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贼》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明贼- 第54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动着。

    这种炮击的效果早在朝鲜时,顾全有就就已经见过,今时今日,因为有了这种火炮战术,步卒们仅能在铺天盖地的炮火覆盖之后再冲上去拣一些残羹冷炙。

    ……

    北京城头,值夜的将士们听到此起彼伏的隆隆炮声都不免心惊胆战。这些京营出身的明军虽然也见识过神机营的火炮,但比之今夜的场景骇人却简直有天上地下之别。

    “将军,这就是传说中的三卫军?他们请来了雷公电母不成?半边天都被照的通亮!”

    京营的游击将军也何曾见过这等场景,但又为了不至在属下面前丢了脸面,只能硬着头皮答道:

    “慌个甚来?三卫军也是明军,能请来雷公电母岂不更好,省得咱们和鞑子硬拼,都妄自送了性命!”

    重任连声附和,都暗暗祈祷着三卫军今夜一战能赶走鞑子。

    “噤声,噤声!镇虏侯来了!”

    得到了决战打响的消息,李信又如何能够安枕。带着一干部将踏上了北京城头。不过与寻常时不同,一直紧随在他左右的顾平虏却没见踪影。

    此时的京营将士中多有传闻,这位京营总兵曾经背叛过镇虏侯,别看两个人现在好像什么事都没有,实际上却是貌合神离。

    今夜此人的缺席似乎也印证了这个传闻。

    实际上,顾平虏此时也无暇分身,因为他受了镇虏侯之命要去见一个人。

    这个人正是被罢黜的前内阁首辅周延儒。

    “顾将军来的正好,诸位阁老也都在,说说京城外的局势吧!”

    顾平虏平静的扫了一眼密室中的诸位。范复粹、李侍问、还有几个他眼熟却叫不上名字的侍郎都赫然在列。

    “今夜之战是镇虏侯计划中决战,旨在毕其功于一役!”

    范复粹却很是担忧:“此等行径与赌徒何异?万一不敌鞑子,难不成还要大明一同跟着他赔进去不成?”

    “范阁老所言甚是,秦晋马贼出身,过惯了刀口舔血的日子,嗜赌成性,谁又能管得住了?当初如果在他未起之时将之剪除,朝廷又岂会有今日之危难?”

    李侍问跟着恨声连连,他与李信之间有着解不开的仇疙瘩,当年的火烧宅邸之辱若不雪洗,真真是死也难以瞑目。

    见气氛不对,周延儒赶紧说道:“现在不是口诛笔伐的时候,咱们就是要趁着李信那笑竖子焦头烂额之际,采取突然措施,一举将其剪除,为国除此悖逆奸贼,以正朝廷纲常!”

    范复粹与李侍问二人也赞同周延儒的说法,都不约而同的将目光投向了一直默不作声的顾平虏。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周阁老这一招棋布置的实在是绝妙,如今京城九门俱在京营掌握之中,只消一声令下,还怕那李信小竖子翻了天去不成?”

    周延儒摇摇头,“诸位请想想,秦晋自成名以来可曾听闻有过败绩?,没有!以老夫观察,此子鸿运当头,若是不小心谨慎,打蛇不死却被反噬,后果可就不堪设想了!”

    顾平虏掷地有声。

    “京营各军该如何布置,全凭周阁老一声令下。标下赴汤蹈火,死不旋踵!”

    周延儒击掌赞道:“好,老夫就喜欢顾将军这等快人快语的性子。”

    他顿了一顿又骤然提高了声调。

    “即刻起,你调集心腹军兵,秘密集结,等待老夫命令,伺机铲除奸贼!”

第九百四十六章:灭明之心

    京营总兵顾平虏领命而去,在座的几位致仕阁臣眼睛里都闪烁着兴奋的光芒,成败在此一举,匡扶社稷之役便在今朝。

    范复粹又转向周延儒,“成国公朱纯臣世代为大明忠义之臣,天子在未病倒之前曾令其统领禁军,负责皇城守备。此人一直犹豫不定,若得他的支持,大事便已经成功了一半!”

