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春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华夏春秋- 第106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为重要的是,在很多地区,中国并没有合适的基地为自己的军事行动提供支持。比如在欧洲内战初期,中国出了在埃及有一些军事基地之外,几乎就没有基地可以支持中国军队在地中海与欧洲大陆上行动了!而更为重要的是,如果此时中国要想在欧洲大陆进行一场两栖登陆作战的话,那根本就没有合适的方法来将大量的登陆部队送上海滩,更没有能力支持大规模的登陆作战行动!也就是说,维持了数十年的海军发展方式已经受到了严峻的考验,已经无法适应未来的战争了!
  这时候,海上基地这种已经被抛弃了近八十年的武器系统再次引起了中国方面的注意,接着,海军授权几个造船厂对新一代的海上基地进行研究评估,以确定其是否能够适应海军进行两栖登陆作战的要求!最终的研究结果表明,对原先的海上基地概念做一些修正,那么新建造的海上基地,是绝对能够满足海军未来两栖登陆作战需求的,而且还必然将成为未来两栖作战的主力!
  这一研究结果立即引起了中国高层的注意,最后甚至连总参谋部都参与了进来。在欧洲内战的最后阶段,也就是距离第三次世界大战爆发还有一年半的时候,国防部采购办公室最终做出决定,向江南造船厂,大连造船厂,广州造船厂各订购一套海上基地。一种新战舰,在第一次订购时就分别向三个船厂买三艘,这在中国海军史上是非常罕见的事情。但是可以从这一事件中清楚的看到,当时中国海军在两栖登陆作战方面的处境是多么的尴尬,而对于采购新的两栖登陆装备的要求有多么的迫切。而且,也可以明显的看出来,此时中国已经对第三次世界大战有了一个彻底的认识,扩军备战成为了当时的重点!
  战争爆发之后,这三套海上基地都只分别完工了不到30%。随后,在第一次中途岛海战中,中国已经认识到,没有强大的两栖登陆力量,就无法巩固海军的胜果。也就是说,光有一支强大的远洋舰队是无法取得胜利的,必须要有足够的占领与控制能力,这样才能够取得最终的胜利。那么,海上基地就成为了当时发展的关键。因此,在第一次中途岛海战之后,海军要求三大船厂首先保证将海上基地建设完成。虽然,这已经赶不上第二次中途岛海战了,但是毫无疑问的,海军希望在澳大利亚战役期间,这三套海军的新装备能够投入实战使用,以增强两栖作战能力!
  在澳大利亚战役开始前两个月,三大造船厂分别完成了建造任务,并且开始了紧张的海式工作。而在战前半个月,这三套海上基地才到达了拉包尔港。当时,这是高度的军事机密,其外表都做过了处理,从卫星上看,这只不过是一些大型两栖登陆舰或者是运输船而已。因此,这也瞒过了美国的侦察卫星,直到这些海上基地的部件前进到登陆战场附近,并且开始组装的时候,这才引起了美国方面的怀疑,但是没多久,中美双方就相互摧毁了对方的卫星系统,因此,直到战役结束之后,美国方面还在为中国是否有海上基地,或者是中国建造的海上基地的规模有多大进行讨论!
  每一套海上基地是又12个部件组成的,而这12部分中,最大的排水量达到了12万吨,最小的也有8万吨。而在其完成组装之后,其标准排水量为120万吨,在满载的情况下,可以达到180万吨!由这一点就可以看出,海上基地运载能力是相当惊人的,已经远远的超过了任何一种海军舰艇!而完成组装之后,海上基地不但拥有一条1200米长的跑道,可以供各种大型运输机起降,另外还有可以容纳大概3万人的两个海上远征部队的人员,以及其装备,供应其一个月作战使用的物资的空间。如果不运载远征部队的话,完全可以搭载数百架战术战机,以及供其使用一个月的弹药。为了支持两栖作战,这里还配置了完整的海上医疗,娱乐,以及一部分训练设施。同时,还可以做为远征部队的指挥中心,可以容纳一支250人左右的司令部!虽然海上基地在完成组装之后,其航行速度不会超过18节,但是其主要部署在敌人岸基战术飞机难以攻击的远海,加上还有强大的护航力量,所以起安全问题并不严重。而造船厂做个测试,海上基地即使缺少一两个部件,也不会影响到其战斗力,因为超过90%的部分是做了备份设计的,完全可以适应战争的需要!
