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孔的故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面孔的故事- 第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从《归心似箭》到《姨妈的后现代生活》,从《党员二愣妈》到《老柿子树》,斯琴高娃一次又一次地向人们证明了自己的实力,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艺术成就。她30年的表演生涯中,囊括了内地的金鸡奖、百花奖,香港的金像奖、台湾的金马奖,甚至包括一些国际奖项。她至今仍然活跃在影视界,她坦言,要“活到老演到老”。
  田歌:高娃姐,你有无比宽广的、像草原一样的心胸。我们国家改革开放这30年,你也是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去做人,几十年如一日。正因为这样,所以你才能一次一次地获奖。
  斯琴高娃:获奖是老师给评分,观众给评分。我觉得是因为自己太走运了。大家老对我那么好,老是好的剧本,好的导演,好的合作者,弄得我就不得不上钩,不停地去演。
  田歌:你是一个走运的好人,一个走运的好演员。
  斯琴高娃:我希望把我的运气也给大家分一点,让大家都有这种运气,真的。尤其现在年轻的演员,有了运气,有了机会,一定要珍惜!你有了运气有了机会,不珍惜也是白搭。
  在银幕上,斯琴高娃塑造了一个个形象鲜明、独具魅力的人物。她长长的获奖经历就像一圈圈耀眼的光环笼罩在她的头上。人们从银幕上了解到她的艳光四射,将她解读为“大牌”、“一线”、“影后”……可是在斯琴高娃的头脑里,自己只不过是个“非常普通”、“活生生的人”。

斯琴高娃(11)
田歌:我也想知道,这样一个卓有成就的女演员,她私下的生活是什么样的,有什么样的个人爱好?比如,她爱吃什么?爱穿什么颜色的衣服?
  斯琴高娃:爱吃辣的。穿衣服,就暗一点颜色的。
  田歌:平时经常化妆吗?
  斯琴高娃:不怎么化妆。我今天这个样子,还是请化妆师给我弄了弄,平常不是这样的。
  田歌:觉得自己漂亮吗?
  斯琴高娃:不怎么漂亮,也就是个正常人吧。
  田歌:我们觉得你像河流一样一往无前地追求事业和爱情,你觉得这么说准确吗?
  斯琴高娃:这个有点儿太诗意了,也有点儿夸张了。其实我就是一个非常本分的人,然后去品味我该得到的那份东西就行了。
  田歌:你会选择什么样的人做你的朋友?
  斯琴高娃:真诚的人,肝胆相照的人。
  斯琴高娃幼年丧父,在她的人生道路上,母亲对她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母亲的能歌善舞、博学多才和高尚品格,从小就给她树立了一个好榜样。
  田歌:我们昨天晚上认真地数了一下你塑造的角色。在镜头里,你演了几十个母亲形象,可以说你是一个千面母亲。虽然你所扮演的每一个母亲,都有她的缺点,但总的来说都有一种奉献精神,一种会让我们中华民族竖起大拇指的奉献精神。
  斯琴高娃:是,一种特博大、特伟大的奉献精神,而且每一个母亲都有她的个性。
  田歌:那么在生活中你有母亲,同时你自己也是一个母亲。同样作为母亲,你母亲给你更多的是什么,你给你的孩子更多的是什么?
  斯琴高娃:她给了我一切!没有我这个宝贝母亲,我真是不可能有今天的这种可能、这种走向。我的父亲去世早,后来有个继父,也是菩萨心肠地把我养大。这三位老人身上的品德,以及严格的作风,比如一定要讲原则,不许去欺负人,要说真话,不要去虚荣……生怕自己孩子犯错误。然后在艺术上,对我们无形的影响。他们太好了,尤其是我妈妈,真是心灵手巧,写得一手好字,还能画画、跳舞、唱歌、弹琴。我妈妈现在都能唱一百多首歌,没问题!郭兰英的《一条大河》,还有李清照的词……什么都会唱,太有意思了!这个老太太也是个不得了。我演孝庄的时候,就从她身上去借鉴一些感觉。
  我要感谢我的母亲,说实在的,没有她真是没有我!说不定我去掏大粪了,放牧去了,绝对不是去做艺术了。
  田歌:她除了传递给你这些艺术基因,她在做人方面给你留下最深刻的影响是什么?
