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崩盘:次贷扭曲的世界》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崩盘:次贷扭曲的世界- 第1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银行业损失是天文数字。这些损失不是银行大班的个人财富,而是老百姓辛辛苦苦赚来的血汗钱,包括银行存款和股票基金投资。
  将人民的血汗钱借给没有能力偿还借款的人就算不是不道德,亦是不负责任的行为。
  

第七章 次贷风暴是华尔街大户高层闯的祸(1)
过往的市场跌浪之中,没有美国的银行倒闭。这次会有转变。我认为在下一次跌浪中将会出现(银行倒闭),连同商用物业地产市场的困境,美国的银行业将是下一个爆破的泡沫。
  ──W。 L。 Ross and pany主席及首席行政官美国亿万富豪投资者威尔伯·罗斯Wilbur Ross
  (2008年3月10日接受美国电视CNBC访问时的谈话)
  如果说次贷风暴是华尔街大户高层闯下的弥天大祸,相信并不过分。让我们来看看,这些年薪数千万美元的大户高层的真面目吧!
  一、由笨蛋CEO抗辩看CEO
  证券业之中,关系公司存亡的人是公司的最高决策人,即执行董事CEO。要是这些主管人员称职的话,次贷风暴也许根本不会发生。执行董事的薪酬经常是天文数字,绝大部分人都以为华尔街的执行董事必然智慧过人,像孔明那样能够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事实却并非如此,因为有些执行董事实在太笨,法律界更有笨蛋CEO抗辩(dumb CEO defense)的戏谑语。笨蛋CEO抗辩是形容身为主管的被告否认控罪,承认自己愚昧无知,没有本事知道下属的违法行为。也就是说,犯罪的下属比上司更聪明。可惜,这种抗辩通常都是失败收场。
  举例来说,利坚尼夫(Kenneth Lay)在著名的安隆(Enron)倒闭一案中,被控证券诈骗罪。开审前,他接受美国电视节目60分钟时事访问时说:”我不认为自己是个笨蛋,但是我肯定被人愚弄。我不能为别人在公司内的刑事行为而负责任。”
  身为执行董事应该知道,自己不能以自己能力不及下属、愚蠢、不知道下属所作所为等作为抗辩理由,但却有很多执行董事这样做。笔者非常同意有些华尔街大户高层人员能力不及下属及愚蠢,但是绝对不同意他们的抗辩理由。
  利坚尼夫后来被判有罪。
  利坚尼夫是个证券界的大人物,曾经是资产千亿美元的跨国大企业安隆的执行董事兼主席。1999年,他的年薪是4240万美元,但是他的智慧真让人不敢恭维。难怪执行董事会成为法律界的笑柄。
  有人曾经还笑说,科技界有很多智慧,只是缺钱;股场上有很多钱,但是却缺乏智慧。
  二、华尔街大户高层的智慧
  美国华尔街大户的高层人员都是高薪厚职,年薪等闲都以千万美元计算。证券业是著名的掘金好地方。绝大部分加入证券行业的人都是想赚大钱,心中没有丝毫社会责任。在各著名大学读经济、金融、会计等学科的人之中,大部分都想在华尔街捞一大笔钱。
  美国证券业的分红十分惊人,通常都是天文数字,花旗集团的主席普林斯就拿到等于市值1亿美元的股票和期权。业内的人都想着如何分多一些。分红的标准不是以工作能力或者业务是否赚钱为依归,而是只看营业额,因此证券业的人只想着如何增加营业额,次贷正是增加营业额的好方法,即使日后次贷出事也事不关己,因为分红早就袋袋平安。
  这些饱学之士之中,大部分人明知次贷证券是高风险投资,但却不顾风险、只顾赚钱。心中只有两件事,如何透过次贷赚钱,和怎样花掉赚来的钱。在这样的心态驱使之下,次贷证券在华尔街大行其道,终至一发不可收拾。
  英国的北石银行因为次贷亏蚀过巨,而无法经营下去,结果被英国政府收归国有。大名鼎鼎的美国投资银行贝尔斯登,亦因为次贷的亏蚀令资金周转不灵,而要向联准会求救,最后被摩根大通以贱价收购。
