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胡子摇摇头道:“不敢当。我虽然有一些薄名,但已是几千年之前的事情,稼轩不用多礼,前辈二字,再也休提。”
辛弃疾又道:“道兄身份已名,稼轩再无疑虑,道兄既然是受命而来,那就请吧。”说罢,巨剑出鞘,丈许长的剑身在月光下发出三尺多长的剑芒,辛弃疾虽已年近古稀,但身高丈八,长剑在手,威风凛凛,宛如天神一般。
风胡子看着辛弃疾手里的巨剑半晌,长叹一声,摇头说道:“实不相瞒,稼轩你虽然远不是我的对手,但我要取你性命,却也是万万不能。”
辛弃疾瞪视道:“你既已奉命而来,却又说这何来?”
风胡子道:“我受命于人,并不是突有悔意,而是无可奈何,取不了稼轩的性命。”
辛弃疾喝道:“却又为何?”
风胡子道:“实因你手中的湛卢神剑,神剑护体,我对你无可奈何。”
“什么,你说这把剑就是传说中的湛泸神剑?”辛弃疾虽然早知道自己所得神剑非常,却万万也没想到,居然是剑仙欧冶子留世的第一神剑湛卢,心里也是一惊。
“不错,这把剑正是欧冶子的湛卢神剑。”风胡子闭目说道:“湛卢神剑乃仁道之剑,你能得湛卢护身,说明是得授天命。我受命取你性命多年,一直因湛卢之故而不得手,但今日不同……”
“又有何不同?”辛弃疾大声喝道。
“我揣摩天命,今日子时将星陨落,正是你归天之时,即使你有神剑在手,也是枉然。”风胡子说道。
辛弃疾仰头笑道:“那道兄还不快快动手,如此啰嗦,不是得道前辈所为。”
风胡子对辛弃疾的讥讽之言毫不理会,沉声道:“不行,湛卢在你手,我无从下手。”
辛弃疾笑道:“那不知前辈要怎么要在下性命,还请指教?”
风胡子正色道:“你子时陨落,顺应天命,既然天命如此,到时自见分晓。”
辛弃疾看着风胡子一本正经的样子,虽然风胡子所言荒谬绝伦,但不禁也暗暗犹豫,又道:“你既不动手,难道要老夫自裁不成?”
风胡子正色道:“我只知天命今日是你陨落之日,而你湛卢在手,当今世上能要你性命的寥寥无几,就连那几个半仙之体的各派掌门祖师,也不一定能轻易取你性命,想来只有你自裁一途才是天命所显。”
辛弃疾听得风胡子这一番话,更是荒谬,怒声斥道:“辛某虽不才,但也胸怀天下,志在社稷,功不成,名不就,上未报答皇恩,下未有寸功于百姓,是以不忠不仁;况且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毁之乃是不孝,我辛某岂是那不忠不仁不孝之辈!”
“哈哈哈哈哈。”风胡子听得辛弃疾一番怒斥,不怒返笑,仰天狂笑起来。震得旁边屋瓦都在簌簌响个不停。
“够了!”辛弃疾按剑怒喝一声。
风胡子慢慢止住笑声,良久才道:“忠?仁?敢问稼轩,什么是忠?什么又是仁?”
辛弃疾沉声道:“你也是一代宗师,难道忠孝仁义四个字还得辛某教你不成?”
“正是!”风胡子大喝道:“千百年来,天下百姓人人忠于朝廷,忠于皇上,但是那些天子皇上又是以仁对待你们吗?是以仁对待天下百姓吗?”
辛弃疾万没想到风胡子有此一问,一下不禁语塞,沉吟一下才道:“不错,确有一些天子皇上不辨忠奸,不明所以,但是千百年来,仁爱之君数不胜数,都是爱民如子……”
“仁爱之君!哈哈。”风胡子仿佛听到了天下最好笑的事情一般,狂笑道:“哪个皇上不是整天把仁爱二字挂于口上,千百年来,哪个皇上又不是那无数百姓的性命还建功立业,成就自己一代英明!你看看当今临安城千百幢宫廷楼阁,千百亩园林之下,黄草之下掩埋了多少功臣义士的阴魂荒冢,就在北固亭江水之中,又掩埋了多少黎民百姓的血肉白骨?”
