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薪族中的“贫民”,那滋味儿可真是不太好受。1999年我们在镇内建了两个分门诊,第二年又在离镇里较远的一个村建了一个分门诊,起初几年效益还可以,随着药店的增多也渐渐变得不景气了。
做一名乡医看的病人不多,并不意味着离风险很远,再加上开一半的工资,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自己都渴望改行。中医自考在我市停办,中文专业方便考公务员,我便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中文自考,这是我1999年末做出的抉择。大概是2002年春天,我们分门诊接受疫苗注射的一个不到一岁的孩子,回家后发生了抽搐。之后这个孩子又到市里就诊,病情仍时有发作。孩子的父亲拿了疫苗到有关部门做了检验,没出什么问题。听说孩子的家长要告卫生院,我们既为孩子担心,也希望罪魁祸首不是那支疫苗。后来,孩子在省城的大医院被确诊为低钙导致的抽搐,与注射疫苗毫无关系,大家都松了一口气。
我曾经希望自己能研制出一种新药,造福患者。也想过晋上“副高”,有的在乡镇工作的同学的确晋上“副高”了。可前者近于空想,后者难度也相当大,都成了不能开花结果的梦想,在我的心中荒芜着。2002年6月我被单位送到市第一人民医院普内科进修学习,我的老师是高挑儿身材、眉清目秀、做事干净利落的大姐。在那里接触了较多的脑出血、脑梗塞、糖尿病、肝硬化的病人。那段学习时光是充满诗意的,以至于后来有多次梦见自己又回到了市一院普内科进修学习。进修半年回卫生院没几天,我便被派到分门诊工作。2003年5月17日父亲去世了,让我又一次体会到了医学在重病人面前是那么的苍白无力。我遵照老规矩三个月未理发,胳膊的孝布三个月未去,业余时间学习自考教材仍坚持着。2004年4月份我参加了公务员考试,报考单位是市里的一家大机关,结果只考了第五名,前三名入围面试后只取一名。我的公务员“梦想”也像一朵野花,在一场暴风雨的摧折下失去了生命。当年10月份我又参加了医学成人高考,以较高的分数通过了考试。曾经在梦里的月色星光的陪伴走向自己的医学院,这个“梦”总算“圆”了。2006年8月份我参加了黑河市、大兴安岭地区联办的“中医骨干培训班”,面授近一个月,然后在市中医院针灸科实习了三个月。我渴望学习的针灸、推拿技术,终于学到了,让我这个小小的乡医又多了两分自信,对医务工作的热情也“涨”上来了。当年11月份我又领取了“中文自考本科毕业证书”,这是完全凭“傻小子”学法拿到的学历,实学实考,不掺水分。
2007年1月份,院领导安排我和另一名女同事兼管“新农合”工作,此时正是我准备开展针灸、推拿业务的时候。我成了一名财会人员,整日沉浸在繁琐的账目中,经常被搞得焦头烂额。有时候必须加班加点工作,才能勉强完成任务。2007年我被推选为本单位的“县域优秀农村人才”,我虽然再三强调自己不够格,可领导和同事通过选票决定下来了,还是“愧受”了这项荣誉。
