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击参数,如果你连水柱都分不清的话,那么剩下的射击几乎就可以认为是抓瞎,而现在,德国人面对的就是这个问题。每艘战舰都找不到自己炮击留下的水柱,或者说现在的较射和观测已经全乱套了。。…。
“全部战舰停止射击,重新分配射击顺序和间隔时间。”看看挂在墙上的钟表。整个测试已经过去6分钟了,而三艘威斯特敏斯级战列舰的还没有一发炮弹命中目标,这场对比测试的结果已经很明确了。但是舍尔依然要走完这条路,输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没有胆量面对现实,没有正视的勇气!
经过数分钟的沟通,三艘德国战列舰重新协调了射击顺序,拉大了射击间隔。开始重新对远处缓慢移动的靶船进行射击。在隆隆的炮声中,三艘德国战舰在第15分钟终于取得了命中,2号舰的一发11寸炮弹在空中划过一道优美的弧线后砸到了靶船的后部,通过望远镜可以清楚的看见,在靶船的水线部分被开了一个口子,但是后效应并不是十分明显。
“11寸炮弹威力有些不够啊。维克斯的12寸重弹仅仅命中2枚就将同一型号的靶船打了个半残。我们的大口径重炮的研发进度还需要加快啊。”舍尔忧心忡忡的说道。
“威斯特敏斯级的11寸40L主炮的炮弹仅仅只有240KG。而维克斯12寸45L主炮的炮弹则是386KG。弹重比我们高了50%以上。打到同一艘船上的效果自然不同。说实话。我也对公海战舰舰队的战舰上的小口径火炮的性能表示怀疑,过去那种依靠射速来换取投射量的做法已经变得不可取,在实战中火炮射速优势十分有限,倒是威力巨大穿深强的重炮效果更佳明显。”西佩尔点点头非常同意舍尔的观点。。…。
这一次比拼的结果就是德国公海舰队输的很惨,非常惨,整整用了35分钟才把那艘老掉牙的靶船送下了海底。平均每艘战舰每门火炮消耗了45发炮弹。在落后的火控系统的限制下,德国立式炮闩式火炮的高射速优势并没有体现出来。实际表现和维克斯12寸45L主炮的射速差不多。…。
而最让德国海军诟病的就是德式11寸40L火炮的威力上,“我们的战列舰上的武备简直就是牙签炮和奶油炮弹的组合!我们的口径比英国佬小了一寸,而我们的炮弹重量更是低了50%以上!我们需要更大口径的火炮和更重的炮弹。另外,就我个人而言,我绝对不接受未来新开工的主力舰上装备11寸级别的火炮这个事实,哪怕是新式的11寸50L主炮。”事后。。舍尔将军在面对提尔皮茨海军元帅的时候是这样说道的。
而这次对比测试的结果让提尔皮茨也喜忧参半,一艘新式战舰的战斗力居然比三艘准无畏战斗力都高。而未来德意志帝国海军装备的就是这样的战舰。扪心自问,提尔皮茨不认为威斯特敏斯级的战斗力比英国的前无畏低,经过这次测试后,提尔皮茨可以确定,在未来的海战中英国数量庞大的前无畏群所能发挥的作用非常有限。。…。
至于说担忧吗?结果也是很明白的。三艘战舰的炮术射击相对于华夏舰队来说简直可以用惨不忍睹来形容,虽然其中有火控落后吨的问题,虽然有火炮性能的差距,但是其中无法回避的一点就是德国海军太缺乏实战了。毕竟德国海军从来没有在战场上一试身手。最多也就是在美西战争中时有一些军官参与。
“如果可以,在未来的华俄战争中,倒是可以锤炼一下我们的海军队伍,有了装备不行,还要在实战中不断磨练自己。”提尔皮茨心中说道。
