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古董》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老古董- 第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双耳重听,由其家人搀扶出台,仍由老搭档孙老元操琴,吴彩霞配江
氏,札金奎配吴惠泉。彼时里子老生李鸣玉正在走红,本来约他为配,
他一听是老乡亲赶紧逊谢不遑。事后李说老乡亲一声嘎调有如天马
行空鹤唳九霄,他实在没有把握接得下来。札金奎嗓子吃高能唱唢
呐,又有一点偏左,所以由札来应工了。谁知孙老元也患重听,全看嘴
形托衬,几段唱腔有巧有拙,运用自如,居然唱托两者严丝合缝。言菊
朋在台下直点头,他说熟能生巧,老一辈的玩意儿学得瓷实,真是令人
没话可说。言自视甚高,少所许可,对于孙的赞誉,当然是由衷之谈。
    时慧宝唱法遵孙,人懒戏少,搭尚小云双庆社时总是把《雍凉关》、
《马鞍山》、《戏迷传》、《骂杨广》、《朱砂痣》,这四五出戏轮流来唱。他
自己认为《朱砂痣》最为得意,尤其“救你的急”一段如长江大河一泻千
里,痛快淋漓,下戏乏后能够多吃一张家常饼。虽然是句笑谈,也证明
他对这出戏的珍视。
    王凤卿是自命学汪的,风二觉着《取帅印》、《朱砂痣》两出戏都能
得汪的神髓,每次唱到得意之处,能够自然而然地发出了脑后音(王又
宸也认为唱《连营寨》“哭灵牌”一段反西皮能出脑后音)。凤卿晚年登
台,胡琴用乃子少卿(乳名二片)伴奏。少卿是梅兰芳承华社场面上台



柱子,善谱新腔,手音特佳,一把二胡跟徐兰沅的胡琴,红花绿叶相得
益彰。少卿除了给乃父拉胡琴外,还傍乃弟幼卿。他的胡琴桶子有二
三十个之多,一律交给乐器铺马良正代为保存,明天有戏,今天现蒙桶
子上蛇皮,利用这股子脆劲震出刚音。有一天凤二唱《朱砂痣》,觉得
那天嗓子特别痛快,一卯上,少卿当然在担子上一使劲,不知道是马良
正师傅的疏忽,还是蛇皮选得不匀衬,忽然弦码跳井(蛇皮迸裂码儿脱
落术语叫跳井),幸亏月琴手陆香林带有胡琴,立刻接上,才免出丑,后
来只要凤卿唱《朱砂痣》,少卿必定另带一把备用胡琴,这也是《朱砂
痣》的趣话。因为杜夫人义演《朱砂痣》,想起了往事,所以顺便写出来
聊供爱好京剧的谈助。



潭    柘
    北平有一句谚语是“先有潭柘,后有幽州”,虽然心向往之,可是总
没机会去瞻礼一番。有一年北平入夏之后,雨水稀少,中午室温高达
摄氏三十三度,这是北平暑季很少见的。先祖慈忽然动了到京西潭柘
寺歇伏避暑的雅兴,正当暑假期间,笔者自然是随侍前往。
    潭柘寺在北平西北,出城九十多里到了罗喉岭,就是入山小径了。
当年姚少师广孝游潭柘诗:“岩峦嶂开豁耳目,岚雾翠滴濡衣襟,燕山
如此越物表,下视群峰一拳小……”把刚一登临悠然意远的心情,可以
说描绘得淋漓尽致了。
    一进潭柘寺门,最醒眼的就是大殿屋脊上的双鸱吻,发光焕彩,烟
云万状,鱼龙虾蟹荇藻,奔轶蟠屈,各现其形。据说鸱高一丈五尺,飞
空夔立种种形态,神姿天矫都不是一般工匠所能塑造出来的。寺里一



