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十万天兵来降服,被它现出原身,唬得天兵不敢交战,关闭了南天门了事。狮子精的水平,公认是略低于孙悟空的,连它都能在十万天兵面前这么威风,孙悟空做到同样的事情,又有什么异常的呢?
7、巨人的角逐
有一个最根本的疑团,之前一直没有触及,那就是:为什么会有西游取经?难道真的是如来佛祖说的那么简单,不愿意把经轻易地给予世人,所以一定要取经僧历经磨难来取吗?在小乘佛教的教义中,释迦牟尼是唯一的佛,是最圆满的觉悟者,地位最为崇高。但是在唐僧取经取来的大乘佛教教义中,释迦佛祖则仅仅是“恒河沙数诸佛”中的一员,地位大大降低,他怎么可能自愿地传播大乘教义呢?
根源还要从封神榜说起,商周之交的封神之战,是阐教和西方教剿灭截教的战斗,从此定下来天宫、地府和西方极乐世界三大领域。这一战中,灵宝天尊——也就是通天教主在人间的派系被消灭殆尽,只剩下一些零散的妖仙躲在世界各地修炼,其中佼佼者有牛魔王等。也正是从这时开始,阐教——也就是后来人间的道教,和西方教——也就是后来的佛教正值蜜月期,经过和西方两位教主的协商,老君下凡投胎成李耳,西出函谷关,把多宝道人点化成如来佛祖,开创了佛教在人间的道统,现在称为南传佛教,也就是小乘宗。
老君为什么不把阐教的弟子点化成佛,而点化通天教主的大弟子成佛呢?这正是老君的高明之处。如果点化一个道教的天尊,比如太乙真人成佛,那么西方两位教主必然不同意,因为太乙真人是元始天尊的嫡系,而这样佛教在人间必然成为道教的附庸。而由老君这么一个相对中立平和的人出头,点化多宝这么一个和道教的总教主元始天尊多少有点芥蒂的人成佛,是老君、元始天尊和西方两位教主都可以接受的折中:对于老君而言,他地位超然,虽然略微偏向道教一些,但是总体来说不会像他的师弟元始天尊那样明显的护短。对元始天尊而言,虽然多宝和他不和睦,有欺师灭祖之仇,但是首先有老君镇着,多宝也不敢放肆,其次毕竟阐教和截教都是鸿钧老祖传下来的道统,多少也有些香火之情。西方两教主在封神之战中收了很多徒弟,面子上不好直接和元始天尊撕破面皮地抢信徒,所以由多宝来代替他们传教,也是一个不错的结果。就这样,释迦牟尼在三大势力的妥协下,诞生在了印度。
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
经历了东汉乃至魏晋的佛道合流蜜月期后,曾经的战友终于不可避免地产生了裂痕。佛教此时已经今非昔比,天庭的大元帅托塔李天王已经接受了佛教招安,被封为毗沙门天王护法。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佛教的势力在江南的传播已经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阿弥陀佛更是点化一只鳝鱼精做了南梁的皇帝,是为梁武帝萧衍。此时的道教却已经人心涣散,七零八落,于是太上老君再次下凡,继张道陵张天师之后,又授予北朝寇谦之天师之位,让他整肃北方道教来平衡南方兴旺的佛教势力。
