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旗护卫队》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国旗护卫队- 第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突然,副大队长的目光停留在了侯常伟的身上。
  看到侯常伟的第一眼,杜新华像是被电了一下。奇怪?这个兵怎么以前没见过呢?再仔细一看,又觉得这个兵有些面熟,如果没有错的话,这个兵也应该是自己从文登带回来的。
  盯着队伍里的侯常伟做了几个动作之后,杜新华更加纳闷了。这个兵条件不错,队列动作也做得很出色,自己以前怎么就没有发现他呢?
  在护卫队已经挑选的兵里有一个不是太理想,身高有点欠缺。杜新华当即就做出一个决定,他要让这个兵去把那个兵替换下来。
  在实施这个决定之前,杜新华打算先把这个兵叫出来简单地考核一下,看看他究竟是不是那块料。
  想到这里,杜新华就冲着训练场上喊道:“十排右数第九个兵,出列!”
  当侯常伟意识到杜副大队长喊的那个兵就是自己时,他内心涌起一阵激动。他隐约感到自己进国旗护卫队的机会来了。
  这些天,杜副大队长给国旗护卫队挑兵的消息早就传开了。侯常伟当然也想去,但却一直没有机会。每次挑兵,班长都想办法把他藏起来。对迟班长的做法,侯常伟也能理解。迟班长这么做一是看得起自己,二也是为了自己好,所以他也不好说什么。但从心底里来说,他还是想去国旗护卫队,想去为祖国升旗。在他心目中,能进国旗护卫队,每天为祖国升旗,那是无上光荣的事情。
  侯常伟兴冲冲地走出了队列。
  就在杜新华把侯常伟叫出队伍让他做几个动作的时候,已经看到这一切的迟班长内心是万分的焦急。他不想让自己几个月来的心思白费,于是灵机一动,他赶忙跑到了杜副大队长的身后。
  杜副大队长下口令让侯常伟做几个队列动作。还没等侯常伟做,站在杜副大队长身后的迟班长就开始冲他挤眉弄眼。侯常伟明白迟班长的意思,他是想让自己不要把动作做得太标准,免得被国旗护卫队挑走。
  虽然侯常伟很想去国旗护卫队,可一想到迟班长平日里对自己的那些好处,也就磨不开面子去违背他的意思。
  于是,侯常伟的几个动作就做得有些稀拉,和刚才在队伍里的样子完全判若两人。
  杜新华又纳闷了。真是奇怪,这个兵到底是怎么了?难道是因为紧张?我自己不厉害呀,他怎么会发挥得这么差?
  杜新华让侯常伟把几个动作再做一遍。这回杜新华终于发现了问题。他看到侯常伟在看着他的同时,眼神还时不时地越过他看着他身后的什么人。
  杜新华转过头,一眼就看到了比他还要忙活的迟班长。
  队伍里的兵们哄堂大笑起来。杜新华终于明白了,原来这个班长也在打这个新兵的主意,想把他带到故宫中队去。
  杜新华什么也没说,就把侯常伟叫到了操场一边的办公室里。
  关上门,杜新华就对侯常伟说:“把刚才的动作再给我做一遍。做之前,给你三分钟时间考虑。我要告诉你的是,目前你只有两个去处,要么留在新训基地喂猪,要么去国旗护卫队升旗。”
  侯常伟太高兴了。他终于有了选择的权利。他认认真真地把几个队列动作又做了一遍。最后,他选择了去国旗护卫队升旗。
  临离开新训基地的时候,侯常伟才知道,新训基地压根就没有什么猪圈,一切都是杜副大队长的计谋。
  后来,走进国旗护卫队的侯常伟成长为护卫队里令人瞩目的左护旗手。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4 金水桥上的父子握手(1)
现任副大队长的王丙乾,曾经是国旗护卫队的第11任队长。
  说起当初进国旗护卫队的经历,他不由得提到了自己的父亲。
  还是在1990年的时候,由于王丙乾的弟弟生病,父母带着弟弟来北京的大医院做手术。在弟弟住院的那些日子里,父母每天都途经天安门广场来往于医院和住处之间。
  一天早晨,当王丙乾的父母又一次途经天安门广场的时候,正赶上升旗时间。当时还是国旗班时代,国歌声中,王丙乾的父母被庄严的升旗仪式震撼了。王丙乾的父亲满怀憧憬地对身边的妻子说:“要是咱们丙乾将来也能到这里当兵就好了,不光他光荣,我们全家也跟着光荣。”
  王丙乾的母亲觉得丈夫的畅想好是好,可就是有些不切实际。儿子一直有去当兵保卫国家的远大理想,可中国这么大,部队这么多,怎么会正好被分到天安门广场上来升旗?
