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公道:“老朽此来不专为贤甥婿也,还有程老夫子与三个门生。”
屈生道:“虽如此说,究竟一半为甥婿,焉敢不言谢也?”
朱公道:“文章如何得意?可将文稿取出,老朽先睹为快。”
屈生乃向怀中取出文稿,幸不潦草,朱公接过细看,三篇都看毕,面带欢容向屈生道:“恭喜恭喜,必中无疑,可决不出前五名。”屈生逊谢。
不过片刻之间,程张亦出场。朱公上前称贺,要看文稿。程公即向卷袋中取出递于朱公,屈生忙站立在旁同看,只有首艺与诗,朱屈二人看罢,赞不绝口,共道:“定然是会元。”
又向张生要文稿,张生道:“原稿不清楚,恐老师看不出,容门生誊真再呈钧诲。”
程公向屈生要文稿,朱公递与程与张同看,看完后程拍手云:“胜我百倍,定居龙头。惭愧我附骥尾而已,到底英雄出少年,今始信其言也。”
屈生谦让道:“晚生不过完卷而已,不足言文。如先生大作,方称得起元著超超,令人一读一击节。此文一出,堪为后学津梁矣。”
程公大笑道:“屈老先生言太重了!愚弟乃驽钝老马,勉受鞭策,但求不失坠倾倒已足矣,焉敢与阁下上驷腾骧,千里并驾哉!”
朱公道:“彼此都不必谦恭,据弟看来,总而言之并皆佳妙,俱是榜上人。齐驱并驾无分高下,一定作同年也。”
随后陆仇出场,也不肯取文稿给人看,一口同音说容誊真后再呈老师诲政。
当夜朱公命二子在城中小寓内住宿,好在席间劝饮,朱公不能相陪,告别出城回家。两公子遂命下人摆上酒肴,七人入坐畅饮。席间程屈向陆张仇三人要文字看,三人抵死不肯,都说是文章作坏无兴致,二三场止好完卷而已,决不敢望榜上有名也。
程公听他三人一样说话,不觉心中不快,于是正色向张陆仇三人道:“三位老先生既然肯俯就下交,忝同小寓,是不以外人待我也。何以元作秘而不宣,岂以我等为门外汉,不屑以佳文示我乎?岂有此理!”
张生见程公怒容满面,无奈止得向考篮中取出文章稿子递与程公说:“看是请老先生看了,但求勿向敝老师说知,恐老师闻之生气。实在晚生文章太不堪,见不得人,不信一看即知,非客气虚言也。”
程公无言,先接过文稿与屈生互观,那稿子也还清楚,并无看不出的字。看完了三艺一诗,程公大声嚷道:“很好的文章,极合作法,诗句尤佳,怎么说不好,怕老师生气?老先生你太过于自谦了,此文一定中的。”
又向二人索取文稿,陆仇二人只得也将文稿进上。看后程公都说可中,三子中张生之文最佳,中的必高。
话休烦叙,次日进二场,十四日又进三场,考毕屈程回至朱宅,张陆等仍回会馆,专等放榜好音。那张陆仇出场后过了三日,将文章恭恭楷楷的誊出送呈朱公评阅,朱公看了一遍甚不满意,仅许张生一人可望,仇陆则恐难出房。屈生将文章誊真请朱公评阅,朱公批云:“兴高采烈,天骨开张,有目共赏,必售无疑。”屈生又录二分送呈乡试两位座师,批语都许以必中。
屈生于是写下家书寄川,禀告老母与丈人,并把三篇文章钞录一并寄去,又写了一封信与吴小姐,又写一信与青阳宫道士,托其打听夏先生消息。屈生写好了信封后命王升交信局寄川,这且不表。
再说那朱公又另择日设席,与程公屈生及张陆仇接场,畅聚了一日。那屈生的座师盛蔡二公亦下帖邀屈生饮酒。屈生两家皆到,领了筵席,还有同乡请,同年请,连日应接不暇。闹了七八天方清闲无事。屈生忙用心写字,习学对策殿试的工夫,一连五日不出门。
那日恰是朱大公子生日,乃四月初二日也。早间屈生入内给朱公夫妇道喜,与公子拜寿,吃过了早面,天气晴明,大公子向屈生道:“今日天色甚好,弟意欲请姐丈同往城外天宁寺去看花,不知有此兴致否?”