但是,历史在这里被小人物改变了。寇谦之误解了老君的平衡之道,认为老君的本意是兴道灭僧,于是在他推动下,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开始了残酷的灭佛运动,佛道之间的斗争,从暗战进入到了白热化阶段,无数的和尚尼姑被坑杀,无数佛经被焚烧,整个北魏成为佛教徒的大坟场。“三武一宗”的灭佛运动,终于拉开了战幕。在这场惨烈的人间道统争夺战中,老君、元始和阿弥陀佛三方较劲,不断点化自己的属下乃至于山精树怪下凡到帝王家。于是我们在南北朝时期经常看到这样的情况:爸爸是灭佛敬道的干将;儿子却是灭道兴僧的先锋;这一朝是敬佛的,下一代就是灭僧的……不一而足。城头变幻大王旗,可叹人间的这些信徒们,都成了神坛上的祭品。
这场战斗的暂时终结,以老君的再次下凡告终。唐朝是李姓,是老君在人间的同宗,天庭在李唐王朝建立的时期出了大力,像秦琼,就是天蓬元帅下凡,具体请参看《说唐演义》。阿弥陀佛还是要卖给老君一点面子的,但是作为交换,老君和元始也同意阿弥陀佛从此可以直接下凡传教。而要让阿弥陀佛直接下凡,需要先有理论铺垫,要告诉世人阿弥陀佛才是万佛之主,如来不过是一个小角色而已,而这些理论,就是大乘经典,也是唐僧需要去取的经书。可想而知,多宝道人是多么不情愿宣传所谓大乘经典,这简直等于自己打自己耳光,但是没有办法,在阿弥陀佛和老君双重的压力下,他不得不允许阿弥陀佛特派专员——观音去东土大唐来寻找取经人。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再来说说佛教内部的权力斗争。话说阿弥陀佛排挤了准提道人,自己做了万佛之主,准提郁闷地跑到斜月山三星洞开了一个小小的山门,正巧又碰到了孙悟空。《西游记》记载,当菩提老祖知道孙悟空是天产石猴的时候心中暗喜,他究竟在暗喜什么呢?因为他知道,这是一个能让他重掌佛教大权,和阿弥陀佛分庭抗礼的契机。于是他耐心地教授孙悟空,并且严格警告他不准说出自己的师傅是谁(因为怕传出去,计划就失败了)。后来的事情果然如他所料,孙悟空大闹天宫,被多宝出手镇压,然后又被观音菩萨选为取经人的大徒弟,只要等孙悟空到了西天成了佛,准提就可以堂而皇之地出面干涉佛教的事务,从而渐渐把人间的佛教教主的权力夺回来。这一切虽然瞒不过阿弥陀佛,但是阿弥陀佛并没有在意,因为一个失意的人开个山门散心也很正常,最好不要把他逼急了撕破脸皮反而不美。
对于这件事情,太上老君和元始天尊自然也是了解的,不过老君执掌天人大道,以平衡为第一要务,自然希望佛教不要过于做大,所以不但没有阻止孙悟空,反而在八卦炉里帮助孙悟空练成了火眼金睛,否则以老君的修为一千个孙悟空也是死了。并且,老君这么做还有一个用意,就是用外患来促进内部团结:玉皇大帝手下的天宫是一盘散沙,这都因为是长期闲出来的,现在有了闹天宫的事件,可能会促进玉皇大帝适当强硬一些,对天宫实行某种程度的改革。于是取经小组就在这样的情形下成立了,这个小组的成员非常复杂,有代表准提的孙悟空,代表阿弥陀佛的唐僧,代表天宫的猪八戒和沙僧。其实这个小组也是三十三天外的那些教主们政治角力的结果,否则以观音菩萨怎么可能选这么巧,就选中了这么四位。当然还有白龙马,这个代表地方割据势力——龙王系。
但是随着取经活动的开始,孙悟空的一系列举动引起了阿弥陀佛和多宝如来的注意,孙悟空动不动就到天宫地府去求救兵,人际圈子广,面子又大,如果真让他取经成了佛,那么多宝的位置还能不能稳固就很是问题了。于是在对付孙悟空这个角度上,多宝如来和阿弥陀佛结成了统一战线。但是孙悟空是准提的人,不能直接动,怎么办呢?
