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第一太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宋第一太子- 第2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使得脱离我中原多年的故地重回天朝之手,着实是功在千秋。朕决定对有功之人进行封赏。

    今有将军王景向训等人,浴血奋战,更有禁军赵匡胤父子领军西征,战功赫赫,朕何吝赐爵拜官”

    “特加封王景为景镇秦州兼西面缘边都部署,兼任太子太保。都监向训加封太保,昝居润提升为秦州刺史其余凤翔军各有封赏。”

    王景立刻跪在地上带凤翔军的诸将写柴荣的皇恩,发誓一定要一死报皇上。

    柴荣勉励了一番王景,示意张德均继续宣读,张德均清清嗓子继续念道:

    “原禁军赵氏父子,领军西北,功勋卓著,特提升赵匡胤为殿前司都指挥使,授正三品下的怀化将军。

    副都虞侯赵旭擢升为殿前司都虞侯,授正四品的壮武将军,其子恩荫营指挥使。”

    原来赵匡胤是都虞侯和副指挥使,从三品下的归德将军,现在实职是升了一级,散官也是升了一级。

    赵旭原来是副都虞侯,从四品下的宣威将军,现在也是提升了一级,变成了都虞侯,正四品下的壮武将军。

    但是更搞笑的还是恩荫一子,赵旭才多大,还没有成亲,这都有恩荫了。

    恩荫是给后代的,为了表彰某些官员的功绩,特意留给她后代的恩典,以示恩宠。

    赵旭还纳闷呢,我才多大就可以恩荫一子了,我儿子还不知道在哪里呢。

    现在他有点明白了,为什么后世宋朝会出现冗官冗员的现象了,立大功的臣子谁都可以有机会有恩荫的名额。

    官员不多才怪呢?朝堂上的官员,心中都是大骇:

    “这父子两个真是牛叉上天了,父子两个都是很年轻,但是已经身居高位了呀,尤其是赵旭,一个十四岁的少年,居然是都虞侯了,这是多少人梦想的职位。”

    “不可否认皇帝是有意的栽培他,但是本身他也是战功赫赫,这次听说收复四州,他自己孤身收复的秦州,其他的三州,他也是起了重大的作用。”

    这些官员们都是开始在心里打起了自己的小算盘,是不是以后要和他们交好呢?

