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出日落三八线》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日出日落三八线- 第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吠耍⒁晕钡�1师,美第2师及部分伪军掩护,迟滞志愿军突击。他们全部是机械化部队。
  11月4日,敌军主力已全部撤至清川江以南,井占领了沿江有利阵地。志愿军徒步追击,粮弹所剩无几。
  11月4日15时,彭德怀心情沉重地致电军委:“朝北反攻战役已结束,因38军攻军隅里过迟,66军将深入龟城以北之美24师后路未断绝,致使该敌安全逃脱。此次出兵朝鲜,政治动员未普遍深入,对空顾虑亦甚大。消灭之敌仅6至7个团。但此役胜利,对稳定朝北人心,使我军站稳脚,坚持继续作战,是有意义的。因消灭敌人不多,我军实力尚未完全暴露,美、伪军还可能重新组织反攻。我军很疲劳,道路狭窄不易错车,且白日不便行动,夜间不能开灯,粮弹运输困难,且冬寒将至,早晚有时已降雪,房屋既小又少,部队长期露营,难于保存战力。根据上述情况,拟采取巩固胜利,克服当前困难,准备再战方针。具体工作:恢复疲劳,总结经验,继续动员,修宽公路,加强运输,储存粮弹,备雪深时支用。利用大山深沟荫蔽处,掘窟洞,打土坑,糊泥棚,解决居宿。准备一切必要干部和数营兵力,配合朝鲜人民军,组织几个支队,挺入敌后开展游击战争。在内线要点上,构筑必要工事,如敌再进,让其深入后歼击之。妥否盼示。”11月5日1时,毛泽东给彭德怀回电:“(一)11月4日15时电悉。同意你的部署,请你按当面情况酌量决定。
  (二)德川方面甚为重要。我军必须争取在元山、顺川铁路以北区域创造一个战场,在该区域消耗敌人的兵力,把问题摆在元山。平壤线的正面,而以德川、球场、宁边以北以西区域为后方,对长期作战方为有利。目前是否能办到这一点,请依情况酌定。“3时,毛泽东又发来一封电报,似不甘心他说:”(一)我38军对当面之敌伪7师部队似尚有机会歼灭其一二个团,请令该军尽可能争取之。
  (二)敌有可能乘我疲劳组织反攻一点亦请注意,令各部不要松懈。“彭德怀认为已不可能抓住敌人主力加以歼灭,还是命令各军于当天停止追击,结束了入朝后的第一次战役。
  阻击东线之敌、保障西线主力作战的42军主力两个师在朝鲜人民军协同下,分别在黄草岭、赴战岭地区,抗击伪军第3师、伪首都师和美军陆战第1师的猛烈进攻,连续激战13昼夜,歼敌近3000人,7日之后也向北后撤。
  11月13日,大榆洞,风雪弥漫,寒气逼人。志愿军召开入朝作战以来第一次党委扩大会议。彭德怀对第一次战役的得失作了总结:从10月25日到11月5日,中国人民志愿军集中6个军18个师兵力发起第一次战役,以一部兵力在东线阻击敌人;主力集中于西线,在清川江以北歼灭运动之敌。经13昼夜激战,歼敌1。5万余人,迫使敌人退至清川江以南,粉碎了敌人在感恩节前占领全朝鲜的计划。
  但彭德怀对与美伪军初次交锋的结果并不满意,他说:这次战役之所以击溃敌多(14个营),歼灭敌人少(11个营),客观原因是时间仓促,准备不充分,山大林密、道路不熟等。但主要原因还是我们战术上有缺点,有的部队在敌我相等的情况下,不是采取以小部挡正面:主力从敌后和侧翼攻击;不懂得首先完全断敌退路,把自己的主力插到敌背侧攻击是最有效歼灭敌人的战法。
  他表扬了担任正面攻击的39军、40军及时捕捉战机,打得勇猛顽强,42军两个师在东线顶住了敌军多次猛烈进攻,完成了牵制东线敌人的任务。彭德怀严肃批评了38军的领导对敌估计过高,不敢大胆截断敌人退路,使这次可能歼敌两三个整师的战役计划未能完成。
  他一拍桌子,说:现在我要骂娘了!梁兴初,我让你往熙川插,你为什么不插下去?你是怎么搞的?你说?
