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焚九天》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剑焚九天- 第5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此时,常遇春也举目看去,正好看见台上的陈友谅一行人,看见陈友谅众星捧月,料知是敌人首领,大喝一声,打马直奔陈友谅而来。

    但是,围住陈友谅前边的兵士成千上万,里三层,外三层,一时半刻哪里杀得过去。

    常遇春勒住马,拿出自己的铁胎弓,搭起三支狼牙箭,一吸气,拉弓如满月,三道精光一闪,电闪一般直奔陈友谅而来。

    陈友谅吓了一跳,眼看躲闪不及,突然,前边的三员牙将扑了上去,挡住了三支狼牙箭,被钉在后边的大树上。

    陈友谅不敢迟疑,忙在众副将的簇拥下,打马下台,再也顾不得五万精兵了,准备马上逃走。

    徐达和常遇春哪里肯放过他,都高声呐喊,远远的追了上来。

    陈友谅在几十个副将和不到一百亲兵的保护下,打马直奔东南方的九江而去。常遇春和徐达离他太远,而且被千军万马所隔,根本追不上他。

    池州这一役,陈友谅大败,不仅损失了自己皖南地区的五万精兵,还把池州以南大片重要跟防要地太平道和九华山拱手送于徐达,从此只能退守九江,以缓声息。

    不表陈友谅,且说徐达和常遇春率领大军,摧枯拉朽般的将敌军五万兵马斩首万余,其他敌军看陈友谅落荒而逃,也都无心恋战,纷纷弃械投降,不到一个时辰,五万大军就彻底被瓦解了。

    徐达大喜,下令班师回营,左边常遇春,右手赵飞凤,众将士前呼后拥,凯旋池州。

    一到帅帐,常遇春和赵飞凤见过这位闻名已久的义军大帅,徐达比常遇春大上十几岁,也是丈八开外的身材,面如冠玉,颔下的三缕长须让他多了几分仙家道骨之气。

    看到常遇春和赵飞凤如此年轻,而且赵飞凤还是女子,徐达不禁摸了摸长须,赞叹道:“果真是英雄不在年高,两位年纪轻轻,就有如此机智武功。如此厉害,真是让我都自叹不如啊。哈哈。”

    常遇春和赵飞凤忙连连推辞,赵飞凤口才便给,笑道:“天下之人谁不知道徐大将军的威名,拔采石,下太平,谋集庆,天下谁敢望其背。徐将军如此谬赞我等二人,真是惭愧之极。”

    三人听了,同时大笑。

    当天,徐达下令大摆筵席,庆祝今日的大胜,给常遇春和赵飞凤两人接风。酒席上,徐达问起今日之事,常遇春便把这些天发生的事一一讲给徐达听,说到一万大军中毒,全部瘫软在地,幸亏叶泊雨出面相救,这才力挽狂澜。

    徐达忙问常遇春,“此人现在何处?何不请来一见?”

    常遇春摇摇头说道:“徐将军,末将这位朋友生性淡泊,又是修道之人,他安排好一切后,早已又继续修行去了,就连末将也不知道他去哪儿了。”

    徐达听了不禁点头说道:“天下多异人,此人是我们的朋友,真是我们之幸,义军之幸。”

    赵飞凤银铃般的一笑,说道:“两位将军,以后是不是我们义军也要多多结交这样的异人才行,否则,我们凡夫俗子,一旦敌人中有这样的厉害人物,那我们可就只能束手待毙了!”

    徐达赞许的点点头,说道:“赵将军虽是女流,可是论武功智计,都是上上之选,丝毫不让我等。这般远见,确实是必要之极。”转身又问道:“常贤弟,那你们又是如何骗过那两个喇嘛,让陈友谅中计的呢?”