  香港人熟悉的汇丰银行、渣打银行、美林、花旗银行和法国兴业银行等跨国大银行和证券公司,也是在次贷风暴中损失惨重。这些大银行家和证券专家中招的原因,除了只向钱向之外,还有次贷债务衍生的抵押债务证券CDO或者结构性投资工具SIV都是新事物,这些银行家不曾深入探讨美国次贷的实况和风险,单纯地相信证券的评级,为此已有很多大银行和证券公司的执行董事CEO引咎辞职。笔者敢断言,很多年薪千万美元,名字响当当的银行和证券业大亨,对次贷的认识不及笔者十分之一。
  那就是说,有些年薪千万美元的银行家才能不足,或者并不称职。不要以为笔者胡扯瞎说,自从次贷风暴爆发之后,华尔街大户和世界有名的银行家之中,已有不少引咎辞职,有些甚至被政府调查在任期间是否涉及不法行为。好比美国最大银行花旗集团的董事长兼执行董事普林斯,也因为次贷的巨额亏蚀,而于2007年11月引咎辞职。

第七章 次贷风暴是华尔街大户高层闯的祸(2)
三、大户高层玩弄期权公式
  笔者想为大家讲个改变人类命运的小故事,让读者更加明白部分华尔街大户的高层人员是怎样的人。
  这故事的开场白是一条公式──柏力克.舒尔斯(Black…Scholes)期权定价模式。这条公式是财务学的殿堂级学者和期权定价的权威所创。发明此公式的人,因为在这方面的研究及发明而获得诺贝尔奖,表扬他们对人类的贡献。在很多人心目中,尤其是财经界的人,认为此公式对世界的贡献甚于发现遗传基因,甚至传媒也形容这条公式能改变人类的命运。不相信的话,可以上NOVA的Trillion Dollar Bet节目中看看。
  此公式已成为全球投资者采用的基准,用于期权定价与风险管理。
  以下就是这条伟大的公式:
  '图补充3'
  在此公式中的符号代表意思如下:
  C=期权的赎回启动价
  N=标准正常累计分布函数
  S=股份的价格
  L=履约价
  r=无风险之连续复利利率
  T=期权有效期,以年为单位
  σ=股份的股价波动性
  '图 补充4'
  请读者不要误会,笔者无意挑战权威,或者质疑公式的准确性。读者可以不必理会公式中的符号都代表了些什么,这里不讨论实际运算,只会讨论实际应用。这条公式是以股价推算股票期权的价值。它是唯一可以计算某一期权在某一时间值多少钱的公式。
  请看以下例子,这例子纯属虚构,与任何现实的人物和事情没有关系。若有雷同,纯属不幸。
  上市公司C公司的主席A大亨想分些钱给公司高层,但是动用公司资金分红会令股东不满。A大亨是个了不起的人,他想了一条绝世妙计。C公司的股价是30美元,向公司内的高层分发期权,一年后以35美元的价格购买10万股C公司股份。A大亨估计一年后股价约为40美元,依此计算,每人可以分得50万美元,公司又无需动用分文,股东不知内情、政府不会干涉,真是皆大欢喜。
  可是,A大亨的手下,证券部总裁D,想在下星期乘坐私人飞机与绝色美人到欧洲旅行,包机要钱、美人伴游要钱、酒店房租要钱……而且下星期前就要将钱拿到手,不能等一年那么久。人事部主管E亦要金屋藏娇,看上了金屋,也看上了小娇,只欠金屋藏娇的本钱。手上的期权是公司分红,不能在市场上自由买卖,要等一年才能套现。
  D总裁和E主管拿着A大亨分发给他们的期权,到银行向银行大班F借钱。F大班面有难色,由于不知道这两份期权当时的价值是多少钱,无法批出贷款。就在这关键时刻,F大班的财务主任G先生说,有位财务学的殿堂级学者和期权定价的权威,刚刚发明了一条公式,能够计算期权到期前的价值。三人大喜,F大班叫G主任拿出公式来计算。G主任拿出这条获得诺贝尔奖、足以改变人类命运、对人类贡献超过遗传基因学说……总之是非常伟大的布莱克?斯克尔斯期权定价模型。三人都被这条神奇的公式吸引住,望着G主任在计算器上按键。不一会,有了结果,每份期权现值30万美元。F大班立即依例,批出21万美元的有抵押优惠利息贷款给两人。两人顺利欧游和金屋藏娇,并且将这个好消息告知A大亨。
  A大亨大喜,有此公式,日后要在公司拿钱,可以不动用公司的资金,只要发行期权,就能神不知鬼不觉地要多少钱就拿多少钱。股东不知、证监不觉、外人不察……哈哈,太美妙啦!于是A大亨不停发行期权,随便在过住股价找个合适价位,活用布莱克?斯克尔斯期权定价模型,在未找F大班前已经知道能够得到多少贷款。这件事一传十、十传百,各大上市公司仿效A大亨的”穿柜桶底”秘技,实行随时随地期权分红。