  毫无疑问的,这是一个非常强大的海上力量。当三组海上基地部署到位的时候,就足以支撑起至少6个陆战队师,或者4支陆军军的作战行动。而这也是中国能够在澳大利亚战役中迅速的改变登陆场,扩大登陆规模,并且进行多次登陆作战行动的关键!如果按照以往的登陆作战方式,由两栖登陆战舰来投送部队的话,那么以当时中国陆战队的行动规模,要想在三个登陆场同时作战,需要投入的两栖战舰数量将会超过1200艘,而这是当时的中国绝对无法承受的巨大压力!
  战役打响之前,美澳联军的主力是配置在澳大利亚东北部的。按照当时美澳两国的预测,中国在澳大利亚东北角登陆的可能性最大,其中又以约克角最为危险。因此,美国部署在澳大利亚的12万陆军中的4万人,也就是大概2个师的兵力是部署在约克角附近的,另外澳大利亚国防军的主力部队的40%也部署在该地区。这并不能够说是美澳两国对中国的登陆意图判断不准确,因为在当时的情况下,中国在约克角登陆的压力是最小的,海上后勤保障线的距离将缩短数百,甚至上千公里,另外在新几内亚岛以及东南亚地区的中国空军也能够为登陆部队提供强大的支援,而不是将压力全都放到海军的身上去。所以,在约克角登陆,中国需要做的准备最少,投入的力量也最少,而且更容易在澳大利亚建立起登陆场。而美国方面通过多次计算机的模拟演习也发现,中国在约克角登陆的可能性是最大的,因此,美澳联军将主力部队都部署到了约克角,以及澳大利亚东北部地区!
  当中国军队在布里斯班的北面登陆之后,这部分美澳军队其实已经失去了价值,很快,一支北上的中国军队就切断了这部分美澳军队南下的路线,将其隔离开来。接着,中国包围了布里斯班港。而此时,美国与澳大利亚方面在布里斯班港部署的守军大概有10万人,但是附近的美澳军队都已经迅速的向布里斯班港靠近,以解救这座重要的港口。结果可想而知,近30万美澳军队最终被包了饺子,完全被布里斯班港给牵制住了。
  毫无疑问的,此时美澳联军的主力消耗得已经差不多了。在布里斯班,以及东北部地区,至少有50万美澳联军无法将其力量发挥出来,使用到更关键的地区去。而这50万大军中,有10万美国地面部队,另外40万澳大利亚军队都是其国防军的主力部队!换句话说,此时美澳联军剩余的部队已经没有了多少的战斗力,虽然数量依旧非常的庞大,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数量仍然在继续增加,但是这些军队的战斗力却在一直下降,根本就不是武装到牙齿的中国军队的对手!
  当第二登陆场开辟出来,大批重型部队上岸,并且向悉尼港推进的时候,澳大利亚方面只拿得出不到20万人的预备役部队防御悉尼,而剩余的那个美军师则早就转移到墨尔本去了!
