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世界大战》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我们的世界大战- 第2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司令官,您放心!这可是我从3万多人里抽调出来的精英,每一个都是我亲自考核出来的。”张建军站在王珏的身后,介绍着这一次前来接收坦克的这些车组成员:“你要是让他们去考皇家大学,可能有困难;但是让他们学习驾驶新式车辆,绝对没有任何问题!”

    “先被急着吹牛打保证!我要的是实际训练成果!”王珏的目光一直盯着火车即将到来的方向,头也不回的对着自己手下的大将王建军说道:“你要是给我闹出什么乱子来,我就把再送来的物资,交给郭兴。”

    张建军一听王珏这么说,立刻拍着胸脯保证道:“放心吧!司令官!我张建军拿项上人头保证,绝对不会出任何问题!他郭兴指挥的是第2军,这辈子就只能跟在我张建军身后吃剩下的了。”

    军队里有竞争并不奇怪,如果军人连互相竞争的意识都没有了,又怎么会有争胜的决心呢。王珏听到张建军在他面前说第2军是万年第二也没有多说什么,因为他知道郭兴那边说第1军也没有什么好听的形容词。

    私下里郭兴说第1军只不过是成立的比较早罢了,而他麾下的第2军才是新军实实在在的主力。而在辽东初战的时候,第一军和第二军打出的战绩也半斤八两,所以两个人都憋着一股劲,等着下一次参战的时候,打出让对方心服口服的战绩来呢。

    这个时候远处传来了火车的轰鸣声,那列让王珏还有张建军等新军将领们牵挂的火车,终于在众人面前露出了它的身姿。拉响了汽笛的火车没用多少工夫就驶入了台安车站,然后缓慢的停靠了下来。

    王珏的面前正好就停着这么一节平板车厢,车厢上面用帆布盖着一辆造型奇特的车辆,这就是1014厂生产出来的叫坦克的武器装备了,张建军看到之后,立刻就被这种武器高大威猛的体型给震慑住了。

    1号坦克的车高超过两米,长度接近5米,对比原本那种并不专业的装甲汽车来,可以说是强大了不知道多少。随着列车而来的还有专业的维修工人5名,随车到位的1辆改装好的拖车,以及2台备用的发动机,加上负责押运的整整300名全副武装的士兵。

    当然还有几名负责坦克生产的技术人员,以及跟着他们的记录员还有保密人员,这些人的人数也不少,加起来也有五六十人。很多宝贵的意见还有相关的使用问题,不仅仅需要部队内部统计,生产单位也要及时跟进才行。

    王珏还有朱牧为了这个项目挥金如土,砸进去了数以亿计的经费,当然不是一锤子买卖。要想在这种武器上形成大明帝国自己的优势,要做的事情自然有很多很多,发明出来只是一个开始,跟进改良甚至发展出一系列的武器,才是未来发展的方向。

    “还真是个大家伙!”张建军看着这些被帆布盖住的坦克,最终只说出了这么一个形容的句子来。然后新军士兵们就迎上了跳下列车的士兵,开始帮忙将这些巨大的家伙从列车上弄下来。

    即便是这些坦克只有10吨重,并非太过巨大笨重,可是将这些新设备从列车上全部卸下来,还是要耗费不少功夫。新军士兵早就准备好了简易的吊装设备,可还是因为估计不足,乱成了一团忙活了许久。

    这列专列上,除了一辆拖车和10辆坦克之外,还有两节油罐车以及10辆装满了油桶的卡车,作为保障车辆一同送到了前线部队手中。毕竟这些东西从前根本就没有在部队里大规模的配备过,所以后方也想了不少问题,准备了一些解决手段。

    站台上,士兵们正在热火朝天的将这些车辆从列车上卸下来,王珏和张建军以及一些指挥官们,却围住了随车一同赶过来的坦克生产负责人,以及相关的那些技术人员。王珏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提问,这些人负责回答,包括一些注意事项,以及坦克的性能等等。