其时,南宋奸臣当道,长江以北半片江山落于金人手中,江山社稷岌岌可危,但宫廷内外荒奢成风,只知及时享乐。哪还管靖康之耻,黎明百姓。辛弃疾一生志在抗金,血泪上书几十次,每次都是不了了之,眼看年已古稀,英雄无用武之地,早已生绝望之心。风胡子之言其实正说出了他自己不敢想不敢说的话。
辛弃疾呆立半晌,一时无言以对。
风胡子却又道:“古往今来,所谓寥寥几个明君都是以千万百姓成就自己英明,更何况昏君更是犹如大海之沙。就说当今之势,赵构不顾恢复祖业,拯救中原黎民,只知道谗害忠良岳飞,自毁长城,这难道也是仁爱所为?当今赵扩,大金虎视眈眈,不知扩初军备,只知后宫享乐,这难道也是仁爱之君?”
辛弃疾心中紊乱之极,听得风胡子辱骂当今圣上,想呼喝风胡子住口,但又隐隐觉得风胡子所言句句在理,自己实在是无言以对。
只听得风胡子又道:“稼轩兄,你自诩胸怀天下,志在恢复大宋江山,可是你的胸怀,当今赵扩朝廷能听得进去吗?能遵循你的《美芹十论》逐步对付大金吗?你还不是古稀之年,只能与菜地老农一起耕田读书,还说什么雄图霸业,还议什么天下英雄?”
辛弃疾双手一抖,只觉得胸口热血沸腾,一口血用到喉头,“哇”的一声,鲜血喷了一地。
“你,你,上次在北固亭放飞剑的就是你。”辛弃疾一手按着胸口,一手用长剑指着风胡子说道。
“不错,正是在下。可惜上次鲁莽所为,白白毁了我的上古法器‘虎翼’。”风胡子脸色一沉。
辛弃疾怒声道:“风胡子,你到底是奉谁之命而来?是完颜永济还是奸相赵汝愚?”
风胡子又是微微一笑,沉声道:“辛弃疾,可怜你到现在还不明白,真正想要你性命的不是完颜永济,更不是赵汝愚。”
“那又是谁?”辛弃疾怒声喝道。
风胡子正色看着辛弃疾,好似看着一个可怜的垂死之人,缓缓的说道“命我取你性命之人,不是别人,正是你奉为神明的当今圣上—赵扩!”
“什么?不可能!”辛弃疾又是心口一紧,大口的鲜血喷了一地。
风胡子缓缓说道:“稼轩,我敬你是当今英雄,没有动用丝毫意念之力,否则趁你现在心神大乱,早已置你于死地。但是天命如此,即使我不出手,你也活不过今日三更子时。”说罢,摇摇头,缓缓步入黑暗之中,一瞬间,就没了踪影。
“风胡子,你回来,把事情说明白!”辛弃疾再也支持不住,手一松,湛卢长剑脱手落地,自己一手按住胸口,一手托地,连喷数口鲜血……
早已走出数十里地的风胡子抬头摇头叹道:“湛卢啊湛卢,你虽是仁道之剑,但却要被这所谓的仁道,害死多少生灵?勾践、岳飞、辛弃疾都是如此,不知道下一个又将是谁?”
