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十分清楚在政治上这些政策是不值得讨论的,但我认为我们有权问为什么。第4章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任用亲信模式(1)
美国任用亲信的资本主义模式
2002年1月15日
4年前,当亚洲遭受金融危机的时候,许多观察者把问题归咎于“任用亲信的资本主义模式”。亚洲的那些富商们非常乐意如实地告诉投资者他们的资产、负债和利润情况,他们笼罩着政治的光环。当金融危机爆发的时候,人们才开始认真关注他们的生意,而这些生意瞬间就崩溃了。
听起来很耳熟吧?
表面上看来,安然公司出人意料的政治风暴真是让人迷惑不解。毕竟,布什政府没有把安然公司从破产的边缘挽救回来。但是,为什么长久以来布什政府要竭力掩饰和安然公司之间的关系呢?为什么乔治 W。布什要荒谬地声称在他初次竞选州长时,安然公司的首席执行官肯尼斯·莱(Kenneth Lay)曾反对过他,并且两个人是在那次竞选后才开始认识的呢?为什么新闻界闭口不谈,好像其中隐藏着一个很大的、丑陋的内幕似的?
因为布什政府害怕,新闻界怀疑,一旦安然事件彻底曝光,那将会揭开美国任用亲信的资本主义模式的面纱。
任用亲信的模式在美国是很平常的;代表Chiquita bananas公司利益的克林顿政府把我们带到了贸易战的边缘。有责任感的布什政府似乎对沸沸扬扬的利益冲突都漠不关心……像共和党全国委员会新任主席马克·拉西科特(Marc Racicot)的计划,作为说客的他要起草一个7位数薪水的议案。(现在他说他将不再是说客,但是他仍将获得那样的薪水。)
关于安然公司和布什政府真实关系的问题牵涉到能源商破产前发生的一些事情。当时莱先生依据其申述,告诉联邦能源治理委员会的领导,如果想保住工作的话,就应该和安然公司通力合作。而且,安然公司当时帮迪克·切尼制定了一项能源计划,这个计划看上去的确是向切尼团队提建议的安然公司所写。切尼先生无视法律,拒绝透露有关自己团队内商讨的任何信息。他在试图隐藏什么呢?
第一篇 美国的泡沫问题第 4章 任用亲信模式当安然公司破产时,其他能源公司仍然保持着和美国政府的密切联系。就在有关安然公司最新消息曝光的前几天,美国政府表示要放松发电站污染标准的意图;在上周的晚些时候,布什政府做出决定,要继续实施一项有争议的计划,即在内华达州储存放射性废弃物。对于那些和政府有着密切联系的公司来说,每一项决定都会给它们带来一大笔财富。在有关决定何处储存核废弃物的事件中,美国CBS新闻观察网站(CB*)认为,有一群主要从事能源交易的政治募捐者刚好大发横财。
注意一下引用题材的来源。在最近几个月,当政治记者忙于摇旗呐喊的时候,商业记者却带头告诉我们正在发生的真实的事情。他们对于所看到的事情感到恶心。CBS新闻观察网站的执行编辑并没有抱怨政治评论者,他只是警告,“一小部分商业领导者运用同布什政府的密切联系而获得了能改变他们利益的权力”。
并且商业杂志《红鲱鱼》(Red Herring)刊登了美国凯雷集团(Carlyle Group)其时秘而不宣的最大的内幕。凯雷集团是一个投资公司,它的故事听起来就像令人作呕的电视剧故事一样。
凯雷集团专门买进那些破产公司的防务合同,在集团获得新的政府生意后,集团的财富会不可思议的上升,这时集团就会卖出合同。前美国总统乔治布什是这个公司的一名员工。截至2001年10月,来自沙特*的本·拉登家族是这个公司的投资商之一。 。。
任用亲信模式(2)
乔治布什在凯雷集团的作用是看不见的;而布什政府显然不是这样。美国国防部长唐纳德·拉姆斯菲尔德(Donald Rumsfeld)最近给凯雷集团的老板,也就是他大学时候的摔跤伙伴弗兰克·卡卢奇(Frank Carlucci)一份非常好的礼物:拉姆斯菲尔德先生决定继续实施一项广受争议的“十字军火炮系统”决议,这项决议甚至连五角大楼都想取消。结果凯雷集团又得到了一次转变的机会。
说来可悲,这些现实没有一个是明显不合法的……它们只不过丑恶到家。这就是为什么布什政府在安然公司破产期间竭力要把安然公司所暴露出来的问题尽量缩小到这一家公司上来谈的原因。要记住事情原本比这要丰富得多。
还有多少个安然?
2002年2月1日
这是个可怕的问题:会有多少家像安然这样的公司呢?
即便现在,人们普遍认为,只有安然这么一家公司采用了欺骗手段。那么其他公司也参与了“虚假账目清算”,这在以前被视为一种美化了的欺骗形式,但是隐藏在虚假外表下的那些大公司怎么可能不存在庞氏骗局呢?