    “正面的主装甲有25毫米厚,足够抵御重机枪在极近距离下的射击,不过侧面就需要小心一些了,毕竟车体重量是有严格限制的。”听到新军军长张建军对防护性能提问,一名专家一点点的介绍道:“最脆弱的地方是车体顶部的散热格栅,应该尽量避免被击中。”

    另一边,王珏对坦克的行进速度更感兴趣一些,负责应对的专家也给出了让王珏满意至极的答案来:“它可以保持每个小时30公里以上的越野速度,比起骑兵来也是具有一定优势的。在实验室内它跑出了每小时55公里的时速来,不过是在公路条件下。”

    “很好!这种坦克我要1000辆,尽快生产出来。”听到这些性能指标之后,王珏没有耐心等待测试的结果,就给出了一个让所有人都吃了一惊的订单数量来。

71平凡的开始

    之所以王珏敢将订单一下子上调到1000辆这么多,最主要的原因是他曾经用坦克的数据反复在新军的演习中,模拟了这种进攻利器的参战效果,他用骑兵代替坦克,在没有实物的时候训练新军士兵在坦克的掩护下攻占敌军坚固的防御目标。

    另一个让王珏立刻就下达了量产命令的原因,是因为他没有时间再继续慢条斯理的测试和等待了。战争已经爆发,他的士兵正在流血牺牲,而这些士兵显然不是为了在战争中被消耗掉训练的,他们是火种,或者说是未来大明帝**队中的骨干。

    “向左一点儿!小心一些!这些设备可是很贵的!”在站台的远处,指挥装卸的军官带着士兵小心翼翼的将这些从未出现过的新式装备弄下了火车,而那些满载着油料的汽车,也由相应的后勤部队接管了起来。

    忙碌的小站上,一名军官拿着接收的文件走到了王珏的身边,他苦笑着将手里的文件递给了王珏,然后吐槽道:“如果真的要找这支部队究竟有什么缺点,我想就一定是后勤补给了……”

    王珏从这名军官的手上接过了文件,然后开始核对上面的物品清单,一边核对一边点头赞同道:“是啊,你要知道,这还只是一个坦克营的编制,就已经让人头疼了。10辆坦克竟然需要50辆汽车,如果不是我已经知道了这个数字,也会被吓一跳吧?”

    其实并不需要如此多的汽车,可是王珏将一个坦克营内其他的编制也计算进去了,才得出了这么一个近似于荒谬的结论来。

    和另一个时空中大家耳熟能详的德国装甲营编制不同,王珏现在还没有想到用独立的坦克编成营级作战单位的想法,他将自己手里的各种装备揉捏到了一块,设计了一个混编的独立战斗部队。

    为了加强这支部队的推进速度,这个营编制了一个炮兵连,这个连装备了10辆卡车,用来拖拽4门100毫米口径的榴弹炮。4辆卡车运兵并且负责拖拽火炮,4辆卡车负责运输炮弹,而另外两辆车运载维修配件还有连部指挥官代步。

    同样的,后勤保障连规模也比步兵营大出了一倍不止。这个后勤保障连目前为止装备了15辆卡车,包括装满了两辆汽车的坦克配件,4辆汽车的坦克弹药,移动的电台还有两个防空重机枪班。

    另外5辆汽车是营部的直辖车辆,包括指挥部以及联络用。这5辆汽车看似不少,其实并不充裕,甚至在组建这支部队的时候,王珏认为给8辆汽车也不为过。不过后来尽可能的压缩规模,才最终定下了5辆这个数字来。

    剩下的20辆汽车,是这个营直属的机械化步兵连的汽车,这个连的规模要比正常的连规模更大一些,所以连同司机在内有200多人。这些汽车内还有步兵专用的弹药运输车以及电台还有辎重车辆,能压缩到20辆也已经非常难能可贵了。

    这样的新式坦克营,还要编制两个坦克连,这两个坦克连,每一个连都下辖两个坦克排,每个坦克排装备4辆1号坦克,连部两辆坦克——所以一个装甲营在最初的编制时,只装备20辆刚刚生产出来的1号坦克。

