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郎自恃聪明的活到七岁,终于遇到了一个让他意识到人外有人的少年。难免就起了些争胜之心。
结果最该站在他这一边的如意,竟然又临阵跳反了。
二郎不由就有些气闷,觉着他阿爹所说“女生外向”四字评价,真是太真知灼见了!
不过,他大致也猜得到徐仪为何要进幼学馆,不至于当真就不许如意同徐仪往来。只负气的叮咛,“既然三表哥也在,便好好上学吧。”
他想如意也不至于让人欺负了,毕竟如意是他都欺负不了的人。可为了万全起见,还是该往幼学馆安排个耳目,替他留意着才好。
第十四章
徐仪进幼学馆没有任何其他理由,就是为了如意。
他同如意的婚事是两家长辈早就商议好了的,天子也已经默许,并不存在什么变数。徐家所有人都知道,徐仪日后是要尚公主的,徐仪自己也心知肚明。
当然,这并不是什么大事。家人不会挂在口边,徐仪自己也很少去想。毕竟一日之中有那么多事要处置呢,徐仪也还不到儿女情长的年纪。
但是一别六七年之后再回到京城,昔日懵懂幼童俱都长成性格鲜明的少年少女,过不了几年就要真正开始谈婚论嫁了,徐家人也就不能不留神操心一番——如意的性情究竟长成什么样了?
郗氏自认,当年同小姑的约定她并没有辜负,她的儿子确实长成了一个值得托付的良人。
就是不知如意有没有长成一个幽娴淑女。
郗氏正想着何时去宫中探望徐思,顺便仔细看一看她未来的儿媳妇,结果徐思往家里送了个信儿——她打算送如意去国子学读书。
郗氏的心情相当复杂。
徐思送信儿来根本就不是商议,而是通知。郗氏甚至可以相见她家小姑将整件事筹备周全之后,忽然想起来——啊呀,这可不止是她女儿,还是徐家的儿媳妇呢。还是送信告知一声吧。
徐思恐怕压根就不觉着这安排有任何不妥之处,就算意识到男扮女装去国子学求学读书一事背礼逆俗,也觉着徐家必定不是迂腐拘泥之辈,根本不会在意这件事。故而就只知会一声罢了。
但是郗氏很在意,她有些不痛快。
其实世家大族常将女儿同儿子一般教养,家中子女同窗共学并非奇事,甚至还有许多人家女儿的才华胜过儿子。但是这些男女同窗,大多限制在族内。就算不是族内,也多在名儒之家,外族子弟慕名前去求学时才会发生,也都在师长的监管之下。
像徐思这样,直接将女儿扮作男装送出家去,同男儿一道起居学习的,简直草率得惊世骇俗。
——郗氏并不是不信任徐思对女儿的教导。
但是同窗求学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朝夕共处啊!万一相处久了滋生出什么私情来……
郗氏便对徐茂道,“让老三也去国子学读书吧。专心读几年书,结交一些朋友,也顺便照应一下如意。”
徐茂:……
等徐仪知道,她阿娘非要让他去国子学读书竟是为了看住媳妇儿时,深深觉着自己应该不是亲生的。
然而徐仪的出现,却令国子学的气象为之一新。
在徐仪出现之前,国子学中也有不少五品以上官员的子弟——毕竟天子也有自己打天下的班底,且一直着力提拔寒门士子,朝中有不少军旅和寒门出身的重臣——但真正的高门世家子弟,却一个也无。
而徐茂身居高位,久负盛名,在世家中享有极高的声望。东海徐家也是“七世举秀才,五代有文集”的名门望族。何况徐家不止文学传家,还有家学渊源,祖上曾先后有人师从郑康成和杜武库,出过数位名儒。
这样的人家却将族中子弟送入国子学读书。
就连沈道林这个平素少议论人物的“持重”之人,也忍不住厌弃道“华胄之族,却混迹于浊庶之地。自污门第,实在骇人听闻”。
不过徐茂很淡定。旁人问起来,他只说,“不曾听说入天子门下研习圣人经义,以修文养德,是自污门第。”
他旗帜鲜明的站在天子这边。
有些事是需要有一个品学名望为世人所看重的人去做肇始者的。徐茂做了那个“敢为天下先”的人,立刻就有不少世家紧随而上。
天子苦心经营了许多年的太学和国子学,终于有了要复兴起来的迹象。
如意上了许多天学,依旧对二郎说说“人还没认全呢”,不是因为她记性不好,实在是接连许多天都有新的同学入学,她来不及认全。
不过就算全认过来了,她也不可能和所有人都有交情。
实际上两三天之后,她身边的人就已经固定下来了。
——就只有徐仪一个人。
因为天子特地留如意说话,道,“送你去国子学,是为了令你精进学问,不是为了让你同外朝交游。女子当贞静本分,你是我朝公主,更该为世人表率,慎独律己。”
一句话便堵住了如意结识同学的道路。
其实送她去国子学之前,天子便已同她约定,不能让人识破她是男扮女装,如意原本也没打算广泛交游。只是同学之间互相寒暄、认识,她觉着这是平常事,不必冷若冰霜、拒人千里之外罢了。但天子再度特地叮嘱,她当然只能更加收敛谨慎,时刻牢记着男女之别,连目光都不能和同学碰上了。
如意觉着有些不自在。
她不明白天子何以特地叮嘱这些,莫非是觉着她举止轻浮失礼吗?