    常遇春又把后来之事一五一十的告诉了徐达,原来那天叶泊雨和常遇春商定,当晚就给大军解毒,但是常遇春传令下去,让大军继续装作不能行动的样子,两个喇嘛,阿鲁浑萨理和达益巴求功心切,急匆匆的看了一遍,就忙着去找陈友谅报功领赏。

    陈友谅听了二人的禀报,深信不疑,以为自己的计谋已经达成,常遇春和赵飞凤两万大军都已经丧失了战斗力,根本不足为惧了。

    于是,一个将计就计,扮猪吃虎的计谋就诞生了,他命自己的部下带着兵马假扮常遇春和赵飞凤,埋伏在自己两翼,又让中军佯装败退,想把徐达的守城大军引到自己的伏击圈中,一举歼灭。

    哪里知道,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自己最得意的地方,恰恰被敌人所利用。常遇春和赵飞凤的两万大军被叶泊雨所救后,当晚就全速赶回池州,埋伏在池州附近,一等徐达杀出城中,就马上左右夹击,把陈友谅杀了个人仰马翻,不仅五万精兵全部被歼灭,就连陈友谅自己都差点儿成了徐达的阶下囚。

    众人又是哄堂大笑,纷纷骂陈友谅自作孽不可活,竟然用如此阴毒之计,真是小人之极。不过叫骂过后,大家又暗叫侥幸,要不是常遇春有这么一个厉害朋友,这一次打败而逃的很有可能就是自己这桌人了。

    筵席间,徐达酒量甚大,连连举起大杯敬酒,众人都喝了个酩酊大醉,说起义军近些年来,攻城略地,虽然占了不少领地,但是内部四分五裂,元军还握有百万雄兵,前途还是一片渺茫,但是大好男儿,岂能被强敌所惧,大家也都不以为意。

    直到深夜,这场盛大的筵席才算是散席,大家都醉醺醺的回到了自己的将府安息不提。

    敬请读者期待观看下一章《冀宁道—上》
第一百七十三章 黄雀在后(中)
    烛火跳动,看常遇春掩盖不住自己的真情,满是虬髯的脸上不停的抽搐,显然是激动已极,一双巨大的手掌紧紧的握住自己,上下摇动,“你,你怎么来了?这么长时间,哥哥我还以为你……嗨!”

    叶泊雨心中感激,低声说道:“哥哥,我没事,让哥哥担心了。这些天我去跟朋友办事,刚刚回来。”

    “好,好。没事就好。”常遇春连连说道:“叶老弟,这些天你可见到了紫嫣姑娘?”

    “紫嫣?”叶泊雨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怎么?她,她还活着吗?”

    常遇春满脸的惊讶之色,摇摇头说道:“怎么?她没有去找你?她当然还活着啊。”

    “那,那她去了哪里?常大哥,你快告诉我。”叶泊雨顾不得别的,忙急声问道。

    常遇春叹了一口气,这才说道:“当日,你把紫嫣姑娘送出开平城,让她来找我,我那时候正准备强攻开平,哪里会听她的话。她当时着急的不得了,不知道用了什么法术,手一指,我就动弹不得,被她一把抓起,飞速往城外赶去。

    我当时还不知道原因,急的大喊大叫,谁知道,我们刚离开大营没多远,就听的一声巨响,我回头一看,只见半空中一个巨大的血团炸开,血雨笼罩了整个开平城,就什么都看不见了。

    紫嫣姑娘把我拖到城外五六十里处才停了下来,她告诉我,有个很厉害的敌人正在布阵,要杀死城里所有的百姓,最后一刻,是你把她送出大阵,让她来救我出去。

    她还是,你现在还在城中,生死未知,她要马上回去救你。

    老哥我当时一听就急了,忙拉住她不让她去,说既然城中那么危险,叶老弟好不容易送你出来,你再回去,岂不是白白送死,辜负了叶老弟的一片苦心。

    当时,紫嫣姑娘说她心意已决,绝不会放下叶老弟你不管。让我赶紧离开开平城,她则是一转身就去开平城救你去了,至此,我就再也没有见过紫嫣姑娘。”

    常遇春说完,遥想当日万分紧急的情景,没想到紫嫣还会冒着生命危险去救自己,叶泊雨早已眼眶发红,后边的柳飞絮已经低低的呜咽了起来。

    常遇春摇摇头说道:“叶老弟,常大哥觉得紫嫣姑娘应该还在人间,只不过是没有找到你而已。你切不可太过伤心。”

    叶泊雨点点头,把头偏向了一边。

    常遇春这才想起了柳飞絮,指着柳飞絮问道:“叶老弟,这位姑娘是?”