不知何时,深巷中的二胡声又远远传来,嘶哑的歌声继续唱到:“今日的一缕英魂,昨日的万里长城。王道有伦常,我辈应无名。”二胡声越来越低,最后终于淹没在长长的深巷中,余音袅袅,几不可闻,留下的是说不尽的哀愁悲伤。
远处,一处乌云遮着了中天的圆月,紫微星旁,一颗硕大无比的流星划过天际。
七十年后,南宋灭亡……
敬请读者期待观看下一章《神剑出世》。
千古文人侠客梦—劳累感言篇
新人入驻纵横两月有余,得虾大不遗余力的指点下,数次增删,几次大修,才占得签约书库中的一席之地。
旬月后,又经历过六次的大小推荐后,明日终于得以入v,心中难免忐忑,终究是担心订阅寥寥无几,惨淡不堪。反复半天,还是写下了这篇文字,以资鼓励自己,希望能够直面预期中的惨淡景象。
研究金学二十多年,从金庸到孔庆东,再到严家炎,再到陈墨,研究的越来越深入,越感受到陈平原教授《千古文人侠客梦》的真章,后来饥不择食,古、梁等人不须说,就连温、卧等人的书也都常记在心。但是说到底,自己的文风还是想学习金公,并且形成自己的风格。有很多人,包括一些网上的大神都建议我改走小轻快风格,也就是常说的小白风格,来适应网上读者的阅读口味。多次尝试后,实在是不适应小白风,遂最后还是坚持自己的仿金风格,但愿能够慢慢被更多的读者接受,进而喜欢。
生平还有一大喜好就是玄谈志怪,有些类似于纪昀和蒲松龄先生的各种如是我闻,对什么《山海经》、《太平广记》、《搜神记》等书也都颇有研究,虽然无果。终于,在某一个月黑风高的晚上,偶遇神机的《佛本是道》,通读之后,就磨拳擦掌,跃跃欲试,准备不自量力的开启自己的玄幻世界,以搏诸君一笑。
求学后,在北京至今一晃已是一十五年有余。前十年一直奔波于温饱饥寒之间。后五年,工作逐渐稍有起色。辛苦和回报总是成正比,回报多一些,辛苦一定是成倍增加。越来越感到,如果没有了生活的乐趣,没有了一点点的爱好,绝对在当今竞争力如此巨大的社会中,生活不长,或是生活不好。琢磨来琢磨去,自己最钟爱的还是文字一行。无奈,写吧,每晚十点到十二点,为了自己的生活,冲刺!君莫笑!!
以上是为感言。
写在前边 关于蜀道与内蜀道—作者家言
三国时期诸葛亮六出祁山,让川中蜀道变的传奇神秘,而李太白的一首《蜀道难》千古传唱,更是让让川地最险峻的一条古道变的世人皆知,千百年来,几乎人人都会咏上几句:“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於上青天!”
其实,蜀道的开凿始于春秋战国时期,诸葛亮六出祁山的蜀道只是另外开凿和修缮利用,但饶是如此,十几年来,每次都几乎耗尽蜀国的全部家当。蜀道一共有以下几条:
1、金牛道
又叫蜀栈,金牛道是古代川陕的交通干线,此道川北广元到陕南宁强一段十分险峻。诗人李白赞叹的“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就是指的这一段。
金牛道的开辟时间或远在春秋战国时期,得名源于石牛粪金、五丁开道的传说。所以也被称为石牛道,又称南线道或蜀栈。可能是战国后期,蜀国与秦国共同开发的一条连通秦岭内外的商贸与文化交流的通道。
2、子午道
从今长安开始向正南,沿子午谷入山后不久,即转入淬水河谷,溯谷而上,翻越秦岭,稍折西南,经洵河上游,南过腰竹岭,顺池河到汉江北岸的池河镇附近,又陡转西北,大致沿汉江北岸,经石泉县,绕黄金峡西到洋县,再西到汉中。
据《汉书??王莽传》载,西汉平帝元始五年(公元5年)“秋,莽以皇后(王莽之女)有子孙瑞,通子午道。子午道从杜陵直绝南山(秦岭),径汉中”。因为古代以北方为子,南方为午,而这条位于首都长安正南的道路一开始就呈南北走向,所以被称为子午道。也有人说称为子午道是因为古代以子午象征水火、象征天地、象征牡牝、象征皇帝和皇后的缘故。