感谢书友空晨的打赏,以及书友不惑年华、日眠动物、benvy、飞跑的小猪的月票支持~~~。(未完待续……)
。
。,
。
甲午之华夏新史第五百六十四章 远距离炮击实验
新式无畏舰龙兴级的表现可以用相当优秀来形容。在以绝对的优势碾压了旧式无畏舰后,龙兴级即将挑战今天的下一个目标,那就是看新式火控系统的极限到地有多少。可惜的是德国人没有那么多的靶船继续进行移动靶射击,同时伴随着距离的增加,火炮散步越来越大,说不定一炮就砸到了前面负责拖曳的轮船上,这个可不是德国人愿意看到的,所以下一阶段的打击打的都是固定靶。
考虑到龙兴级战列舰对8KM外的移动靶都有惊人的命中率,所以经过两国协商后,直接把设计距离调整到11KM处。射击方式依然是12门炮分成3组进行较射。在距离增加了近一半后,12寸45L主炮的炮弹就逐渐有些飘了。散步急剧增加。在连续射击6轮后不但没有命中目标,而且连垮射都没有形成。炮弹落点一会偏左一会偏右。一会落到靶子的前面。。一会落到靶子的后面,就是无法形成垮射。
“炮弹太散了,无法形成垮射,而且在远距离上炮弹的散步急剧增大。4发炮弹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已经不适合较射了。”在停止炮击后,刘步蟾有些气馁的说道。。…。
“如果能形成较射,即使散步大一些,依靠多达12门火炮的火力密度我们依然可以取得不错的命中,既然现在因为技术问题在测距和侧向中存在诸多误差,我们为何不增加较射炮弹的数量?比如说把整艘战舰的12门炮分成两个炮组然后交替设计。从原来的三段式较射向2段式过度?”邓世昌想了想说道。
“这个可能有些麻烦。不过现在,也还能动用这个备用方案了,命令。1号炮塔和4号炮塔的1、3两门火炮。以及2号和3号炮塔的2号火炮一共6门火炮编成一组,进行首轮齐射,剩下的6门火炮负责第二次校准。”刘步蟾命令道。
而在重新进行分配后,龙兴级的表现确实比开始要好上不少,在进行了3轮半齐射后,终于成功夹住目标。形成垮射,随后在全速射击后的第三轮中成功的将一发12寸炮弹砸到了目标身上。紧接着在第六轮射击中又命中了两发炮弹。总体而言,表现还是不错的。
但是当目标距离定在14KM处时。龙兴号终于被还不算成熟的火控和炮弹巨大的散步所击败!炮弹的散步已经到了不可容忍的程度,垮射非常容易形成,因为此时的散步都是500米左右,很容易把目标夹中。但是这样的夹中毫无意义。火控系统无法从观测结果中缩减目标距离。第一轮设计夹中,然后将距离拉近300米后还是夹中,将距离定的远一些还是夹中!结果就是只能夹中而无法命中!较射完全失去了意义!。…。
在打了上百发炮弹之后,刘步蟾等人得出的结果就是在现阶段,战列舰的最远交战距离就是12KM了,在远的话那就基本等于抓瞎了!不过这样也不错,至少有效交战距离比华俄战争时远了7成!这已经是很不错的进步了。
发现了结果并不是整个测试的最终目的。华夏共和国和德国的海军精英们还需要搞明白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而首先要找的问题就是火炮的自身问题。为了更好的对比和寻找原因,两国海军军官们不仅仅对比了这次参加实验的两款大口径舰炮。甚至连克虏伯炮厂和其它能找到的火炮数据也进行了对比。而在对比二级主炮口径舰炮的射击参数的时候,刘步蟾等人还真找到一些思路。…。
