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我独法》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唯我独法- 第24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陈易刚睡下,恼人的手机铃声就响了。
  翻身按下接听键,就听祝光梁匆忙的说:“我们找到了两个人,江南造船厂的厂长仓象,下午乘飞机到了香港,另外还有江南造船厂的财务经理刘泰,他们已经办理了去澳大利亚和泰国的机票,最多一个小时,就要分别登机了。
  “有资金转账的消息吗?”
  “太晚了,查账还要一天时间。”祝光梁所在的部门并不具有十足的经济侦察能力,就算是集中资源,速度也慢的要命。
  大概听出了陈易话中的意思,祝光梁看看手表,问:“是否先把他们拦下来?在香港警方有个朋友,正好能帮得上忙。”
  这要是公事公办可无此待遇,也就是祝光梁这样的铁杆陈系才会动用自己的私人关系。
  “先不急着抓他们。”信息对上了,陈易反而不担心了。他又问了一句:“是否能确定,他们是否代表江南造船厂和某个公司签约了?”
  “您稍等。”话筒被捂住了一会,祝光梁旋即回答:“确定没有。”
  陈易暗想:如此看来,自己是错估了三菱集团的策略了。他们并非借用乔山的关系来签约——这种方式要通过国资委的审查并不容易,需要打通的关节也多——他们是想帮助这两个人来卷走江南船厂的现金。有党组书记乔山和厂长仓象合谋,又有日本人和明德集团的帮忙,想必会简单不少。
  对于资金密集型的企业来说,缺钱定然会步入困境,现在的问题是,他们卷走多少钱才能让一家上百亿的集团陷入困境。
  然而,卷走的钱越多就越容易暴露,留给仓象筹钱的时间并不多,尤其是突然跑路的情况,说不定就打断了他们弄钱的步骤。最近几年的外逃贪官最多卷走了4亿美元,仅有极少数人超过了5亿人民币——不管选择哪个数字,都很难让江南船厂变的一蹶不振。
  除非……
  他们没有其他来钱的途径。
  陈易忽然想到前些天的船厂大火。
  对于一家资产数百亿的船厂来说,损失几艘在建的万吨货轮算不了什么,问题在于,船厂火灾问题没有解决之前,他们恐怕很难借到新的银行贷款了。保险金也会重新核算,甚至上级单位,也就理由拒绝帮助这家事故频发的造船厂——无论它以前的名声是什么样的。
  这些年下岗停产的声明卓著的大型国企可是不少。如此一来,甚至可能会有连锁反应。
  陈易嘴角露出一丝讽刺的笑容:“如果江南船厂真的因钱陷入困境,且信誉受到打击,那三菱的名气和注资将会是最好的砝码。”
  将予取之必先予之。
  用债券换取股权是最廉价的收购方式。
  开始的时候也许不用获得51%的股权,但若是能转盈为亏,指不定什么时候就能翻身做地主了。
  陈易相信岩崎家族的隐忍,等待三五年,对他们来说真不算事儿。
  “祝光梁,先不要动仓象和那个财物经理,如果方便的话,监视跟踪他们。”
  “好的。”虽然疑惑,但祝光梁也没有多问。
  陈易挂掉了电话后并未睡觉,而是翻身打开了个人电脑检查起了私人资产。如果江南船厂真的寻找注资,且三菱能够得偿所愿,没有理由中国的企业或个人,不能进行注资。
  现代的有钱人,能拿出现金的并不多。无数白手起家的商人临到死,都是资不抵债却越做越大的局面。
  陈易则不同,他有两只会下金蛋的母鸡,再加上时不时从西大陆弄来的贵金属补充现金流,因此总资产的大部分都是现金——陈氏集团依旧只是代管,算是陈家的共同财产。
  日本的财团之所以强大,主要的原因就是他们都有属于自己的金融银行,能够围绕在它的周围,以充沛的现金完成各种计划,从而有足够的耐心慢慢的等下雪,等着滚雪球。
  而江南船厂即将面临流血。
  看看时间,已是凌晨1点30分。
  陈易拿起手机只犹豫了一下,还是打给了方重,将他从睡梦中叫了起来。
  “是谁?”方重的语气不是那么正常。夜间的电话通常不是什么好事。
  “我是陈易。有点情况,不得以打给你。”陈易声音沉稳,很有安慰人的效果,这也是练出来的。
  方重连忙坐直了身子,轻轻按住床上的老婆,口中恭敬的道:“我清醒了,您说吧。”
  “我要你立刻做一个投资计划,注资江南船厂。”
  “江南……”
  “嘘”陈易打断了他的重复,道:“此事你知道就行了,明天也许会有新闻,现在你要做的是在事情发生前,完成一切准备。”
  “好的,资金量呢?”