2008年12月12日,尽管有许多“新农合”工作要做,我还是奉命被派到位于兰西县的省中医药学校,参加黑龙江省中医人员培训班。我真的希望参加完中医培训,回单位可以专心搞医务工作,从本不该接管的新农合工作中解脱出来。然而这也只不过是一种希望罢了,没有专职财会人员的卫生院,谁会接手“新农合管理”这样棘手的工作呢?2009年1月16日下午学习结束从哈尔滨往回返,火车超级拥挤。
“新医改”带来的曙光让乡村医务人员看到了希望,我们的卫生院也正在扩建,好日子也许真的不远了。 txt小说上传分享
倚江而居
倚江而居
王平
我们这个小镇的名字叫爱辉,在地图上可以寻到她的名字。我居住的这座临江的三层楼建筑的烧火楼被大家称为“小白楼”,这是我住了十一年的居所。
我住在三楼。早晨起来,太阳把小镇的每一个角落都照亮了。从南窗望出去,映入眼帘的是离得很近的爱辉历史陈列馆的两个大型广告牌,广告牌后面是陈列馆向江边儿延伸的精致栅栏,栅栏内是郁郁葱葱的树木。我们这座楼房全是北开门,出门北望有两户人家,这两户人家的后面就是精美小巧的天市广场。广场上有体育设施,孩子们最爱到那里嬉戏玩耍。东望见到的便是一条贯穿南北的黑龙江,临近小镇的这段儿有人称之为“十里长江”。
我从童年的时候就向往过黑龙江,那时我住在离她二十里地的小村庄。据我所知这条四千余公里长的江,从源头到小镇爱辉的长度大约有一千多公里。由此可见,我们目之所及,不过是豹之一斑而已。
我们住的小楼距江堤几乎不足百米。每早光顾临江的公厕之后,我总是要眺望一下黑龙江。看一眼微微流淌的江水,看一眼对岸俄罗斯沙滩之上的小树林。小树林后面偏北有一个高耸的烟囱,距烟囱不远的南面有一座岗楼。二者之间离烟囱更近处,有一个像电线杆似的家伙。江上的中国水兵和他们的小艇也是我关注的对象。若在夜晚,从小楼就可以听到江水的流动之声,可以看到对岸俄罗斯的灯火明明灭灭。冬日看江就只能看到江面上耸起的奇形怪状的冰块,大江安详地冬眠着。
黑龙江水是清澈秀丽的,因为她有幸远离工业污染的厄运。小镇人偎依着黑龙江水生活,总是留意着每一年封江和开江的日子。我也总把江的融冻放在心上,像关注节日似的满怀激情。有时上下班我都是沿着江边儿走,可以边看江边行走。总是在十一月下旬的某一天,江身最终冰封沉睡。而到了四月下旬的某一个日子,大江彻底解冻。冰排开始哗哗流淌,如一曲交响乐响彻在每一位观着的耳际。随着冰排的流淌,不久就会有一些碎柴禾、木头被江水冲来。这时便有些勤快的居民去拦捞那些“江赐”的烧柴,许多人家的烧柴就是这样获得的。
黑龙江水中当然有许多种鱼。我对捕鱼缺乏兴趣儿,对鱼还有一种特殊的怜悯之情。在非禁鱼期,一些人也在“十里长江”范围内下小网,自然都有收获。我对江的亲近方式是在离沙滩很近的浅水中泡澡,因为自己是“旱鸭子”,只能如此。有时我还拿几件衣服到江边儿洗,用过的水往沙滩一泼,生怕脏水再污染了大江。
离我们的小白楼最近的路叫天市路,它自然也是离江最近的路。倚江而居的日子,我一次又一次地看到载着高级官员的车队,从天市路转向萨布素街,驶往爱辉历史陈列馆。陈列馆让所有走近它的人重温历史。那段历史与黑龙江水有关,与爱辉的先人有关,被划分为“海兰胞惨案”、“江东六十四屯惨案”等许多个段落,在每一个重温历史的中国人的心中,都产生了强烈的震荡音,永久的回声!