    “还有洪承畴,这厮也不是省油的灯,亦恨李信入骨。不如将他从狱中放出来,以添助力!”

    一直没有任何作用的李侍问忽然插言,洪承畴就是因为针对李信使用了一系列不堪的手段,才被天子猜忌从而下狱。而且此人是他们这群人中唯一一个有过带兵经验的,若得相助岂非如虎添翼?

    周延儒击掌赞道:“李兄此言甚妙,老夫这就安排门生去疏通,行不行还要看天意!”说罢,他的目光转向范复粹,“朱纯臣奸猾小人,指望他为我等火中取栗那是妄想,料定此人必会作壁上观,不足为虑,只等顾平虏取得优势时,他自然便会见风使舵了!”

    “还有刘宇亮,一直从中作梗,何不趁此机会一并将其除去?”

    李侍问又恨恨然的提起了刘宇亮,刘宇亮在内阁中虽然没有权利,但一直零敲碎打,让他这个户部尚书很是添堵,再加上此人明里暗里都在偏帮着李信,便有意将此人也一并算在诛乱的范围内。

    范复粹却眉毛一扬,语气中颇为不满。

    “我等有今夜之举,乃是为了大明的江山社稷,并非为了一己私怨,刘宇亮虽然与李信暧昧不清,却从未做过有损朝廷的坏事,岂能不问青红皂白一概而论?”

    “范复粹,你说清楚了,究竟谁为了一己私欲?”

    李侍问被戳中了痛脚,立时恼羞成怒,指着范复粹的鼻子质问。

    范复粹冷哼一声:“是谁还用范某明言吗?”

    眼见着空气陡然紧张,周延儒赶紧出面当和事老。

    “都静静心,今夜已经是最紧要关头,希望诸位能够暂且抛却异见,戮力同心,诛除国贼李信,匡扶大明社稷!”

    周延儒的话让在座诸位顿时肃容起立,同声低呼道:“诛杀国贼,匡扶大明!”

    ……

    明军大炮像犁地一样再清军大营中,反复的轰炸,因此而死伤的八旗甲士不计其数。

    大清皇父摄政王多尔衮已经在众将护卫下离开了明军大炮的射程,在距离北京城十余里的一处小山坡上,怔怔的望着远处的电闪雷鸣。

    直到此刻,多尔衮的耳朵还在嗡嗡作响,身边的人和他说话都要大声的喊出来才能听得清楚。脸上火辣辣的疼,血肉模糊的伤口深可见骨。

    就在明军炮击开始之际,一枚炮弹落在了距离多尔衮十几步远的距离上,灼热的气浪让他顿感呼吸困难,紧接着脸上便如遭重击一般,一块带着灼热温度的金属碎片砸在脸上。

    一名佐领连滚带爬的上了山坡,哭号着:“摄政王,在明军大炮射程内的军营都开了花,彻底崩溃了!”

    多尔衮声音低沉,冷若寒冰。

    “未在射程内的大清甲士可集结好了?”

    “只等摄政王一声令下!”

    多尔衮无声的点头,此前的他太过大意,将中军大营设置的距离北京城墙仅有五里的距离。这个距离即便是明军威力最大的红夷大炮,在城墙上也难以企及。

    可谁又能料想到,明军居然摸到了眼皮底下,对着他的中军一顿猛轰猛炸,甚至连他本人都险些遭了毒手。

    “一旦明军停止炮轰,分由两翼夹击明军!”

    借着远处忽明忽暗的火炮巨闪,多尔衮脸上的伤口倍显恐怖,暗黑色的血液在不断的渗出。

    脸上的血流的再多,也敌不过滴血的心头,这一夜,他至少要损失数千乃至上万八旗精锐甲士,尤其这些甲士还以两白旗居多。

    多尔衮开始反思,多铎在朝鲜遭遇的惨败,或许并非出于他本人的大意轻敌,或者驻朝鲜明军的奸狡。若他也遭遇了今日地狱般的恐怖场景,又焉有不败之理?

