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西方两大文明,势将提前在海上接触,其影响必深而且远。
不过,政府方面有组织的航海事业虽然中止,民间并没有中止。反而由于郑和一连七次强大的海上武力展示,使民间的海上活动加强。尤其沿海一带居民,广州、泉州、潮州、漳州、以及客家人,大批地私自闯关,涌向海外,迁移到南中国海各国,使原来已有中国人的地方更为繁盛,而一些荒野也由中国人开垦,成为良田,他们正是今日东南亚各国华人的滥觞。
三 交趾省的设立与永久脱离
与郑和下西洋同时发生的,还有交趾(越南北部)的得而复失。
以大罗城(古交趾城,越南河内)作为首都的交趾王国,十二世纪时,中国改封它的国王李日(火尊)为安南国王,遂改称安南王国。后来李氏王朝男嗣断绝,女儿继位,生子陈日煊,遂转为陈氏王朝,除对中国自称王国外,对内和对其他国家,都称大越帝国。上世纪(十四)末,驸马黎季囗当权。本世纪(十五)初,黎季囗把岳父家陈姓王族,全部屠杀。宣称自己是中国儒家圣人系统虞舜帝姚重华后裔胡公满的子孙,于是改名胡一元,命他的儿子胡苍当皇帝,自己当太上皇,遂建立大虞帝国。上奏章给中国皇帝说,陈氏王族已经绝嗣,胡苍是公主之子,请求准予代理国王。中国政府想不到其中如此曲折,就册封胡苍当安南国王。
可是,陈氏三族的一位漏网之鱼陈天平王子,却逃到老挝玉国(寮国),老挝是中国藩属之一,把陈天平送到中国。恰巧胡一元的使节也到首都应天(江苏南京),他们本都是陈氏王朝的故臣,见了陈天平,惊愕下拜,这证实他王子的身份,并无错误。中国政府向胡一元责问,胡一元上奏章谢罪,请求准予迎接陈天平返国复位。
本世纪(十五)一四○五年,中国派大将黄中率军五千人,护送陈天平回国。次年(一四○六),进入安南国境后,沿途欢迎人员,都十分恭顺,黄中的戒备因之大为松懈。当走到芹站(富良江北岸)时,山路险峻,树林茂盛,又逢大雨,忽然间伏兵四起,护送军团错愕之间,伏兵已把陈天平杀死,向南撤退。在陈天平身旁担任护卫的中国若干高级官员,也都丧生。黄中急集中兵力反击时,桥已被砍断,伏兵在南岸叩拜说:“我们不敢拒抗天朝,但陈天平不过市井小人,不是王子,不得不把他除掉。小国贫乏,不能招待天朝大军,请回,我们国王自会请罪。”
这种戏侮性的流血手段,使中国没有回转余地。四个月后,远征军在名将张辅率领下,进入安南,大破胡一元的象阵。明年(一四O七),胡一元父子被擒。
胡一元父子送到中国后,在监狱里囚禁了一些时候,即被释放,发遣到广西为民。广西虽跟安南王国相邻,但胡一元已没有影响能力。
胡姓王朝覆灭,陈姓王朝又没有近亲。而安南王国故地从纪元前二世纪时起,就是中国疆土。于是,中国宣布撤销安南王国,改称交趾省,管辖十五个府,四十一个州,二百一十个县。这个从十世纪脱离中国而独立的国土,经四百余年的隔绝,再回归祖国。
可是,不幸的是,祖国的明政府带给新交趾省的,却是腐败的统治。第一是地方官员,大多数来自邻近的广西、广东、云南三省区,只不过略识文字,他们冒险深入蛮荒,目的只有一个:发财。第二是宦官,监军太监马骐,是事实上安南军区的太上司令官和交趾省的太上省长,他对人民施展不堪负荷的勒索,仅孔雀尾一项,每年即要一万只,数目不足时,就对交趾人逮捕拷打,极尽残酷。
