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焚九天》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剑焚九天- 第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元惠宗怎么会如此快的就知道那二十万大军的事情,怎么会如此快的下了这么奇怪的圣旨?”汤和也大声问道。

    “前天彭大将军提起,说是鞑子朝廷朋党勾结,老夫还将信将疑,现在看来是的确如此啊,而且比传闻还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听咱们的探马回报,说是我们刚歼灭也先帖木儿的大军,朝廷那边马上就得知了消息,第二天就传出圣旨,说是调脱脱回京,盘查此事!”郭子兴说的逸兴横飞,声音越来越大。

    敬请读者期待观看下一章《烛畔花盟—下》
第二百四十四章 时也,命也(下)
    濠州城外二十里处,护城河外,一眼望不到边的黑色蒙古军帐一座接着一座,里三层,外三层,把濠州城围的是水泄不通。

    “大帅,这脱脱果然是名不虚传。千军万马,没有丝毫的杂乱,前后三军,井井有条,光看这军纪,就远非我义军能比啊!”汤和隔着城楼看了半天,长叹一声,跟郭子兴说道。

    今日郭子兴带着众将官来到城墙之上来巡视,看着不远处的几十万元兵,看着千万面绣着大红“脱”字的帅旗,大家半天都哑口无言。

    “前边穿着红色盔甲的是汉人,中间黑盔黑甲的是鞑子兵,后边褐色盔甲的是护卫亲兵。两侧一边是炮手营,一边是探马赤军。”邓愈跟元兵多有接触,指着城外的元兵,跟大家一一介绍。

    “脱脱这老贼,想不到真是名不虚传!五十万兵马,前后三军,连一丝人吵马嘶的纷杂都没有,老夫无论如何也做不到啊。”郭子兴看着城下,也是大摇其头,“看来芝麻李三天城破,绝对是不冤啊,且看我等能顶的几时。哈哈。”

    后边的一众将官也都是议论纷纷,看了外边元军的声势,都面露难色,众将都是身经百战,九死一生之人,千军万马中拼杀,乃是家常便饭。但是,今天看了脱脱的兵马,都觉得心底生寒,毫无半点取胜的把握。

    朱重八也跟在大家的后边,看了城下的元军,也是觉得胜少败多,而且感觉今天看到的元兵个个生龙活虎,精神抖擞,跟自己那天在鬼愁涧中看到的元兵简直就是判若两人,根本不像是同一支队伍。

    邓愈是守城的总指挥,巡察了一圈儿以后,便大声号令四个副将分别率领三万兵马分守四个城门,他自己亲自带领两万兵马坐镇中央,随时补位。四个副将大声领命,各自带着兵马去安排守城的一应物事,带毒的狼牙箭,火箭,毒蒺藜,还有生石灰,护城河边布满了毒蒺藜和狼牙刺,城外十里处也都早早的挖好了无数的陷阱,陷阱里埋着削尖了的竹签,城门外安好了绊马索,生石灰包成了大小不同的包。

    邓愈大声号令,十二万人马三班轮流昼夜巡视,不得有丝毫的差错。

    朱重八跟着郭子兴等人下了城墙,到了城中。只见城中的父老百姓都聚集在街道之上,大家都默不作声的帮助大军加固城墙,搬运辎重。还有的百姓做好了饭食,用担子挑着,给城墙上守城的兵士们送去。街上虽紧张,却不乱,没有那种绝望的氛围。

    看着四下里忙碌的兵士和百姓,郭子兴回头对众将官又说道:“众位将官,我们守城的兵士虽然只有十五万人,敌军有五十万人,但是我们加上这全城二十多万的百姓,也有三十五万人,我们全力以赴,不怕守不住这座濠州城。最不济我们杀一个是一个,杀两个赚一个,多杀鞑子,给百姓们报仇就是了。”