3、连云道
北魏(公元507年)开通,云道颇为取巧,北段借用故道(陈仓道)的一部分,南段则沿用褒斜道的路段。这样它既排除了褒斜道的途程险峡,又避免了故道的回曲绕折,既利用了故道的缓冲开阔,又利用了褒斜道的捷足先登。因而,自北魏新开凿此道以后,连云道上一直是畅通无阻。
4、祁山道
春秋战国时期开通,从天水出发,翻越祁山,经陇南到达汉中市略阳县。
祁山道见诸历史,始于《尚书??禹贡》。其中写道,当时的梁州各地(秦岭以南的陕南、甘肃陇南、四川)通过祁山道往来交流,各地贡品经嘉陵江、渭河运达中原。
祁山道因诸葛亮的“六出祁山”而闻名。这里平坦易行。地势平坦才好排兵布阵,才是生来谨慎的卧龙先生的战场。
5、荔枝道
路线:西乡—镇巴—万源—通江—万源—大竹—梁平—垫江—涪陵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杜牧在《过华清宫绝句》中以诗人的笔法描绘出为博杨贵妃一笑;不远千里为其送荔枝之事,也让一条路因此而天下扬名。据《旧唐书》、《新唐书》等史籍记载:唐天宝年间(742—756),唐玄宗为满足宠妃玉环食新鲜荔枝的喜好,颁旨在涪州建优质荔枝园,修整涪州到长安的道路,从涪州置专驿,换人换马不换物,接力快速传送。
6、陈仓道
路线:宝鸡(陈仓)—凤县—青泥岭—略阳—勉县—汉中
陈仓道因道路北端入山处为秦汉时的陈仓县而得名。因其北段要翻越秦岭正脊大散岭;古代在岭上设置过一座大散关,又被称为散关道。又因它的大部分线路是顺嘉陵江上游河谷而行;秦时设置故道县,又名故道。
7、褒斜道
路线:眉县—太白—留坝—汉中
褒斜道是中国古代横跨秦岭天险,由关中入蜀,为时最早、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条道路。
从眉县斜峪关沿石头河上行至嘴头(太白县城),越秦岭分水岭,顺红岩河谷,经白云镇河王家楞,至留坝县江口镇,又沿着褒河下行经武关驿、马道驿至褒城达汉中的道路,全长380公里。褒斜道的开创可能始于战国,《战国策??秦策》里有”栈道千里,通于蜀汉”的记载。
8、傥骆道
路线:周至—华阳镇—老县城—洋县—城固—汉中
傥骆道也称骆谷道,从长安去汉中,自周至向西南要先越骆水,入骆谷,称骆谷道;而汉中去长安,自洋州道兴县(今洋县)向北要先越傥水、入傥谷,故又称傥骆道。《通典》载:“汉中去长安,取傥骆道,凡652里”,是当时从长安通往汉中的三条古栈道(另两条为子午道,褒斜道)中最近的一条。全面疏通于三国时期。
9、米仓道
路线:汉中—南江—巴中—渠县—合川—重庆
米仓道因为翻越米仓山而得名。从汉中往南,沿冷水河谷而上,越米仓山,然后顺嘉陵江支流之一的南江河谷南下巴中,沿巴河,渠江,在合川转嘉陵江而抵达重庆。米仓道全长250公里,绕山越岭,攀行其间,如腾云驾雾。
10、武关道
路线:由丹江河谷西北行越秦岭,转灞河河谷到长安;沿丹江河谷东南行,可到河南南阳和湖北襄樊。
唐武德六年(623年),”宁民令颜旭开渠引南山水入京城,至石门谷由温泉涌出”,石门在蓝田东南四十里至石门谷流域附近,由石门通长安的水道就是灞水。
11、内蜀道
在本书中,诸葛孔明上表刘禅后,夜观天象,知道自己征伐魏国乃是逆天而行,但先主托孤在先,自己只能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无奈之下,诸葛孔明只能一方面修缮蜀道,征兵备战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