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旧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汉朝旧事- 第6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濞其实是一个造反界的杰出人才,要钱有钱,要兵有兵,要威望还有威望,而且他还有数十年的革命作战经验,他在起兵之前,作了长期的造反准备,而且口号很明确,盟友众多,即便在大好局面之下,他老人家连后路都准备好了。

  东越就是他的后路。他老人家把后院交给了东越王,把东越王养得肥肥的,一出兵就来个万把人。

  革命友谊真伟大啊!

  在东越王的盛情款待下,如丧家犬般的刘濞似乎又找回了天下第一诸侯的风光,放松了警惕。

  结果再一次证明,刘濞的眼光太差了。

  东越王绝不像他的长相一般和善,一辈子跟你称兄道弟,干起落井下石的事情来也是一把好手。

  周亚夫派使者到达东越,要东越王交出刘濞父子,否则大军马上就到。

  东越王思虑之下认为,以刘濞现在的实力,就算活着,几年后说不定下床都费劲,指望他东山再起不是白日做梦么!

  东越曾出兵助他,刘濞死了就死了,到时候死无对证,免不了被人扣上作乱的嫌疑。东越王决定好事做到底,送佛送到西天,找个机会把刘濞给做了,将功折罪。

  东越王给刘濞下了个套子,他在酒宴上将喝得不省人事的刘濞脑袋给割了,送给了周亚夫的使者。

  刘濞,英雄一世,糊涂一时。 

  他的失败也意味着吴楚挑头的七国之乱走到了收尾阶段。。 最好的txt下载网

第95章:七国之乱12收尾
刘濞的人头一送上来,周亚夫的个人声望达到了顶点。

  将领们对太尉的微词一刹那间烟消云散。周太尉带着他们出关,硬仗恶仗并没打几次,却奇迹般地获得了胜利。

  你说他高明不高明?!

  但是再高明的军事家都容易犯一个老毛病,一个政治上的毛病,这个毛病以前的韩信犯过,他老子也犯过,而他也不幸地走进了同一条死胡同。

  在周亚夫大败吴楚的时候,刘启却在慎重考虑另一个问题,一个让所有统治者都异常头疼的问题:如何驾驭这些功臣宿将!    

  刘启心中的问题暂时没有答案,但另一件事却有了答案。

  周亚夫立了大功同时也有处事不周的嫌疑,这个世界上,有两个人,会让周亚夫日子难过。

  从此以后,对于周亚夫,刘武会暗算他,刘启会防着他。

  当然,刘启脑子不糊涂,有想法也得等太尉料理完那些叛乱的诸侯再提。

  周亚夫没有打算去北方抢功劳,吴楚都灭了,大局已定,如果所有鱼骨头都由他来啃,会落下个抢功劳的嫌疑。周亚夫从父亲的教训中深刻认识到做人要低调,做名人更要低调,好战争功必然招致非议的道理。

  所以,周亚夫只派出韩颓当带兵前往北方助栾布平叛,自己则率大部人马班师回朝。

  七国之乱初,齐王刘将闾原本也信誓旦旦地加入了叛乱联盟。不过这家伙言而无信,关键时刻反悔,白纸黑字的合同他也不认。齐王的行径惹恼了其他四王,他们一致认为要取天下,一定要先干掉这样狼心狗肺出尔反尔的无信之人。

