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少壮派军官,这些军官本身就极富有进攻性。在他们看来,现在中国已经有足够的力量用来发动战略反击了。同时,只有通过打击日本的战争潜力,才能够让中国在遭受最小的损失下,获得这场战争的胜利!
很快,少壮派军官支持的主动进攻战略占了上风。首先,中国防御了八个月,国内机制已经完全进入了战时体制,而且,国家战争机器已经完全发动了起来,中国在印度洋上也制止了日本的进攻行动,挫消了日本进攻的锐气。所以,中国已经有实力打一场有规模的进攻战役了。其次,中国单面防御了八个月,在很大的程度上已经影响到了国民与军队的士气,现在急需一场进攻作战来提高国民与军队的士气。而且,这种进攻作战,能够在很大的程度上限制日本扩张的步伐,能够改变中国现在的战略局势。
当然,中国高层领导都是稳重派的,知道这场战役代表了什么样的意义。胜利了的话,中国将完全改变现在这种被动的局面,同时改善中国遭受到的压力。很可能,这就是这场战争中的转折点,是中日之间力量平衡的一个转折点。但是,失败的话,恐怕中国的处境将更为艰难,因为要发动这么一次进攻作战,必须拿出中国海军的所有力量来。那么,失败之后,中国就必须要更长的时间积聚力量,这种被动的战略防御状态将持续更久的时间!
所以,在海军部制订详细的行动计划时,中央军委只有一条要求,确保行动的胜利,确保胜利完成任务,绝对不能让海军舰队遭受到更大的损失!为了做到这点,海军部的参谋人员做了非常巨大的努力。
首先,在选择发动战役的时机上,选在了日本准备登陆关岛的前夕。关岛的重要地理位置是不用说的了。虽然,现在关岛已经是一个独立的国家,但是在战略依靠上,中国基本上控制了关岛。而这也是中国从南美洲地区获取战略物资最重要的中转站。所以,关岛对中国的战略价值是非常巨大的,即使,现在中国与南美洲之间的通道,主要走的是南大西洋,好望角,印度洋这条航线,但是如果能够打通西太平洋这条航线的话,中国就将更方便的获得南美洲的战争物资。为此,日本早就制订了攻占关岛的计划,只是在这之前,日本必须要先占领东南亚地区,所以攻占关岛的计划延迟了。现在日本已经控制了东南亚的局势,能够分兵关岛了。所以,日本已经开始向关岛方向集结登陆兵力,准备在关岛实施一次大规模登陆行动!
中国在关岛上只有一支500人的部队,主要是控制关岛上的警备雷达。而在这之前,中国已经决定向关岛增兵,但是增派的兵力在日本完全控制了琉球群岛与菲律宾群岛之后,已经无法到达关岛了。所以,中国在关岛上的防御力量非常薄弱,根本就无法抵挡住日本的登陆行动!
中国选择在登陆关岛时发动对日本的战略反击战役,其实就是打了一个时间差。此时,日本主力舰队部署在日本本土南部海域,一方面可以支持登陆关岛的行动,另外一方面,又对东海与黄海构成了威胁,能够及时的阻挡住中国舰队的突围行动。但是,日本海军却必须要分兵关岛,所以能够用来与中国舰队作战的兵力自然少了很多!同时,这也能够牵制住日本在关岛上的登陆作战行动,在很大的程度上,掩护了关岛!
而在选择兵力方面,这次集中体现了以航母为核心的海军战术思想。虽然,在前面的数次海战中,战列舰表现出了极为强大的打击能力。但是,从反应速度,以及打击密度上来看,战列舰并不适合进行持续的打击作战任务。而且,战列舰本身也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包括主炮的持续作战能力,打击的准确性,还有打击的有效性,这些都不及航母。当然,为了减少作战成本,战列舰仍然参与了这次行动,只是战列舰的主要任务是轰击地面目标,为航母提供最强大的防空掩护火力,而并不承担海战打击任务!
从这里可以看出来,中国海军在发现战列舰本身存在的多种局限性之后,已经改变了海军作战的战术思想,将航母当做了首要的兵力。而这是海军思想的又一个巨大的转变。可以说,从第二次朝鲜战争之后,战列舰正式成为了海军主力战舰之后,海军思想的又一次巨大的改变。而这种改变,最终决定了战列舰与航母这两种海军主力舰种之间谁是最重要主力战舰的地位!
为了保证海军航母舰队拥有足够的作战力量,中国将现有的8艘超级航母都集中了起来,组成了一支21前半叶最大规模的一支海军舰队。本来,中国还准备将最新完工的一艘“黑龙江”级航母,“汉江”号编入打击舰队中,但是在“汉江”号试航的时候,主推进系统出现了问题,经检查是最右边的主推进轴效验不准,造成了共振,最终破坏了这根推进轴。而这个问题只有回到海军造船厂进行全面修理才能够解决。所以,“汉江”号的服役时间推迟了3个月,已经无法参加这场海战了。
就算只有8艘航母,这也是一支非常强大的舰队了。舰队拥有作战飞机750架左右,其中攻击机400架,战斗机280架。而这么强大的一支航空兵力,足以保证舰队执行任何一次的打击任务。同时,分布在朝鲜半岛上的中国空军还能够为舰队提供支持,至少能够出动500架作战飞机配合舰队行动。战略空军也准备了至少80架战略轰炸机(其中24架是最新出厂的),准备为舰队提供及时支持!
