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孔的故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面孔的故事- 第1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的女演员。
  1981年,张瑜出演影片《小街》中的女主角“俞”,而男主角“夏”仍由郭凯敏扮演。俞纯真而坚强,一双楚楚可怜的大眼睛却又时常涌动着热情的火花,她继《庐山恋》中的周筠,成为上世纪80年代中国青年的又一个“梦中情人”。
  田歌:《小街》里的俞跟《庐山恋》中的周筠反差特别大。周筠是浪漫奔放的,而俞呢,简直就是不敢突出自己的性别。特别是有一个情节,你在房间里用白布把胸口绕起来,把自己的女性特征给掩盖掉,然后你流泪了,很委屈。还剪了一个短头发,后来也风靡一时,全国的女孩儿都想剪一个像你一样的短头发。你当时觉得自己剪成那个头漂亮吗?
  张瑜:也是为了角色的需要吧!当时我们去了上海一个很有名的理发店,导演、摄影、美工都跟着去了。剪的时候我是有一些犹豫。
  第一遍剪完后,导演不满意。他说:“这样不行,还要短。”
  好,再剪。不够短?再剪。短到最后,我都觉得有点儿受不了了。
  我说:“这样我能出得去吗?”
  导演说:“不行,角色的需要,还要剪短!”
  后来我也只有豁出去了。但是这个头剪完以后还挺好看,我记得那个理发师叫张师傅,他非常喜欢这个发型,还特意拍了一张照片,挂在他们的墙壁上。所以很多女孩子进这个理发店的时候,就指着相片说要剪张瑜头。就这样流行了。
  庐山一吻,震落亿万心灵堆积已久的灰尘;小街回眸,触碰了一个时代的伤痕和浪漫。银幕上的经典情侣成为全中国的青春偶像。
  田歌:诚实地说,岁月在你的脸上还是留下了一些痕迹,可是却没有改变你的眼神。你的一双眼睛还是和当年从银幕上看到的一样,水汪汪的。现在,我坐在这儿跟你聊天,我的感觉非常特别,因为你在银幕上塑造的那些形象都是我特别喜欢的,《庐山恋》里面的周筠,《巴山夜语》中的刘文英,《小街》里面的俞……尤其你刚才的眼神就像《小街》里的一瞬间,一下子就把我勾到了那个时代。我觉得你那时候真是一下子红遍了整个中国。你那种突如其来的红,当时觉得能够承受吗?
  张瑜:刚开始并没有意识到,直至我到杭州领奖才开始明白,我成了一个人们特别关注的焦点了。我和别人说:“我怎么觉得自己好像成了金鱼缸里的鱼,突然变得没有了私人生活?”连逛街都会被人注意,怎么伪装都不行,戴个大墨镜,穿着军大衣,可问题是你进商店买东西总要把眼镜摘下。这时候,只要有一个人发现了你,一传十,十传百,马上就把你围上了,出不去了。

张瑜(5)
田歌:你说你觉得自己好像是一条金鱼缸里的鱼,随时随地都被人关注。难道一个演员不就是想成为大家都喜欢、都关注的明星吗?这不是你的梦想吗?
  张瑜:没有。我觉得这是和我们的教育有关,和我们走过来的路有关。现在人们的观点就是:得不到金牌的运动员就不是一个好运动员,出不了名的演员就不是一个好演员。我们那个时候好像并没有说一定要出名、要被大家关注。我还记得当时,甚至还有一些“*”的阴影。慢慢的,电影才开始重新繁荣起来。我们作为演员来说,更多的想法是“厂里给我这个任务,这是一种信任,我就要努力把这个角色演好”,是这样一种非常简单的心态。
  田歌:当时的追星程度和今天相比,你觉得有差距吗?