  “我现在有30多亿美元的现金,但估计用不着。你先做计划吧。”
  方重吓了一跳,连忙应是。
  直到挂掉电话,他的小心肝还在扑通扑通的跳。
  30亿美元对一个投资经理来说,简直是海一般阔的阔佬。就方重所知,在中国能拿出30亿美元现金的似乎只有国企。对于一个改革开放才二三十年的国家来讲,资本的原始积累阶段远远没有过去呢。
  “30亿美金呵”方重感慨的呼了一口气。
  他的老婆小方重15岁,还是瞌睡的年纪,翻了个身,嘟囔着:“喊什么呢?”
  “喊钱?”
  老婆的眼睛一下子睁开了:“你有钱买珠宝了?”
  “你先睡吧。”方重郁闷的将她推倒在床上,自己去书房忙了。
  要完成一笔注资,对于老板来说是个简单的事,谈判签字记者会就行了。但就具体工作而言,却复杂的一塌糊涂。
  且不说各种法律问题,光是有关钱的银行、财务、会计和债权就让人头疼。中国尚未进入兼并重组的时代,因此许多老板在人手不足的情况下,就算看中了兼并的果子,也不会动手,生怕自己被烫成煎饼果子。但若是因此认为懂得兼并的人才就值钱,那也是另一中错误理解。方重在陈氏集团就没屁事做,中国遍地是黄金,能逮住兼并果子的人,多是有良好政府关系的人,在这种上下博弈的过程中,人才的优势比油星还要小。
  当然,毕竟是会有点油星的。
  方重一边幻想着未来的美好生活,一边打电话将下属的亲信叫了起来,并让他们到自己家里来报道。
  兼并是要求保密的工作,尤其是现在这种,稍不留神还有可能被各种机构审查。
  而从个人的心情来讲,方重觉得自己漏夜起床工作,就应该让下属感受一下漏夜赶路并工作的快乐。
  生命在于运动,一名晚上还在运动的公司职员,既能搞好工作,也能搞好同事。
  早晨6点。
  方重打开了电视新闻,没有见到任何报道。这反而让他更放心了。
  要是能多争取一天时间,准备就更充分了。
  早晨9点。
  方重打电话给陈易:“我们做好前期准备了……”
  “知道了。”
  陈易结束通话后,通知祝光梁,道:“用你们最正常的程序,将仓象和刘泰的事通报上去吧。大概多久会有反馈?”