  身材高大的梁兴初站在会场中间格外现眼。他咬着牙,任凭彭德怀的批评似狂风暴雨般倾泻下来。
  稍停。彭德怀的语气缓和下来,说:当然,这次战役打得不理想,我彭德怀也有责任。
  关于下一步行动,彭德怀说:此役未能歼灭敌军主力,敌人也还没有摸清我军的实力,一定会组织反攻,我军应作好迎敌进攻的准备。在我空军、炮兵、坦克未组成前,我们仍以分散敌人,尔后采取运动战、阵地战、游击战相结合,内线和外线相结合的方针,分割包围,各个歼灭敌人。
  彭德怀在会上严肃批评了38军,震动和激励了全军。
  散会后,彭德怀与邓华一起散步,边走边谈。
  彭德怀说:“我一辈子打仗,没有什么高招,只懂得指挥千军万马打仗,可不是儿戏,必须精心策划,周密部署。指挥员多用一分心血,战士就少流二分鲜血,不能以战士的生命去无谓冒险。要牢记,任何父母,当知道自己的孩子牺牲了,那痛苦和悲伤都是难以忍受的。”返回司令部时,彭德怀又说:“今后指挥打仗要学更多的科学知识,这主要要靠你们及年轻的同志啊!”第四章 彭德怀挥师南下 全日成重返平壤
  (1)麦克阿瑟夸下海口:回家过圣诞节。
  朝鲜,进入严冬季节。暴风雪常常在没有预兆的情况下呼啸而至,冻裂的大地顿时便覆盖了几米厚的积雪,闪着寒冷的银光。
  11月6日黎明前,驻守在清川江边的美第8集团军防线遭到志愿军一个师的攻击。但是,天刚蒙蒙亮,攻击完全停止,这支部队向北撤退,神秘消失了。
  从此,突然出现在朝鲜战场上,打了一仗,把美伪军赶至清川江以南的中国人民志愿军象暴风雪一样销声匿迹在冰天雪地中。
  美军从空中和地面侦察,在朝鲜境内未找到志愿军的踪影。这在东京“联合国军”总部和华盛顿的白宫、五角大楼引出种种猜测。
  东京,麦克阿瑟的情报处长威洛比,这位“老中国通”同过去一样自信他说:“他们(指中国人民志愿军)已离开了朝鲜。我早就看穿了他们的手法,我预料他们会这样做的。
  我早就说过,北京无非是虚张声势。“华盛顿,中央情报局判断,中国人为了同”联合国军“打消耗战,为了”让北朝鲜还能保持一个国家的样子,最低限度还会增加在朝鲜的兵力“。
  11月9日,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经过反复讨论,认为中国军队之所以出现在朝鲜的北部,有三种可能。
  第一,只希望建立一个缓冲区,以力图保护鸭绿江沿岸的电力设施。
  第二,从战略上牵制美国的军事力量,打一场有限规模的持久战;第三,将“联合国军”彻底赶出朝鲜半岛。
  不过,他们认为中国还没有力量敢于同美军进行较量,所以三种可能中,第一种可能性最大。
  11月9日,杜鲁门召开了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会议,作出了两条决定:第一条,不改变麦克阿瑟占领全朝鲜的计划,但要麦克阿瑟在军事上相机行事;第二条,通过外交途径进行试探,以“保证中共利益”为诱饵,阻止中国进一步介入。
  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布莱德利后来说:我们做出了荒谬绝伦的结论和决策。
  麦克阿瑟根据上述决定,一方面命令第8集团军、第10军从地面作试探性进攻,向预定的进攻发起线推进,摸清中国军队虚实;另一方面命令远东空军进行两周的空中战役,炸毁鸭绿江上所有桥梁和渡日,并把鸭绿江以南直至美军第一线广大区域内的所有军事设施、工厂、城市和农村一律摧毁,以阻挡中国军队可能的进一步介入。
  顿时,朝鲜北部疆土上,火光冲天,浓烟滚滚,从天亮到傍晚,轰炸整日不停,大片的城镇都化为瓦砾废墟。
  这时,“联合国军”第一线地面部队的兵力,已有了5个军、13个师、3个旅、1个空降团,共22万人,比第一次战役时增加8万人,而且主力是美、英军。空军增加2个战斗联队,有1200架作战飞机。
  11月6日,美军的试探性进攻开始了。