    所以说大家虽然诧异他的年龄,但是更多的是羡慕他的战功。

    在大家的羡慕中赵氏父子跪谢朝廷的恩典,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

    柴荣授赵玭为郢州刺史,算是对他举城投降和劝降的奖励。

    这个赵玭从此以后历当汝、密、泽三州刺史。后周被替代以后,又入周,被任命为宗正卿。

    乾德初年为秦州刺史,未几改为左监门卫大将军,判三司。性狂躁,不能容人。但是忠心不二。

    自乾德五年(九百六十七年)以来,多次弹劾宰相赵普私下的违背朝廷禁令,私自购买秦,陇的木材建房,受到太祖赵匡胤的嘉奖。

    后被前任宰相王溥劾,宋太祖黜其为汝州牙校,,但是仍然在以后予以启用,这是多大的恩典。

    后来在赵旭当政的时候,他更是身居要职,一身嫉恶如仇,赵旭让他掌管讼狱,他为官清廉这为人敬仰,这些都是后话。

    就连在凤州拼死抵抗,后来被俘投降的王环,也被授予右骁卫将军之职,后来还训练了水军。

    而赵崇溥宁死不降,活活的饿死,为后蜀尽了最后的忠心。

    柴荣鉴于赵崇溥的忠义,下令厚葬,追封为太尉。消息传到后蜀孟昶也是追封赵崇溥为太师,其子恩补为国子司业。

    柴荣在封赏完有功的臣子之后,接见了,后蜀来求和的使臣,经过一番的磋商,柴荣同意后蜀的求和。

    但是后蜀必须同意秦、凤、成、阶四州为大周的领土,两国划定边界,不得骚扰。

    我出兵就是为了这些地方,你不给我我还要继续的攻打,什么时候你给我了,我就罢兵。

    同时后蜀承担此次大周出兵的军费,白银二十万两,黄金两万两,粮草十万石。

    这纯属是想看看后蜀的态度,如果这都给了,说明你们后蜀真的是怕了。

    孟昶也不傻,这么多的东西,你张张口就要奏,你要我就给吗于是他让使者,继续和周朝廷谈判。

    柴荣本来就想趁机敲诈你一笔,况且是你要求和,你还跟我讨价还价。

    柴荣在赵旭的提醒下,柴荣命令前线的部队进逼后蜀的境地,王昭远的部队和大周一触即溃。

    吓得孟昶立刻接受柴荣的建议,迅速将柴荣所需要的送抵大周,向周称臣。

    大周的军队才撤出蜀国境内,但是没有完全的撤离,一直在监视着蜀国的动静,这种情况一直到大宋攻灭后蜀。

    此时在赵家的后院,赵弘殷一家子人在一起吃饭闲聊,说是闲聊,他们却是闲聊国家大事。

    赵弘殷显得苍老了,许多,年轻时候征战沙场,身上的伤不少,年老之时,就要受苦了。

    不过他还是很满意的,儿子,孙子如今都是身居高位,他还有什么不满足呢?

    皇帝和他们家的关系也是非比寻常,起码他们赵家以后几十年绝对是大周的名家。

    每当想到这里,他就笑得跟盛开的菊花似的。这时候他赵匡胤在讨论朝廷下一步的行动,赵旭在旁边一直他听,没有说话。

    “我觉得下一步,我大周应该攻去淮南。”听了他爷爷和老爹谈论了半天,赵旭突然发表了一下自己的看法。

    没错说话的正是赵旭,还没有等他们反应过来,赵旭又缓缓的说道;

    “当今陛下,圣明无比远胜唐朝灭亡后的其他帝王,可谓是雄才大略,这些年南征北讨,为的就是统一天下,我说的可对?”

    赵弘殷父子二人,没有说话,倒也没有反对,赵匡胤却是点了点头。

    “统一天下首先解决自身的问题,攘外必先安内,我们大周要首先解决自己的威胁,我大周一直受着南北夹击的威胁。

    高平之战大周已经解决了大周北部的安危,秦凤四州也已经收回,然而南方的威胁依然存在。所以必须取得淮南。”赵旭缓缓的说道。

    那边赵匡胤和赵匡义似乎在沉思,赵弘殷一手捋须,哈哈哈大笑:

    “旭儿能看到这一点,着实不错,当得我赵家儿郎,不过你还是毕竟年龄小,看问题还不透彻……”

    赵弘殷身为军人,谋略不是太的特长但是也是有战略眼光的,赵旭说的他也是明白的。

    赵旭就知道赵弘殷会这样说:

    “爷爷,我还没有说完,刚才那些只是表面上的东西,最重要的我们是要淮南的的粮食。

    战争,靠的不仅仅是军队,更多是是粮草,三军未动粮草先行,可以看出粮草的重要性。

    淮南,是鱼米之乡,余杭人甚至自称余杭百市繁庶,是地上的天宫,可见其富庶非同一般。

    先攻去南唐的江北十四州,有了淮南,可以使国库每年增加千万两的收入,国库充盈才有能力一统天下。”

    赵旭一口气说完,赵弘殷父子三人已经是目瞪口呆了,这是个十三岁的孩子,这是赵旭,那个以前不学无术的赵旭。

    赵匡胤的双眼更是冒着金光,因为这本来就是他的原话,不过被自己这个便宜的儿子给说出来了。

    “旭儿,这是谁教你的?”赵匡胤以为是有人在旭儿的背后教他说的,那个人才是真正的“军师”。

    赵旭早就料到自己的父亲想什么了:“父亲在上,孩儿,最近熟读《史记》和《孙子兵法》,再结合我大周的情况孩儿信口说的,请爷爷父亲不要见怪。”