  攻占悉尼港的战斗只进行了三天,最后悉尼市市长主动投降,宣布悉尼为不设防城市,让城市免遭更大规模的破坏。而首先进入悉尼的是海军陆战队第4师的一个步兵营。接着,十多万中国军队进入了悉尼,占领了这座重要的港口。而大批的运输船只也开始将战斗物资直接运送到了码头上。很多部队的重型装备也是通过码头转运的,在拥有了一座深水良港之后,进攻部队的作战物资有了保证,那么后面的战斗将进行得更为轻松。
  趁着中国军队控制悉尼的几天时间,澳大利亚重新在南部地区组织了防线。但是,这道防线最终只是给中国军队制造了一点麻烦,并且迫使中国军队决定再开辟一个登陆场,而放弃了陆上强攻的计划。因此,从总体意义上来讲,当时澳大利亚军队的行动并没有多大的意义。
  在占领了悉尼港之后,中国方面就下一步的作战行动产生了分歧。一部分将领认为,此时应该调头北上,先夺取布里斯班,控制这座重要的港口,稳固在澳大利亚东部地区的控制,然后再谋求进一步的发展。但是,大部分的将领仍然认为,应该继续向南进攻,因此这次战役的目的就是要彻底的控制澳大利亚人口稠密,经济发达的地区,瓦解澳大利亚的战斗能力,如果不能够迅速的攻占堪培拉的话,那么澳大利亚军队就获得了喘息的机会,而下一步的进攻就将更为困难。而且相对来讲,布里斯班的美澳军队已经成了网中之鱼,什么时候去打都是一样,围困反而能够减少现在的作战压力!
  最终,后者的意见占了上风,战区司令部决定部队继续进攻,并且同意了海军的意见,在澳大利亚南部某港口城市开辟第三个登陆场。而最终的目标选择在了阿德莱德港,也就有了40军与38军遭遇的事情了。
  选择阿德莱德港的一个主要原因是能够从东面包围堪培拉与墨尔本,并且切断美澳军队向澳大利亚西部地区撤退的路线。同时,阿德莱德港是此时美国援助澳大利亚物资进入的一个主要港口,只要夺取了这座港口,那么美国将无法为澳大利亚战场提供支援,减少整体上的战争压力!当然,从难度上来讲,此时美澳联军的主力都已经被围困了起来,澳大利亚的国家动员还没有完成,而且大部分澳大利亚军队都部署到了堪培拉以东的地区,因此后方的防御力量是非常薄弱的,就如同当时的一名海军将领说的一样,只要进入了阿德莱德,那么这场战役的前半段作战就已经成功了!
  进攻阿德莱德港的兵力并不多,只有一个海军陆战队师以及38军,投入的兵力在5万人左右,另外有一支海军舰队担任支援任务。而在此之前,另外一支部队已经横扫了塔斯马尼亚岛,岛上的500多名澳大利亚守军几乎是不战而降,因此在进攻阿德莱德港的时候,登陆部队已经可以得到部分空军支援了。
  38军在与40军会合之后,并没有向东进攻,而是立即向北前进,目标是占领彼得伯勒,切断这里的铁路与公路交通线,以防止美澳军队向澳大利亚西部地区撤退。而海军陆战队第5师则沿着海岸线,一路向东杀去,将整个东南部地区的澳大利亚军队都围困了起来!
  到此,中国在澳大利亚战场上投入的地面兵力已经达到了35万,另外还动用了太平洋舰队60%的力量,印度洋舰队70%的力量,太平洋战区65%的空军,以及战略轰炸机部队40%的力量。投入的总兵力已经达到了75万!可见,这时候,第一阶段的进攻已经达到了顶峰。但是,被围困在堪培拉到墨尔本之间的澳大利亚军队仍然有150万左右,其中战斗力比较强的部队有大概15万。怎么消灭这些澳大利亚军队成为了当时最大的麻烦!
  如果按照以往的作战思想,要硬碰硬的来消灭这些澳大利亚军队的话,那无疑将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不说别的,仅仅是控制这一地区的所有大城市,重要据点,那么需要投入的地面部队至少需要30万!而且,这无疑将会陷入另外一个巨大的泥潭,让中国军队无法从这里抽身!