  美军长驱直入,第7步兵师先头团的士兵、翻过最后一座山梁,占领了鸭绿江上游的惠山镇已被烧毁的城区,鸭绿江展现在他们的面前。河对岸的中国境内的长白县,一片丘陵呈现出土褐色。可以清楚地看到一个中国村庄和散落的农舍,鸭绿江已几乎完全封冻,中间的水道在急剧地收缩着,几天以后,狭窄的水道就会结上了厚厚的冰层。几位军官抵达这里,以鸭绿江为背景,拍摄了不同寻常的照片。有第7步兵师师长戴维·巴尔,第10军军长内德·阿尔蒙德。
  “联合国军”目前正处于挺进中国边境的高潮之中,然而,再也不可能有美国士兵抵达鸭绿江边了。
  按着麦克阿瑟的部署,东线以美第10军为主力,经长津湖西进,西线以美第8集团军为主力,由清川江北上,计划在江界以南的武坪里汇合,围歼在朝鲜北部战场的朝中军队。
  然后再向中朝边境推进,赶在鸭绿江冰封之前抢占全朝鲜。
  第8集团军与美第10军,两军相隔一条30至60公里的山脉地带,这样,到了11月中旬,这两支部队不再保持齐头并进的格局,第10军的推进已远远超越第8集团军。
  麦克阿瑟的试探性进攻没有遇到大的抵抗。于是他便估计志愿军到达鸭绿江以南的部队最多也不过6至7万人,后续部队已经被阻,难以进入战场,而他的部队到11月21日已完成了战役展开。
  使麦克阿瑟头痛的是,零下20几度的严寒几乎和对手一样厉害。滴水成冰的气候阻碍了现代化军队运动。这支大批士兵手指冻伤和口粮不足的军队向北急进。
  麦克阿瑟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以为大功告成了。11月24日10时,麦克阿瑟向全世界发表公告宣布:“联合国军已发动圣诞节结束朝鲜战争的总攻势”
  美国作家约瑟夫·格登描述:11月23日感恩节这天,美军前线部队享用了一顿丰盛节日餐饭,鸡尾酒、夹馅橄榄、烧小公火鸡加酸果酱、红薯、水果沙拉、水果蛋糕、肉馅饼和咖啡。
  第10军的指挥部,军长阿尔蒙德和其他军官也举行了聚餐,桌上居然有鸡尾酒,使用了桌布、餐巾、瓷器、银器,甚至座位姓名卡片。在一些军官看来,这种铺张场面似乎是荒诞不经地错选在一个兵戎之地。
  但是,巴尔在第10军的感恩节盛宴上说,他紧张不安。“他不得不小心翼翼地指挥这次行动,他手头的补给从未超过一天的用量。在几乎是无法通行的道路上,这样做是如履薄冰。”他预感,他的师中大部分人将挣扎在由风雪严寒和子弹铸成的死亡线上。
  但是,在麦克阿瑟看来,到达鸭绿江是一件富于象征意义的事件。现在,他准备迅速结束战争。11月24日,他发布了一份给所有部队的公报:“联合国在北朝鲜对在那里作战的精锐军的压缩包围现已临近关键时刻。在过去的3周里,作为这只铁钳独立成份的各类空军,以模范的协同和战斗力发动了持续的攻击,成功地切断了来自北方的补给线,这样,由此而进行的增援急剧减少,基本的补给明显受到限制。
  这一钳形攻势的右翼在海军有效的支援下,现已抵达居高临下的包围阵地,把地理上可能有敌人的北部地区一分为二。今天上午,钳形攻势的西段发动了总攻,以完成包围并夹紧钳子。倘能成功,这实际上将结束战争,恢复朝鲜的和平与统一,使联合国军队迅速撤退,并使朝鲜人民和国家得以享有全部主权和国际的平等。我们就是为此而战。“麦克阿瑟当天从东京飞往第8集团军设在清川江沿岸指挥部,盟军最高司令号座机降落在坑坑洼洼的跑道上,那天寒气逼人,但天气晴朗。他用大衣遮住头部,然后蹲下来,开玩笑地拍了拍一只德国犬。沃克和其他军官简述情况之后,他用了大约5个小时的时间乘吉普车视察前线。
  麦克阿瑟说:“我已经向第24师的小伙子们的妻子和母亲打了保票说,小伙于们将在圣诞节回国。可别让我当骗子。赶到鸭绿江,我就放你们走。”麦克阿瑟在自传中仅仅说,“在和一些军官的谈话中,我告诉他们布雷德利将军希望在圣诞节前把两个师调回国内,要是赤色中国不干预战争的话。”麦克阿瑟当天中午再次登上座机飞回东京时,对驾驶员说:“朝西海岸飞,然后沿鸭绿江向北飞。”
  这使所有的人大为吃惊。参谋们面面相觑,不甚惊恐。这种飞行是极其危险的。麦克阿瑟说他想研究一下地形,还要寻找一下对手活动的迹象。别担心没有战斗机护航,他说;敢于进行这次飞行的胆略是最好的保护。参谋惠特尼希望麦克阿瑟佩戴降落伞。麦克阿瑟笑道:“你这个绅士如果愿意就戴上它,我可要留在飞机上。”一位随行的记者对麦克阿瑟的助手低声抱怨说:“这次飞行真有必要吗?”