因为他们发现德国人的280MM40L重炮比德国的240MM重炮散步要好上一些,而240MM重炮的散步则比210mm重炮要好上一些。也就是说,越大口径火炮在远距离上的散步会更好。“在远距离上,口径越大的火炮散步会比小口径的要优秀。”西佩尔这样记录道。
而随后在对比陆上测试散步数据和海上测试散步数据后,两国海军多少也发现一个问题,那就是在海上,战舰本身相对于陆地来说就是一个不稳定的平台,战舰的横摇对火炮的散步和命中有极大的关系,而在非抛锚状态下,龙兴级因为更大的船体更大的重量以及更合理的设计。。其稳性比威斯特敏斯级战列舰更加优秀,所以命中效果更好。。…。
同时在对比了同一艘战舰在不同横摇周期的节点下的命中情况后,两国海军还是认为在船体处于中心的时候开火最有利于击发。当然这个中心是一个范围值,并不一定非要正常船体为正的时候开火,只要在一定范围内即可,这就是后来所谓的射击窗口。
火炮方面能找到问题都找了,那么剩下的就是火控系统了,怎么说呢,在现在的历史条件下,火控测距差个5%以上都算是正常,这意味着什么,一百米差5米,一公里就差50米。到了15公里左右就差出了750米以上!如此巨大的差距绝对让任何火炮打出的炮弹都打了水漂!而这个情况实在是没法解决的,只能祷告蔡司能生产出更好的光学镜头,祷告雷德尔系统能早日研发成功吧。
而在最后,华夏海军和德国海军又讨论了舰队作战中主力舰协同作战的问题。在测试中,三艘威斯特敏斯级战列舰的根本无法发挥多达18门11寸炮的优势,在有协调的情况下,三艘战舰都会因为水柱杂乱而无法观察,那么在实际作战中,这种情况将更加明显,如果是无畏舰交战的话。每艘战舰都有8门以上的主炮。在加上纷乱的战场局势,实际打起来会更加混乱。所以在实战中,最多两艘战舰夹击一艘战舰,而且还需要打一段时间后停止射击,从新分配火力,否则的话根本打不着目标。。…。
而这对于德国人来说也算一个好消息,毕竟如果对方的战列舰在实际交战中并不能把庞大的数量优势转换为火力优势的话,那么数量少的一方的劣势就可以弥补。而这更加坚定了提尔皮茨在未来的战斗中面对大英帝国舰队的勇气!
感谢书友地狱女皇、lx731209、天机书生、醉笑道的月票支持~~~。(未完待续……)
。
。,
。
甲午之华夏新史第五百六十五章 更粗的火炮更大的战舰!
两场测试结束后,华夏共和国海军开始进一步熟悉和掌握这级战列舰,而德国海军没有闲着,他们在根据这两场测试的结果制定下一步的发展方略,而在这一刻提尔皮茨和他手下的德国海军的雄心再一次显现出来。“装备着12门12寸火炮的战列舰仅仅是一个计划的开始,我们会继续努力,直到公海舰队的实力得到世界的承认和尊重。”提尔皮茨在日记中这样写道。
诚然如提尔皮茨日记中所写的那样。经过测试后,德国海军已经被未来美好的前景所吸引。龙兴级战列舰上所体现出来的强大战斗力让德国海军上下折服。而随后的一些测试证明,龙兴级战列舰的建造非常成功,动力系统、武器系统、指挥和通讯系统表现非常完美。这已经证明了德国海军有建造更大吨位战舰的能力,所以德国海军一面准备建造4艘和龙兴级同型号的拿骚级战列舰。。一面准备开工新式战舰!