交趾人无处申诉,官逼民反的形势完成,于是叛变纷起,遍地战斗。其中最有力的一支是清化府俄乐县警察局长(巡检)黎利。黎利最初集结兵力时,交趾省两位副省长(参政)冯贵、侯保,动员军队征讨,本来可能扑灭,但马骐不愿看到他们胜利,而把精锐部队留着自卫,只拨给他们数百名老弱残兵,结果二人战死,黎利的势力途不能控制。一四二六年,安南兵团司令官(安南总兵官)王通,在交州府应平县宁桥遇伏,死二万余人。明年(一四二七),中国援军司令官柳升在倒马坡(越南同登),也遇伏,柳升战死,七万余战士全部被杀。王通惶恐失措,还没有等到呈报中央批准,就向黎利求和,允许退出交趾。黎利接受这个提议,双方筑坛盟誓。
黎利也知道王通只是私自求和,所以又向明政府发动政治攻势,用陈(上日下高)的名义,上奏章给中国皇帝,自称是陈姓王朝的近亲,请求册封。中国刚受到严重挫败,又听到三通私自求和消息,又觉得中国本是为维护陈氏王朝正统而战,于是顺水推舟,册封陈(上日下高)当安南国王,撤销交趾省。这个新省回到中国只二十一年,到此再度脱离,直到二十世纪的今天。可是,等到中国官员和武装部队撤退之后,黎利上奏章说陈(上日下高)已死,请求改封他自己。中国明知道他在耍花样,但已无力再发动战争,只好册封黎利当安南国王。
不过黎利并无意与中国对抗,他在被封之后,对中国继续执行传统的事奉大国政策,邦交更为敦睦。
——马骐以激变番邦罪,处斩抄家,然而已无补于大局。历史沉痛的证实,贪污对中国的伤害太大了,无数民变兵变,辱国失地,政权覆灭,以及大屠杀大流血,几乎全都起因于官员贪污,和由贪污而引发的暴虐。
四 北方边患
中国的外患总是来自北方,明王朝不能例外。
蒙古统治阶层入据中国一个世纪,并没有吸收太多的中国文化。他们进入中国时是什么样子,在被逐出中国,回到蒙古本土时,几乎仍是什么样子。事实上蒙古帝国政府在撤出大都(北京)后,帝国即行瓦解。它所属的五个子国,窝阔台汗国早已被察合台汗国并吞(一三○八),元帝国亡于中国(一三八一),吐蕃宗教国自然脱幅(一三八一),察合台汗国(一三六九)与伊尔汗国(一三八六),先后于帖木儿汗国。只剩下一个一向疏淡,而又远在六千公里之外的钦察汗国,到了本世纪(十五)八十年代,也被俄国消灭(一四八○)。帝国的瓦解,中央政府组织,也跟着瓦解。不知道什么缘故,它没有回到它所来自的故都和林(蒙古哈尔和林),大汗反而跟一个部落酋长一样,逐水草而居,在沙漠上飘忽不定。总而言之,一切都恢复到十三世纪铁木真崛起前那种游牧生活方式,部落林立,互相战争。二百年帝国的伟大光荣,全成为历史陈迹。
蒙古十八任大汗脱欢铁木儿于逃出大都(北京)后,即行逝世,他的儿子爱猷识理达腊继位。之后,自二十任大汗起、二十一任大汗、二十二任大汗(其实只是酋长),无不死于谋杀。本世纪(十五)○○年代一四○三年,二十三任大汗坤铁木儿又被他的部下鬼力赤刺死,蒙古更混乱不堪。
鬼力赤以后蒙古地区政治情况的发展,我们用下表示意:
上表包括本世纪(十五)之后,三个世纪间蒙古地区和中国有关的主要政治领袖人物的关系位置。
蒙古地区上有很多民族和很多部落,除了蒙古民族本身诸部落外,主要的还有突厥民族的两个部落:一是鞑靼部落,一是瓦拉部落。鞑靼部落即十三世纪的塔塔尔部落,跟蒙古诸部落是世仇,几乎被屠杀绝种。因为他们的牧地夹在蒙古跟中国之间的缘故,中国遂把蒙古人也称为鞑靼,对蒙古来说,简直是一种侮辱。