当然,为了保证海军的攻击机能够具备打击日本主力战舰的能力,这次将所有才出厂的新式反舰导弹都分配到了这支舰队中,同时,还有4艘航母携带了200架才出厂的新式攻击机。因为战争的需要过于紧急了,这种攻击机的原型机只进行了为期2个月的试飞实验,完成了检验项目中的75%,就被海军匆匆的接收了过去。当然,在开展之前,战机又进行了一定的检验,战斗机制造厂的工程师也赶到了航母上,准备随时针对暴露出来的问题进行修改。当然,这也是迫不得已的办法,谁叫战争的需要比任何需要都更重要呢?
除了航母以及航空兵力之外,舰队还配备了6艘战列舰。其中,航速最慢的两艘,即两艘“太湖”级战列舰将与另外3艘巡洋舰,6艘驱逐舰组成打击舰队,在主力舰队前方活动,负承担起舰队的第一道防空拦截线,同时执行第一轮对地打击任务。另外4艘战列舰,包括三艘“兴凯湖”级战列舰,以及“色林错”级战列舰(中日战争中非常有名的“西藏”型战列舰的第一艘,因为该级战列舰都以西藏的湖泊命名,所以有了这个别号)的首舰将伴随主力舰队行动,一方面承担舰队的主力防空作战任务,同时,利用射程更远的主炮,配合两艘“太湖”级战列舰执行对地打击任务。
本来,在战争爆发之后,海军部强烈要求对“太湖”级战列舰的主炮进行改进,甚至是换上新的主炮。但是,在换装主炮方面,存在着巨大的技术难题,主要是“太湖”级战列舰设计时,并不是按照模块化方式设计的,当时中国也没有能力对这么大的战舰进行模块化设计建造。所以,很多接口都不能与新式的战列舰主炮通用。另外,战列舰主炮的生产速度并不高,即使是扩大了生产能力之后,主炮的生产速度也仅仅勉强的跟上了新式战列舰的建造速度。所以,首先必须满足新式战列舰对主炮的需求,才能够考虑对“太湖”级的改进工作。而这个问题一直存在着,直到战争结束,仅存的一艘“太湖”号战列舰都没有进行改装,因为对一艘战列舰进行改装,成本效益并不划算!
为了掩护舰队的安全,另外还配备了至少24艘巡洋舰,36艘驱逐舰,同时出动了至少12艘核潜艇,为舰队提供反潜掩护。另外,至少还有10多艘核潜艇执行外围的侦察与反潜行动,并且承担起了拖延与阻止日本主力舰队的重任!
可以说,中国海军部为了保证这次行动的成功,几乎动用了中国海军75%的主力战舰,包括9艘航母中的8艘,8艘战列舰中6艘,75%的巡洋舰,与50%的驱逐舰,另外还有40%的攻击型核潜艇!这是中国海军在此时能够集中起来的所有力量了。当然,这支舰队的实力,已经能够与此时的日本主力舰队相匹敌,甚至在航空作战能力方面超过了日本主力舰队。最主要的是,中国舰队将获得空军的强大支持,这也是最后行动成功最重要的保证。
此时,日本集中在种子岛东部,日本本州岛南部的西太平洋海域上的主力舰队拥有6艘航母,7艘战列舰,以及数十艘护航战舰。其实力与中国主力舰队不相上下。可以说,中日双方此时的战争神经都已经绷到了最大限度,决战再所难免!
从双方舰队的编制上可以看出来,日本更为重视战列舰的使用与价值,特别是重视战列舰主炮的强大打击力量,因为根据此时的战争经验,还没有任何一种海军装备能够抵挡住战列舰的主炮打击!当然,这也是与日本的国力,特别是科技力量息息相关的。中国在发现航母攻击机难于对对方有重装甲防御能力的战列舰构成威胁之后,立即加快了新式反舰导弹的研制速度,很快就拿出了新一代的,能够对付日本战列舰的反舰导弹,同时也提前完成了携带这种导弹执行攻击任务的攻击机的设计与定型工作,在几个月的时间之内,就为海军制造出了第一批攻击机,使其具备了初步的作战能力!
日本的科技能力并不弱,但是比中国还是差了一些,要想立即拿出能够对付中国战列舰的反舰导弹,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当然,如果日本集中力量突破技术难关,并且集中力量生产这种导弹的话,其实也不会比中国慢多少。但是,在确认了战列舰的强大打击力量,以及对付反舰导弹的强大防御力量之后,日本海军内部,战列舰派占据了绝对的优势,压制住了主张以航母为核心的另外一派。所以,在研制新式反舰导弹,以及新型攻击机方面,日本的步伐并不快,而这其中,战列舰派的打击与限制,起到了绝对不能忽视的作用!