  于是,王丙乾的母亲就嘲笑自己的丈夫说:“我看你是做梦娶媳妇——净想好事了。”
  父亲还沉浸在自己的美好想象里,他坚信这一切有希望成为现实。一时间,远处旗杆下那个威武的升旗手仿佛幻化成了儿子的身影。王丙乾父亲的脸上露出了满怀憧憬的微笑。
  一回到河北衡水的老家,父亲就拍着王丙乾的肩膀,把他在天安门广场上的所见所闻告诉给了13岁的儿子。
  父亲对王丙乾说:“儿啊,当兵就要像天安门广场上国旗下的兵那样,时时刻刻捍卫国旗的尊严,扬国威壮军魂!”
  在父亲的反复描述中,天安门广场上的升旗兵已经深深地印到了王丙乾的脑海里。但同时王丙乾也知道,即便是自己将来能够验上兵,被分到天安门广场上的几率也很小,正如母亲所说,中国那么大,部队那么多,怎么会有那么巧的事?
  但无论怎么说,当一个天安门广场上的升旗兵,已经成为他内心的一个情结。
  日子在一天天过去,王丙乾也在一天天长大。冥冥之中,他距离那个童年时就深深扎根于心的梦寐以求的理想越来越近了。
  1994年12月,17岁的王丙乾已经长成了一个身高米的英俊小伙。带着童年的那个理想,王丙乾应征入伍。当知道他要去的部队是武警北京总队时,他激动得快要跳了起来。临离开家乡的时候,他没有感到丝毫忧伤,满心里都是对绿色军营的向往,对国旗护卫队的向往。
  然而,事情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在新训基地的头三个月里,他没有听到任何关于国旗护卫队的事情。作为一个新兵,他不好多问什么,只是铆足了劲把队列动作练得好上加好。
  临离开新训基地的前一天,王丙乾所在的八支队组织队列会操。身为队列班排面长的王丙乾站在队列里十分引人注目。
  站在队伍后面的一双眼睛,隔着一排排的新兵锁定了队列中的王丙乾。这人就是时任国旗护卫队队长的陈杰。
  盯着队伍里的王丙乾,看着他把一套动作做下来,陈杰的脸上露出了满意的微笑。
  会操结束后,王丙乾被陈杰从队列中叫了出来。他一看到陈杰队长那高大的身材和标准的军姿,一颗心激动得不由得怦怦跳起来。
  一个深藏于心的预感悄然而至。
  果然,走到王丙乾跟前的陈杰队长问他愿不愿意到国旗护卫队去。
  王丙乾实在是太激动了,竟然一连说了好几个愿意。
  就这样,王丙乾成了国旗护卫队的一员。这是他梦寐以求的愿望。那天,一下了操,他就跑到磁卡电话机旁给父亲打了个电话。他迫不及待地把这个消息告诉父亲。电话那边的父亲激动得半天说不出话来。过了老半天,父亲用颤抖的声音说:“儿啊,这是咱们全家人的光荣,你一定要好好干,到时候我去看你升旗!” 。 想看书来

4 金水桥上的父子握手(2)
王丙乾时刻牢记着父亲的谆谆教导,他不怕吃苦,刻苦训练,时时处处都走在前面。很快,他就成为方队的右护旗手。
  第二年的五一节,父亲真的带着母亲来看他升旗了。接到父亲电话的时候,王丙乾和父亲约定好升完旗后父子俩在金水桥上见面。