六耳猕猴的出现解决了这一问题,六耳猕猴和如来一拍即合,定下了一个李代桃僵的妙计。大家想想“真假美猴王”的章节,两个孙悟空上天入地,没有人能够辨认,后来找到了如来佛祖,然后其中一个就变成苍蝇,被如来用钵盂盖住,被“孙悟空”一棍子打杀。谁是真的悟空?谁是假的悟空?唯一有辨认能力的就是如来佛祖和阿弥陀佛的特派专员观世音,观世音自然是装糊涂不说,如来就说真的是假的,假的是真的,然后暗地里用法力把孙悟空变成苍蝇……然后一切都顺理成章了。所以最后取经,成为斗战胜佛的,六耳猕猴是也,孙悟空早已经成为棒下亡魂了。
在这里提供两个最明显的证据:
1。在如来法驾面前,“孙悟空”一棍子打杀了“六耳猕猴”,如来连声叫善哉,表示不忍。难道如来真的想阻止孙悟空,还阻止不了吗?显然是非不能也,是不为也。为什么不为?因为如来想要那个“六耳猕猴”死。
2。后来“孙悟空”在狮驼岭被大鹏雕抓到阴阳二气瓶里,居然脚后跟都被烧软了,几乎伤命,这对于真正的孙悟空来说可能吗?真孙悟空是在老君的八卦炉里面炼过的,也和红孩儿的三昧真火交过手,所以别的可以伤,火是伤不到孙悟空的,能够被烧软的,恰恰说明这个已经不再是真正的孙悟空的,而是六耳猕猴。
准提这时候吃了一个大大的哑巴亏,心中的恼火可想而知,而老君和元始天尊继续选择不作为,因为基本上这属于佛教内部的事务,而阿弥陀佛和多宝道人则消除了心腹大患。但是,事情会这么平静下去吗?老君借助孙悟空达到整顿天庭的目的有了一些成效,凤仙郡求雨就是例子,玉帝也知道发狠了;而多宝道人所在的大雷音寺这个巴尔干的火药味却更加浓烈了。菩提老祖当年在封神之战中,两次做出关键性一击,大败通天教主,实力断然不可小看;现在唯一教出来的高徒却不明不白死在了六耳猕猴手里,岂能善罢甘休?于是菩提老祖彻底撕破了面皮,亲自出世,化身为准提佛母,传《准提咒》,至今尤有传承。至此各大教主,除了元始和老子的关系依然不错外,别的互相之间都已经视同仇寇,老子再也弹压不住众人,而唯一能够慑服众人的鸿钧老祖却始终不见踪影,所以人间道统的争斗渐渐不可调和:准提佛母出山后,立刻颠覆了几千年的男性传承,也颠覆了李唐王朝,建立了以女性武则天为首的周朝,开始兴佛。但是不久之后,经历了唐中宗、唐睿宗后,孔升真人转世的唐玄宗再次把李唐王朝和道教推向了**,这应该说是玉帝为首的天庭和准提斗法的结果。但是随后的安禄山之乱再次让这短暂的兴盛跌到了谷底……
人间的道统争夺终于变得不可收拾,长眉大仙下凡的宋徽宗,在天罡地煞一百零八将的保护下依然没有避免亡国的命运,并且被折磨至死。天庭震怒,而此时如来派出大鹏雕下凡化为岳飞,这就是我们熟知的《说岳全传》。
而到了元朝末年,阿弥陀佛指派地藏王菩萨投胎,是为朱元璋,龙兴于凤阳,具体事迹请参看我有可能在将来继续写的《封神后传》……
佛道在激烈的斗争中终于渐渐式微,到了清朝,有一个叫做弘历的皇帝,继承了先祖的事业,自己也做了几件不错的功绩,颇有一些自得,当有人建议他干脆废除佛教和道教的时候,他如此回答:
颓波日下岂能回,二氏于今亦可哀。
何必辟邪犹泥古,留资画景与诗材。
写在前边 三大无量量劫(转帖)
三大无量量劫
洪荒世界三大无量量劫之一(龙汉初劫、巫妖大战、封神之战)。
一、龙汉初劫
1、概述
盘古手持开天神斧开天辟地,定地水火风四大先天元素,使洪荒空间稳定,四大先天元素渐渐的演变成后天五行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而在演变过程中,四大先天元素互相融合感染,终究如混沌孕育盘古般孕育出生命——三大混沌神兽:祖龙、元凤、始麒麟。