位长住的高僧,大家都称他圆照大师,据他细心考证,寺初建于梁代,
现在佛殿原本是一座深不可测的渊潭,直通大海的海眼,由一神龙守
护。唐时有位华严上人在潭柘讲经,潭龙每天潜藏听法,苦欲一窥上
人颜色。山神告诉龙说,上人一发嗔心,才能着相,着相则天龙鬼神都
能见到他本来面目。神龙于是故意把佛前供养的一盂白饭打翻践踏,
上人盛怒之下,神龙果然获睹慈颜,并当面发心,愿施舍自己龙窟,供
养世尊。有一晚迅风急雨雷电交加,先是两鸱吻从潭中涌出地面,不
一会潭隐地平。现在大殿就是当年潭基,所在屋脊鸱吻也就是当年涌
现故物。正殿佛座左右各有一碌青石,用力摇撼,则隐闻澎湃击撞万
派潮音,并有潺潺细流渗出。圆照大师说,这就是海眼总脉。殿旁有
亭翼然,中植枯柘一株,长不及丈,传说当年蟠屈天矫,宛如虬龙,潭柘
寺就由此得名的。
    潭柘寺大殿前的月台,虽然没有戒台寺的坛台宽敞,可是列坐一
两百人,还是绰绰有余的。月圆之夜,素魄初升,和尚们说,凡是有缘
的人,在月台上纳凉闲眺,只见四野冈峦重叠,浮云环绕。一霎时大月
高悬,继而远处点点繁星跳荡明灭,转瞬之间聚而成丸。飞空腾踔,晃
朗奂烂,仿佛要跟皓月争辉的样子。多的时候好像有千把盏明灯倏忽
而集,可是顸多半小时光景,又都全归寂灭,天宇澄霁,冰镜清辉,了无
痕迹啦。照一般人说,那是仙狐吐的炼丹,只要月圆之夜,就有这种奇
景出现,不信鬼神的人则认为是枯骨朽木发出来的磷火。可是四隅峭
仄,连峰葱翠,又哪来枯骨朽木呢!究竟仙乎,鬼乎,还是狐狸炼丹?
至今还是一个谜。



    潭柘寺的守护神大青二青,是都下人士所共知的。凡是到潭柘寺
瞻礼随喜的人,也有人见过。古老传说自从华严上人说法,潭龙得道
飞升,龙子大青二青一直守护潭柘,两青都不避人,依据明刘侗的《帝
京景物略》记载:“龙子者,青蛇服,大如盎,长五尺,僧抚其脊,回首舐
僧臂,人龙驯扰,来去可呼。”可惜笔者在山上仅仅住了六天,未能一窥
龙颜,据我友白中铮兄说:“大小二者化身,能大能小。”如果真是昔年
潭龙之裔,为寿当在于年左右了。
    潭柘寺还有一宝是华严祖师水墨画像,画像挂在佛殿左边山墙
上。华严在修竹蕉影交横之中,骑在一条隐约幻渺的云龙身上,既无
题记,又无款识,庙里人也说不出是哪朝哪代何人所画。后来中国画
会的周养厂、湖社的金拱北曾经偕同摄影家张之达携带照相器具,人
山访古,用镁光灯把这幅古画拍照下来。经过若干名家研究,认为不
但布局峭健简古,就是衣纹发髻也奥颐深秘,至少是北宋的笔法。霜
红廛主徐燕荪曾以数月时间临摹了一幅,在中山公园董事会举行时贤
书画展,以非卖品展出。风神逸宕,气势老成。老画师说笔周意内,还
带几分仙气。这幅镇山之宝,笔者亲自观赏过,可惜当时对于人物画
涉猎不深,草革一看未能多加注意,后来想起来,很觉失之交臂实在玎
惜。
    寺里大士殿供奉观音大士,殿内供桌前有一块拜砖,也是寺内一
宝。传说元世祖忽必烈幼女妙严公主,自幼持斋参禅,顶礼大士,功深
日久,头额手足五体,把地上铺的砖都磨出痕迹来了。明代万历孝定
太后,来潭柘拈香礼佛,把拜砖挖出,用锦匣贮藏,带回内宫,寺里僧人



又在原址镂镌了一块同样方砖嵌好,经过百年的磨蹭腐蚀,新砖旧硎,
依旧泾渭分明,一眼叮辨的。右边墙上嵌有一方石刻,传说是姚少师
道衍亲笔妙严公主拜砖赞:“顶礼道人双足迹,身毛不觉忽俱竖。无始
懈怠习顿除,觉天云迸精近日。我想斯人初未逝,朝暮殷勤礼大士。
心注圣容口称名,形骸屈伸安可计。积日成月月成时,积时成岁岁成
劫。如是积渐难尽言,水滴石穿心力至。譬如千罩始初步,又如合抱
生毫末。以踵磨砖砖渐易,砖易精进犹未止。砖穿大地承足底,地穿
有时人不见。我独了了无所疑,因之耿耿生悲泣。愿我从今顶礼后,
精进为足践觉地。境缘顺逆汤泼雪,又如利刀破新竹。迎刃而解触热
消,在在处处常自在。又愿见闻此迹者,刹那懈怠皆冰释。”这篇赞文
语含哲理,戴季陶曾为舍亲李榴孙、诗友汪菱湖各写一条幅,大家没事
就冥息默想,所以至今未忘。总之这座晋梁时代古刹,不论一砖一石
或是一草一木,都有其历史身世的,不过离城鸾远,渐渐被人忽略罢
了。前两天报纸刊载,内地各地名胜古迹已非昔年绰约妩媚,姑苏名
园处处颦蹙唬妆,断檐残壁,玉泉翠微,远如戒台潭柘,更是莽宿湮迹,
沦为废墟。潭柘久着灵异,龙若有知,飞空展翼,此其时矣。