“我们需要装备更大口径的舰炮,12寸无法满足未来的需要,相对而言,如果可以,我倒是希望可以把多达12门的12寸舰炮换成8门到9门更大口径的舰炮,比如说350MM,甚至是380MM。”舍尔在汇报中这样写道。此时的德国海军已经彻底从强调投射量和射速的旧有体系中脱离出来,他们的要求变成了强调舰炮的毁伤能力,要求刀刀见血!。…。
而在希佩尔的报告中。他着重谈了对未来快速舰队的看法。在这一点上,他和历史上完全一样,对速度并不是十分看重。在报告中他这样写道:“在前卫舰队的交战中比拼舰队速度其实并不是一个很好的选择。甚至是误入歧途!侦察舰队的作用就是击败对方的侦察舰队然后突破敌方前卫的封锁将对方主力舰队的位置规模等相关信息传递给主力舰队。”
“在这个要求下。前卫舰队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能对付对方的前卫舰队,否则的话,连对方前卫都收拾不了,又如何发现敌方主力舰队?英国人需要有超越装甲巡洋舰的速度的战舰去在广袤的大洋上追击破交舰,而德意志帝国没有这个必要,我们的前卫舰队速度只需要比对方主力舰队快。并且可以利用较好的防护和火力在遇上对方主力舰队时能够争取时间撤离战场即可。”
面对两位部下的报告,提尔皮茨十分认同。但是在随后在和海军舰船设计部门进行交流的过程中,新式战舰的火力布局问题又一次摆在了他的面前。新式战舰使用威力更强大的14寸级别的舰炮已经成为定局。在为拿骚级战列舰研制出新式的12寸50L长身管舰炮后,下一步就是装备14寸45L级别的舰炮。但是在具体火力安排方面,德国人又重新陷入了踌躇之中。8、9、10、12这几个数字再次在提尔皮茨脑海中晃悠!。…。
是4座双联装主炮还是3座三联装主炮。亦或者是5座双联装和4座三联装?面对这4种火力搭配,提尔皮茨再次陷入了深思之中。从火炮数量上来看,陷入是12门火炮最为生猛,但是实际上却并不是这样,反而是最不可取的。如果一艘战列舰要装备12门14寸以上火炮并且有还算过得去的防御和航速的话,那么吨位至少要到3万吨以上!先不说德国造船厂在建造这样巨大的战舰时会不会出现什么情况,单纯就从性能而言,德国人也有更好的选择。或者说12门主炮的布局仅仅是无奈的一时之选。…。
比如说美国人建造的新墨西哥级和田纳西级为代表的美帝1战铁乌龟。他们都装备了多达12门14寸舰炮,这个性能在一战时期堪称巅峰。总体而言硬件性能上比女王和复仇级战列舰要强。至少在硬拼的时候是这样。如果排除火控和炮弹因素,和德国的巴伐利亚相比也毫不逊色。但是不要忘了,重量上新墨西哥级要比巴伐利亚重了4000吨!
究其原因呢,是美国人当时没有15寸以上的舰炮,在这种情况下只能拿14寸炮凑数!当美帝在基本相同的舰型上换装了4门16寸火炮后,这级脱胎于14寸铁乌龟的战舰有了一个全新的名字,那就是马里兰级战列舰,BIGSEVEN!!一个时代的强者,与英国的纳尔逊级和日本的长门级并称为最强战列舰!比标准战列舰高出一个档次的产物!所以说白了,布置12门主炮的战舰是在下一代舰炮还未研发出来之前的一个应急之作。如果有更大的主炮。。各国会选择装备数量较少但是口径更大的主炮。。…。
然后就是5座双联装的布局了,其实这条路华夏海军当年也走过了,无非就是中轴布局5座炮塔,就像华夏共和国给英国人提供的设计方案,或者说类似于意大利王国给华夏共和国建造的2艘战舰,船体舯部对角放置两座炮塔。目前就这两种选择,或者说一般来看就这两种选择,至于优劣,前面已经说过了,不再多说。但就在此时,某个设计师又提出了一个相当奇葩的设计,那就是3223布局,1号炮塔和4号炮塔是三联装,2号炮塔和3号炮塔是双联装!
这个设计在当时看了可真是够奇葩的!但是所有的设计师都不是白给的,虽然他们会烦各种在后世看了不可饶恕的错误。但是在当时,他们都有自己的理由,包括这个3223的火炮布局!从火力的保持上来看,更多的炮塔意味着一旦某个炮塔被击毁或者卡死后,损失尽量上的火力,有一句俗话叫炮塔是炮弹磁铁,这句话是相当准确的,比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