  斯琴高娃:做人很厉害。她常常说别这样啊,别那样啊,对我的要求非常严格。其实想想母亲给我这许多的教育,对我在演戏上、创作上,都有很多有益的影响。
  田歌:你在银幕上塑造了这么多形象各异的母亲,是不是她们的身上多多少少也有你母亲的影子?
  斯琴高娃:有。那种胸怀,那种胸襟,那种博大的情怀,你想能不影响我吗?影响着我慢慢地、一点点地进步,成长,努力地保持心态的平和。让你学会接受考验,不怕跌跟头。就好比是修行一样,让你学会集中精神,学会善解人意,学会豁达地对待一切人和事。
  事业上的成功,生活中的美满,让斯琴高娃觉得很满足。她不怕老去,也不觉得岁月的流逝会让她失去什么,始终让自己保持高昂的斗志,去不断进取。
  斯琴高娃:每一个阶段的感受是不一样的,每一个阶段的兴奋点也是不一样的。关键还在于你自己,有没有那个气度。虽然年长了许多,但是我依然觉得有很多很多自己应该努力的方向。我就觉得人这一生真是有学不完的东西。岁月一天天地过去了,有什么不好呢?正因为这样,你才应该对每一天都抱有希望,才应该去珍惜每一天。时间不够用,就要跟时间赛跑,这个想法就把脑子塞得满满的了。所以我不觉得失去过什么,根本来不及去想。有很多事情可做嘛,就算腿不行了,坐着轮椅我也可以画画。没事儿!
  田歌:我跟高娃姐谈完话以后,才知道什么样的女人是幸福的。真实、坦荡、热爱自己事业、问心无愧的女人,就是幸福的!今天能跟你谈话,作为一个主持人来说,我觉得也是幸福的。
  (编导:王晓宇 王帆)
  

姜昆(1)
时时刻刻地去倾听、去寻找,搜集各种各样带有喜剧色彩的生活信息,把它演变成相声,不断地为我们老百姓送去欢笑。这就是我们相声演员一辈子的任务,也是我自己一辈子的任务。
  出生于1950年11月19日,祖籍为山东省烟台市。1978年底,当选为中国曲艺家协会理事。1985年,当选为中国曲艺家协会副主席。1990年,创立中华曲艺学会。现就职于中国广播艺术团说唱团。国家特一级演员,著名的相声表演艺术家。十几年连续参演春节晚会,创作演出了一系列脍炙人口的优秀相声:《错走了这一步》、《老奶奶看排球》、《虎口遐想》、《电梯奇遇》、《着急》、《学唱歌》、《如此照相》、《踩脚》、《妙趣网生》等。
  开场白:眉飞色舞讽时弊,嬉笑怒骂成文章,他用笑声点燃了一个时代的激情,让经历忧患和麻木的人们开怀大笑。说学逗唱,笑慰天下,他把纯净广袤的北大荒注入青春的生命。30年前,他用笑声传播思想;30年后,他用思想传播笑声。他把30年苦乐酿成一杯开怀畅饮,一副笑脸写满中国人的快乐和达观。
  田歌:改革开放30年,回想起来有一种时光倒流的感觉。可能姜昆老师已经记不住了,但是对我来说却永远不会忘记,我第一次主持节目就是跟你主持的。
  姜昆:是吗?
  田歌:那时候我刚到台里,让我去主持一个围棋的节目,是在民族饭店。其实我根本不懂什么叫围棋,我不知道你懂吗?