当然,关于航母还是战列舰,到底哪种战舰才是海军主力的问题,并不仅仅存在于日本海军中。特别是随着材料技术的进步,以及电磁炮技术的发展,战列舰具备了超远程的打击力量。而这,一直是战列舰所欠缺的方面,也是当年战列舰遭到淘汰的最主要的原因。现在,这些问题都解决了,而且战列舰的打击能力比航母载机更为强大,那么战列舰能够取代航母的位置,自然成为了争论的焦点。
但是,不管是中国海军,还是美国海军,乃至后来的欧洲与俄罗斯海军,最终还是承认了航母的核心地位。因为,随着技术的进步,航母的生存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随后,攻击机的技术,以及反舰导弹的技术都大大提高了。特别是中日战争的结果,彻底的改变了各国对战列舰的认识。从很大的程度上来讲,战列舰确实是进攻的利器,但是绝对不是决定海战胜负的主力战舰。因为,战列舰存在着的天生缺陷,是永远无法弥补的!
当然,战列舰并没有因此退出历史舞台,而是作为海军的一种重要战舰生存了下来。首先,战列舰强大的对地打击能力,以及高效率的作战方式,是航母所无法具备的。关于战列舰作战成本,与航母作战成本的对比,在前面的篇幅中已经介绍了,所以在这里也就不再多说。另外,战列舰作为航母最强大的保镖,一直在海战中起到了非常巨大的作用。特别是随着粒子束武器,以及聚变核能技术的进步之后,海战与空战模式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那么战列舰的地位更无法取代了!而这也最终确定了战列舰的地位,作为航母的辅助战舰,成为了海军的另外一种主力战舰。而随着战斗任务的不同,战列舰与航母将在各自的领域,承担起主要的作战任务!
非常可惜的,而对中国来讲却是非常幸运的,在中日战争时期,至少是在前半段的战争期间,日本海军的主要将领都没有认识到战列舰的这种局限性,以及航母在海战中的重要性。所以,日本在提高航母作战能力,改变海军现在结构方面做的努力是相当少的。而在战争的后期,虽然日本已经认识到了战列舰的局限性,知道海战的主力仍然是航母,而非战列舰,但是此时日本再做什么努力都已经迟了,此时日本已经无力挽回败局,更不可能获得这场战争的胜利了。当然,即使日本在战争的初期认识到了这个问题,以日本的战争潜力,也绝对不可能获得这场战争的胜利,最多是将战争的时间多拖延几年,同时造成更多的财产与人员损失而已!
在海军部与空军部联合制订好了这份决定中日战争发展方向的作战计划之后,随即得到了总参谋部与中央军委的批准,随即就开始了紧张的准备工作。
10月初,第1,第2与新成立的第3舰队(下辖1艘航母,1艘战列舰,以及4艘巡洋舰,6艘驱逐舰,主要执行在南海地区的护航行动,而现在也被调了过来)开始向黄海北部海域集中。而这些舰队都是沿着中国沿海地区北上的,主要就是躲过日本的侦察,达到隐蔽行动的目的。
12日,第3舰队与第1舰队在长江入海口处会合,开始了联合作战演习,同时第3舰队的指挥权交给了第一舰队的中将指挥官皮定均,而第3舰队指挥官席林少将成为了舰队参谋长。两人由回到了以前的位置上,成为了合作的伙伴。
15日,舰队在青岛港外与第2舰队会合,皮定均中将作为联合舰队指挥官,接收了第2舰队的指挥权,而第2舰队原指挥官成为了舰队副指挥官。同日,这支庞大的联合舰队开始在渤海出口处开始了联合演习,主要是训练三支舰队之间的配合作战能力。
18日,舰队完成了初步的训练工作,以“洪泽湖”号战列舰和旗舰的先前舰队向济州岛方向前进,以加强济州岛的防御力量,同时负担起了舰队先前的掩护工作。同日,伴随舰队训练的潜艇部队中的12艘核潜艇脱离了联合舰队,开始向战区部署,它们承担的主要是先前反潜作战任务。
随后,舰队继续进行演练,最主要的原因,是原三大舰队之间的配合并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而皮定均中将在请示了海军部之后,决定延迟行动时间,必须要让舰队之间的配合达到一种完美的程度,才能够保证行动的成功,如果贸然行动的话,恐怕将遭受到巨大的损失!
直到10月底,中国的这次军事行动的保密工作都做得很到位,日本并没有发现中国已经开始在黄海北部海域集结兵力的行动。但是,到10月30日,中国舰队的这次行动终于被日本人发现了。
日本发现中国海军舰队已经“消失”的事情完全是一次偶然。因为按照中国海军故意泄露给日本的情报,中国第3舰队将在海南岛的海军基地进行3个月的休整与修理,而且中国的伪装工作也做得很到位。但是,到10月底,一直在海南岛上监视中国第3舰队的日本间谍发现了蹊跷之处,因为按照任何一支舰队在休整时期的做法,即使再困难,也要维持航母上飞行员的正常训练。但是,中国舰队在这里停留了近一个月,却没有见到任何一艘航母出海执行训练任务,甚至很少有海军战机利用陆上机场进行训练!很快,日本间谍就侦察到这不是真正的第3舰队,只是一支伪装的舰队!
接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