我人生中的一大幸事,便是与黑龙江有缘。每天看江,江的灵秀之气总能让我这颗冥顽不灵的心多少受点儿感染,让我体会到人生的一种恬淡的乐趣
露天结婚典礼
露天结婚典礼
王平
我在小镇当业余婚礼司仪有十来个年头了。农村的结婚典礼在饭店举行的不多,大多数就在农家小院儿里举行。选择夏天结婚的也不多,一般都选在秋冬季节。九十月份当然不算冷,而真正的结婚高峰期常常发生在十一二月份,正是我们这东北的“东北”最冷的时候,这时候的露天结婚典礼真叫是美丽“冻人”,别有一番韵味。
记忆中陪着新人在农家小院儿“美丽冻人”已有多次了,就说2003年12月28日这一次吧。这一天我坐着办喜事人家的小“北京”来到了距小镇二十里地的小村。此时已是水瘦山寒、白雪遍地的“一九”天,天气自然很冷。我被主人热情地招呼进屋。喜宴据说是安排在几位亲友的家中,一回总共能开十几张桌的酒席。
九点半钟的时候,接亲的喜车回来了。新人坐的彩车自然最漂亮,其余十来辆小轿车也都挂着彩球。喜车未及进院儿,鞭炮便响起来了,让所有在场的人都感受到一种“喜气”。新郎下车后抱着新娘走进了新房。新房和老人的房子是隔壁,农村这样布置的不算少见。新人在新房与老人和亲友们合影留念,录像师同时也把这些一一录了下来。
礼堂就设在小院儿里。一张大红喜字贴在外墙墙壁上,两张小桌摆在墙壁附近。一张桌上放着音响,一张桌上放着喜糖、喜烟,还有一个花瓶。桌子的后面有四五个凳子。
大约是十点十八分钟的时候,我便宣布典礼开始。录像师对着礼堂录像,亲朋好友们自动围成一圈,观看新人的结婚典礼。坐在礼堂“主席台”位置的只有四个人:男方的父母和女方的家长代表,还有一位担任证婚人的村领导。新郎新娘在男女傧相的陪伴下,伴着《婚礼进行曲》走进了“露天礼堂”。新人面向亲朋好友站好后,又是一阵山响的鞭炮声。新郎穿着笔挺的西装,新娘虽然穿的是棉婚纱,但仍相当单薄。露天结婚典礼的程序一项都不比在饭店典礼少。新娘得给婆婆戴花,给公公点烟,二老也都为儿媳预备了“红包”。新人还要在众目睽睽之下来一个热吻。典礼最少也得花二十分钟的时间。我刚宣布典礼结束,新人马上往屋里跑,可新郎和新娘的头上还是被“彩喷”了一番,甚至挨了玉米粒子的打。
乡村的露天结婚典礼真有几十年的历史了,可看上去还是那么富有生命力。。 最好的txt下载网
怀念父亲
麦子收了;大豆熟时的五十多年前;父亲来到了这个世界。
简陋的校园在父亲的眼中就是一座小小的天堂;可他在十几岁的时候不得不满怀遗憾地告别读书的伙伴;扛起锄头与大人一起挣工分。
父亲在他二十二岁的时候;用马车接回了母亲;一贫如洗的日子开始有了新意。我出生的时候;一家人还寄住在亲戚家;一座低矮的土房还只是父亲的一个梦想。土房有了以后;冬日里便有了父亲悠扬的胡琴声。此时若适逢落雪;便见窗外雪花纷飞;纷飞的雪花和着琴声跳着让人心旷神怡的舞蹈。土房有了;父亲一次次喝醉后回家的形象便印在我和妹妹的脑海里。还有母亲责怨的语言让我们的心中有阵阵痛楚的感觉。那座砖房是父母结婚十五后的作品。有了新房;父亲的眼光中有了喜悦的光;母亲的脸上也常挂着微笑。夏夜蛙声从房前翠绿的小树林中传来;有月的夜晚;尤其让人体味到一种乡村的诗意。
父亲与母亲承包的土地广阔无边。父亲赶着马车与母亲到田地中劳作;侍弄豆苗是父亲最出色的活计。在一个夏天;父亲带着母亲总是要锄好几遍草。从晨露正浓的早晨到蚊虫嗡鸣的傍晚;父母只在中午休息一小会儿;其余时间都在田地中忙碌着。烈日下;风雨中父亲与母亲把自己的生命一次次融入无垠的田地中!是的;父亲深爱着自己的儿女;仅有的积蓄都用来让儿女们实现读书的梦想;以及给儿子操办婚事用去了;而买一台崭新的小四轮则成了他以实现的愿望。因此;他和母亲种地时就不得不付出更多的劳动。
八月里的麦子堆起来;十月里的大豆金灿灿;丰收的日子是父亲充满自豪和喜悦的时光。父亲在为一袋袋粮食封口时;脸上总是显出幸福的神情。