  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问中国,实现了中日邦交正常化。此次来访,可谓是中日关系的“破冰之旅”。很多人都对中美乒乓外交津津乐道,而知道中日“围棋外交”的却不是很多。其实早在50年代,时任外交部长的陈毅同志就已经开始建议,开展中日围棋等多种多样的交流。围棋,这个在中日两国都有着广泛影响力的古老运动,确实在促进两国人民的友谊中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而姜昆也曾经充当了这场友谊运动中的一位使者。
  姜昆:我跟大家介绍一下,我曾经到日本去跟人家比赛过一次围棋。我为什么会去呢?就是这个队伍需要高级的、中级的、低级的,还有最普通级的棋手。人家都凑齐了,就缺一个最普通的、最业余段的。
  田歌:所以你就有资格来主持围棋比赛了。我呢,就是一路背词,具体是什么我都记不住了,那个关键词倒是记住了:围棋、姜昆和民族饭店。
  田歌:刚才姜老师说了,改革开放30年,他是一步一步走过来的,但是我们的生活却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我们搜集了一些关键词,也不一定准确,但是可能跟我们每个人都会有一些关系,你看看我们这些关键词里,有哪些跟你的生活或者事业有一些关系?
  中国自1978年改革开放至今,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地提高,社会面貌也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五讲四美、万元户、下海、镀金、海归、单身贵族、小资……曾经的新言变成如今的旧语,而更崭新的言语每一天都在不断地涌现。这些极具鲜明特色的词汇,融入了你我的生活,也记录了时代的变迁。
  姜昆:我觉得几乎所有的词,大概都在我的相声里出现过。像什么手表、自行车、三大件、缝纫机啊……我记得我在1978年说的那个相声,就是漂亮姐,漂亮姐跟人家要条件。
  问:“您要什么呀?”

姜昆(2)
她说:“我结婚的时候我要一套家具带沙发,二老负责看娃娃,三转一响加彩色。”
  三转是什么呢?手表、缝纫机、自行车,一响是照相机,拍照片的时候会咔嚓一响,然后加彩色,还得有一个彩色电视机。当时就觉得是非常奢侈的一个条件,因为我那个相声叫如此要求嘛,是讽刺人家漂亮姐。
  田歌:现在想想那算啥啊。
  姜昆:反正缝纫机我有好多年看不见了,在我们家里是没有了。
  田歌:现在缝纫机都是那种时尚场地的收藏品了。
  姜昆:对,以后慢慢地发展了,像拆迁、环保、中性美、一夜成名,大概在我的相声里边都有,而且像农民工、粉丝,就包括现在这些粉丝,叫的这名咱就弄不清楚。
  田歌:你看这些词,高薪技术开发区、“春晚”、网络……姜昆:白领、商品房、超市、三农,反正我估计这里边有很多,至少一半的词都出现在我的相声里边。
  田歌:网络跟你太近了吧?
  姜昆:网络也是,“春晚”就更甭提了。从1983年开始,我连续主持了9届,到了第10届没冲上去,给我“枪毙”了。现在发现自己岁数大了,实在攀登不上去了,我就跟他请假了。
  田歌:这就是时代,最初姜昆是*,时代在发展,今天姜昆也得努力了。
  姜昆:是啊,我就感觉到不行,过去这个春节晚会是我们磕头作揖去求人家去,“您上春节晚会去吧”,现在好家伙,大家拼命,挤破脑袋了。
  老一辈人一定都还记得当时一到过年,便一大家子规规矩矩守在电视机前等待收看“春晚”的心情。在那个娱乐匮乏的年代,“春晚”无疑是一年当中家家户户最期待的“丰盛大餐”之一。姜昆不仅仅主持了9届春晚,更是连续十几届参演了“春晚”。他许多精品之作,《老奶奶看排球》、《虎口遐想》、《电梯奇遇》、《着急》等等,也都最早经由“春晚”这个平台走入千家万户的视野。
  田歌:你觉得那个“春晚”是不是跟你的生活和事业离得特别近?