清宫过端阳
    中国一年分三个大节,过年、端阳、中秋,端阳节的名称最多,又叫
“端午节”、“端五节”、“五月节”、“重五节”、“菖蒲节”、“天中节”。古人
以五月初五是阳极开始,而当天午时,以天行躔度来说,又正好是日正
当中,所以在宫廷中认为天子当阳,对于这个阳极节日就比太阴当令
的中秋节重视得多了。
    一过清明,内廷专供绘画的如意馆,就把各位供奉朱笔画的“恨福
来迟”的朱砂判儿送到皇后贵妃住的宫院,以备闲时开光了。这种朱
砂判官都是头戴软翅巾,绯氅赤舄,彪眉皤腹,奋袂仗剑,指向飞蝠;判
爷的神目,蝙蝠的双睛,等待后妃们亲以斑管,开光点朱,眼睛部位是
画苑专画人物高手供奉预先留下的。只要朱红一点,立刻栩栩如生,
好像判官随时都凝眸注视你一样。京剧《乌盆计》里赵大夫妻谋害刘



世昌,赵妻总觉得屋里挂的判官画像,随时怒目而视,胆怯心虚之下,
把判官双睛挖掉。可见人物画得好,真能传神,不是随便乱盖的。这
种朱砂判除了皇后之外,凡是奉颁印玺贵妃的,都可以用玺点朱,留待
端午赏赐近臣。宫廷传说这种开过光的朱砂判,可以辟邪,所以得之
者认为比赏赐龙虎福寿字还要光彩呢。重五挂香囊除疫辟秽,民间传
说如此,宫里也不例外。早在过节一两个月之前,就由御药房配好多
种不同香袋用料,装在双套盖的锡罐里(双套盖可避免香味散失),贴
上卷标签,连同做香囊彩色柔丽的烽锦珍丝一并送进内官,以供官娥
婕妤们各凭心机,花样翻新,针黹斗巧,来缝制精巧的香包了。最讲究
的香包是用绫子做成虎形,昂首顾尾,彩符斑斓,四只虎爪各悬一串缨
络,缀以樱桃、桑葚、钟馗、龙舟、黍角、伞扇、玉佩、玺璋,不但色兼列
彩,而且精细灵巧惟妙惟肖。宫眷如果有别出心裁的制作,既膺懋赏,
又获殊荣,所以香包式样年年花样翻新,变成掖庭女红竞巧大会了。
    有一年有一位巧手宫娥做了一只长不半寸带篷的龙舟,宝盖珠
幢,金钺玉斧,五彩实花,巧夺天工,令人叹为观止。一到五月,扇子就
应时当令了。早在清明之前,如意馆就把工笔绘就的团扇分送内宫盖
印,留待重五赏赐勋戚了,最初扇子上以仙山楼阁或婴戏图为主,全
系初入如意馆当差年轻供奉手笔,摹明仿宋,真有几可乱真的精品,不
过扇面上不着一字,仅盖某官或某后某妃朱红玉印一方而已。这种团
扇尺寸较一般团扇为小,丝光缣素,有的用水纹绫封边,有的用古锦缎
托衬,扇柄更是翠虬绛螭,斑管风竹,雅瞻工致。不过这类团扇,都出
自掖庭宸赏,至于皇帝偶发雅兴,御笔宸翰,多半是诗词歌赋写在折扇