    事到如今,不管之前有多少派别,现在大家全心全意就是守住濠州城,听郭子兴这么一说,大家都豪气登生,轰然答应。

    郭子兴又吩咐把库房里的兵器都拿出来,百姓们只要超过十六岁的男子,人人分发兵器,全民皆兵,共同对付鞑子。

    此时,耀武扬威的元兵营中,却是外松内紧,完全是另外一番光景。

    正北侧居中的帅营中,巨大的帅字大旗下,最大的一个营帐正是脱脱的帅营,此时,帅营中却没有旁人,只是脱脱一个人坐在中间的太师椅上,台下垂眼站着一个瘦削的白衣人,双手报怀,怀抱着一把长剑,面无表情,正是叶泊雨见过的那个神秘的白衣高手—封一寒。

    两人一站一坐,脱脱坐在太师椅上,仰着头望天儿,封一寒低头垂目,两人都是默不作声。

    过了一阵,脱脱站起身来,沉声问道:“事到如今,你说该怎么办?”

    又是一阵沉默,封一寒才低声说道:“离开朝廷,远走高飞。”

    “妇人之见!”脱脱大声呵斥道:“你也算是一代高人,说出话来竟然是如此的让人齿寒。”

    “良禽择木而栖。古来伍子胥、韩信就是榜样!”封一寒冷冷的说道:“昏君无眼,佞臣当道,妇人之见的是你!”

    “住口!”脱脱大声喝道:“你住口!封一寒,你原来是这么一个不忠不义的小人!”

    “何谓忠?何谓义?”封一寒眼皮也不抬,低声说道:“君为臣纲,要明君、知大义之君。朋友道义,也要看义之所在,朋友是中山狼还是真正的朋友。”

    “你!”脱脱一时说不出话来,一屁股又坐到太师椅上,呼呼的喘着粗气。过了一会儿,才又说道:“当今圣上绝对不是你说的那种听信谗言之辈,一定是胆巴和哈麻这些人从中作梗,生事。”这几句话却说的有气无力,显然是他自己也拿不准。

    封一寒听完,突然抬起头来,双眸如电,闪了一下,又说道:“你准备怎么办?”

    “我能怎么办?连发两道圣旨让我马上回京,我能怎么办?你到是告诉我该怎么办?”脱脱双手拍在桌子上,不顾自己大帅形象,嘶声力竭的喊道。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封一寒根本不为脱脱歇斯底里的状态所动,仍然是冷冷的说道。

    脱脱看着死样活气的封一寒,长长的呼出了一口气,才又缓缓说道:“你不要劝我了,传令下去,今晚一更天,五万护卫亲兵断后,三军尽快撤退,回京城复旨。”

    封一寒摇摇头,没有说话,转头走了出去。

    脱脱看着封一寒的背影走出帅帐,又是长长的叹了一口气,沉声自言自语的说道:“封一寒,这次可能是要让你跟我冒险了!不过没办法,谁让你跟了我呢,又是谁让我跟了当今圣上呢!”

    在城内巡察了一天,回到帅帐中,大家又为今晚上如何防守展开了激烈的辩论。

    有人主张乘今天是脱脱大军第一天围城,他们刚刚扎营不久,立根未稳,不如先发制人,晚上来个偷营,先煞煞鞑子的士气再说。

    汤和和邓愈等人却主张按兵不动,他俩的理由是现在敌军士气正旺,而且肯定要防着我们偷营这一手,不如先安安稳稳的守好城池,待破了敌军几次攻城后,敌军士气自然再而衰,三而竭,那个时候,我们抓好时机,杀个回马枪也不急。

    郭子兴愁眉深锁,不言不语的坐在中间。

    邓愈大声说道:“诸位将军,脱脱深谙兵法,肯定早就布置好一切,防着我们偷营,我们还自投罗网,岂不是白白的浪费兵力。再说,即使是要偷营,那么如何偷营?我们现在对元兵的兵力部署根本是一无所知,要偷营也是无从下手啊,稍不注意那可是得不偿失啊。”

    有一个粗豪的将军大声说道:“邓将军,你不必迟疑。末将带着三千精装兵丁足矣,自当杀他个人仰马翻。”

    邓愈听了摇摇头,正要出言反对。

    突然帐外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传来,随即进的帐来,众人看去,却是探马。探马行过礼,大声报道:“大帅,城外的元兵有动静。”

    “哦?什么动静?”郭子兴跳了起来,忙大声问道:“脱脱这个老贼这么快就攻城了?”