屈生道:“愚兄甚愿奉陪,但不知老弟台去游寺,姨丈不见怪否?”
大公子道:“容弟禀明何如?”
屈生道:“那就放心游玩了。”
大公子遂入内禀明父母,说同屈生及兄弟三人往天宁寺游玩请示。朱公夫妇点头应允,吩咐下人跟随,套车二辆,再套车一辆,各坐一车,随带香资给那和尚。
夫人道:“那寺中譬如叫他预备素面,立刻能办否?”
家人禀道:“可以立办,不过要给他下上多些钱。”夫人道:“既如此,何不多带了钱去,你们就叫他备面,下晚吃了面回来,省得饥饿。”大公子与家人答应是,随在账房中支取了银钱,将车雇好,大公子、二公子、屈生三人一齐登车,往城外而去。不多时已到天宁寺,下车入庙,家人通知僧人,叫他预备素面素菜美酒,下晚吃了进城。僧人答应,赶紧安排,那寺里专靠应酬,厨役一切甚是方便,一桌素菜更觉容易。当下厨役备菜,不表。
再说屈生与朱家弟兄入庙到处游玩,先到大殿瞻仰佛像,后至方丈谒见老僧,再往花园中看花,每逢楼阁亭榭,都进去瞻眺。来至一处名大观楼,对面堆了些石山。种些个花草,颇有清幽之境。看那四壁上贴着许多笺纸,乃游人留题诗句也。屈生与两公子逐一看去,有诗句甚佳者,亦有平淡无奇者,更有一二首鄙俚不成诗者。
屈生看罢尚未开言,那朱大公子道:“久仰姐丈诗才美富,今日到此何妨一吐珠玉,留题佳章,俾兄弟二人得以佩诵,一开茅塞?”
屈生道:“愚兄题诗不难,但恐无惊人之句,形诸笔墨,徒贻笑于大方,反不如不作诗,藏拙之为得计也。”
两公子道:“姐丈何太谦?今日务要请教的。”忙唤家人去借笔砚,可有笺纸要几张一并取来。家人尊命去了,即刻回来说:“纸墨笔砚都有了,快请屈姑爷题诗罢。那老和尚一会还要来念诗呢。”
屈生见两公子一定要诗,无奈只得执笔在手,铺下了纸,先写题目道:“清和上浣偕朱氏昆玉游天宁寺题壁”,诗曰:胜地先从佛地寻,相传古寺此登临。
尘飞不到疑仙境,俗可全忘听梵音。
乔木森森培处久,山林曲曲望中深。
养生还卧阶前鹿,方寸偏饶济物心。
青松翠竹两交柯,绕树盘根画茑萝。
犬解迎人驯不吠,鸟知留客语偏多。
拈花古佛依稀笑,题壁新诗仔细看。
我是东涂西抹惯,昂头天外发狂歌。
题罢了诗,两公子念了一遍,屈生道:“此是鄙俚之句,留之恐贻人笑。”
朱大公子道:“请写弟之下款,若有人笑,笑弟可也。”
屈生依言,下款落了个甘州朱良佐留句。于是命下人贴了壁上。
少顷素席,三人入座,谈谈说说畅饮了一个时辰方散。那屈生专等放榜。
要知屈生中式否,且听下回分解。
第十一回 放春榜师鲁成名 谒座主相国叙旧
话说屈生与朱氏兄弟玩游天宁寺,屈生题了两首七律,落款写的是朱大公子名字。三人饮酒吃面直到天将晚才登车进城。那两首诗贴在大观楼下面壁上,寺中僧人内有一僧名浩然,亦喜作诗,年已七旬,听说有人题诗,遂走至楼下观看。念了一遍,随问香火道:“那诗是朱家公子题的么?”
香火道:“听说是个姓屈的题的,那姓屈的是朱家亲戚,家人们都称他作姑爷,是四川人来会试的。”
老僧道:“这题诗人抱负不小,将来一定显赫。”
不言寺僧议论,再说屈生与朱公子三人回家见过了朱公问起寺中景致何如,屈生道:“寺中摆设甚好,屋宇亦幽雅,惟少山林趣耳。”
朱公道:“每年重九日,游人都到寺内登高,僧人专会种菊,那秋菊开时,十分鲜妍,不减牡丹。彼时登高赏菊,赋诗留题者不少。今日贤甥婿去玩花,曾见壁上诗句否?”