  飞机在鸭绿江口调头向东,在大约1600米的高度沿江飞行,这使机上人员能够清楚地看到白雪皑皑的地面。公路和小路都历历在目,但没有大量使用兵力迹象。然而雪下得很厚,足以掩盖最近任何交通的痕迹。那番景象使惠特尼感到畏惧:“极目远望是无穷无尽的穷乡僻壤,崇山峻岭,裂谷深峡,近乎于黑色的鸭绿江水被束缚在死一般沉寂的冰雪世界中。”惠特尼感到麦克阿瑟不要降落伞是对的;在紧急情况下,留在飞机上比跳到“这冷酷无情的荒郊野地上”要好些。
  麦克阿瑟返回东京总部说:中国人现在没有参战,战争在两星期之内就会结束。要迅速打到鸭绿江,回去过圣诞节。
  (2)毛泽东痛失长子。
  11月上旬以来,朝鲜北方上空,美军飞机每天都轮番轰炸。
  11月24日22时半,毛泽东极为关切地给彭德怀等人去电,叮嘱:“请你们充分注意领导机关的安全,千万人可大意,此次战役中敌人可能使用汽油弹,请你们研究对策。”毛泽东不幸言中。
  第二天清晨,彭德怀进防空洞不久,几架美机掠过志愿军总部上空,接连扔下了许多汽油弹。看来,美机是侦察好了目标的,几发汽油弹直接命中彭德怀住的小屋。顿时木屋浓烟腾空而起,化作一片火海。
  这时,突然有人发现翻译毛岸英和参谋高瑞欣还在里面没能撤出来,但是已经来不及了。
  美国飞机飞走了。
  火,终于被扑灭了。灰烬中寻到了两具遗体,但已分不出谁是谁。据警卫员回忆,毛岸英戴的是块苏联造的手表,这才将两人分清。
  大家围着痛哭。
  彭德怀脱帽仁立,脸色苍白,沉痛他说:“毛岸英是我们志愿军的第一批志愿兵。党中央、毛主席刚任命我当志愿军司令员,他就找我报名了!”毛岸英牺牲时年仅28岁。他没享受任何特殊照顾,和其他人一样,不分日夜地工作。
  他从没有向人透露过自己的身份,直到他牺牲时,总部的一般军官还不知道他是毛泽东的儿子。在大家的印象中,他只是一个年轻、活泼、朴实、能干、好学的俄语翻译。
  毛岸英的入朝抗美,显示出毛泽东那英雄的气概,伟人的胸怀,慈父的情感。
  1950年秋天,毛岸英正在北京机器总厂担任党总支副书记。听说朝鲜战争爆发,毛岸英立即响应党中央、毛泽东的号召,递交了要求参加志愿军的申请书。
  党组织考虑,毛泽东虽有3个儿子,但由于受国民党迫害,三儿子岸龙一直下落不明;二儿子岸青身患疾病;只有长子岸英身体好,人聪明,留在毛泽东身边工作,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