    “这倒不是。”那个探马说道:“元兵收起营帐,缓缓开拔,看样子是要收兵回去。”

    “什么?元兵收兵了?”郭子兴跳起来不知道有多高,这个消息比说元兵已经连夜攻城还要让人惊奇,“元兵刚刚围城,怎么会突然连夜收兵?脱脱真的是猪油闷了心了吗?”

    下边的众将官更是炸了锅,大军议论纷纷,一时间,营帐里吵杂一片,什么都听不见。

    “大帅,眼见为实,我们何不敢快去城墙上看看,元兵到底想干什么。”汤和最为冷静,大声说道。

    “不错,不错,我也是一时糊涂了。”郭子兴拍拍大脑袋,大手一挥,领着大家一窝蜂出了帅帐,几步就上马直奔城墙而去。

    夜色中,远远的果然看见元兵那边灯火通亮,灯火好似一条无边无际的长龙一般,直往远处的夜色中隐去。问了守城的兵丁,都说现在围城的元兵中,除了北侧的元兵,其他三侧的元兵都已经没了踪影。

    郭子兴等忙打马绕城墙看了一圈,果然如守城兵丁所言,东、西、南三侧的元兵已经撤兵而去,只剩下北侧的元兵掩护大军。

    元兵虽然在撤退,却也没有丝毫的慌乱,三军仍然是齐声号令,有条不紊。

    郭子兴问旁边的探马:“元兵什么时候开始撤退的?”

    “大概一炷香之前吧,也就是一更天时分。”探马答道:“当时,我们虽然在远处看到元兵有动静,但是又不像是攻城,我们就又偷偷的上前去打探了一阵,这才回城禀告大帅。”

    敬请读者期待观看下一章《烛畔花盟—上》
第二百四十三章 时也,命也(中)
    这几日元惠宗心中烦闷,用过了晚膳,看了一会儿《宋史》,心烦意乱,也看不进去,就信步吩咐小太监带自己到南书房休息,他已经好几天没有到后宫的寝殿了。

    看看天已二更,元惠宗刚刚在小太监的服侍更衣躺下,又觉得天气闷热,现在已经是立夏时分,天气转热,加上心中烦躁,觉得辗转难眠,就又披衣下地,干脆信步走到南书房外边花园中来。

    他也没有让小太监跟着,就自己一人信步走来。立夏时分,京城中早已经是黛绿一片,浓密的树荫下透露出斑斑点点的星光,走在草丛中,脚下不时发出咯吱咯吱的轻响。

    沿着园中的鹅卵石小径,走过一片假山,眼前突然一片清亮。原来不知不觉已经到了御花园中,御花园中是一片大湖,湖中的水光倒映着天上的月光星光,波光粼粼,照的满园一片清亮,元惠宗胸中豁然开朗,深深的吸了几口气,觉得神清气爽,心中的烦闷也稍稍减轻了一些。

    绕过一片灌木丛,来到了湖边,湖边用木桩整整齐齐的钉住了驳岸,湖水距离岸边也就不到尺许。身边种植了一圈的大柳树,柳枝垂在肩头,仿佛是笼罩在水岸上的轻烟一般,有不少柳枝还长长的垂到了水中,微风吹来,荡起一圈一圈的涟漪。

    元惠宗负手而立,耳边又传来了阵阵的蝉鸣声。元惠宗人在御花园,心却早已飞到了千里之外的濠州城,他不停的嘀咕着:“脱脱啊脱脱,你到底是怎么回事?怎么连封信都没有?你让朕如何处理此事啊?”