所幸徐仪是自家亲戚,不必十分避讳。且她这三表哥风趣幽默,博闻强识,他一个人便顶得上寻常七八人。如意有他一个人照顾、同他一个人探讨学问,已觉着取之不尽,受益无穷,感到十分满足。
不过,徐仪是众人关注的焦点。
他是人中翘楚,天生就有吸引他人的魅力。馆内少年都十分乐意和他交往,也不少有人遵从父兄提点,意图拉拢他。
他身旁不少有友朋,却不能只理会如意一个人。
徐仪却和他阿娘不同,半点都不担心如意会同旁人日久生情。
虽相处的时日不多,他却已看出来了,他这个小表妹是一个十分认真的人,虽兴趣广泛,但做起事来却心无旁骛。
她既然是来求学的,便一心求学。就连同他说话,也三句不离学问。尤为难得的是,她提出的问题都趣味十足,和他讨论时也不时目光晶亮的蹦出相当奇妙的见解——在她那里,难免枯燥的学问事,也充满了诱人深入的魅力,竟令徐仪也跟着感到津津有味起来。
徐仪觉着,如意是个一直在令人惊喜的,同乏味绝缘的姑娘。
但越是觉出她的生机勃勃,他也就越能觉出她身上的违和之处。
——她在同旁人相处上,竟然十分的生硬。简直像是在故意拒绝和人有交情。
徐仪不知怎么的,就觉着她似乎很辛苦。
便笑道,“你既换上了这身青衿,在旁人眼中便只是一名太学生。又何必被此外的规矩束缚住?”
他意在言外。如意却也听明白了。他在说她为求学而换上男装,既已做到这一步,为何还要被闺阁的规矩束缚住。
如意何尝不为此感到郁闷。但她阿爹的训导,她却也不能不从。
徐仪见她沉默,略有些惊讶。便笑着替她解围道,“莫非是权宜之计,不能忘形吗?”
徐仪自己是觉着,这样的解释相对于如意的性格而言,未免有些无趣。但他也不是不能理解……
“我阿爹要我慎独律己,贞静本分。专心于学业,不可交游误事。”如意叹了口气,片刻后又笑起来,“我怕自己真的得意而忘形,违背了阿爹的教诲。”
虽是笑着的,眼圈却不由泛红——莫名的特地点明这些理所当然的事,果然确实像是在指斥她平日举止轻浮,不守本分啊。
徐仪略一愣,眼角余光望见国子学里男扮女装就读的另一位公主。已然明白如意委屈在哪里。
那位沭阳公主才是真的志不在学,一心交游——话又说回来,天子既然能开明到准许两位公主男装入国子学求学,可见对于迂腐礼俗、男女之别并不十分恪守、在意,专门劝诫这些道理本就十分不自然。
不过片刻后他就已隐约有些猜测了。
——他进入国子学之后,天子曾专门召见过他,对他的父亲将他送入国子学求学一事十分赞赏。
徐仪不由就想,莫非天子是顾虑他家,故而特地告诫如意,免得她做出有损名声的事吗?
这确实是天子敬重、优待下臣之举。但徐仪也不由就对这个小表妹生出些愧疚来,道,“不会。你本就十分好学上进、慎独律己。”
再多的话说来无益。徐仪也只暗暗的想,他阿娘送他来和如意同窗是对的,至少这种时候,他可以就近照顾她。
第十五章
徐仪目光瞟过来时,琉璃就已察觉到了。
她有心不作理会,眼睛却不由自主的就望过去。见那表兄妹两个逆着晨光隔桌对坐,言笑晏晏,分明就是一双十分匹配的璧人,心情便十分不痛快。哼了一声,别开头去。
琉璃虽自幼便不喜欢读书,但被张贵妃训导逼迫得多了,实则已经啃下许多先人的文集诗作,谈吐之间文质彬彬。兴趣也十分广泛,不论什么话题都能和人聊得起来。且她生得雪白如玉,貌若好女,便人人都愿意亲近她。
见她不痛快,她身旁少年名为刘峻者便笑问道,“张兄认得那位小徐公子吗?”
姊妹两人为了掩盖公主身份,在国子学中都自称母姓。如意自称东海徐家的远支,琉璃自称是彭城张氏之后。他们两个扈从众多,派场举止一看便知出身不凡,非华族不能有,便无人怀疑她们的身份。
琉璃反问,“认得又如何?不认得又如何?”
