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皇帝》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我要做皇帝- 第79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顿了顿,刘彻又道:“请有司举贾生之子,入长安,与朕相见!”

    “朕将酌情,录为尚书!”

    嗯,贾谊是有儿子的,而且不止一个。

    而贾谊有个孙子,名为贾嘉,刘彻前世见过,人品道德学问都不错。

    最重要的是——他是司马迁的好基友……

    曾经官至九卿,一直活跃到昭宣之交。(未完待续。)

第一千一百九十六节 大幕拉开

    元德六年,夏四月戊辰(十五)。

    天刚蒙蒙亮的时候,董仲舒就已经起来了。

    他在侍女的服侍下,穿戴上一身崭新的儒服,戴上一顶珍藏已久的儒冠。

    仔细的在腰间别上佩剑,在背上装上一张象征性的长弓。

    然后,董仲舒站到铜镜前,望着镜中的自己。

    虽已年过四十,但依旧虎背熊腰,双眼之中,更是散发着无穷无尽的斗志。

    微微弹了一下袖袍,董仲舒将手放在了腰间的佩剑上,赞道:“大丈夫当如是哉!”

    马上就要举行的石渠阁之会,在董仲舒看来,将是他和他的思想学说,真正展现在世人面前的最好舞台。

    天子、列侯诸侯以及诸侯王、藩国使者、藩王、外戚以及在京两千石大臣,特进元老、太学学生代表。

    将近两三百人,将莅临观礼。

    而包括他在内的天下诸子百家,名望最盛、学术成就最高的名士,接近三百人,济济一堂。

    只要能表现好,公羊学派和他的思想,都将更进一步。

    所以,此去,只许成功,不许失败!

    他提着剑,走到自己宅邸的大堂。

    堂上早已经悬挂了一副画像。

    这是儒门先师孔子与其门下弟子子夏先生的画像。

    孔子是儒门祖师,而子夏先师是春秋学派的祖师爷。

    对着这两位先贤,董仲舒大礼而拜,祈祷道:“不孝弟子仲舒,再拜先师,伏请先师保佑,弟子此行顺利!”

    与此同时,在长安的各个地方,相同的场景,都在上演。

    不过呢,要把画像变一变。

    但基本上,孔子的出现频率是最高的。

    其次,是子夏先生和老子、黄帝。

    这让不少专门售卖诸子先贤画像的商贾,大赚特赚。

    自从纸张面试,书籍取代竹简,成为了文字的载体后。

    书法和绘画的雏形,就崭露头角。

    一些读书做官不成的文人,转战艺术界,却不料,因为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由是大获成功。

    达官贵人和豪商地主,谁不希望,自己家里能多一副先人的画像以供纪念?谁又不想留下一副自己的画像给后人瞻仰?

    紧接着,有脑子灵活的商贾,开发出了贩卖诸子先贤以及各种神明画像,以供人们祭拜的买卖。

    这就更是财源滚滚。

    而在如今,更是赚的盘满钵满。

    诸子百家先贤的画像,一个月就卖出了超过千副!

    而平均每一副画像,都是一万钱以上。

    利润高达十倍!

    当然了,巨头名士们是不在乎这点小钱的。

    在祭拜完各自的祖师爷后,几乎是在同时,数百辆马车,从长安的各个地方驶出。

    一位位天下知名,在某一学派之中,德高望重的大文豪、大名士,乘着各自的马车,朝着未央宫而去。

    不久之后,这些马车就在御道之上,形成了一条庞大的长龙。

    马车咯吱咯吱的车轮声,惊醒了许多长安百姓。

    无数闾里的人民,都挤在闸门之中,远眺着这条长龙。

    有宿老看着这样庞大的马车长龙,不由得赞道:“想当年,诸国混战,能有五百乘,就可称雄一方了……”

    “如今,中国仅仅是诸子百家,就可随时出动千乘!世事变幻啊……”

    而少年郎们听了,却没有什么感觉。

    毕竟,他们生活的时代,战车的荣光早已经远去。

    如今的天下,骑兵称雄。

    也就是天子出行和诸侯王来京时,能看到作为仪仗和摆设的战车。

    其他时候,无论是贵族还是庶民,都是以练习骑射为荣。

    不过,一些聪明人,也是想起了一些事情。

    马邑之战后,朝廷就大力推广了假马政策。

    如今,民间养马之风,蔚然成型,加上茂陵那边的赛马盛会。

    使得上自公卿,下至中产士民和地主,都以养马为要。

    关中大地的马匹存栏量,三年内就暴涨了好几倍。

    现在,就连长安的年轻人和纨绔子们最爱的游戏,也从从前的蹴鞠,变成了今日的马球。

    每到冬天,旷野上,总会出现了数十乃至于上百支马球队。

    由此,马车出行,也渐渐成为了时下达官贵人和士大夫的风潮。

    若非如此,这诸子百家的巨头,恐怕也凑不出如此的马车。

    毕竟,在六年前,整个关中的马车数量,恐怕加起来也不过千辆而已。

    而如今,一千辆马车?

    师家一家就拥有运载马车上千辆!