  那天,王丙乾的父亲一大早就来到了天安门广场上。看着怀抱礼宾枪的儿子护卫着国旗随着威武的升旗方队从天安门城楼里走出来,这个朴实的乡间汉子激动得热泪盈眶。
  那一刻,他感到无比的自豪和骄傲。
  升旗仪式结束后,王丙乾的父亲按照事先的约定来到了金水桥上。
  时隔许多年,王丙乾至今都还记得父亲当时的神情举止。看到自己从天安门城楼里走出来之后,父亲大步流星地向他走来。
  父子俩在金水桥上相见了。这是自从王丙乾参军以来的第一次父子相见。父亲的一个举动让王丙乾终生难忘。当兵之前,父亲每次和他说话时,都会用手摸着他的头或是拍着他的肩膀,然而这一次却没有。父亲远远地迎上来,伸出两只手紧紧地握住了他的手。
  那场面,完全像是两个领导人之间的亲切会晤。
  父亲说出的话也和以往不一样,父亲说:“儿啊,部队领导把你放在国旗护卫队的岗位上,是对你的高度信任,更是咱全家人的光荣,你一定要好好工作,干出点儿成绩来。”
  王丙乾没有辜负父亲对他的殷切嘱托。他以自己优良的军人素质和坚韧不拔的毅力,在国旗护卫队从一个兵踏踏实实地干起,最终成长为一名优秀的中队长。这期间,他当过班长,提干后又相继当过排长、副指导员、副队长。在每一个岗位上,他都尽职尽责,时刻牢记组织的信任和父亲的叮嘱。
  这些年来,王丙乾共三次荣立三等功。
  自古忠孝难两全。
  2004年3月10日下午,当时任副指导员的王丙乾从天安门广场执勤回来,时任指导员的王晓压抑着悲伤告诉他一个沉痛的消息:“刚才接到你弟弟瞒着你母亲打来的一个电话,说你父亲因脑溢血去世了。”
  说着,王晓就把一张火车票塞到了王丙乾的手里,对他说:“你赶快收拾一下回去吧。”
  听到父亲去世的消息,王丙乾心如刀绞,眼泪忍不住地流了下来。
  最初的一瞬间,他不相信这是真的。怎么可能呢?就在几天之前,父亲还给他打过电话。电话里,父亲还是那句老话,叮嘱他好好干出点成绩来,为全家人争光,为祖国争光。
  想不到,那竟成了父亲的遗言。
  父亲走得太突然了,自己这个当儿子的还没有来得及孝敬他老人家。想到父亲已经永远离开了自己,王丙乾既伤心难过又内疚惭愧。
  此时,作为家中的长子,他是多么想立刻就回到老家,给父亲办个体体面面的葬礼,最后送父亲一程。但一想到中队里的工作,王丙乾伸出去的手又缩回来了。
  此时,正值“两会”期间,是安全警卫工作最紧张、最关键的时候。中队里的所有官兵都是连轴转,在这个节骨眼上,自己怎么能回家呢?
  王丙乾毅然决然地选择了留下。他让通信员悄悄地去把火车票退了,又投入到紧张的执勤工作当中。
  直到“两会”警卫任务完成之后,王丙乾才匆匆赶回老家。此时,他和挚爱他的父亲已是阴阳两隔,一个坟外,一个坟内。
  坐在父亲的坟前,王丙乾对坟内的父亲说了一整天的话。
  他对挚爱着的父亲说:“爹,儿子虽然长得人高马大,却没有给您点一支烟、倒一杯茶,也没有给你挑一回水、热一回炕,儿子对不起您啊!”