朱大公子代答道:“姐丈不惟见诗,且已题诗。”
朱公道:“题的是律诗是古风?”
朱公子道:“是两首七律,不肯自书名,竟落了孩儿的款。”
朱公道:“诗记得否?”
大公子遂诵了一遍。朱公笑道:“如此佳句,落下顽儿名字,不知者固不问其人,倘遇着熟人,误以为诗是真正本人所题,来寻他题诗,那时出丑在后呢。”
屈生道:“似这几句歪诗,大表弟优而为之,何至出丑?”说罢各人归房,屈生昼夜写字。
光阴迅速,已到放榜之期,原来出榜是四月十一日,先于初十日填榜写出名字,高声唱名。有人探得即报,好讨赏钱。到了初十日早晨,朱公早已命人入内城贡院前去探听中试名次。屈生与程公是日但觉心神不定,坐卧都难安。二人在室中默坐,不发一言。早饭摆好,二人勉强用了半碗饭,仍归房内闷坐。到了三下钟,外面喧传已报了七八十名了,程屈二人心中想,只怕此科无望了。屈生唤了王升来命他去打听张陆仇三人中有人中否?王升去了多时,回来说三人都不见报。屈生无言,朱公父子亦替程屈二人盼望甚切。
眼看夕阳西下,渐要天晚,十分着急,朱夫人对朱公道:“老爷向来精于易理,何不卜一卦以决中否?”
朱公闻言点头应道:“夫人之言不错。下官竟一时糊涂,忘记了。”随即到书房命下人焚香。朱公手捧金钱连摇六次,写出卦象细细察看,其卦乃困之益大吉之兆,以爻断之,定中前三名,大约是不得错的。朱公占毕卦,忙来告诉夫人说:“据占卦象,屈姑爷是必中前三名的,再等一时便见分晓。”于是吩咐厨下备饭添菜,今晚须劝程屈二人多饮一樽。中为贺喜,不中也为解闷。
正说之间,家人报道酒饭摆齐。朱公出来陪坐,亦请到程先生屈生,连两位公子也一齐入坐。朱公命人酌上酒,对程屈二人道:“今夜须尽量饮一杯,等报来再饮,恐反又饮不下也。”
程公道:“借酒解闷,大可消遣,这是必放量饮的,断不客气。”说罢满饮一杯照干,促屈生饮。屈生止得也干一杯。一时你劝我饮。
正在半酣之际,忽闻外面人吵嚷,门上飞跑的进来说道:“报来了,程师爷、屈姑爷都中了。程师爷中的第四名,屈姑爷中的第二名!”
朱公闻言大喜,吩咐快赏报子喜钱。家人出来将两张报单送进去与朱公看过,然后送至程屈二人面前。程公与屈生这一会喜欢的话都说不出,反呆坐一旁,形若枯槁。这是何故?程公是下了数次会场,今日才得中,由今思昔,不无伤感。屈生是初次下场已得联捷,想到老母十余载苦节教育,今朝幸得成名,而罔极深恩,如何能报?回忆夏老先生,不知去向,愈觉无限感伤。所以两人喜中反带悲苦,竟不发一言也。
朱公见他二人如此形状,是过来人,知道其中滋味,忙上前称贺道:“二公今日做同年,果应老朽之言。快饮一杯喜酒,准备着做鼎甲也。”
程屈二人闻言,连称侥幸。口中如此说,举杯饮酒,真觉反咽不下去。忙命下人纳饭来。吃用完饭后,又命人去打探张陆仇三人中否。家人去了一会来覆命说,三人并不见报,等看了榜方才知道中否。
当夜程公写信与同乡中房官打听自己房师并屈生房师,令下人将此信明日清晨送去,要等回信,下人答应接信而去。这一夜朱公父子与夫人心中十分喜欢,安寝熟睡。惟有程屈二人竟弄的心中七上八下,反睡不着。天明方才略睡了片时,当即起来,下人送进题名录,刻字铺已来送同年录,有人来道喜,纷纷嚷嚷闹个不休。
同乡中分房者已有回信,阅之已知程公系第七房董翰林振邦所荐,屈生是第九房庶子管公映辉所荐。董山东人,管江苏人。阅同年录与题名录,张生中在一百九十二名,陆仇皆落第。是科共中二百三十一名进士,会元萧普,湖北人。
朱公出来问了房师姓名,向屈生道:“管庶子是老朽年侄,其父与我同年,官山右太守。此公学问素优,眼力果然不错。贤甥婿饭后即可往谒,此人住处相去不远,下人知道,快些预备名帖,尊意拟送多少贽见,说明老朽代为封好。”屈生道:“这些使用岳父早已替甥婿算计好的了,都交与王升有账,只须问王升就知,不敢再劳姨丈大人费心。大约房师八金,座主四金,不丰不啬,姨丈以为何如?”