    根据王珏的打算,这样的一个混编营,最终会每两个编制成一个装甲团,每两个装甲团,会编制成一个装甲师……这样推算下来,大明帝国最初的装甲师编制内,下辖的坦克数量是80辆坦克。

    因为这个世界上还没有人见识过真正的装甲师,所以对比起另一个时空中世界闻名的德国装甲部队编制来,两者之间的差距还是非常巨大的:德国装甲师满员编制是360辆左右的坦克,而大明帝国的装甲师只有可怜的80辆,不足前者的四分之一。

    而大明帝国的装甲师内,满打满算也只有4个连的机械化步兵,用来掩护坦克部队作战。这一切都是源自于没有经验,毕竟王珏可不知道自己手里的这些坦克部队,究竟应该如何投入使用。

    所以王珏认为,在一个师级单位内集中近百辆坦克,已经是非常强大的突击力量了。在大洼反击战中,新军士兵投入了50辆装甲汽车,就已经对叛军构成了压倒性优势,坦克的性能要比装甲汽车更强大,所以集中80辆已经可以构成突破。

    而王珏要的效果,其实就是突破。大明帝国的军队数量在全世界是第一位的,如果可以避免敌军在固定防御阵地上消耗数倍的明军士兵,那么大明帝国就已经胜利一半了。

    打穿对手的防线之后,再投入更多的士兵和对方互换伤亡,就足以让任何一个强大的国家战败了——这就是王珏的想法:由他的新军突破,再投入旧军队消耗。反复几次之后,战争就会结束,因为任何国家都不愿意与大明帝国拖入消耗战的漩涡之中。

    “张建军师长,你的这个特殊实验营的1连,接收这10辆坦克,然后带着2连反复的学习操作,我要在第二批坦克到来之前,让至少200人掌握坦克的使用方法,能不能做到?”王珏从远处那些被扯去帆布的坦克那边收回了自己的目光,开口问身边激动的张建军。

    张建军没有丝毫犹豫,赶紧立正敬礼回答道:“请司令官放心!我会亲自主持这个工作,保证按时完成您的命令!大明帝国万岁!皇帝陛下万岁!”

    王珏听到了张建军的回答之后,点了点头没有再说什么,他带着身后的新军参谋部军官,以及其他新军部队调来的观察员们,径直走出了小站,跨上了战马向着远处颠簸而去。而他们的身后,台安小镇的站台上,士兵们依旧在忙碌着,忙碌着组建着这个世界上,第一支装甲部队。太阳高高的挂在天空,照耀着每一个人的脸庞,这一天似乎值得纪念,可却又似乎只是平凡的一天……

72谁家都有秘密武器

    如何考验一个帝国拥有着全世界都无法比拟的冶金和锻造技术呢?大明帝国用来证明自己的方法,就是建造一种全世界都无法生产出来的重型火炮。用其空前绝后的口径碾压其他国家同样类型的竞争对手,然后傲然于世证明大明帝国的技术国际领先。

    这种巨炮就是堪比一艘驱逐舰重量的超级大炮,永乐大炮!生产这种火炮的蚩尤公司,用这种手段证明了它无与伦比的科技积累底蕴,也用它自己的方式,捍卫了大明帝国近500年的尊严。

    并非是只有日本研究秘密武器,大明帝国的镇宅之宝更强大也更可怕一些。1821年皇帝朱长乐在位的时候,永乐大炮第一门建造完毕,先后一共建造了整整5门,用来彰显大明帝国的强大与富裕。

    而且这种火炮比起日本在辽东半岛使用,偷袭大明帝国的时候使用的天照大炮,为了追求射程,口径只有可怜的350毫米;大明帝国的永乐大炮除了在射程上不如天照大炮,其余的性能指标,却强大了数倍。