    “这位是柳飞絮姑娘,是我在长安城认识的一个朋友。”叶泊雨忙说道:“她跟父母不合,暂时无法回家,就先跟着我,也好有个照应。”

    柳飞絮忙叫了声:“常大哥,你好。”常遇春看了看柳飞絮,好像对她并没有什么好感,只是点了点头。

    “常大哥,今日事情紧急,我们暂时不说其他事了。”叶泊雨忙把刚才在红脸喇嘛那里逼问到的事情,跟常遇春一五一十的说清楚。

    常遇春这才知道原来自己从一开始就落入敌人布置的彀中,自己的一举一动都在敌人的监视之下。不禁先是拍桌子一阵大骂陈友谅卑鄙小人,只敢背后暗算别人,算什么好汉。

    紧接着又一阵后怕,幸亏叶泊雨及时赶来,要不然后果真是不堪设想,又忙问道:“叶老弟,我们现在怎么办?”

    叶泊雨早有准备,迅速的把他的计划说给常遇春,常遇春听完后,哈哈大笑说道:“好,叶老弟真有你的。咱们就这么办。”

    常遇春的大帐一夜灯火通明,常遇春和叶泊雨兴致勃勃的还在挑灯夜谈,柳飞絮早已经困倦不堪,却还是坚持着陪着他俩。

    “老二,你在哪里?你快点儿出来,我和老三回来了。”第二天深夜,山顶的洞里,领头的大师兄阿鲁浑萨理喇嘛和剑疤达益巴喇嘛焦急的呼唤着红脸喇嘛。

    找了大半天,也没有红脸喇嘛的踪影。“师兄,老二是不是自己跑了啊,这小子从小就胆小怕事,肯定是自己逃回大都去了。”

    “不要胡说,你二师兄岂是这样胆小怕事之人。”阿鲁浑萨理喇嘛斥责道,其实他自己心里也有些怀疑,大古岭的面积就这么大,沙罗巴喇嘛的任务很明确,就是看守丙火大阵,盯着山下常遇春军营的动向,他还能去哪儿呢?再说,就山下军营里那些兵丁,根本无法威胁到他。

    “老大,他是不是因为那天的不满,怕咱们吞了他的那份赏钱,自己先回去找师父告状去了?”剑疤喇嘛继续说道。

    “妈的。这个老二就是鼠肚鸡肠,我们能贪图他那点儿赏钱吗!就甩下山洞不管,自己去告状。”找了半天,确认沙罗巴喇嘛不在九华山后,阿鲁浑萨理喇嘛也大为光火,不禁的破口大骂起来。

    “老大,我们现在怎么办?”剑疤达益巴喇嘛问道。

    “走,我们去山下军营中看看,然后回去再跟大帅最后禀报,让大帅定夺。至于老二吗,等见了师父,他要是不告状还好,否则,我一定把他胆小误事的事儿告诉师父,让他也吃不了兜着走。”阿鲁浑萨理喇嘛恨恨的说道。

    两人马上下山,借着障眼法又飞快的在常遇春军营中察看了一圈儿,发现军营中还是一片死寂,一万名精兵还是瘫软无力,根本战都站不起来。

    两人心中高兴,马上返回洞里,稍事停留后,就商定马上去跟陈友谅大帅禀报,两人出得洞来,两道黑光直向西南方向而去。

    两人走后,叶泊雨立刻山洞里的摧毁了丙火大阵,大古岭的旱情马上减缓,笼罩在隘口出口的大雾也被一阵大风吹散。就在两侧的山岭下,叶泊雨带着常遇春,找到了山中的地下水脉,手一指,就在五溪桥之南的地上,涌出了六股潺潺的泉水,足够常遇春大军所用。后来有人因为这六道泉眼,把这个地方叫做了六泉口,还题诗道“偏仄旁山行,溪流咽不呜。何年留古砦,犹复说开平”。当然,这是后话不提。