朱公道:“正与老朽意见相同,座主明后日再见也不算迟。”
屈生答应是,一面到房中写门生红帖,一面教王升来,要银子封贽见。王升自得报后早已取了银子,称好四分,八两一封,四两三封,交与屈生一一封好,装入封袋黏贴红签,又封了门敬每处三分,各四钱银一分。那程公有朱公先送出贺仪二十四金,程公自去料理,系送房师六金,座主二金。程公是寒士,力量止此,非吝啬也。
朱公吩咐快摆饭,一会饭齐,程屈入座吃完了饭,雇好了车,衣冠整齐,携带红毡,将贽见名帖安放车上。程公先行,因房师在内城住,路远故也。
屈生冠戴整齐,先入内与朱公夫妇磕头,老夫妇顺便道喜,两公子道喜,还有大少奶奶亦出来道喜,随后合宅男女仆人道喜。屈生于是登车往见房师,管公住孙公园甚近。到了门口屈生下车,手执红单帖,王升执拜匣,来到门房,口称接帖。门上出来,知是新中门生,接过贽见门单红包帖,让屈生进门房坐下,门上忙入内禀知主人。管公见是房首门生,吩咐请会。门上出来引屈生到大厅,管公出见。屈生上前行礼毕,管公让坐,师生细谈衷曲。见其英年联捷,甚喜。问平素书法善否,屈生道:“容明后日写卷求诲。”谈了半个时辰才别。
次日往见座主,先顺路往谒杨黄二公,皆不值,留下贽见名帖,遂往谒李太师,恰好在家,于是进见。太师问其家世,屈生回禀,太师道:“先君子曾任成都守,彼时仆年尚幼,延请屈老先生教读三年,屈先生单名昆,字玉珊,是同族否?”屈生道:“此门生先祖也。”
太师大喜道:“你我师弟渊源,不自今日始也。两世交情,非他人可比。贤契此后尽管常来,不用客气。有欲效绵薄处,老夫必尽推挽之力以报师门。”
又问起景况,屈生细陈婚于吴公,蒙其周恤成婚,未弥月即入都会试,此次不知能得京职否,如能馆选或得部曹,秋冬间拟告假回川省亲,明后年意欲接眷来京,以便迎养。
太师道:“吴中丞老夫不甚熟识,其人竟能以爱女妻寒士,虽曰爱才,其识见良足多也。贤契有此泰山之靠,还愁甚么!在京住在何处?”
屈生又禀明朱公是内戚,相待甚厚,住在朱宅。太师道:“好极了,璧斋与老夫莫逆,又是同门,今为贤契长亲,都是龙华一会人了。覆试与殿试,工夫止有这几日,快好好用心写字,但愿得鼎甲,也好替吴公增光,俾闻者兴起,肯提拔寒士耳。”
要知殿试屈生得入词林否,且听下回分解。
第十二回 入词林喜邀馆选 设巧计赚赴章台
话说屈生自谒见李太师叙起旧谊,才知太师为乃祖门人,朱公又与太师有旧交,今日得此老师,实为万幸,随即谒见杨都御史黄侍郎,见面后因其少年联捷,品貌又佳,所以杨黄二公亦十分器重。
坐谈之间述及两公吴朱之垂青,李太师旧有世谊,中后谒见说起方知。杨黄二公闻言不胜叹息道:“可见世间事都有一定,李太师不忘师门,恰好取中先生贤孙。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