唉,其他公司是极有可能存在庞氏骗局的。我不可能告诉你哪家公司的圣像实际上是由混凝纸做成的,但是,如果说我们国家将来不会再出现2个、3个,甚至更多像安然这样的公司的话,那么我会感到非常吃惊。
为什么我要说这个呢?和任何犯罪行为一样,庞氏骗局同样需要手段、动机和机会。
这三个条件近来都已经很成熟了。
手段:现在我们知道一个中等盈利甚至亏损的公司怎样轻而易举地掩饰自身的问题,并且给人一种具有盈利能力的外表。就像支付员工工资的诡计一样简单,公司不是把工资直接发放给工人,而是用股票期权形式支付的。大家知道工资是费用而股票期权不是费用。这种诡计对于公司报告的利润有很大的影响。据英国经济学家安德鲁·史密斯分析,1998年思科公司报告利润是亿美元,如果把它所发行的股票期权的市场价值视作一种费用的话,那么它应该亏损49亿美元。股票期权只是一种华丽的包装技术,这种技术通过人为加工后可以使公司报告的利润看起来让人着实满意。
动机:增加收益的目的就是要提升股票价格。但是为什么公司要采用欺骗手段呢?
有一种回答是,较高的股票价格有助于公司成长,可以很容易融资、兼并其他公司、吸收更多的雇员,等等。毫无疑问,大多数管理人员提升股票价格是出于使公司成长的真实意图。但是当我们看到高层执行官们聚敛财富的时候,他们所经营的公司实际上已经破产了[有个比安然公司更糟的例子:很明显;环球电讯(Global Crossing)的创立者在公司破产时从公司卷走了亿美元],我们也应该清楚地考虑一下管理人员的个人动机。不要问提升股票价格能给你的公司带来什么,而要问它能给你个人带来什么。
绝非偶然,较高的股票价格能为虚假账目清算提供便利,公司可以用这种方法创造虚假利润,从而进一步提升股票价格。这就是庞氏骗局!但是机会怎么样呢?20世纪90年代后期,三方面因素的结合在很大程度上为前代人看不见的金融诡计叩开了大门。
第一个因素就是“新经济”的出现。毫无疑问,新技术创造了新的机会并且整顿了工业秩序。但是新技术也带来了一些问题,那就是作假同时兴旺起来。你怎么才能知道一个公司是真正找到了一个非常有利可图的新经济的位置,还是在准备伪造这种位置呢?
任用亲信模式(3)
第二个因素是股票市场泡沫。正如罗伯特·希勒在他的着作《非理性繁荣》中所指出的,一个上升的市场就像是一个自然的庞氏骗局一样,后续的投资者的连续投资都会为其前期的投资者带来收益,这使得每件事看起来都还不错,直到人们身无分文被套牢一空。现在看起来很明显,但他并没有指出在这样一种环境下也容易出现蓄谋已久的庞氏骗局。当公众相信了这种伎俩的时候,那些诈骗者就可以大行其事了。
最后一个因素是有一个宽松的法律环境。以前,采用欺骗手段的那些公司和审计员会面临被诉讼的威胁。但是在1995年,国会无视比尔·克林顿的否决,执意通过了私人安全诉讼改革议案,这使诉讼变得更难了。账目清算公司连同它们审计的公司和出售它们股票的投资银行,的确不必再担忧什么了。
值得注意的是,我们不仅要看到公司的动机,而且还要看到执行官们个人的动机。我们知道安然公司的管理人员给他们的投资银行家……不是公司的投资银行而是他们个人的银行家……一个机会,即向过去隐藏他们债务和吮吸他们钱财的皮包公司进行投资。想不想打赌,类似的交易难道不会发生在其他一些公司身上?
我希望安然事件是唯一的。但是如果真是那样的话,我会感到非常惊讶。
改革的阻力
2002年5月21日
“我建议你们,美国资本市场要想成型,唯一的也是最重要的改革就是改变已被广为接受的账目清算原则。”这是财政部副部长劳伦斯·萨默斯在1998年做演讲时所提到的。萨默斯先生督促经济处于困境中的亚洲国家,在金融危机爆发期间要仿效美国式的“透明度和揭发力度”。
现在美国自身出现了公司账目清算的问题,典型的例子就是安然公司事件。因此我们会不会遵循我们给亚洲国家所提的建议呢?我们会不会把投资商所需的实情告诉他们,以便他们做出更好的决定呢?可能不会。这是个坏消息,因为安然事件的例子,尽管很极端,但绝不是唯一的一个。
总体上,对于美国公司来讲1997年是个分水岭。根据政府的统计,1992~1997年所有公司的利润都在迅速增长,但是随后就止步不前了;2000年第三季度的税后利润并没有前3年同期水平那么高。但是标准普尔500指数所显示的营业收益……公司报告给投资者的利润……比前3年高出46%。
虽然技术方面的原因使得报表数据与实际利润不能确切一致,但是从历史上来看,二者还是相当吻合的。那为什么它们会产生分歧呢?主要原因是1997年后,公司越来越多地在账目清算方面做手脚从而制造出一种利润增长的假象。