  姜昆:对,你想想从1983年开始,在第一届春节晚会的时候,当时我们也没有想到,一个春节晚会能搞得那么样的热烈。那个时候,“春晚”12点钟完的,我一点半钟左右回到了家里,就那筒子楼里,一、二、三楼……所有人家的门都开着一个门缝,看我回来没有。
  等我一进来,就说:“哎哟,姜昆回来了,刚才看见你了,挺好挺好!”说上半天。然后第二层,一看,“姜昆,等着你呢!”我们家在六层,一层一层地上去,说了五层。
  田歌:那个时候就光在电视上看到你还不满足,还要表示我是你的邻居,要跟你打个招呼才行。
  姜昆:到了1985年的时候,我们挪到了工人体育场。结果那次搞得不成功。全国大概都觉得春节晚会不能到这么大的一个场合来搞,春节晚会一定要搞得全体老百姓都要说欢迎才行。我们几乎得出了一个什么样的结论呢?就是一场晚会要搞得全国老百姓都说好不容易,但是要搞得全国老百姓都不说好也不容易。结果1985年就搞了那么一场晚会。
  田歌:记得有一届春节晚会,是你跟李谷一唱《刘海砍樵》的?
  姜昆:那是第二届了。
  田歌:现在看那些都是精品。
  姜昆:反正是人家唱了一辈子《刘海砍樵》没唱出名,我唱一个,一嗓子给弄红了。
  人家戏曲演员特别有意见,说:“我们都唱了一辈子了,上一代就唱《刘海砍樵》,结果你就学这么两句,弄个破木棍在那儿扭巴扭巴,你就跟李谷一给唱红了。这真不讲理。”

姜昆(3)
田歌:我们这个节目的开场白有这么一句话,改革开放30年,有多少面孔红极一时,有多少面孔一直到今天还在勾起我们的美好回忆。那姜昆的面孔,绝对是当仁不让的,是我们最熟悉的面孔。
  姜昆:所以有人问我说,姜昆,你觉得你自己的职业是什么?我的职业当然就是说相声,我是相声演员嘛。春节晚会在我的心中,在我的生活当中,在我自己的艺术道路当中,占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所以说如果没有春节晚会,也没有我姜昆。
  田歌:我是外地人,到北京当兵以后,在部队也不可以看电视,结果有一次看电视,看见了一个相声,就是你的那个《如此照相》。全国人民第一次记住你就是因为这个相声,是吧?
  1966—1976年,全国掀起了“*”的狂潮。整个社会的方方面面都受到了这次运动极大的影响,甚至连日常交谈、衣着和发型这样的细微之处也不能幸免。姜昆的作品《如此照相》正是取材于这种真实的生活,说人们想说却又不敢说的话,引发人们应该思考却又不敢思考的问题。
  姜昆:今天我看了,咱们在座有很多上了年纪的,他们都经过那个年代。我说的“革命造反光头像”,他们肯定都见过。女孩子都剃大秃瓢,因为当时,我在灯市口男中——二十五中分出来的。我们那灯市口男中,旁边就是灯市口女中,过去我们这帮男孩子经常时不常地拿眼睛往墙那边瞟一瞟,看看女孩子的那种美丽姿色。
  田歌:很真实。
  姜昆:自从“*”一开始以后就不敢看了,全是秃瓢,我们这边还有头发,她们那边没头发了。所以我们那时候感觉真是新奇,不知道怎么回事,穿上军装,扎上板带,剃个秃瓢,分不清男的和女的。
  田歌:今天我估计和你的这个访谈,将是一个特别开心的访谈。因为在座的有好多是年轻人,你们知道姜昆老师,但是你们可能没看过他的作品,当时那个作品简直是让全国人民笑得太开心了,而且那个笑声不是简单的笑的意义,那真是一个时代内容的记录。
  姜昆:很多年轻人不知道,我爷爷当年是70多岁的老人了。他跟我讲他小时候参加过义和团,练义和拳,改朝换代的事情他也经过了好些。结果到了“*”,他突然蒙了,这老先生不知道怎么了。
  他山东人,他问我(换山东腔):“怎么回事,改朝换代了吗?”
  完了以后老人家出门,我就怕红卫兵把他拦住,因为那个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