    想起多铎,多尔衮自觉胸腔内某处在隐隐作痛。在阿济格、多铎三兄弟中,他最亲近的就是多铎,听说多铎在朝鲜惨不堪言,失去了双腿不说,还被当做猪狗一般的畜生虐待。

    多尔衮之所以狠心拒绝将多铎接回盛京,宣布他已经战死,也是因为一个战死的多铎,对他而言要远胜过一个活着且已经残废的多铎。

    隆隆的炮声很快就将多尔衮从痛苦的会议中拉回了现实,他紧闭着嘴,半晌才对身边的将佐命令道:

    “派人去昌平,告诉那个沈王,若还想入主北京,今夜须得出兵,否则便下辈子也是妄想!”

    说到最后,多尔衮的声音已经接近咆哮。

    经过最初的震惊与愤怒,多尔衮终于在天将放亮前恢复了冷静与理智。

    响了一夜的炮声终于停了,清军八旗精锐与北京城外的明军正式交战,两路夹击打的十分漂亮。明军在八旗各部进入攻击位置摆开阵型之前并未及时作出应对反应。

    而一旦让八旗精锐甲士完全展开,多尔衮相信,迄今为止,还没有人在正面交锋中,能够挡住他们的致命一击。

    说实话,明军昨夜的表现的确很是惊艳,甚至让他罕有的分寸大乱,但以现在的情形来看,明军徒有火器犀利,在用兵手段上,还是与八旗精锐相去甚远。

    他甚至相信,用不到太阳落山,击溃或者歼灭这股明军的胜利捷报就会送到面前。

    现在唯一让多尔衮有些心烦的,是派去昌平沈王那里的人迟迟没有回音。这个沈王狡猾过人,若是北京城内那位正主有此人才智的一半,也不至于让明朝落到今日这般田地。

    “报!捉住一名明军奸细,欲求见摄政王!”轻骑探马忽然来报。

    “明军奸细?带过来!”

    不消片刻,一名五花大绑的汉人被推到了多尔衮面前。

    “跪下,死南蛮奴!”

    “杀了奸细!”

    那奸细原本还想分辨几句,却被愤怒的清兵踹翻在地,按着脑袋,在土埂间硬磕了三个头。凌晨开始的炮击,杀伤杀死清军无数,跟在多尔衮身边的人十有七八都是死里逃生,眼见着明军奸细,又岂能善待了?

    “别,别,误会,误会!在下不是奸细,在下是内阁首辅周延儒派来的谈判使者!”

    内阁首辅?

    多尔衮闻言一愣,又令身旁甲士住手。

    “你在说,你是内阁首辅派来的使者?不是南朝皇帝?也不是李信?”

    “正是阁老派了在下前来!敢问阁下就是摄政王?”

    那使者从地上爬起来,浑身狼狈不堪。

    多尔衮忽然觉得有几分怪异,这等关键时刻,就算派使者来,要么是紫禁城中的天子,要么只能是指挥大军的李信。而夹在中间的这位周阁老,据他所知,近日来已经有了失宠与南朝皇帝的迹象。

    “听说你们的皇帝最近病的很严重?”

    虽然北京围城,但多尔衮还是听到了一些风言风语,只不过未经证实而已。

    “不知摄政王从何处听到的谣言?我大明皇帝陛下不过偶感风寒罢了!”

    多尔衮哦了一声,不再继续这个话题。

    “周延儒要与本王谈什么?”

    那使者忽然一脸神秘道:“李信早有不臣之心,若摄政王肯帮我大明定乱……”

    多尔衮忽的哈哈大笑。

    “李信乱国?”

    多尔衮好像听到了最为可笑的笑话,在他眼里,比起张四知、杨嗣昌,周延儒这等人十数年来的作为,那位镇虏侯李信已经是十足的大明忠义之臣了。

    “难不成,周延儒打算借本王之手,除掉李信?”

    “摄政王果然神断,周阁老正有此意!”

    “条件呢?本王可不会白白为人火中取栗!”

    “只要除掉李信,可凭摄政王在直隶山东予取予求!”