在一种利润增长不够20%就会被认为是失败的环境中,你会看到,公司的领导们不顾一切地使公司股票价格上升。为什么他们要不顾一切地这样做呢?简而言之:股票期权。和期权交易相结合的行情看涨的市场促使管理人员的奖金激增。根据《商业周刊》的评估,在1980年,大多数公司执行官们的工资是非管理人员工资的45倍还多。然而到了1995年,工资比率上升到了160倍;到了1997年,工资比率达到了305倍。执行官们想保持这个比率继续向上翻滚,他们做到了:到了2000年,尽管公司利润没有真正增加,但执行官们的工资是普通工人工资的458倍还多。 。。
任用亲信模式(4)
尽管执行官们确实拿到了超额的工资,但在这里我想要说的不是这个,我想说的是奖励他们的方式,正是因为他们创造了与现实相脱节的虚假成功,所以他们得到了这种奖励。
确切地说,虚假现象仍是账目清算原则应该避免的。就像我上周所写的一样,正是由于不健全的记账标准和委曲求全的审计员们这二者的结合,纵容了公司的执行官们,使他们有机会隐藏自己的真实面目。一些账目清算公司一旦得到了可获利的咨询合同,就高兴过头,于是被那些公司制造的烟雾和假象给欺骗了。
那么,是时候进行改革了吗?一些人说还不是时候。今天,参议员银行委员会准备通过由委员会主席保罗·萨班斯(Paul Sarbanes)起草的议案,这项议案打算采取温和的措施对账目清算进行改革。这项议案已经得到了财经界一些最受尊敬的名人的认可……像杰出的前美联储主席保罗·沃尔克(Paul Volcker)和着名的投资人约翰·博格尔(John Bogle)。但是议员菲尔·格兰姆(Phil Gramm)仗着他的权力竭力游说账目清算行业,他已经清楚地表明他将试图阻止这项议案通过。
我愿意成为无党派人士,我真的愿意。确实有些*党人受到来自账目清算公司给予的巨额资金的支持。但是目前试图阻止意义深远的账目清算改革的,明确地说,是共和党,他们的动机直接来自政府上层。《纽约时报》报道说格兰姆先生“和布什政府密切会晤”,试图阻止萨班斯的议案。
允许我重申一下我上次提过的:公司账目清算的诚实性不是左右手的问题,它是保护投资者利益以免被内部人所欺骗的问题。通过阻止对有问题的记账体系进行改革,布什政府给予一小部分寡头政治公司的利益超过了给予其他公司的。
最后要思考的一个问题是:对账目清算进行改革并不只是针对美国的投资者而做出的。正如经济危机前的那些亚洲国家,美国依靠大量的国外资本流入,这种资本流入取决于对美国资本市场完整性的国际信任。布什政府可能会认为投资者除了把钱投入美国以外再也找不到其他可以投资的地方了,即使我们不进行改革,那么他们的钱也将会源源不断地流入美国。这和苏哈多所想的一样。
贪婪是祸根
2002年6月4日
“问题的关键是,女士们先生们,贪婪是有益的。贪婪在发挥作用,贪婪是正当的……贪婪……你们可以给这个词画个记号……不仅会拯救Teldar纸业公司,也会拯救这个出了故障的超级公司,即美利坚合众国。”
在1987年的电影《华尔街》(Wall Street)中做出上述演讲的公司滋扰者戈登·盖柯(Gordon Gekko)最后得到了应有的惩罚;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他的思想体系正在支配着公司的实际运行。这种体系为现在吞没美国商业的丑闻风暴的发生做了一个很好的铺垫。
允许我澄清一下:我所谈论的不是道德问题,而是管理理论问题。从人的角度来讲,以前的公司领导者和现在的公司领导者之间没什么变化(不好也不坏),所改变的只是他们的动机。
25年前的美国公司和今天讲究实际的美国公司之间没有什么相似之处。执行官们那时的工资和今天丰厚的报酬比起来实在是太少了。那时的执行官们并不只是关注怎样使公司股票价值最大化,他们还把自己视为是为顾客服务的人,当然也包括他们的员工。盖柯出演《华尔街》之前,业内最好的榜样是通用公司。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任用亲信模式(5)
如今我们是真的理解“贪婪是有益的”思想体系的含义了,以至于很难想象这种体系曾经还发挥过作用。实际上,对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那代人来说,国家的生活标准是很高的。但是后来,经济增长步伐缓慢了下来……并且公司的滋扰者出现了。
滋扰者通常会适时声称他们能够增加公司利润,从而提升股票价格。他们的手段是劝诱公司采用更偏激、更刻薄的手法,通过用负债来替换公司的股票,他们促使公司顺利发展或者是破产。同时,通过把执行官们的一大笔个人资金注入到股票上,他们劝诱执行官们,无论做什么都要推动股票价格上涨。
所有这些做法对于那些公司财富的拥有者来说是有意义的。实际上盖柯的演讲是对教科书上“首席执行官”理论的说明,这种理论说的是管理人员的工资支付应该主要取决于股票价格:“今天的管理没有在公司上下赌注。坐在这儿的首席执行官们总共拥有不到3%的公司份额。”
20世纪90年代公司实践了这种理论。滋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