  四王之中的首领胶西王刘卬,安排胶东王刘雄渠,菑川王刘贤跟随自己围城,济南王刘贤负责粮草。

  不过,临淄城并非什么豆腐渣工程,三王攻城一度受阻。然而,这却没有让三王打消继续攻城的念头,他们反而将城池围得水泄不通,发动更加猛烈的进攻。

  刘将闾守得直叫苦,不时派使者出来向三王求和,表示都是同胞兄弟,何必弄得你死我活不成。

  没想到三位大佬言辞拒绝了,大骂这混蛋小子早干嘛去了,要停战也可以,但是求和的方式得改一改,得改成投降,把临淄让出来。

  使者回城作了一番汇报,齐王气得直跳脚,临淄是家底,无论如何不会让给他人。

  既然你们无情,那也别怪我不义。 

  齐王派出路中大夫跑到长安去求救。

  路中大夫一去长安,便是大半个月。齐王摇摆不定的性格再一次显露无疑,眼见路中大夫一直没有消息,只能又使出外交手段,希望与三国联盟。

  结果还是一样。

  这时候,路中大夫从长安到达临淄郊外。当他打算进入临淄城的时候,他发现了一个严重的问题,临淄城已经被围得水泄不通,连只苍蝇都飞不进去,别说他一个大活人。

  怎样才能把消息带给齐国君臣呢?

  冥思苦想之下,路中大夫终于有了一个主意,而这个主意将以鲜血作为代价。

  结果可想而知,路中大夫被活捉了。

  三王没有杀路中大夫,而是叫他给齐王带个话,要么投降,要么城破身死。

  路中大夫当场拍胸脯保证没问题,各位老大放心,你们就等着好消息了。

  他被刘卬的将领押送到城门前,只见路中大夫摆了摆姿势,清了清嗓子,向城上大声喊了起来。

  这番话,震动城池,为临淄军民带去了希望,也给自己的生命划上了句号。

  朝廷已发兵百万,太尉周亚夫击破吴,楚,已引兵救齐,大王请坚守!

  路中大夫回头望着身后浑身颤抖的刘卬等人,一身轻松,一脸微笑。

  他的使命完成了,他的计谋实现了。

  生又何欢,死又何惧!

  路中大夫倒在了血泊中,他用鲜血告诉那些叛逆者,要取临淄,要取天下,就必须踏过无数像他一样的爱国者的尸首。

  路中大夫人生的最后一句预言让惶惶不安的齐国上下有了坚守城池的勇气,齐国臣僚们纷纷劝谏齐王不要求和,应当坚守,等待朝廷援军。

  不久之后,临淄城终于等来了援军。

  栾布,曹襄(曹参曾孙)率军抵达临淄。

  三国战败,临淄围解,三王闹腾了一阵,盟约顿时土崩瓦解,都回老巢去准备后路了。

  三国之围解后,栾布本打算移兵将造反的藩王逐一缉拿归案,在临淄城听说齐王曾有通敌的行为,便将临淄城围住。

  齐王一看吓破了胆,如果认罪,他虽有抵挡叛军的功劳,但是预谋作乱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一旦押解回长安,也是死路一条。如果不认罪,自己这两下子,糊弄一下草包一样的兄弟可以,但要糊弄栾布这样的名将却不可能。他思来想去,找到了一个办法,喝毒药。

  栾布在继续追剿叛军的同时,韩颓当也赶到了胶西国,胶西王刘卬刚从临淄撤围回来不久。

  刘卬得知韩颓当率军前来,心中惧怕,凭他手上的那点兵力要与勇猛的汉军轻骑硬拼,无疑是以卵击石,况且,临淄城败走,他的雄心壮志也在刹那间烟消云散了。

  这位武艺非凡的粗壮汉子,第一件事便想到了生养自己的老母亲,老母亲早就劝他不要反,他却不听,如今兵败而归,把一大家子人全葬送了。

  他取下冠戴,赤脚席藁,在母亲面前痛哭流涕。

  娘,刘卬知错了,连累您了。

  有一种错,犯了一次,再也没有第二次。

  刘卬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心态光着膀子,到韩颓当营前负荆请罪。

  韩颓当不吃这一套,把手中的诏书扔给他。

  刘卬看完诏书,还不死心,不断的辩解。

  韩颓当驳回之后,最后说了声,“王其自图!”,便拂袖而去。          

  韩颓当的话算是给刘卬判了死刑,刘卬你这辈子算是完了,走吧。

  刘卬瘫在地上,耷拉着脑袋,良久,才仰天长叹,哭喊着,卬等死有余辜,死有余辜啊。

  刘卬一路踉跄,回到王府,整理衣装,在祖宗灵位前自杀而死。刘卬的母亲及家人伏在刘卬的遗体上纷纷随他而去。

  一幕惨剧。

  后面还没结束。

  胶东王,菑川王,济南王得知刘卬死讯,不约而同选择了同一条路。

  七王之中,只剩下一个赵王。

  赵王刘遂同样野心勃勃,却同样能力欠缺。尽管如此,他却没有辱没先祖的血统。刘遂宁死不降,死守邯郸。即便遭遇重兵包围,他仍有抱有幻想,幻想着最后的救命稻草,匈奴。他幻想着匈奴能够遵守盟约,前来助战。