之上。所以这类聚头扇,宫里又叫诗扇,不但扇面讲究,一面平金或洒
金,一面珊瑚或朱砂笺。至于扇骨子,更是蟠木离奇,雕琢赢镂,不是
玉堂金马翰苑词臣,还难得膺此殊荣懋赏呢!
    重五端阳,普通人家到了五月初一,都在大门二门堂门左右插上
菖蒲艾叶,到了端阳正午时,才摘下来,弃蒲留艾,说是可以驱邪辟疫。
至于大内各宫,严墙三仞,殿馆崇隆,反而倒没有插艾悬蒲的习俗了。
据老官监说:“内廷倾官琼构高不可攀,要遍插蒲艾,非劳师动众不可,
所以玉清金阙,有清一代都没插过菖蒲艾叶呢!”倒是每逢端午由内务
府配制一种龙涎紫金丹,一种驱毒混元散进呈掖庭,从端午凌晨迄至
正午,用金猊宫熏四处点燃,云蒸霞蔚氤氲懵腾,一时蝎蠕蝇蚁遁迹潜
踪。宫廷夏季,很少有蚊虫扰人,大概龙涎金散杀灭蚊虫效力,比起现
代各种强力杀虫剂还要持久有效呢!
    端午节喝雄黄酒,这个习俗流传已久。《义妖传》里白素贞端午节
喝了雄黄酒,立刻显露原形,骇坏许仙官,这是家喻户晓的一段喝雄黄
故事,所以从天子到庶民,端午节都要喝雄黄酒来驱邪辟疫。宫廷端
午所喝的琼浆玉液是由御药房配制,在端午那天用午膳时候依时进呈
的。当年舍下有一个听差李祥,曾经在御药房当过差,据他说:“配制
雄黄酒的洒底子,规定要用宿迁的桃儿酒,也就是民间所谓双沟大曲。
清代双沟大曲列为江苏省的贡品,例由徐州府采办送京,当地人俗称
这种大曲为净流二锅头。自从列为贡品,于是改称桃酒,比较雅驯。
贡品酒是用七十五斤黑釉瓷坛子装成,到京就扫数发交御药房留作配
制雄黄酒之用。普通人家的雄黄酒是用白干酒加雄黄粉在太阳底下



晒个把天就成啦!皇宫里雄黄酒,不用一般雄黄,而用结晶透明的雄
精研成粉末配制。另外还有七味草药,那是属于官廷秘方,就不是他
们一般当差的所得而知了。不过宫里喝不完的雄黄酒,端节一过立刻
赏给东四牌楼的万春堂中药铺充作舍药善举,如果有人被蝎子、轴蜓
一类毒虫咬伤,用雄黄酒调和化毒散一擦就好。为了广结善缘,任何
人向万春堂索讨,都是分文不取的。
    过端午节从南到北都吃粽子,不但各自有各自的包法,而且所有
材料也彼此大不相同。以岭南为例,广东粽子甜咸皆备,什么莲蓉蛋
黄、冬菇干贝都能用做粽子馅的材料。一只粽子等于一碗什锦咸八宝
饭。广东有一种粽子包法更是特别,长方形粽子,中间凸出一块来,活
像伛偻人的脊背,广东人索性叫它驼粽,以形象来说,倒也名实相副。
北方人吃的粽子,很少有包咸粽子的,除了江米小枣,就是白粽子蘸白
糖或糖稀吃,就是宫廷也不例外。不过宫中有一种玫瑰卤、一种桂花
卤拿来蘸粽子吃,蜜渍柔红,玉灵芳香,这种上食珍昧,就不是一般老
百姓所能尝得到的了。在宣统未出宫前,有一位浙江遗老包了五十枚
火腿鲜肉湖式粽子进呈永和官端康皇太妃(瑾妃)品尝,当时同治的瑜
瑁殉三位太妃尚在,分别住在储秀官、长春宫、宁寿官,大家分享之佘,
交相赞美,认为别有风味。其中瑜太妃尤有偏嗜,于是传谕御膳房,每
年端午包些湖式肉粽换换口味。要知包湖式肉粽非同一般烹饪,是另
有诀窍的。用多少酱油拌搅浸泡,米和肉的比例,包裹的松紧程度,需
要多大的火头,多少时间来煮来鸩,在在都有讲究,不是一学就会的。
所以清官后来端午节的粽子,虽然甜咸并进,试做了若干次,可是咸粽



子,始终不得其法难邀宸赏,所以未出都门一步北平的土著,只知道粽
子蘸白糖、江米小枣,至于咸粽肉粽向所未尝,反而不屑一顾了。
    清官自从清室逊位以后,三节须赐勋臣的节赏,自然逐渐免除,不
过每年一到五月初一,掖庭内监仍旧开列名单(限于丹臣勋戚近支王
公),在宫廷是眷念旧臣,在宫监们是找点外快。一小碗樱桃桑葚,一
小串江米小枣的粽子,由太监们带着苏拉,亲自送府,受之者还要对着
上赏珍食毕恭毕敬行三跪九叩大礼。蒙恩之家男女年幼,按人头份儿
敬致太监苏拉靴敬若干车资多少,他们这一天挨家逐户转下来,所获
当然不在少数。据说有一位公爵,家道中落,人民国后,时常断炊,而
每年端节太监苏拉依然照赍上赏不误。某次端节,对于车资靴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