

    营养不良,一直就是汉室青少年的头号杀手。

    但现在,郁夷百姓,依靠自己和墨家,解决了这个问题!

    这意味着什么?

    刘彻很清楚!

    这意味着郁夷模式,可以被推广,甚至可以成为一个模范。

    天下郡县这么多,不说全部都可以如同郁夷一般自给自足,甚至还有余力,反哺国家。

    哪怕只是降低贫民数量,增加中产阶级的数量,都是功德无量的事情。

    但暂时来说,郁夷模式,甚至整个关中的地方的发展方式,都不适合在关东推广。

    原因很简单。

    郁夷和整个关中的大发展,不仅仅是因为墨家或者法家给力。

    更多的原因,还是因为对外战争带来的红利。

    单单是马邑之战,汉军就缴获了接近两百万的各种牲畜。

    然后,刘彻将它们中的一部分,假贷给了关中百姓。

    不然的话,墨家就是开挂,恐怕也不可能取得如此成绩。

    刘彻将汲黯手里,接过那份郁夷的经济数据,看着其中的牲畜数量。

    然后,他抬起头,看着群臣,道:“六年前,整个郁夷县,仅有传马两匹,骡五十头,牛一百余头,挽马、驴约四十余头……”

    “而现在,郁夷有在栏传马十五匹,骡一百二十余头,耕牛五百余头,挽马、驴等三百头!”刘彻说道:“今日百姓耕作,已经离不开牲畜之力了!”

    这自然是肯定的。

    过去,当牛耕和马耕没有普及前,大量百姓,只能靠着人力挽犁,进行简单低效而且消耗极大的劳作。

    若是劳动力不足,很容易就会错过农时,导致歉收,全家挨饿,甚至让一个家庭面临绝境。

    但,现在有了牲畜之助。

    百姓的耕作方式和效率,得到了大大提升。

    从前,需要数日甚至十余日才能耕完的土地,如今,在耕牛、挽马以及曲辕犁的共同帮助下,仅需一日或者两三日,就可以完成。

    而且,相较于过去的浅耕粗种。

    如今的技术进步,带来的是深耕细作的黑科技。

    这直接让汉室的亩产暴增,同时,因为深耕的缘故,土壤的盐碱化也被遏制住了。

    更重要的是,这还不会误了农时,导致庄稼歉收和病虫。

    而带来这些改变的最根本原因,就是汉军的胜利!

    刘彻扫了一眼列侯们,问道:“这是穷兵黩武吗?”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若这样都是穷兵黩武,那么,孝公之后的七代秦王是什么?

    列侯们纷纷低下头,沉默不语。

    而鹰派和刘彻的马屁精们,则是人人昂首。

    甚至于,就连在殿外的士卒,也是听得热血沸腾。

    人人都在心里狂吼着:陛下万岁!

    刘彻却是缓缓吐出一句名言:“这不是穷兵黩武!此乃以大汉的剑,为大汉的犁,找到大汉的牲畜!”

    至于土地?

    暂时是指望不上的。

    整个塞北的草原,适宜耕种的地方,都很少。

    除了河套外,也就是一个河西走廊中的绿洲,可以适宜耕作。

    但河西走廊的绿洲和沃土,分布稀疏,假如要在当地进行屯垦,以目前的技术条件来说,其实是得不偿失的。

    武帝在轮台屯田的前期投入大的连武帝都只能咬牙坚持!

    不过,只要打通了河西走廊,进入西域,那么,汉家就可以接触到一块适宜农耕的风水宝地。

    而越过葱岭后,适合种地的地方,简直不要太多。

    到时候,就可以用汉军的剑去为汉家的犁获取土地了。

    更可以缓解人口增殖速度过快带来的压力。

    将这个事情摊开来,说清楚后,刘彻就将剩下的七八封的报告,连念也不念,直接丢进火盆烧掉。

    这既是因为他的目的已经达到了。

    更是因为,其实剩下的报告,有大半,其实都是空白的。

    刘彻只是在虚张声势,吓唬旧列侯们:你们的事情,朕都知道,不过,朕宽宏大量,就不计较了。

    但列侯们不知道啊,所以,许多心里有鬼的,都吓了个半死。

    直到走出殿门时,依然有人心有余悸的拍着自己的胸膛,感觉整个后背的衣服都已经湿透了。(未完待续。)

第一千一百四十六节 使命

    翌日,既是元德六年正月已丑(十三)。

    今日,既是司马季主亲自占卜所选定的元辰之日(良辰)。

    刘彻率领文武百官,在天刚蒙蒙亮的时候,就从未央宫出发,抵达思贤苑的籍田时,朝阳冉冉升起,田地之中的麦苗之上,还挂着许多露水。

    太常窦彭祖,率着太常有司,敬跪刘彻撵车之前,恭身拜道:“太宗皇帝训曰:夫农,天下之本,其开籍田,朕亲率耕,以给宗庙粢盛!愿陛下升车,谨遵祖训,为天下先!”

    刘彻端坐于撵车之上,额前垂下的琉珠,无风自动。

    尚书令汲黯,则跪在他身前,道:“请陛下升车!”