三大混沌神兽各自繁衍生命,分别诞生出统领鳞甲、执掌海洋的龙族;统领飞禽、执掌天空的凤族;统领走兽、执掌大地的麒麟族。洪荒世界由三族共同统治的时代来临。
由于三族内的成员不断增加,三族之间不可避免的出现了种种矛盾。随着时间的推移,再加上罗睺魔祖的肆意挑拨纷争、魔龙??天诛的恶意破坏气运。三族开始相互争斗,洪荒世界遭到严重破坏。生灵十不存一,诸多上古神兽消亡。三族也因为多年血战使得本身元气大伤。
最后出于无奈,元始天尊等强者亲自出手,平息了劫数。妖皇帝俊与东皇太一趁此时机统一妖族,而实力恐怖的十二祖巫也创造出巫族,巫族与妖族即将大兴。
2、三大族长的结局
祖龙:龙汉初劫后,祖龙由于杀伐太凶、因果太多、业力太深,以至于自身气运尽丧。在回四海龙宫的途中,路遇天道圣人元始天尊,被元始天尊以无极寒冰封印在不周山(昆仑山)龙泉洞内,永世不得翻身。连伴生至宝-混元珠都归元始天尊所有。
元凤:龙汉初劫后,元凤身受重伤欲回不灭火山浴火重生。可是行路之间,先后遭遇阴阳极气与五行灵气入体。自身本体交合之间,元凤诞下九天鲲鹏(鲲鹏)、五行孔雀(孔宣)。元凤在诞下双子后,将鲲鹏安置在北海的万丈玄冰之下,接着元凤带孔宣往不灭火山而去。奈何元凤诞下双子后,自身法力全失,本体精元耗尽,无法再腾云驾雾。元凤万般无奈在落凤坡泣血而鸣,正当此时,通天教主驾至。原来是天道感念元凤母爱伟大,不忍其血脉断绝,故而前来保全元凤血脉。元凤含笑陨落。
始麒麟:龙汉初劫后,始麒麟向天道发下宏愿——(麒麟出没,必有祥瑞),天道降下功德,麒麟族再现生机。始麒麟欲保全唯一嫡子四不相的生机,为了求得元始天尊的庇护,始麒麟命四不相为元始天尊坐骑。元始天尊接受了四不相后,始麒麟心愿得偿,在不周山(昆仑山)之巅陨落,身躯化为麒麟崖。
3、三族陨落的幕后黑手
罗睺魔祖因一己之私,挑拨三族纷争,使得洪荒生灵十不存一。
共同推动龙、凤、麒麟三族陨落。最后被东皇太一所降的天劫诛杀。
龙汉初劫时,龙、凤、麒麟三族荼毒洪荒。诸多洪荒种族被灭,洪荒生灵十不存一。而这些因三族惨死的生灵在死后怨念不消相互融合,居然化为了一条魔龙。
作为天地万物的异数,魔龙知道只有栖息在天道圣人才能察看的命运长河里方能保证自己不被发现。从此魔龙终日以吸取龙族之精、凤凰族之气、麒麟族之神增补自身,龙、凤、麒麟三族气运日况愈下。
最后天道降下天劫将其消灭,自此龙汉初劫彻底结束。
4、出处
《隋书??经籍志四》:“道经者,云有元始天尊,生於太元之先,禀自然之气,冲虚凝远,莫知其极。所以说天地沦坏,劫数终尽,略与佛经同。以为天尊之体,常存不灭。每至天地初开,或在玉京之上,或在穷桑之野,授以秘道,谓之开劫度人。然其开劫,非一度矣,故有延康、赤明、龙汉、开皇,是其年号。其间相去经四十一亿万载。”
唐吴筠《步虚词》之九:“敢问龙汉末,如何辟乾坤。”
明屠隆《昙花记??上游天界》:“晃晃弥罗宫,巍巍郁萧殿。始劫干延康,大道超龙汉。”
清赵翼《岣嵝碑歌》:“伊昔昏垫五行汨,龙汉馀劫留水厄。”亦称“龙汉刼”。
清钱谦益《登齐云岩??谒玄天太素宫》诗:“东海几经龙汉刼,北宫长列羽林军。”
清黄遵宪《感事又寄丘仲阏》诗之二:“帝释亦愁龙汉刼,天灾况值鼠妖年。”
二、巫妖大战
盘古开天辟地后的第二次无量量劫。洪荒世界三大无量量劫之一(龙汉初劫、巫妖大战、巫妖大战编辑
盘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