    不知道想了多久,突然心中想起当年岳飞的那首《小重山》来,于是,望着眼前的水光夜色,轻轻的吟道:“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好一个‘弦断有谁听’啊!圣上,您好雅致啊,居然半夜自己到后花园赏月来了。哈哈。”突然,就在自己身后一阵大笑,居然有人搭起话来。

    “是谁如此大胆!竟然敢在朕背后隐伏?”元惠宗吓了一跳,忙回头看去,只见一棵大柳树后边确实站立着一个人,一时又影影绰绰看不清是谁,就厉声喝道。

    皇宫中人只有太监和侍卫,要不然就是宫女和妃子们,刚才说话的明明是个男子,应该是一个不知死活的侍卫。

    “圣上,怎么如此大的火气,小心气坏了龙体,怎么连老臣都不认识啦?”那个人刚才还站在远远的一棵大树下,一转眼就不知道怎么的站到了元惠宗身前,月光下,好似鬼魅一般。

    “原来是国师啊。”元惠宗定睛一看,来人身形枯瘦,长须飘飘,红袍高帽,六十多岁的年纪,正是自己的国师胆巴。

    “正是老臣,深夜来面见圣上,没想到圣上好雅兴,居然一人月下独行赏园。哈哈。”胆巴身形枯瘦,但是说话声音却铿锵有力,中气十足。

    “哦,国师是有什么大事吗?”元惠宗心中不快,沉声说道:“国师,你最近两次闯宫,今日居然尾随朕来到后宫,到底有什么事?”

    后宫之中,只有皇上才能够随便进入。哪怕是皇子贝勒,亲王大臣都不得随意进入,没有皇上的旨意,随意进入后宫是欺君大罪,乃是杀头的罪过。胆巴纵然是国师,也不能越雷池半步。

    最近,胆巴持宠而娇,行事越来越大胆,闯前宫也就罢了,居然还深夜闯后宫,简直是大胆之极,难怪元惠宗动怒。

    听元惠宗已经动怒,胆巴也不以为意,捋了捋胡子,缓缓说道:“圣上不必动怒,老臣深夜来面见圣上,是有天大的要事相告。”

    “什么事?快快将来。”元惠宗不耐烦的说道:“不会又是脱脱的事吧?”

    胆巴抬头看看天色,又看看不远处的元惠宗,低声说道:“圣上,你对脱脱可谓是费尽了苦心,不过,你殊不知,老臣夜观星象,今日紫微星黯然无光,赤芒横贯三星,主国殇啊。”

    “国殇!”元惠宗心里一惊,忙问道:“什么国殇?国师你到底在说什么?朕听不懂啊。”

    胆巴仰头一阵大笑,声音中充满了得意和恶毒,半天才停下笑声后,看着元惠宗,沉声说道:“妥懽帖睦尔,你还不明白吗?你当了三十一年皇帝,也当的够了,今天就是你的死期!”

    “胆巴,你大胆!竟然敢以下犯上,你不怕株连九族吗?”元惠宗看着面目狰狞的胆巴,厉声喝道:“胆巴,你深受皇恩,不思报恩,竟然敢欺君犯上真是不知死活!来人,来人。”

    元惠宗连喊了急声,却没有任何应答,正待再喊。旁边的胆巴狞笑道:“妥懽帖睦尔,你不要费事了,皇宫中的侍卫太监们,都被老夫施法术迷住了,三个时辰内醒不过来,你不必多此一举了。”

    “你,你竟然胆敢如此!”元惠宗此时也不禁脸色一变。

    胆巴停住了狞笑,脸色阴冷了下来,想着元惠宗又走前了几步,沉声说道:“妥懽帖睦尔,你勤于政事,但是生不逢时,生在这乱世之中,虽为人皇,也算是不幸。老衲今日渡你,也算是了你此生孽缘,你要是明白事理,应该感谢老衲才对啊。”

    元惠宗看着胆巴阴沉的苦脸,不禁后退了几步,厉声说道:“胆巴,你白日里说佛解法,号称是佛门中人,不思渡世救人,反而杀人害命,你就不怕下十八层地狱?”

    胆巴双目圆睁,紧紧的盯着元惠宗的双眼,一字一句的说道:“妥懽帖睦尔,你虽然一直相信佛法,还请老衲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