  张瑜:我认为都是一样的。只是现在的观众群和过去的观众群,可能层次不太一样。当时的观众比较含蓄,见了你就是握个手,或者签个名。现在会怎么样?有一些女孩儿还会尖叫。
  田歌:对,有的还会在机场打着大牌子。
  张瑜:我觉得也蛮可爱的,就是很直接地宣泄了她们心中的喜爱。这也没什么可以指责的。
  《小街》中的“俞”,又为张瑜获得了第二届金鸡奖最佳女主角提名和第五届百花奖最佳女主角提名,以及上海电影制片厂颁发的“小百花”最佳女主角奖。这时候的她,红遍了大江南北。
  田歌:当时,爱慕你的人就一下子变得多起来,是不是情书也多得像雪花一样?
  张瑜:不但情书,各种各样的书都会有。
  田歌:还有什么样的书?
  张瑜:有希望我推荐去当演员的,希望通过我帮他们买杂志的……各种各样的要求都会有。这些书信都集中在我们上影厂的演员剧团那边。刚开始是我个人在处理这些书信,后来发现一个人根本来不及处理,就请别人帮忙。后来就借一本在电影界非常有威望的杂志,叫《大众电影》,通过这本杂志和观众有所沟通。经常给他们写一些信,表示对他们的由衷感谢,有点儿像现在的电子邮件。
  人红是非多。张瑜红了,除了得到了大家的喜欢和爱慕,也引来了意想不到的问题。这个问题还牵涉到另外一个人——80年代著名的排球运动员汪嘉伟。
  田歌:我一直都不知道这个事情是真是假,听说这几个角色演出成功之后,甚至有人利用你的名气去诈骗了一段爱情,这事属实吗?
  张瑜:是有这么一个故事。就是假张瑜去和汪嘉伟恋爱的故事。我想大家都知道吧。
  田歌:汪嘉伟当时也是很帅,取得了很多成绩,也有很多人喜欢他。后来你们两个有没有面对面地去说清楚这件事?
  张瑜:我那时候是在拍《知音》。我们的谢铁骊导演,曾经很旁敲侧击地问过我。
  他说:“你是不是给某某某写过信?”
  我说:“没有!”
  导演就说:“好,我知道了!”
  其实他就是在暗中处理这件事情。后来我和他还是见了一次面,是在北影厂的一片草地旁边。他很高,我很矮。我那天穿高跟鞋还得仰着头看他,要不然还不知道怎么辛苦呢。他简单问了我几句,然后又随便聊了几句家常。我也希望请他到我的宿舍去坐一坐,因为那个时候我们是所谓的特殊演员嘛,特别照顾我们。是一个明星小楼,高娃、晓庆她们都住在那儿。因为他知道了整个情况,就有点儿不好意思吧。

张瑜(6)
田歌:你看见汪嘉伟真的就不喜欢啊?
  张瑜:喜欢也来不及了,那时候我已经有男朋友了呀。
  田歌:那你也不愤慨吗,看到这个事之后?
  张瑜:我愤慨什么呀,跟我完全不搭界啊!
  田歌:可是有人利用你的名字去胡乱地表达爱情啊?
  张瑜:我今天知道了,我一定告她。可是不行了,已经晚了,当时法制观念不够。
  当真正的李逵出现,冒牌的李鬼便不攻自破。假张瑜并没有对真张瑜产生多少不良影响,但是对汪嘉伟却造成了很大的伤害。张瑜对此一直心存遗憾。
  田歌:当时你也不知道该怎么处理这件事。如果发生在今天,你会怎么办?
  张瑜:我想我会去见这个女孩儿,告诉她不应该这么做。据说因为这件事情,汪嘉伟和女朋友分手了,后来还离开了国家队,损失比较惨重。
  1985年,拍完《雷雨》、《清水湾,淡水湾》等一系列影片后,处于事业巅峰的张瑜决定出国留学。她怀揣着20美元,踏上了去美国的求知之旅,主动为自己的命运选择了一次转折。
  田歌:再看这张照片,这个时期的你,再让你去写一个旁白,你会写什么?
  张瑜:开拓自己。
  田歌:这是已经去海外了,在美国。这张照片里的你,又憧憬又迷茫,甚至有点儿无助。因为我看了一些你在海外生活的资料。当时你那么红,甚至都结婚了,为什么会出国呢?