但鬼力赤却是鞑靼血统,他夺取政权后,使中国更振振有词地把蒙古当作鞑靼。可是鞑靼人无法作蒙古人的主人,鬼力赤不久就被蒙古一位强有力的酋长阿鲁台杀掉;。另立本雅失里继位大汗。就在同时,一直屈服在蒙古统治之下的瓦拉部落,已经强大,在阿尔泰山(蒙古与新疆分界)一带游牧。现在乘着蒙古本土内乱,向东移动。有时跟蒙古诸部落合作,拥立一个傀儡可汗;有时跟蒙古诸部落对抗,互相攻杀。有时跟中国通商亲善,有时又向中国袭击劫掠。
由于蒙古支离破碎,对中国的威胁,也相对减轻。缺少一个强大的政府支持,使他们不能有通盘计划和通盘行动。野心勃勃的一些酋长不过只贪图抢夺财物女子,并没有政治上的远大抱负。比过去匈奴、突厥、契丹、女真,所发出的沉重压力,现在的北方敌人,只能算作一些小小扰乱。
然而明政府仍为此倾全国之力,重新兴筑万里长城和疏氵睿南北运河。前者防止北方蛮族再度南下,后者加强江南军粮运输。万里长城自十世纪燕云十六州割给辽帝国后,便丧失作用。四百年来,几乎全部倒塌。明王朝建立,又恢复十世纪前中国与北方蛮族对抗的局势,兴筑长城,自属必要。于是从东方山海关,直筑到河西走廊嘉峪关。山海关至黄河一段,在本世纪(十五)初期完成。黄河至嘉峪关一段,于下世纪(十六)完成。这个长达二千三百余公里的全部新建工程,比起纪元前三世纪秦王朝所修筑的只数百公里的连接工程,巨大难苦,达百倍以上。明政府又沿着长城,设立九个边疆军区,称为九边:
南北运河是蒙古帝国的工程(七世纪时杨广开的那些运河,九世纪后都湮没了),但会通河(山东省境内之南北运河)与清江浦(黄河与淮河合流处,江苏淮阴),已全部淤塞。本世纪(十五)初,重加挖凿。第三任皇帝朱棣又于一四二一年,把首都自南京迁到北京,这是一个进取性的措施。
朱棣是中国亲自深入漠北地区攻击北方蛮族的皇帝之一,曾经五次亲征。第一次一四一○年,亲征本雅失里与阿鲁台,到达成吉思可汗铁木真即位的干难河(鄂嫩河),本雅失里与阿鲁台大败,本雅失里溃不成军后,投奔瓦拉部落。瓦拉王马哈木最初表示尊奉他,后来当自己的势力迅速向东挺进时,他不再接受蒙古的统治,就把本雅失里杀掉。于是瓦拉代替蒙古,跟中国为邻。第二次一四一四年,朱棣亲征瓦拉,到达土拉河(蒙古乌兰巴托南),马哈木大败。第三次一四二二年,亲征阿鲁台,到达阔深海(内蒙古东北部呼伦湖),不见敌踪。第四次一四二三年,再亲征阿鲁台,到达上庄堡(河北万全北),又不见敌踪。第五次一四二四年,再亲征阿鲁台,到达答兰纳木儿河(蒙古最东部哈拉哈河上游),派兵搜索,仍不见敌踪。回军途中,至榆木川(内蒙古正蓝旗北),朱棣病死。
朱棣虽是一位较有作为的皇帝,但不是一个优秀的统帅人才,五次亲征,都不能捕捉到对方主力,予以决定性打击。除了第一次亲征有收获外,其他四次亲征,大军未发,四方皆知,敌人早已坚壁清野。然而,朱棣死后不久,中国进入第三次宦官时代,当权人物,相继竞赛昏暴,对北方蛮族,便只有挨打的份,再无力还击。
五 中国第三次宦官时代
明王朝自靖难之役后,国内安定三十余年。此三十余年位于本世纪(十五)初期,是中国人民在明王朝统治三百年中,唯一的比较幸福的日子。郑和下西洋,交趾省(越南北部)设立和朱棣五次亲征,以及长城运河的建设工程,也都在这三十余年中完成。宦官的灾难虽然已经萌芽,像交趾监军马骐竟逼使交趾脱离祖国,即是一个恶兆。可是马骐终于受到惩罚,社会还有一线光明。而三十年代之后,宦官时代降临,连这一线光明也都消失,而终于完全黑暗。
这是中国第三次宦官时代,距第一次宦官时代(二世纪)一三百年,距第二次宦官时代(九世纪)六百年。我们姑且说,第三次宦官时代始于本世纪(十五)三十年代一四三五年王振当权,终于下下世纪(十七)六十年代一六六一年明王朝覆亡,历时二百二十七年。