    赵旭很是谦虚的说了一番。

    听说是赵旭自己想出来的赵弘殷,更是满面红光:

    “当年魏武帝说生子当若孙仲谋,现在看来我孙也是不遑多让,哈哈哈,赵家列祖列宗保佑。”

    旁边的杜老太太和贺氏也是为自己的孙子和儿子感到高兴。

    这个宴会现场都回荡着赵弘殷的笑声,按时高兴,那是欣喜。

    赵匡胤也是用极其欣赏的眼光打量这自己这个儿子,有子如此夫复何求?

    赵匡胤很是高兴,不仅是为了自己有个出色的儿子,更是为了这个能有机会壮大周国的实力,一蹦老高进宫去见柴荣去了。

 ;。。。 ; ;
第四十二章 刺杀
    不知道赵匡胤和柴荣说的什么,反正柴荣很是高兴,当晚还招来大臣们商议了一番。

    第二天,赵旭没有什么事情,他今天是不用“上班”的,柴荣特意给他们这些将领放了几天的假期。

    闲来无事的他,带着刘擒虎贺董镇海,拿着礼物去拜访那个老丈人去了。

    在高府的大门口,恰好碰到高怀亮,带着东西正要外出,后面还有一辆马车。

    赵旭一看这,急忙向前行礼问好,军中他确实是高怀亮的上司,但是现在是家里。

    高怀亮是他的叔叔,晚辈见长辈当然要行礼的。高怀亮看到赵旭打趣道:

    “赵旭呀,你是来找我家桂英的吧,她可是生你的气呢?”

    “二叔呀,我这不也是没有办法吗,你也知道咱们一起去的西北,才回来这不就来了。”

    赵旭有点无奈道。高怀英这个丫头,看着现在十分温柔,有的时候也爱使些小性子。

    “对了,二叔你这是去哪里,还大包小包的?”赵旭疑惑的问道。

    高怀亮不好意思的挠了挠头:“这不是我现在有时间吗,陪着你二婶回一趟娘家,嘿嘿。”

    这时候赵旭也是看到了,高怀亮的妻子,算不上漂亮,但是也是小家碧玉型的。

    赵旭不免又要行礼,弄得她有点脸红,他也是比赵旭大不了几岁。她也在偷偷的打量着赵旭。

    果然是一个俊朗的少年,这就是桂英侄女的未婚夫,每次自己的丈夫都是对他赞不绝口。

    今日得见其人,很年轻呀,但是倒也配得上桂英。

    高怀亮和赵旭聊了一会就走了,他还要赶着去见他自己的老丈人呢,哪有时间和赵旭在这里胡扯。

    赵旭的到来,高怀德一家人都是十分的高兴,尤其是高怀德的妻子,高桂英的母亲,看着这个未来的闺女婿是越来越满意。

    但是高桂英却对他爱理不理的,倒是高怀德的儿子,年仅七岁的小高琼,却和赵旭亲热的不得了。

    一口一个姐夫,把全家人都给逗乐了,高桂英也是羞得脸通红,狠狠的瞪着自己的小弟。

    ‘小家伙根本就不买她的帐,依然我行我素,把高桂英气的直跺脚。

    高怀德也是看着这个平步青云的未来女婿,满意的点了点头。

    经过赵旭的一番甜言蜜语,高桂英总算喜笑颜开了,赵旭却在一旁偷偷的擦汗。

    “看来应付女人,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呀。”想着又用手帕擦了擦额头上的汗。

    用过饭之后,赵旭带着高桂英在汴京城转了转,就把她给送回家了,此时已经太阳落山了。

    赵旭并没有急着回家,他在前世的时候就听说开封的夜市小吃很出名,可惜一直没有机会,尝试,这次一定要好好的尝一尝。

    他转身对着身后的两人说道:

    “老刘,老董你们吃过这里的小吃吗,味道怎么样?”