  张瑜:出国是我由衷的选择。演戏演了那么多年,会有一种枯竭感。如果要不断地演戏,就需要不断地摄入营养。生活的积累也好,知识的积累也好……这都是要不断地增长,才能使得你塑造的人物更丰满、更立体。其实我当时是有点儿江郎才尽的感觉了。觉得自己的生活也太简单了,从中学直接就走进了上影厂,生活经历也比较简单。这对我塑造角色来说,也有一定的问题,角色会越演越苍白。所以我当时认为当务之急,就是要充实自己,无论是丰富自己的生活经验,还是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而且我从小就有一个长大要做学者的愿望。在国内,因为我很早就开始拍戏了,也没有上大学,所以总是会有一种耿耿于怀的遗憾。我想去完成这样一个梦想,就去了美国。
  田歌:那时候“出国热”,稍微有点儿成就的人都出国了。为了寻求知识,你的事业和爱情都不重要了吗?寻求知识就那么重要?
  张瑜:一个人在年轻的时候,她的想*和现在不一样。年轻人的特点就是胆子大,对于自己的未来尽管不知道是什么样,但是仍然敢去冲,敢去闯!这也是年轻人的可爱之处。那时候我也具有这样的精神,敢于冒险。我想不管怎么样,只要我能勇敢地走下去,贵在坚持,就一定会有收获。
  田歌:你刚才说冒险,确实有冒险的成分。
  张瑜:当然。那时候我所知道的一些情况都是从报纸、影片等方面间接获得的,而真正的美国是什么样的并不清楚,连他们的生活方式都不了解,就这么冒冒失失地过去了。
  田歌:有人阻止吗?
  张瑜:我们的剧团是不太肯放我。他们希望我再多演一些戏,觉得我这个时候走有点儿可惜。包括上影的厂长,都是一再地挽留我。
  尽管有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张瑜还是铁了心地要出国留学。她向身边的人说明了自己的想法,最终也取得了他们的理解和支持。
  田歌:这就是年轻人那种不可遏制的冲劲儿,谁也阻挡不了!那你今天对自己的选择是投赞成票,还是反对票?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张瑜(7)
张瑜:我还是赞同。我不后悔自己选择的道路。人这一生,走过来了就不要后悔,患得患失没多大意思!不要为过去做的一些不够完善的事情而后悔,也不要把它作为一个包袱背着走。你不断地给自己背包袱的话,生活会变得很沉重。要学会放下包袱,不断地向前走。只有这样,才能生活得潇洒自如。
  田歌:其实你还是觉得当初的选择存在着不够完善的地方。
  张瑜:坦率地说,我错过了一段演戏最好的时光。这一点我不得不承认,但是同时我也学到了很多东西。今天我的工作中就用了很多出国学到的东西,所以我觉得还是很有价值的。什么事情都有它正反两面。
  张瑜在美国加州州立北岭大学求学期间,并没有选择表演专业,而是选择了电影电视制作。从那时候起,她就已经有了自己制作电影电视的想法。但是走得太仓促,不仅张瑜自己没有充分的准备,国内喜欢她的观众也感到很意外。
  田歌:当时你甚至还没有学好英语,就出国了。
  张瑜:各方面的准备都不够充分。所以当时胆子也真大!我一路走来都非常幸运,借这个机会也想感谢很多帮助过我的人。留学期间,很多基金会,包括当地的领事馆,都给予我很大的支持,让我读书读得很顺利。
  田歌:但是我们喜欢的张瑜就一下子不见了。对我们普通人来说,会对你出国的那段生活充满了好奇,会很想知道她在那儿是怎么生活的?
  张瑜:说得对,我是好像蒸发了一样。其实当时的一段生活,我和所有的媒体没有一点来往。我告诉自己,既然选择了学习这条道路,就应该认认真真地读完书,不要有任何的打搅。
  田歌:但是困难是在所难免的。你遇到的第一个困难是什么?