刘峻见她怒气隐隐烧到自己身上,便哈哈笑道,“张兄莫非同他有什么龃龉?怎么回回说起他,都要怒目相向。”
琉璃道,“看不惯他那副藤萝倚树的模样罢了。”
藤萝倚树多用以比喻女子依附男子,琉璃和如意都生得少女一般,刘峻心头不由就生出些异样来,心想莫非张贤弟是在同如意争风吃醋吗?便笑道,“小徐公子确实性情腼腆,和众人都十分疏远,偏偏同大徐公子形同莫逆——不过他们本就是同族,倒也不奇怪。何况他们两个说起学问,旁人也无所置喙……”忽又想起件事来,便笑道,“小徐公子确实不辱没东海徐家的名声。你可知这次考核,他在馆内排名第几?”
琉璃肩膀立刻便紧绷起来——她虽不喜欢读书,却有争胜之心。便道,“馆内考核不是只评优良劣三等吗?”
她和如意都考了优等,便没上心。
刘峻却道,“那三等只是评给外人看,一等门第必然给一个优,否则上品豪族反不如下品寒门,岂不难看?真正的名次,都握在博士们手里呢。”他族内有人在国子监任职,自然听说了些□□。
琉璃咬了咬嘴唇,终于还是问道,“她排第几?”
刘峻压低声音道,“……第一。听说每旬的考核她都紧排在大徐公子后面,这一回居然湛湛反超了。”
琉璃眼睛睁圆,问道,“我呢?我排第几?”
刘峻笑道,“我也只知道他们两个位列在前,又问了自己的名次罢了。不知旁人。”但从他的语气中,琉璃却轻易推断出——他不但知道,而且自己的名次定然还排在他的之后。
琉璃一向将如意当“野种”看。虽维摩和两个公主都更看重如意,但她自认自己必然样样都胜过如意。但至今为止唯一的正面交锋,她竟然远远落在如意之后,心头不由羞恼交加。
便将手中书卷往桌上一摔,坐回去一把摊开。
刘峻看他神情,以为他又要发脾气,谁知他竟一言不发,便道,“张兄?”
琉璃恶狠狠道,“不聊了,读书!”
那少年不由笑起来。心想,就这位张贤弟的成绩,任他读个一时半刻只怕也读不出什么效果。
他心中疑惑未解,便又打探道,“张兄和小徐公子可是自幼相识?”
琉璃扬头道,“你问这个做什么?”
那少年本想以“好奇而已”敷衍他,然而实在觉着他虽娇蛮如公主,性格却也着实可爱有趣。便干脆坦白道,“我在想,彭城张氏已有许多代不曾居内朝为官,张兄从彭城来,不知在建康城内可有家宅?租住房屋到底有诸多不便,我家还有许多闲置的产业……”
琉璃道,“不劳费心,我家富贵得很,不缺房子住。”
那少年暗想——这却是个大实话,否则博士们何必特地将他的成绩提到优等?
他只是疑惑,彭城张氏已败落许多年,四代内做过最高的官也不过是个县令。子弟能走门路进到国子学也就罢了,怎么也不至于被另眼看待啊。
不想旁边早有人关注他们的对话,听琉璃说自己富贵,立刻便有人插嘴道,“彭城张氏在本朝确实无人居官,倒不知有多大的富贵。”
另一人轻蔑笑道,“刘兄莫非忘了张少匠?”
张少匠正是张贵妃的哥哥张华,因擅长百工事,天子任命他为将作少匠,主管修桥铺路一类外事。他虽没读过多少书,为人办事却很有些能耐。可惜牧羊出身,靠妹妹得宠而改头换面,向来为士族不齿。为跻身上流,张氏一族便自称是彭城张氏的支脉。此事触及士族逆鳞,士人群起而攻之,可惜彭城张氏的族谱散落残缺、久不修缮,天子又有心有袒护。一轮论战打下来,竟然无法证伪。
当然,士林反应过于激烈,以至恨不能杀张华而后快,张华也不敢再提这件事了。
士族引以为恨,为巩固战果,每每拿此事取笑——至少在舆论战中,已坐实了张华冒充华族的跳梁小丑形象。
一提及此事,知道内情的少年们俱都笑了起来。
他们本十分喜欢琉璃,但此刻也不由疑惑起来。张华官居四品,他家子弟确实是能入国子监的。莫非这个张璃当真是……
终于有人试探道,“张兄同张少匠……”
琉璃满脸急红,又恼又羞又恨,额头青筋蹦起,却半句话也说不出来……
她凭什么要否认?她是一朝公主,她舅舅也是本朝国舅,究竟哪里卑贱了!可她也明白,一旦承认,日后只怕要被全馆排挤了。
她正无措之际,忽见有人排开人群,便如清风徐来,瞬间破开了凝滞沉闷的空气,徐仪的声音不徐不疾,温润如玉,“说起来确实许久不曾拜见令尊,贤弟最近可曾和家中通过音信?”
众人立刻想起,徐仪的父亲刚刚从徐州任上回朝,如今还兼任着徐州刺史,而彭城正是徐州治所。原来张璃竟是彭城本家,那么他们口口声声说张华,确实是在故意恶心人了,也无怪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