    多尔衮笑着眯起了眼睛,又提出了要求。

    “这也是条件?周延儒不许,本王一样可以自去取之!再加白银三百万两或可一谈,否则……”

    那使者赶忙抢道:“银两之事在下做不得主,须得请了阁老意见才能答复摄政王!”

    多尔衮又道:“本王还要李信的军力部署,作战意图。”

    “一切都依摄政王之意!”

    送走了那使者,多尔衮忍不住纵声大笑,他敏锐的察觉出,明庭内部已经产生了不为人知的变化,若是抓住这千载难逢的机会,处置得当,没准便能一举灭了明朝!

    多尔衮在山坡上向前走了几步,从戈什哈手中接过了千里镜,遥望了一阵远处的战场,又陡然将千里镜收起。

    一定是明朝皇帝病重了,否则明朝皇帝不会蠢到自毁长城,而且借给周延儒一百个胆子,他也不敢背着皇帝做下如此大逆不道之事!

    唯一的解释就是,明朝皇帝病重,明庭内夺权斗争已经渐趋白热化……

    想到此,多尔衮又忍不住纵声大笑,他本没有灭明之心,偏偏却有人将机会双手奉上,若天予不取……

第九百四十七章 秦贵

    多尔衮抬头望了望东方天际,那里已经隐隐泛白,这真是让人惊心动魄的一夜。从明军突如其来的炮击到明庭内部矛盾的暴露,这些不过是瞬息间发生的事,却让他做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大胆决定。

    相机灭明!

    这可是阿玛与四哥都没想过的大事,而今竟也如那破晓前一般,露出了丝丝令人难以抵御的曙光。

    整军再战!

    昨夜明军不过是占了突袭的优势,又以连绵不绝的炮击让他的中军险些毁在炮火之中。

    这时已经有陆续派出去的探马返回禀报,位于城北遭受炮击的中军一带损失最为严重,粗略统计估算,战兵减员当在万人上下。

    这个数字让多尔衮顿时倒吸了一口冷气!

    “什么?减员万人?”

    城北部署的都是八旗精锐甲士,仅有数量与之相当的汉军旗从旁支应,而明军炮火重点轰击的便是以中军为圆心的一片广阔地域,反倒是部署在边缘的汉军旗受创不大。

    刚刚还做着灭明的春秋大梦,不过眨眼的功夫就被当头棒喝,一下子清醒了过来。

    明朝的边军诚然都是些不堪一战的废物,可近几年来声名鹊起的三卫军却是难啃的硬骨头。其主将李信更是骁勇善战,足智多谋,在数年前的辽西大战中,多尔衮和他也间接交过几次手。

    只不过当初的李信还只是个小总兵,与现在的实力早就不能同日而语。

    绝不能轻敌,绝不能轻敌。他在心里一遍又一遍的告诫自己。

    不过多尔衮今次南下一共带了十万兵马,就算一万人全数战殆,他仍旧还有很多翻盘的机会。

    既然知道了明庭内部的矛盾,就要好好加以利用,除了收拢大军继续作战以外,他所需要做的就是等待,等着北京城里派出人来与之联系。

    至于提出所要的三百万两白银,多尔衮不禁眉毛一扬,到那时连北京城没准都将易主,他还在乎区区三百万两白银?

    只是这件事的重中之重则在于,那些李信的反对者究竟能不能成功把李信干掉!

    ……

    “皇后殿下口授懿旨,镇虏侯李信即刻入宫见驾!”

    “臣领旨!”

    传旨的宦官是个生面孔,李信起来以后拂去衣袍上的尘土,便问道:

    “敢问尊姓大名?”

    “免贵姓秦,单名一个贵字!请镇虏侯赶快交代了兵事,这就随咱家入宫见驾去吧!”

    “无须交代,将士们都按照拟定的军事计划严格执行!不知皇后殿下黎明未到便传旨召见,究竟何事?”

    李信又一挥手,立时便有书办递上来一个拳头大小的布袋。接过布袋以后,他又将之塞在了那秦姓宦官手中。

    秦姓宦官直觉手上沉甸甸的,至少也在十两上下,立时就眉开眼笑道:

    “皇后殿下与太子忧心战事,一整夜都没睡觉,约莫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