  但是,令刘遂绝望的是,匈奴人眼看吴楚兵败,停止进兵。

  刘遂之所以不降,还有一个原因是因为打他的人不够狠。

  郦寄在带兵打仗方面算不上草包,但是说他普通,决不冤枉他。

  郦寄围邯郸围了七个月,硬是拿不下来。

  栾布平定齐鲁大地后,到达邯郸。

  栾布打了一辈子仗,经验丰富,以他长年战场经验,不管多坚固的城墙,必定有它的软肋,如果一时找不到软肋,可以以非常之法突破。

  他在邯郸城转悠了一圈,观察了邯郸的地形地势,突然想到了一条妙计,把问题解决了。栾布命令部队把邯郸城外的河水引向邯郸,任凭邯郸城再坚固,也经不住洪水的冲刷。

  邯郸城就这样破了。

  刘遂自杀,就这样结束吧!

  刘濞,刘戊,刘卬,刘将闾,刘遂,刘贤,刘雄渠,刘辟光,按当初签订的合同一起上了路。

  荣华富贵终不过是过眼云烟而已,何苦又何必。

  景帝前元三年八月,随着七国叛乱的完全平定,刘启终于坐稳了他的江山。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第96章:刘启的盛世1盛世继续
在一场史无前例的大乱中,刘启获得了最终的胜利。

  战争的开始不在刘启的预料之中,战争的结局同样不在刘启的预料之中。我们可以将刘启和刘濞比作两个拳手。他们之中刘启是无名之辈,刘濞却是声威赫赫。刘濞一上场便摆出了最强的攻击架势,一阵左勾拳右勾拳下去,刘启只有招架之功毫无还手之力。然而当刘启稳住阵脚之后,凭借着先天优势照着刘濞一记重拳,结果,刘濞倒下去了。

  在所有人的惊愕中,刘濞快速地倒下,而且再也没有爬起来。

  人们惊叹于青年皇帝刘启的霹雳手段,从此以后,他将不再是那个脑袋长到脚趾头上,只会拿棋盘当砖头抡的急躁毛头青年,他同他的父亲一样,有着强大的手段。

  他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意想不到地解决了藩王问题,代价是失去了一位陪伴他长大的大臣。

  我们在历史的只言片语中,能够看到刘启发自内心的忏悔。然而,晁错应该感到安慰的是,他的血没有白流,他的牺牲换来了一场速胜。

  如前文所说,透过现象看本质,这还是分封制与中央集权制的较量,它以七国之乱为标志,标志着分封制作为行将入木的制度即将被彻底抛弃。

  短短数月的七王之乱,让不少人名扬天下。

  但其中最为得意的是梁王刘武,而最为失意的是骑郎将李广。

  李广在归途中路过梁国,受到梁王的热情款待,梁王刘武高兴之余,颁给了李广将军印,李广不及细想收入囊中。“李广难封”也是从这时开始的。

  李广不会想到,这么一个举动会带给他一个一生难以封侯的厄运。

  在论功行赏的花名册中,可以找到一连串名字,梁王刘武,周亚夫,窦婴,栾布,曹襄,郦商等人,只要立了战功的都各有赏赐。

  而李广没得到封赏,得到的只是一纸调文,赴任上谷太守,算是平级调动,只不过由武职转成了文职。

  受了委屈的李广没有过多抱怨,打点行装,马不停蹄地去前往边疆。

  也就是在马蹄声声的边境,李广成就了自己人生的辉煌,飞将军的名号从此响彻大草原。

  与李广的黯然离开不同,“李广难封”的始作俑者梁王刘武俨然以平乱第一功臣自居。谁的功劳大,谁排第几,原也影响不大,毕竟是天下第一藩王,而且是当今太后的爱子,嚣张骄傲点也无可厚非。但事情坏就坏在,梁王刘武以此为资本,作非分之想,干非分之事—争夺储位。