  到了国外,金鸡、百花双料影后的光环在不知不觉间消失了。张瑜从万众瞩目的偶像明星一下子又恢复到了没有成名之前默默无闻的普通人。到了一个和自己的祖国完全两样的西方国家,首先要烦恼的,就是日常生活中一系列琐碎却不得不解决的问题。
  张瑜:怎么学车,怎么去上保险,怎么交上学费……虽然现在这些问题都是很简单的问题,但是对当时的我来说很陌生,因为在国内都没有经历过。严格地说,我们在国内是人家为我们铺好了红地毯,然后再让我们走在上面,到了那儿以后,就要去接触最最平常的生活,油盐酱醋都要我们自己去解决。
  田歌:突然之间,就改变了自己的生活。据说,中央乐团著名的女高音歌唱家到了那儿以后,也就是去卖冰淇淋、洗盘子。
  张瑜:人真到了某种环境也会去适应的。比如说,当时尽管在经济上没有很大的障碍,但是我想更接近生活,就还是会去想尽办法去接触这个社会。就像给人教书,我也做过。
  田歌:那你实事求是地说,去教书毕竟更能保留私人空间,要是去选择卖冰淇淋、洗盘子,那么很多华侨都会认识你。
  张瑜:假如我去卖冰淇淋,人家认识我了也没什么不好啊?也许来这个店买冰淇淋的人会更多一点。生意好了,没准儿老板还奖励我一点钱呢!
  田歌:我敢肯定在到美国之前,你是充满了理想的。作为一个演员去了美国,你不想打入好莱坞吗?
  张瑜内心还是热爱着表演事业。刚去美国的时候,她也去参加过几次面试。但是这几次面试的经历并不愉快,于是她决定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学习上。 txt小说上传分享

张瑜(8)
张瑜:我去参加他们的面试,他们就让你对着镜头作自我介绍。正面看完了以后看侧面,然后大后脑勺也得给他们摄影机拍一下。我心想这是什么玩意儿,这是表演吗?当时觉得他们有一点让人不太舒服。所以去了几次,就拜拜了。
  田歌:是啊,中国第一个双料影后,到那儿以后受到这种对待?但是这就是现实,因为你毕竟不在中国了。
  张瑜:对。而且在那个时代很有意思。当时他们所反映的一些题材都是政治题材,比较敏感。我觉得我们在局外,并不知道很多情况。所以虽然有几部戏是选中我的,但是我没去。
  田歌:当你选择一个人去面对冷漠,面对陌生的时候,内心会不会很孤独、很寂寞?
  张瑜:在念书的时候倒并不觉得。因为每天的功课很多,压力很大,让你没有时间去思索这些问题。但是毕业以后,也确实产生过这种彷徨和犹豫。有一次,我在一个楼梯上看到一幅黑白照片,是一个非常有名的摄影师拍的。这张照片是一个小姑娘的背影,她一手拿着一个小娃娃,一手拿着一个小篮子,旁边是两排树,脚下是一条羊肠小道,走着走着就没有了。我感觉到她的人生才刚刚开始,但是她脚下的路是没有方向的,而且是崎岖的。我常常会坐在楼梯上看这张照片,不知不觉就发呆了。我想:“我张瑜以后的前途会是什么样的呢?是不是这张照片就意味着我的未来呢?”我这样思索过。
  在孤独和寂寞的时候,友情会显得尤其可贵。所幸当时的“出国热”中,中国女演员出国的不仅仅是张瑜一个人,这其中还有陈冲。他乡遇故知的亲切感让两个年轻的朋友走到了一起。也许只是一个简单聚会,也许只是一通平常的电话,却成为两个年轻人遭遇异国冷漠时的慰藉和温暖。
  1991年,张瑜在结束了美国的求学之旅后,转至台湾发展。
  张瑜:命运又选择了我,又给了我一次机会。那时候台湾就有人来找到我,希望我到台湾去拍电视剧。其实我刚开始不想再演戏了,就想做制作人得了,可是由于有这样一个机会,又觉得很有意思。就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