  “48小时内。”祝光梁不敢将话说的太满。自从陈易帮他搞到了代局长的任命,他现在都不敢偷偷踩小人了。
  “那就这样。”陈易转而又电告方重:“最后24小时。”
  船厂的党组书记乔山并未外逃,他一定会尽可能的将此事压下来,从而留给打乱了节奏的先生们一个星期甚至更久的调整时间,
  但陈易可不准备留给他们那么久。
  ……
  第三百九十八章 节奏(2)
  祝光梁将消息以通报的形式传了上去。比其预想的时间稍早一点,第三天的市政府会议中就报告了此事。
  仓像带走了7600万美元,正是船厂火灾后,保险公司的部分赔付金以及公司用于新采购的资金。刘泰是配合作案,顺便卷走了保险库中的400多万人民币,以及一笔应付款项100余万。在8。4%的汇率下,江南船厂一下子少了6。5亿元的现金。
  市政府会议一结束,此消息就传的沸沸扬扬,虽然只在机关圈子里传,但不用陈易去问,自然有人报告上来。
  不用说,各大银行、各家船厂的供应商,债权方,都会同一时间知道此事。
  霎时间,江南船厂就成了江宁人关注的焦点,特别是被挤的水泄不通的办公楼,几次成了电视报道的焦点。
  方重幸灾乐祸的道:“以前的船厂拿材料是一年一付钱,现在他们就是拿了支票出来,人家还要担心你帐上没钱。”
  “船厂有收到报价吗?”
  “还没有。只是按照现在的情形来看,要想让船厂恢复正常运行,至少得补上3倍的钱才行。”方重做了十几年的投资工作,江宁认识的朋友也很不少。像是江南船厂这样的国企,说是四处漏风有点过份,说是筛子真便宜了他们。
  一家国企女领导若是上班未带卫生巾,她只需要在早晨的会议上说“我们购买点卫生巾当礼品吧”,不等午饭时间,卫生间里至少能堆5个牌子的卫生巾,而且防漏防渗什么品种都有。
  “3倍就是20亿元?”
  “是。”
  “贵了点。”陈易其实并不想要造船厂的。
  现在都是21世纪了,造船虽然尤有利润,但终究是一个迟暮的产业。历史上,英国人造过船,美国人造过船,日本人造过船,现在的高价船主要是韩国人在造,中国人在凑热闹。不管未来造船产业是否会挪移到中国来,它终究不再是一个重要产业了。假如一定要与战争和国防挂钩——尽管未来战争的可能性是如此之低——那飞机产业的重要性也是远远超过造船产业的。
  当然,西大陆目前是非常需要船舶的。但它们需要的是江船,千吨就是令人惊讶的大船了,又何必因此收购一家船厂。
  方重不明白陈易的思维模式,小声道:“船厂的债务越多,我们得到股权的可能就越高,这个是好事。”
  “算是吧。就将20亿当作极限好了,不好炒股炒成了股东。”陈易说完,思考了一下,道:“你现在准备一下资料,我们去见人。”
  “是。”
  等见到了人,方重才知道,陈易竟是带自己来找方振南,江宁市的副市长,也是国资委的上级主管领导。这让他不由的感慨万千。想做什么就有什么人帮忙,陈易要想做生意,不富才是怪事。
  方重规规矩矩的向方振南汇报了他们所知道的情况,重点是他们对注资江南造船厂的准备。
  罢了,陈易才笑呵呵的道:“咱不做违反纪律的事,但如果有别的公司注资,或者江南造船厂做出相应的要求,那我们要做那个……什么申购或者竞标的一方。”
  “这没有问题。”方振南爽快的笑眯眯着。
  陈易于是又笑:“要有优势。”
  这次方振南只是点头,却不说话。
  一直到他们离开副市长办公室,方重都在感慨。
  他也是经常接触政府机关的人,别说是副市长了,就是市政府的一名科员,也不一定就露个好脸色给你。何曾有过如沐春风的对话。
  这种感慨自然而然的延续到了工作中,他比先前更严格的要求属下,对一些以往并不关心的细节锱铢必较,熟人的联系和使用也更紧密了。
  可以说,方重以前投资的那些人情债,这次要用掉个七七八八。但这也是他的又一次投资,相当于取现购买了“陈易股”。
  工作仔细了,自然会发现许多以前没有注意到的细节。当天晚上,加班的亲信就来办公室报告:“乔山批了不少条子,主要是钢厂的款。都是没有到期的。”
  “有多少?”方重立刻抢过了报告。船厂用的各种材料中,钢铁毫无疑问是最大宗的支出,且绝不会由他们自己生产。不过,钢厂也是大牌中的大牌,换句话说,那就是反应迟缓。民营小企业会追讨欠债,钢厂却不一定,如果乔山愿意拖的花,至少不会批很多。
  他的手下却没有想那么多,只道:“江宁钢铁厂的多一点,大概2000万,其他不清楚了。”
  “款项可能不好找,找企业,看有哪几家的款项提前支付了,我就在这里等。”
  手下赶紧去联系人。
  大约30分中后,方重就拿到了名单,统共三家企业的,倒也爽朗。
  他也没有闲着,立刻电告陈易,道:“乔山明显是想突击花钱。这些国企估计就是随便打了两个电话什么的,乔山只要露出愿意给钱的样子,谁会闲钱烫手。”
  “这样能花掉多少?”