父亲;勤恳劳作的父亲;五十几岁便显得那么苍老。有一天;病魔终于无情地把父亲按倒在床上;不足一个月的时光父亲便永远离开了我们。
父亲是在麦子刚刚吐绿;大豆刚刚入土的季节;默默离去的。
一个田地上辛勤耕耘的使者;永远离开了田地;离开了村庄;离开了思念他的妻子和儿女!在亲人心中留下了太多的悲伤和遗憾。
无声的挽歌
这是七八年前初夏的一个早晨,我正在卫生院值班。大约快六点钟的时候,四五个人急急忙忙地把一个病人抬进了医院。我让他们把病人抬进了抢救室。病人呼出的气体有大蒜味儿,并口吐白沫、口唇发紫,陷入了昏迷状态。这几个人是在江边儿干活儿的时候发现病人的,当时病人身边还有一个“敌敌畏”瓶子,里面只残留着不到三分之一的敌敌畏杀虫药液。 我赶紧与护士一起抢救病人,给其洗胃,并用上阿托品和解磷定等抢救药物。 我很快认出了这个身材不高的二十多岁的小伙子,他的家住在镇内,性格十分内向。几个月前,他曾因睡眠不好在卫生院静点了一段时间刺五加注*。那时我就发现,他说话的声音很小,不用心听几乎听不见。
在忙着抢救病人的同时,我又把院长请来会诊,并用电话通知了病人的父母。病人的父母和弟弟来到卫生院后,一看病人的病情很重,问我是不是快不行了。我向他们交代了病情:病人服的“敌敌畏”多,发现的又晚,抢救过来的可能性很小,可以迅速转到市里的大医院救治。家里人拒绝转院治疗。 八点来钟的时候,病人已经出现了明显的肺水肿,并出现躁动,发出一种无意识的呻吟声。九点钟左右的时候,病人停止了呼吸。病人的家人似乎并不十分悲痛,而我们医务人员却都挺惋惜的。他毕竟才二十多岁,生命对他来说可能才刚度过了三分之一的历程。 后来我听知情的人说,这个服毒自杀的小伙子,中学的时候成绩很好,并考上了中专。中专毕业后,朴实的农家父母找到了中学领导,是中学校长和教导主任四处奔走,小伙子才被分配到了位于山里的一个镇的镇政府。在镇里面小伙子很少与人交往,用很多时间来修炼“某功”,有时候甚至还因此旷工。小伙子服毒前头一天下午,买完农药后就去了江边儿,家里人可能没有找到他。
我感叹欺世害人的“某功”真是害人不浅,也惋惜小伙子生前没有得到心理医生的及时救助。人的心灵是需要关怀的,特别是那些封闭脆弱的人,更需要有人引导他们如何正确对待人生。
就在那个小伙子死去那天,我的心中总似响着一曲无声的挽歌,心情相当沉重。 电子书 分享网站
我的中文自考
我的中文自考
王平
1999年11月中旬的一个晚上,正是下班后不久的时候,我骑着自行车沿着被白雪覆盖的道路,来到了一个青年女教师的家中。从她那里我只呆了短短的不到十分钟的时间,出来的时候拿着两本《古代汉语》,怀着一种激动的心情推着车往家走。这一天是我走上中文自考的起点。这天晚上我躺在床上久久不能入睡,为那13门陌生的中文专科课程而兴奋不已。接下来的日子二十八岁的我便如回到了学生时代,读书与考试成了自己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第一次报考的课程是《古代汉语》、《*主义哲学原理》和《*理论概论》三门课程。《古代汉语》上下册,放到一起真比砖头还要厚。因此,我便把二分之一的可用业余时间都用在了《古代汉语》上,剩下的二分之一花在了另两门课程上。冬季早晨快五点钟的时候天还很黑,妻子和女儿都在熟睡,我却穿了衣服,披上棉袄,到客厅开始“用功”。烧火楼早晨不烧火真的有点冷,有时我甚至得把棉帽子戴上,方能坐安稳。读《古代汉语》,如同与古代文学家交谈,一般人都觉得枯燥乏味,我却能体会到个中的深意和趣味儿。《*主义哲学原理》和《*理论概论》则分别是哲学家和政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