  泪水又止不住地从王丙乾的眼睛里流了出来。
  他抹一把泪水,又接着对地下的父亲说:“爹,儿子虽然是个不孝的儿子,但儿子却时刻牢记着您老人家的嘱托,儿子对得起祖国和人民,也对得起国旗卫士这个光荣的称号。”
  说完之后,王丙乾就把他用过的一副手套和一张“两会”期间立功受表彰的照片埋在了父亲的坟前。
  隔着厚厚的坟头,王丙乾仿佛听到了父亲在地下发出的欣慰笑声。
  临离开父亲坟墓的时候,王丙乾绕着父亲的坟走了几圈正步,算是对父亲在天之灵的一点安慰。
  他在心里向父亲真情表白:“爹,请您老放心,我一定终生牢记您老的嘱托。为了国旗的荣誉和尊严,我将义无反顾,什么都可以付出,哪怕是自己的生命。”
  

5 升旗手的参军路(1)
2002年入伍的高红甫已经在国旗护卫队当了7年升旗手了。7年里,他的沉着、大气和稳重给国人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没错,他就是那个每天早晨奋力挥臂把国旗撒向蓝天的升旗手。他的这一动作反复地出现在荧屏上,成为升旗仪式的一个浓缩了的经典性动作。
  每天清晨,随着他的奋力一挥,鲜艳的五星红旗在国歌的伴奏下冉冉升起。一同升起的还有亿万华夏儿女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这些年来,高红甫的一张典型的中原汉子的国字脸已经被国人牢牢地记在了心里。
  看着他奋力一挥的威武雄姿,人们禁不住对他的过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记得有一次,一个来国旗护卫队参加完爱国主义教育的小学生问高红甫:“叔叔,你是不是小时候就会升旗呀?”
  高红甫一下笑了,忙说:“我像你这么大的时候,还没有来过北京呢。”
  于是,高红甫给这个小朋友讲起了他由一个乡间少年成长为一个光荣的升旗手的经历。
  1985年,高红甫出生在河南滑县的一个叫高寨村的村子里。高红甫是爷爷奶奶的心肝宝贝,一直是在他们的呵护下长大的。
  17岁那年,憨厚、腼腆的高红甫已经长成了一个身高米的大小伙子。
  受中原传统文化的熏陶,高红甫从小就立下了当兵保国的远大理想。
  但是,在爷爷奶奶的心目中,17岁的高红甫还是一个小孩子。一听说宝贝孙子要去当兵,两位老人流露出了一百个不放心。
  爷爷说:“孩子,你年纪还小,当兵很苦的,还是过几年再说吧。”
  奶奶把一个滚烫的煮鸡蛋塞到了孙子的手里,说:“红甫啊,还是不要去当兵了,奶奶一天看不到你就想得慌。”
  此刻,高红甫十分理解爷爷奶奶的心情,但他的性格里却有一股子坚韧不拔的执著和倔强,认准的路就一定要走到底。
  这时,征兵工作站又传来了武警北京总队要兵的消息,高红甫更是吃了秤砣铁了心,一心要出去闯荡一番。
  高红甫拉着父母一起给爷爷奶奶做工作。在他的一再坚持下,爷爷奶奶含着泪答应了。
  令高红甫万分高兴的是,武警北京总队来带兵的几位领导似乎对他格外关注,亲自到他家里来家访,还问了高红甫很多问题。当问他知不知道天安门广场每天升国旗的事情时,高红甫点头说知道。部队领导接着又问他知不知道有一个专门负责升国旗的国旗护卫队,高红甫茫然了。
  这是高红甫第一次听到国旗护卫队这个神圣的名字。
  几乎是立刻,他就对这支部队充满了崇拜和敬仰之情。
  当然,在高红甫的心目中,国旗护卫队太神圣也太神秘了,他没敢把自己与国旗护卫队联系在一起。在他看来,自己能去北京当兵就已经够幸运了。他发誓,等到了北京之后一定要抽时间去天安门广场看一次升旗。
  高红甫如愿了,他接到了武警北京总队的应征入伍通知书。一个晚上,他和40多名新战友一起登上了去北京的火车。在火车上,一个带兵的班长向高红甫透露了一个令他十分振奋的消息。班长告诉他,像他这样的大个子是有希望被选进天安门国旗护卫队的。
  高红甫兴奋得一夜没有睡着觉。
  天亮时分,火车进站了。
  来接站的是部队的大轿子车。高红甫满心希望大轿子车能把他直接拉到天安门的国旗护卫队里去。坐在车上,他两眼急切地看着窗外,寻找着那些以前在电视上看到的天安门广场的标志性建筑。

5 升旗手的参军路(2)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