——注意一个现象,宦官时代的结束,一定是王朝的覆亡。
肯定时代的起迄时间,是一件非常荒谬的事。但为了对社会形态有一个了解,必须如此,才可以有明确的印象。事实上二百余年间,宦官并不每年都在作怪。像下世纪(十六)第十二任皇帝朱厚囗在位的四十六年中,宦官就没有甚么地位。
我们把宦官时代的主要当权的宦官人物,列出一表:
上表可以看出,明王朝几乎每一个皇帝,都有他亲信并掌握权柄的宦官。没有特别亲信宦官的皇帝,如朱厚囗,则有特别亲信的贪官。
当三十年代朱祁镇即位时(一四三五),年方九岁,还是一个顽童。由司礼太监王振带着他游戏,他对这个大玩伴,十分敬佩,尊称为“王先生”。最初,朱祁镇的祖母张太后经常派人到内阁,查问政事,发现王振有假传圣旨的情形。大怒之下,亲自主持内阁会议,要杀王振,一批乡愿大臣代他求情,才算幸免。但张太后不久逝世,王振的威风日增,没有人能控制他,不但成为太上宰相,而且成为太上皇帝。第三次宦官时代,遂由王振揭幕。
首先受害的是皇家教师(侍讲)刘球,刘球上奏章劝朱祁镇亲政,王振认为讥讽自己,即把刘球逮入锦衣卫诏狱,乱刀砍死,尸体支解,掷到荒郊。另一位受害人是国立北京大学校长(京师国子监祭酒)李时勉,有一天,王振前往视察,李时勉对他并没有表示特别的恭敬,王振就指控李时勉盗用国家树木,把他在大学门前带枷示众三天,大学生数千人哭号奔走,都不能解救,最后还是辗转求到朱祁镇的母亲何太后,何太后向朱祁镇询问,朱祁镇惊愕说:“一定是王振干的事。”才下令释放。最高法院副院长(大理少卿)薛(王宣)在大庭广众中没有先向王振行礼。王振即逮捕薛(王宣),下锦衣卫诏狱,以贪污受贿罪名,判处死刑。处斩前夕,王振一位老仆人在厨房流泪,王振问他为甚么时,老仆人说:“我跟薛(王宣)是同乡,深知他的为人。”并举出若干事证,王振才把薛(王宣)开释,但仍被贬谪至边疆铁岭(辽宁铁岭)。然而锦衣卫一位名王永的兵士,却没有这种好运。王永看不惯王振为非作歹,写匿名传单,加以指摘,被捕磔死。
权力所在,谄媚必然集中。工程部副部长(工部侍郎)王佑没有胡须,王振问他甚么原因,王信说:“老爷没有,儿子辈安敢有。”
——注意王佑这件事,这是第三次宦官时代特征之一,政府高级官员和士大夫阶层,公然无耻地争向宦官卖身投靠,是第一第二次宦官时代所没有的现象。
六 土木之变与夺门之变
一四四九年,王振力排众议,要第六任皇帝朱祁镇亲征瓦拉。
瓦拉部落向东推进途中,于十年代,曾被朱棣在士拉河(蒙古乌兰巴托南)击败,但它东进不止。不久就把蒙古诸部落,先后驱逐到更寒冷荒凉的东北地区,占领原来属于蒙古诸部落的广大塞北,跟中国接壤。
瓦拉可汗也先最初对中国谨慎从事,不断派人进贡土产,并效法匈奴、回纥,向中国求婚。翻译官马云贪图也先的贿赂和炫耀自己的权威,答复说:“皇帝已经允许。”也先大喜。一四四九年,贡马千匹,作为聘礼。中国政府这才大吃一惊,告诉他并没有这回事。也先认为中国戏弄他,遂向中国发动攻击,沿边城堡,相继陷落。
于是,王振主张亲征。他把战争看成儿戏,认为权力的魔杖可以抵挡一切。诏书颁下后的第二天,朱祁镇即行出发,因仓促间没有准备,半途上军士已有人饿死,到了大同(山西大同)后,王振还要北进,可是派出去的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