  刘武还清晰地记得,他的兄长说过“千秋万岁之后传位于王”。君无戏言,皇帝总不能把说过的话当放屁。

  刘武的心中能有这种想法,并不是一天两天了,之前碍于没有建功立业,不能过于明目张胆。

  今时不同往日,刘武有功劳有后台(太后),自然要活动活动。

  刘武的想法首先是在梁国都城开始的。

  他从朝廷获得了丰厚的赏赐。他为这笔钱找了个很好的归宿……房地产。当然,不用过于兴奋,梁王没有很高的觉悟主动建设老百姓的安居工程,比如廉租房,经适房之类的,只要他不来强拆老百姓房子,老百姓就烧高香了。

  梁国都城睢阳一时之间到处尘土飞扬,刘武派出工匠将长安的宫殿画了下来,带回梁国按图兴建。

  “孝王筑东苑,方三百余里,广睢阳城七十里,大治宫室,为复道,自宫连属于平台三十余里”。

  除了宫殿的级别快赶上长安城,刘武把礼仪档次也提升了一个级别。

  他下令,自己出行得称“警”,回来得称“跸”。出行的时候,打的旗号不是以往的专用藩王旗帜,而是天子赐予的旌旗,倚仗队的人数也达到成千上万人。

  刘武的行为明显是奔着天子去的。哪怕就是现在,官员贵胄们出行来个警车开道,群众欢呼,都会被人诟病,更何况是礼法严格的古代。

  然而刘武却仍然我行我素,他的行为已经犯下僭越的大罪。

  所以没多少天,刘启的办公桌上就收到了弹骇梁王的奏章。

  刘启奏着眉头读完奏章,不免头疼起来。

  刘启心里很清楚弟弟的功劳。七国之乱,若没有梁国吸引吴楚主力围攻,周亚夫就不能从容不迫而一举击垮吴王。     

  可有功劳并不能代表就能犯错。其实,真正的让头疼的不是刘武僭越不僭越,僭越的问题好办,一道谕旨下去,有罪就有罪,无罪就无罪,一家人好说话。

  头疼的是后宫的老太太,老太太一直都有兄终弟及的愿望。加上梁王的活动,老太太那边吹来的风更紧了。

  刘启深知,母亲从小就偏爱弟弟刘武,如果不按母亲的意思办,无疑会触怒她老人家。为了得到母亲的宠爱和认可,刘启做了很多事情,甚至不惜说出“千秋之后传位于王”来哄老人家开心。

  可是哄归哄,做归做

  亲情与国情,刘启毫不犹豫选择国情。

  他可以不做一个好父亲,好兄弟,好儿子,但他一定要做一个好皇帝。

  身挑天子重担,肩负着天子安危,天子一个不适当的举动就有可能让数万人死于非命。朝廷的立储制度不确立下来,只会一代代延续祸乱。如果任由刘武继续发展下去,也许刘长的昨天就是刘武的明天。

  经过不断的思考,刘启决定做一件事来消弭所有的祸源。

  这件事是立储。

  立储是件大事情,必定要通过太后的首肯才行。

  虽然明知太后偏向梁王,但刘启有信心说服老太太。

  因为他提出的人选同样深得老太太的欢心,这个人选是刘启的长子刘荣。

  薄皇后无子,刘荣是刘启宠妃栗姬所生,所以刘荣是长子,但不是嫡长子。依照旧制,如果皇后无子,是可以立贤的。

  不过,刘启的儿子们多数还是天真烂漫的少年,不少还在襁褓中吃奶,贤不贤一时半会儿看不出来,所以刘荣就当仁不让了。

  而且,最重要的是老太太也是十分喜欢这个长孙。

  刘启深思熟虑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