  战役打响之后的第21天,第一批以色列军队踏上了澳洲大陆。这是以色列政府的一支远征部队,虽然名义上,他们是策应中国军队行动的,但是这支部队的人数达到了15万,而且都是精锐的重型部队,其火力配置甚至超过了一般的中国快速反应部队。显然,他们不是来策应中国军队的,而是要成为一股主要力量!
  这就是中国方面提出的解决澳大利亚问题的一个关键办法,也是当时鲁毅为总参谋想到的一个解决办法。如果中国军队,或者说是东方军队占领澳大利亚会让当地的平民产生反感,甚至因此引发抵抗行动的话,那就让以色列的军队,让犹太人来占领这里,并且进行统治。即使,这样做也许并不能够改变澳大利亚人反抗的本质,但是伤亡却不会算在中国的身上,所以,这将避免中国陷入到一场人民战争的尴尬境地中去!
  当然,仅凭以色列的力量要想占领并且控制整个澳大利亚的话,那并不是一件可行的事情,毕竟,以色列国力有限,而且现在犹太人的总数量还不到1500万,而澳大利亚是一个拥有1亿多人口的大国,以色列军队的数量也不过30万左右,这根本就不可能达到占领并且控制的能力。因此,中国军队仍然将在澳大利亚战场上作战,只不过,中国军队仅仅负责与美澳军队作战,而对后方地区的控制,则交给以色列方面来负责了!
  为了考验以色列军队的战斗力,或者说是减轻当时中国军队在前线受到的压力,减少伤亡数量,以色列军队一踏上澳大利亚的土地,就接到了一个艰巨的任务,去消灭被围困在布里斯班港内的美澳军队!
  显然,这不是一个简单的任务。布里斯班港虽然被围困了20天,但是美澳联军在这里储备的物资足够他们使用半年,而且被围困的美澳联军的数量足足有30万之巨!但是,以色列军人用行动证明了他们的能力,也证明了他们参加这场战争的决心。在第一周之内,以色列军队有以损失不到两个团的微小代价歼灭了5万多澳大利亚军队,其中包括45000人的俘虏!虽然整个布里斯班港的战斗是最后结束的,但是从一开始,以色列军队就没有畏惧过,并且多次以行动证明,他们的战争意志已经恢复了!
  在以色列军队进攻布里斯班港的时候,中国趁机将部署在这里的12万部队抽调了出来,投入到了进攻堪培拉的战斗中去。而此时,美国与澳大利亚军队已经在向西突围了,显然,美澳两国都认识到,再不向西突围,等到中国抽出手来的话,那他们被围困的这些部队就都要完蛋!
  40军在阿德莱德港进行了半个月的休整之后,已经重新投入了战斗,他们的任务是协助38军守住防线,并且对美澳军队进行反击。毕竟,40军是以打进攻为重点的军队,而38军在改建之后,其特色是擅长进行艰苦的防御战。这两支军队成为了美澳军队向西突围的拦路虎。而在这里,战斗也打得最为艰苦,激烈!
  当美国军队准备向西突围的时候,澳大利亚军队其实也已经没有了作战的士气。此时,虽然防御堪培拉的澳大利亚军队的数量达到了35万,但是绝大部分的军队都是二流部队,很多从一线撤下来的军队补充的都是新兵,而大量的新征召的部队根本就没有战斗经验,更谈不上有多少战斗力了,而这些部队在中国军队的强大进攻面前,显得异常的脆弱!
  战斗打到第4天,中国军队就兵临堪培拉城外。这里是澳大利亚的行政首都,城市并不大,人口还没有超过50万,只能够算得上是中等城市,而且在战争爆发的时候,已经有至少20万市民疏散到了乡村以及小城镇。
  进攻堪培拉的战斗打得异常的艰难,澳大利亚政府清楚的知道,这里虽然只是行政首都,但是也是首都,而首都对任何一个国家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如果堪培拉失守的话,那么将对澳大利亚军队的士气产生严重的影响。即使,这是必然的事情,但是澳大利亚方面仍然希望在堪培拉能够多坚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