    而从这个细节上,足以看出,如今的世界的变化速度,确实与过去完全不同了。

    至少在关中地面上,一年不同于一年。

    想到这里,年轻人们就纷纷在心里计较起来:“此番石渠阁之会,或许能为吾等指明道路……”

    毫无疑问,石渠阁上,哪家风头最劲,那么,哪家就必然是代表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学习他的学问和思想,那就必然可以在仕途上有所作为。

    ………………………………

    刘彻此时,已经站立在了北阙城头。

    一盘盘的篝火,点亮了整个城楼下的世界。

    望着那一辆辆缓缓的沿着道路,驶入城楼之中的马车。

    刘彻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对身旁的汲黯道:“天下英雄,尽入吾瓮中也!”

    这句话,当然是极其装X的。

    但却也是事实!

    诸子百家,各个派系。

    实际上就是如今的大汉王朝,各个利益集团和阶级的代言人。

    这些人和他们的派系以及思想学问,可能不一定对,甚至还可能有着许多落后和腐朽的地方。

    但是,他们代表的阶级和利益集团,不会有错。

    所以,这石渠阁之会,不仅仅是一个嗨皮的论坛和一个学术讨论的地方。

    刘彻已经看到了,即将开始的石渠阁之会上,将会出现的刀光剑影以及铁马金戈。

    这其中的凶险和刺激,甚至堪比汉匈的马邑之战。

    原因很简单,石渠阁之会,开到最后,肯定要给一个结论。

    无论这个结论最终是什么,总会有人利益受损,总会有人黯然失色,也总会有胜利者和失败者。

    成王败寇,不仅仅是战争,学术争论也同样如此。

    当年的杨朱学派今何在?

    当年的名家今何在?

    不过……

    刘彻嘴角溢出一丝笑容:“不管结果如何,朕都是赢家!”

    若非如此,他怎么会开这个石渠阁之会?

    ……………………………………

    威信#公!重@号:要离刺荆轲

    求关注——

    等下还有两更!(未完待续。)

第一千一百九十七节 入场

    朝阳冉冉升起,石渠阁之前的广场上,一位位卫士林立在这广场四周。

    明晃晃的刀枪剑戟,寒光闪烁,鲜明的甲胄,衬托着这些百战精英的威武不凡。

    今日的汉室宿卫和宫廷卫队,就是精锐和无敌的代名词。

    马邑、高阙两场国战,都是这些宫廷卫队和宿卫部队,冲杀在前。

    用累累尸骨,证明了他们的武勋。

    所以,当诸子百家的巨头们,沿着台阶,走上这广场时,看到这些卫兵,都感觉有些心悸。

    上过战场,杀过人的军队,跟其他军队,那是两回事情。

    仅仅是隐隐显露的杀气,就让人心惊肉跳了。

    沿着太常官吏开辟出来的道路向前,众人越过石渠阁前的渠道桥梁,就进入了会场之内。

    此时,会场之中,已经有人了。

    而且人还不少。

    在南面的席位上,一位位朝服正冕的列侯诸侯,临襟正坐,彼此之间,却悄悄的交头接耳,相互议论。

    此番石渠阁,对于诸子百家来说是一个战场。

    但对于汉室的列侯诸侯来说,这却不过是来看一场蚩尤戏罢了,没什么大不了的。

    因为所有人都知道,其实,这次石渠阁之会,什么事情都决定不了,什么事情都改变不了。

    即使真的决定了什么事情,改变了什么事情。

    那也是天子和朝堂诸公,早已经有所决断了的事情。

    石渠阁,不过是顺水推舟罢了!

    没看到,主持石渠阁之会的人是丞相周亚夫吗?

    所以,列侯们非常轻松,甚至很多人都是带着娱乐精神过来的。

    ………………………………

    “董公……”

    “请入座……”

    在一个太常官员的引导下,董仲舒被安排坐到了会场北面的一个席位上。

    这个位子的案台上,用着小纂,写了他董仲舒的名字。很好辨认。而且位置很好,不用费太大力气,就可以纵观全局。

    最主要的是,董仲舒发现,他的弟子门徒以及派系之中的名士,似乎都被安排了在他的左近。

    而且,他与胡毋生的位置,也很近,最多不过十步。

    即使是在会议之中时,也可以随时通过弟子门徒交流。

    这还不止!

    董仲舒还发现,在自己的右手边,空了大约二十多个席位。

    微微瞥了两眼,董仲舒发现,那似乎是墨家的位置。

    再朝其他地方看了看,就更有趣了。

    韩诗派和荀子学派、谷梁派、杂家似乎被安排在了一起。

    法家跟黄老派的位置也很接近。

    重民学派与思孟学派的人,则分散在各个角落。

    仅仅从这个细节上,董仲舒的内心就如同翻江倒海一般的激动。

    “天子似乎已经知道了……”董仲舒咬了咬嘴唇:“这算是警告?还是鼓励?”