    池州,隶属江淮行中书省,北临长江,南接黄山,西望庐山,东与芜湖相接。东南部以九华山、牯牛降构成南部山区骨架,是池州山区的组成部分,中部为岗冲相间的丘陵区,西北部沿江地带为洲圩区,地势低平,河湖交错。

    自古以来,池州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在皖南地区,更是举足轻重,牵一发而动全身,关系到义军在整个江南地区的生死存亡。

    城外十里外,陈友谅的八万大军已经把池州团团围住,就是为了将池州一举拿下,建立自己皖南道的防御工事。

    徐达将军奉命率大军五万在池州城内驻扎,到现在已经是旬月有余,就是为了防备陈友谅。两军对峙一个多月,陈友谅试着攻城数次,但是徐达将军也是身经百战的大将,不光智谋深远,而且身先士卒,城中无论士兵还是百姓无不倾力守城,所以,陈友谅的几次进攻都被轻易瓦解,反而自己还损兵折将,得不偿失。

    无奈之下,陈友谅只得下令只围不攻,把池州围得水泄不通,倒要看看这座孤城能守多久。

    听了阿鲁浑萨理和达益巴的禀告,同时自己的探马也回禀自己,郭子兴派出去的两万精兵也都被自己切断联系,而且喝了毒水,丧失了战斗力。

    陈友谅得意之下,就决定先佯攻,派自己手下的两只队伍假扮郭子兴的队伍,让徐达误以为是自己的援兵来到,失去了戒备,出城围攻自己,然后自己再大军举进,将池州一举南下,生擒徐达。

    第二天天一早,陈友谅就派出三万精兵佯装攻城,徐达忙下令将士们奋力守城,半个时辰后,陈友谅另有五千兵丁打着郭子兴的大旗,在自己两翼不停的摇旗呐喊,给人以敌军进袭的样子。

    而自己的主力五万精兵却隐伏在池州城两翼,只等徐达率军一出城,就两头夹击,趁机夺下池州城。

    池州城城门坚固,城墙足有四五丈高,都是厚重的青石砌成。城墙上几百个垛口密密麻麻的站满了弓箭手,攻城的兵丁们只要一靠近,就马上是箭如雨下。

    城下数百名披着厚厚铠甲的盾牌军正在护着几十个抬着巨木的士兵,士兵们冒着箭雨,高声喊着号子,拼命想要撞开城门。

    城墙外的护城河上,成千上万名的士兵纷纷架起云梯,蚂蚁一般的爬上云梯,云梯有五丈多高,大部分的云梯刚搭上城墙,就被推倒,侥幸爬上云梯的兵士们也被城上纷纷扔下的石灰包和热汤打的溃不成军,尤其是石灰包,一散开来,漫天白灰飞散,攻城的兵士们一沾上一星半点儿,就立刻双目巨疼,失去了战斗力。

    徐达将军亲自在城楼上指挥作战,不一会儿,他就发现敌军两翼出现了自己军队的旗帜,不由的心中一喜,自己的援军终于到了。

    敬请读者期待观看下一章《黄雀在后—下》
第一百七十二章 黄雀在后(上)
    三个喇嘛给自己加持了障眼法,普通兵士们根本看不到他们三人,他们三人大摇大摆的在军营中来回察看了一阵,三人在大帐前相互对视一眼,似乎对现在的情况很满意。

    中间那个年长一些的喇嘛似乎是三人的首领,他微微点点头,三人黑光一闪,就又离开军营,返回到山顶上的山洞中。

    三个喇嘛甚是高兴,一回到山洞,一个脸上有道剑疤的喇嘛大声说道:“两位师兄,现在大功告成,我们是不是赶紧去报告大帅?”

    另一个年龄较低的喇嘛脸色赤红,也是大声说道:“是啊,师兄。老三说的对,大帅吩咐的事情我们都做到了,还不去请功领赏?”

    那个年纪较大的喇嘛深沉的多,他看了看四周,沉吟了一阵,才说道:“不可。毕竟还未到最后关头,我们不可如此鲁莽。”

    “那要等到什么时候啊?”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