    刘彻于是伸出双手,站起身来,道:“朕闻之: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今朕法太宗故事,亲耕籍田,皇后亲桑蚕,太常祀太牢,以敬神农,愿天下升平,道毋饥人,四海升平,民禄无穷!”

    于是文武百官皆拜道:“万岁,万岁,万万岁!”

    刘彻这才抬起脚,升车走下。

    大农丞番训,则推着一具披红挂彩的曲辕犁,恭敬的站在田边,看到刘彻走过来说道:“吉!今日良日,今时良辰,天子亲耕,万民依从,四海升平,**一统!”

    于是,乐府的乐师开始奏响编钟,唱诗童子们合唱起了诗之载芟。

    伴随着乐声和合唱,刘彻在几个侍中的簇拥下,走到那曲辕犁前,扬起手中的鞭子,驱赶着那头早就被训练好的耕牛,翻动土壤。

    “载芟载柞,其耕泽泽。千耦其耘,徂隰徂畛。侯主侯伯,侯亚侯旅,侯强侯以……”刘彻念着这首诗经中的名句,感叹道:“孔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善!制诏给司马相如,命其为朕做汉之载芟,以嘉天下!”

    养御用文人是干嘛的?

    就是在这个时候发挥作用的!

    当然,刘彻也知道,司马相如即使是孔子复生,李白杜甫附体,恐怕也很难写出能够超越这首载芟的诗赋或者文章。

    原因很简单。

    诗经之中的任何一首,都有着内在的灵魂,蕴藏着先民的愤怒、兴奋、祝福、歌颂和讽刺。

    即使再过两千年,蕴藏其中的智慧和呐喊,也依旧深重。

    许多诗经中的篇章,甚至成为了世人考究历史的重要依据。

    就如这载芟,几乎就是用一个极富画面感的篇章,完美的描述了西周时期的农耕场面以及文化风俗。

    是很多史学家想要研究西周,不可避免,必须熟读的经典。

    不过可惜的是……

    刘彻望着东方,摇了摇头。

    孔夫子和他的徒子徒孙,都有着喜欢删减经典的习惯。

    当然,不可否认,他们的删减,在某些意义上做到了去芜存菁,对相关文学作品和思想再升华的提高。

    不过……

    删减后,却没有留下删减前的副本,直接导致了大量珍贵文字和经典失传。

    这就有些过了。

    这也算是刘彻对儒家的一个心结吧。

    当然,他也知道,这种事情,不止儒家干的很嗨皮,其实法家、墨家、黄老学,都做过类似的事情。

    事实上,这也是任何一个学派必然做的事情。

    将符合我的三观的东西留下来,丢掉那些不符合我的三观和立场的东西。

    就如同现在的儒家春秋之学,分作公羊派、谷梁派等。

    易经有周易、归藏易、连山易帜分。

    就连黄老派,其实也有齐黄老和楚黄老之别。

    而墨家……

    看上去好像似乎是团结如一的一个学派。

    但,仔细看看历史,你就知道,墨家内讧起来,直接就会生出一个小弟。

    当年,许行先生,既是自墨家分裂而出,自立门户,成立的农家。

    然后,秦墨又与东方墨分道扬镳。

    甚至,其实最早的游侠和刺客,也大都是墨家子弟。

    正如三国演义所言,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也如后世所说,历史是螺旋式上升的。

    他们只是在现在不得不抱团而已。

    就如现在的儒家内部韩诗与楚诗,鲁儒与思孟学派,谷梁、公羊,都并存在一起,和睦相处。

    但,你看看历史上罢黩百家独尊儒术后,儒家先干的是什么事情?

    当政的公羊派和楚诗派学者,对着韩诗派和谷梁以及思孟学派大打出手。

    他们甚至,宁肯与法家合作,用内儒外法之道,与黄老派妥协,也要先干死韩诗、谷梁和思孟。

    到了后世,谷梁和思孟,因为子孙给力,所以幸存着。

    甚至黄老学派的著作,法家的著作,乃至于墨家的墨子一书,都有着存世。

    但,连山易和归藏易去哪里了?

    韩诗学派的著作何处可觅?

    这就是所谓的异端比异教徒更可恨的中国版。

    所以,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其实,儒家要感谢刘彻。

    是他拯救了那些在曾经的历史上,消逝在时光之中的学派和名著。

    而且,正因为有着刘彻这个仲裁者存在。

    所以,诸子百家,根本打不起来。

    他们最多在私底下玩玩小动作,相互抹黑和攻仵。

    但是,想要从**到灵魂,彻底抹杀对方,那是不可能的。

    即使鲁儒的著作和文字,刘彻都特别命人印刷了一套,收藏在石渠阁的档案馆之中。

    这在刘彻看来,是他的使命。

    诸子百家打归打,赢归赢。

    但赢家通吃,败者去死这个臭毛病,应该改改。

    不然的话,未来别人上位,可是会原样照搬的。

    将视线收回来,刘彻赶着耕牛,翻了三步土,就将这耕具让给了一侧的御史大夫晁错。

    本来,应该是周亚夫的。

    不过,如今周亚夫在太原主持军事,没有回来,所以,晁错顺位顶替。

    而今天这个亲耕籍田的场面,其实是刘彻跟司马季主以及司马谈等名宿研究出来的全新汉家籍田礼仪。

    今年是第一次实施。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