    在朱长乐的主持下,1821年的蚩尤公司倾尽全力,终于制成了这门史无前例的超重型巨炮,因为设计上的问题,最终口径被定在了一个不伦不类的810毫米上,事实上当初使用的是800毫米,结果因为膛线还有后期加工工艺问题,口径膨胀到了810这个并非整数的数字上。

    从这种火炮被用来以大明帝国的成祖朱棣的年号命名来分析,就可知道朱长乐和大明帝**方对其的重视和厚爱。在第一门火炮建成服役的时候,朱长乐本人和兵部尚书葛天章等人共同出席了这门大炮的验收仪式,它以1100万金币被大明帝国的军方采购,成为这个世界上至今为止口径最大的后膛装填火炮。

    它的炮管长达35米,火炮在战斗状态的全长达到了惊人的62米,高度超过12米,全重1790吨。是日本最大的火炮天照大炮的十倍还多。建造这种火炮对于整个国家的锻造焊接铸造等工艺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最终蚩尤公司完成了任务,让全世界都重新认识了大明帝国的技术水平。

    如此巨大的庞然大物在装配、运输和射击试验时都会遇到极大的困难。在建造火炮的时候,不得不重新设计一个专用的炮弹装填起重机,用来确保弹药的顺利装填。

    甚至在这个专用的装弹机两侧,还预备了两个万能的吊装设备,以备不时之需。因为弹药太过巨大,所以连推送炮弹进入炮膛,都是用机械完成的,毕竟人力在这门巨炮面前显得那么无助和渺小。

    为了把火炮运送到可能的战场上,蚩尤公司不得不另外请专门的列车设计公司,另行为这种巨炮设计了5辆构造特别的巨型运输专列。因为高度还有重量的关系,大部分沿途的桥梁无法承受这样大的重量,山洞也无法穿过,这些列车只好绕过很长的弯路,在平原少弯的地方缓慢前进,将火炮送往交战的地区。

    历经千辛万苦,这些列车承载着用了大炮到达预定的炮击阵地后,要先用3台巨型的起重机设备吊装起火炮的底座,把它安放在并列平铺好的5列铁轨之上,然后再用同样的办法安装炮架、炮管和装弹机构,这工程和建造一座巨大的钢铁堡垒没有什么区别,甚至还要更加复杂一些。

    全部工作由1名大明帝国的炮兵将领指挥,大约1800名训练有素的专门操作这门火炮的士兵,共同奋战整整15天才能基本完成。完成之后高矗的巨炮比5层楼房还要高大,是陆地上少有的可以用雄伟壮观这个词来形容的武器装备了。

    为了保卫这些巨炮,要使用猎犬还有巡逻兵,在附近还要部署防空火力,一门大炮就要超过1000人警戒和看护,更外围的警戒阵地甚至要延伸出5千米开外。

    当然,这一切的辛苦都是为了一个目标,一个可怕的目标而做的——巨炮在组装完成之后,可以一次将整整5吨半重的高爆弹头,精确无比的打到超过30公里之外的目标上。这是人类历史上威力最大的火炮,可以摧毁已经知道的所有固定目标,甚至深埋在20米深的地下掩体,都无法抵抗住它的雷霆一击。

    巨大的炮弹赋予了这门火炮超乎想象的破坏力,使用高爆弹头的时候,触碰爆炸的冲击可以形成大约一个足球场那么大的弹坑——面积大约十亩的圆形弹坑。这可能是核武器之前最具破坏力的武器之一了,至少目前还没有被超越的迹象。

    就在台安的郊区,一截刚刚搭建好的铁轨上,这样的永乐大炮正在被士兵们用吊车以及各种工具拼装起来,那个标志性的巨型炮管,已经露出了狰狞的面容来。

    “在这种时候,劳民伤财的把这玩意儿弄到前线来,兵部那边怎么想的?”负责附近警备工作的新军第2军军长郭兴一边用白手套遮挡着有些刺眼的日光,一边对身后跟着的参谋长抱怨道:“换成100门150毫米口径的重炮,我能把对面的叛军打成蚂蜂窝!”

    “这话可不能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