    大嗓门的董镇海开口了:

    “大人,那玩意有什么吃头,还不压饿,想比之下,我更喜欢烤鸭和烈酒,那才是美味。”

    说着这家伙还摇摇他那颗黑头,似乎是在回味。

    赵旭对这样的大老粗真的是无语,但是也没有说什么,你总不能要求李逵去绣花吧。

    刘擒虎也是摇摇头表示自己没有吃过。

    这两个人,这一次功劳不小,赵旭想让他们去军中任职,按照他们的功劳,现在当个十人将是绰绰有余的。

    但是当他提出来的时候,两人都是头摇的跟拨浪鼓似的,就是不愿意,就喜欢跟着他的身边。

    赵旭也是不解的摇头,只好把朝廷赏赐给他的金银全部送给他们两个。

    “那好,今天我就带你们去吃这美味的小吃,保准让你流连忘返,走走,前面就是灌汤小笼包,我都问着香味两位。”

    赵旭还有鼻子闻了一下,做出很享受的样子,然后就快步走了过去。

    此时在一间偏僻的房子内,一些人围在一起正在商议着什么。

    “我主子说,这次你们要帮他杀了这个人,会给你们很多的好处,而且在他管辖的范围内,你们的产业一律受到保护。”

    一个留着两撇小胡子的胖子,对着房间内的其他人说道,他眯着眼,只能看到他的眼成了一条线。

    看到那些人似乎有点犹豫,他又接着说:

    “你们还不知道吧,当时给陛下出主意的就是他,你们你们别看他年轻,但是心眼可是不少。”

    “要不是他,给陛下提这个建议,给位何至于落到这个地步,此时你们应该在吃斋念佛,哪里还要为生活奔波呢?”

    对,这房间里面都是和尚,准确的说是被赶出寺院的和尚。柴荣下令限制佛教。

    五代时期,战乱不断,佛教兴起,道人向善,但是子啊佛教兴起的时候,大肆的敛财,兼并土地,威胁国家的统治。

    后周自从郭威建国时候起,就开始对他统治区域内的佛教实行切实的管理。广顺三年,柴荣被封为开封尹兼功德使同时加封为晋王,管理僧道,执掌出家、度牒、试经等事项。

    同年郭威下令废除开封一些不合法度的寺院几十柴荣继位,是为周世宗,刚开始为了稳定政权没有对佛教下手。

    等到他在坚决击退北汉刘崇和契丹联合进攻之后,皇位稳固,又一次感到佛教对国家政权的威胁。

    推行改革,整顿国务,对佛教则采取大规模压缩和坚定限制的方针。

    严格的查处那些因犯罪而出家想逃避的惩罚的人,并且鼓励僧尼还俗。

    下令关闭那些借着寺院名义聚敛钱财的,并且捣毁这些寺院的佛像,没收钱财。

    此时眼前的这些和尚,就是属于这一类。在寺院的时候好吃懒做,骗取信徒的钱财,日子过得滋润极了。

    现在被赶出了寺院自己又不愿意劳动,整日的游手好闲,偷鸡摸狗,凭他们的身手,受害人还不敢吭声。

    这天有人找到他们,说是这要他们帮忙去杀一个人,事成之后,有丰厚的赏金。

    同时会在他的辖区内给他们再建一所雄伟的寺院。这个贼和尚一听就双眼放光。

    但是他们也是不傻,这么优厚的待遇,那风险想必也会死极大的,因此他们一直没有答复。

    如今听眼前这个胖子说,自己的寺院就是这个要杀的人建议封的,也是沉不住气了。

    “你是说就是这个人向皇帝进言查封的寺院?”领头的和尚疑声道。

    “那还有假,我家主人当时就在哪里,亲耳听到的,怎么样你说干不干吧?”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