    不止是他,其他人也都纷纷腹诽不已。

    而再微微抬头向前,董仲舒就看到了这次石渠阁之会的中央。

    那是一个很大的高台。

    高台用着砖木搭建而成,足足有三丈高。

    台上,放着一个台子,台子上,十几根用于扩音的青铜喇叭非常醒目。

    这种名为‘话筒’的装置,所有的太学教授,都不陌生。

    因此,每次太学上大课,都会用这种‘话筒’来提高声音的传播范围,很实用,也很受欢迎。

    在高台之上的四周,铭文、大纂、小纂以及隶书,四种不同的文字,共同书写着同一句名言: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诗是好诗!

    只是……

    隶书?!

    董仲舒眉头微微一皱。

    而黄老派的学者们,却是都有些怒火中烧了。

    “隶书?这种下九流的文字,也能登大雅之堂?太常怕是烧糊涂了吧?”

    反倒是杂家和思孟学派的人,望着这些文字,眼中闪烁着某些光泽。

    他们是最苛求变革的群体了。

    因为只有变革,他们才有发展壮大和兴盛的机会。

    就在此时,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在十几位弟子门徒的搀扶下,巍颤颤的走进这会场。

    在见到这老者的瞬间,无论是列侯诸侯,还是名士巨头,纷纷起身,恭身拜道:“晚辈后学末进某某,恭问申公……”

    来者就是如今天下举足轻重的巨头,儒门名义上的精神领袖,鲁申公——申培。

    这可是一位真正德高望重的巨头。

    与之相比,董仲舒和胡毋生,都是小字辈。

    更重要的是,这位申公的来头还大的吓死人。

    他是楚元王的同门师弟,同时也是楚夷王和楚哀王(刘戊)的老师。

    高帝时期,曾经作为主祭孔子的礼官。

    若论地位,当世也只有法家的张恢以及济南的伏生还有当今两千石《易经》博士司马季主能够与之平辈论交。

    其他人,统统是晚辈!

    而申公,跟鲁儒一系,有着很深的纠葛。

    他的门徒弟子之中,有许多都是鲁儒的干将。

    如今鲁儒奄奄一息,这位老先生,却从鲁国千里而来,会不会图谋让鲁儒翻身?

    许多人都狐疑不定。

    毕竟,大家伙可是好不容易,才借着天子的威权,让鲁儒滚回家种田的。

    若鲁儒死灰复燃,那可就不好玩了。

    但是……

    旋即,大家发现,自己已经不用为此担心了。

    因为,大家发现了一个更加可怕和不妙的事情——法家巨头张恢,赫然就在申公身侧。

    这两位儒法两派的真正巨擘,边走边谈,有说有笑。

    让无数人惊讶的下巴脱臼。

    黄老派更是坐立不安,生怕儒法再次走近。

    好在,这两位巨擘只是相互并行了一段时间,然后就分道扬镳。

    申公在儒家的巨头们的恭迎下,走向了他的位置——刚刚好,就在儒家诸派系的正中。

    而张恢,也在他的弟子门徒们的搀扶下,走向了他的位置。

    不过,他的弟子门徒的阵容太过豪华了一些。

    御史大夫晁错亲自开道,左边是廷尉赵禹,执弟子礼恭维在侧,右手则是执金吾郅都,如同家人一般,搀扶在侧。东成候义纵,就像一个小屁孩一样,拿着天子钦赐的御剑,如同卫士,在后护卫。

    如此阵容,让人看了心惊肉跳。

    今日法家之盛,让人目瞪口呆!

    ……………………………………!!!!

    点娘技术性瘫痪至今~~~

    我一直刷新啊刷新,刷了2个小时,终于能进了~~~~泪目。

    第五更也不知道能不能写出来~

    假如没有了,那就挪到明天。

    这坑爹的点娘啊~(未完待续。)

第一千一百九十八节 老将

    张恢和申公落座不久。

    又一位老者的到来,打破了会场的平静,并且立刻引发轩然大波。

    这是一位大约八十来岁的老人,他穿着一套鲜明的旧式汉军甲胄,腰系长剑,脚履布鞋,头上却裹着一条庶民所带的布巾。

    浑身上下的装扮,都与今日的石渠阁之会的会场,格格不入。

    但,他的入场阵容,却是无可比拟的!

    丞相,长平侯周亚夫亲自开道。

    特进元老,曲周候郦寄,恭执弟子礼,带着他的家人妻小,用正统的大汉军礼迎接。

    特进元老,弓高候韩颓当甚至率领全家上下,跪在这位老者进场的道路一侧,如同败军之将一般,臣服在地。

    而天下知名的太学山长,田叔老大人,甚至也跟一个见到了偶像的小孩子一样,喜滋滋的陪伴在他一侧。

    另一位穿着甲胄的老将军,刚刚卸任云中郡郡守,被天子赐为特进元老的故云中郡郡守魏尚,则在郦寄的身旁,跟郦寄一样,为他充当警卫。

    “那是谁?”董仲舒狐疑不已,他从未见过这个老人。

    甚至,他从未听说过,在汉室,在北平文侯和故安文候之后,还有什么人,可以让包括丞相周亚夫在内的所有军方大将,都跟弟子一般。

    他的师兄胡毋生也是摇摇头。

    尽管胡毋生在汉室为官的时间,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