  “他今天签了3000多万的单子,那就是3000多万的现金,明天估计会更多。”
  陈易马上醒悟,如果江宁船厂将未到期的款项都付给那些大型国企,小企业只怕会更恐慌,这等于是人为造成了挤兑。
  任何一家大型企业都是经不起挤兑的,处于融资困难状态的江宁船厂更是如此。
  “有这么一个内奸,他们债转股还真是好申请。算他们运气好,我也帮他们解决了不少障碍。”普通的债券可是不能转为股票的。债转股是一种相对优惠的债权,在市场上的售价相对较高,利息相对较少。对于国企来说,更不是说发行就发行的。
  通常而言,一家国企首先要证明他们尝试了其他各种办法,然后才能申请改变股权结构的融资。
  虽然不知三菱击倒了哪位官员,但方振南若是批复同意的话,他们的申请会更容易批下来。
  接下来几天,大家都盯着江南造船厂。三菱在等着它坏事,乔山在拚命的坏事,市政府在盛传小道消息,各家供应商在抢着要债,就连陈易都瞅着它什么时候完蛋。
  明安图不知道保险箱是被谁撬了,三菱不知道谁想要江南造船厂,陈易则准备好了钞票等着大幕拉开。
  大家都很开心,除了江南船厂的工人和那些小公司债主们。
  中国的法律从本质上保护国家和国企的利益,也就是所谓的全国人民的利益,至于具体的单个或群体的人民,那自然是要遵循“少数服从多数”的原理,遵循国家代表和国企代表的利益。
  不过,这么大的一家企业,就算是想自杀也得一段时间。乔山差不多用了三天时间,方才将现金派发完毕,在此期间,市政府虽然一直在喊着监督,却没有人真的动作。
  尤为难得的是,乔山书记在此过程中是分毫不取,如若金刚之身的主义战士。
  周末,方振南电告陈易:“造船厂扛不住了。”
  “谁负责债务重组?”
  方振南还惊讶的问:“你怎么知道要债务重组?”
  “他们除了重组,还能做什么。”陈易晒道。他做的事儿和三菱差不多,钱花的不多,关系用的不少。以日本人财大气粗的本性,这次怕是投入了千万级别的成本。
  要是不通过债务重组的方式,其他任何注资形式都要等着二次剥皮,岩崎真善怕是也受不了。
  “市长何复汉亲自主持。”
  “明白了。”
  陈易结束通话后,拔腿就走,到了市政府,就找到了市长办公室。
  何复汉的秘书拦住了他,倒是礼貌的问:“请问您找谁?”
  “陈易,我来参加江南造船厂的债务重组的竞标。”
  “江南造船厂没有债务重组的竞标。”秘书说到这里停了下来,他显然意识到了陈易是谁。
  “如果没有重组竞标的话,重组由谁来完成?”陈易不急着进去,从秘书口中也能得到不少的信息。比起何复汉来说,秘书反而要好说话一点,因为他不敢得罪陈易。
  秘书踌躇的盯着陈易的箱子,似乎有些被他的年龄所迷惑,小声道:“重组当然是由市政府主持。”
  陈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