  经过了一段时间之后,证监处因为不满上市公司后补期权及滥发期权,于是展开调查及检控。联邦调查局和检察处亦插手调查滥发期权有没有刑事成分。税务局亦活用布莱克?斯克尔斯期权定价模型,向收受期权分红的人追收天文数字的税款。同时,小股东不甘受骗,也是活用布莱克?斯克尔斯期权定价模型计算损失,大兴民事诉讼,要求公司高层赔偿损失。上市公司高层找律师应付蜂拥而来的官司,小股东也找律师起诉公司高层,律师团要成立特别期权小组应付大量积压的工作。当然,特别期权小组也活用布莱克?斯克尔斯期权定价模型,作为抗辩或者起诉之用。

第七章 次贷风暴是华尔街大户高层闯的祸(3)
到2008年,笔者相信美国上市公司的高层很少不曾接过法庭的传召,为期权分红的事情作供。因为这条公式,上市公司的高层,除了高尔夫球会之外,多了两个经常要去的地方──法庭和律师楼。
  四、银行家的短售故事
  美国的银行和证券业是用旧时代的思维及经验,来管理新时代的经济。银行和证券行的绝大部分规则,都是以房市兴旺时期的情况为原则。
  笔者想举个例子,让读者看看银行及证券业的操作怎样不合时宜,于是找了一个短售的例子。这例子纯属虚构与任何现实的人物和事情没有关系。若有雷同,纯属不幸。
  A君借了次贷35万美元置业。楼价暴跌至22万美元。A君失业,无力继续供款,但又不想一走了之,于是想出售物业减低负债。A君找到了一位买家愿意出价20万美元。一切妥当,只差银行接受这项短售(short sell)协议。所谓短售,即是房产出售价格低于欠银行的贷款金额,必须得到银行书面同意,才能完成交易。
  A君满以为这项短售一定得到银行接受,因为拍卖物业所得只是12万美元,而且要减除银行收楼的成本8万美元。以短售形式出售物业可以让A君减债8万美元,同时又让银行得到额外8万美元还款,而且又节省收楼成本8万元。买家可以直接向A君购得物业,得到最佳状态的物业,而且买家是一对新婚夫妇,不能长时间等待拍卖会的举行;况且到拍卖会举行时,房产已荒废多时,维修和保养又需要一大笔钱和时间。
  '图B2
  图中的住宅是次贷放款人收楼后封存起来的物业。物业的门窗全都被木板封起来。在次贷重灾区,这样的封屋情况非常普遍。由于同一地区有大量次贷放款人盘,次贷放款人为了避免物业价格暴跌,于是将质素和位置较差的物业封起来,门前草地没有装上招售吊牌。可见次贷放款人收楼后,没有出售意图,或者次贷放款人认为这物业无法成功出售。很难明白为何次贷放款人宁愿将物业封起来,都要拒绝短售。'
  这是三赢局面,怎料银行选择三输局面,拒绝短售。原来银行接受短售有很多原则,这些原则全部是房市极热时订立,与现实环境不符。银行经理按本子办事,无视实际环境,竟然拒绝所有短售申请。A君一怒之下,丢下烂摊子,一走了之。银行经理仍然坐在原来的真皮大班椅上,照旧在名贵书桌上签名拒绝短售,这位银行经理一个月就拒绝了超过100份短售申请书。
  由于次贷放款人收楼情况非常严重,所以银行业已经达成共识,自2008年开始,已派专人负责处理短售的申请。
  五、过分高估财经界高层的能力
  绝大部分人都会认为财经界高层人员的薪金既然是天文数字,想当然他们的能力也是符合赚取天文数字薪金的标准,其实不然,他们犯错的机会比一般人还要高,可能更缺乏对危机的警觉性。在笔者了解的财经界高层人员之中,最低限度有一半连担任中层管理人员的能力都没有。
  崇拜高层人员是人性的一部分,中外皆是。例如1997年,董建华刚刚坐上特首之位,笔者已经听到很多人称呼他为”一代伟人香港特首董建华先生”。书店亦摆卖这位一代伟人的语录《董建华语录》(次文化堂,1997)。当年,这本”董语录”和”毛语录”及”邓语录”,同时放在书架上并列发售。
  这里不是谈论董特首的功过,只是想向读者说明,一个人坐上高位,立即身价百倍的事实。
  俗世人喜欢以一个人的职位及收入去评估他的才能,年薪千万美元的华尔街大户执行董事,说的话一定没错,他的工作能力也一定没有人质疑。然而,就是这样的人性,让华尔街高层人员做出千差万错的事,甚至祸及全球经济,可是所有人却视而不见。当一位不称职的人担任重要职位,权力越大,闯的祸也越大。到笔者执笔时,在次贷风暴中引咎辞职的财经界高层人员的总年薪连花红超过十亿美元,投资者正是每年花费超过十亿美元雇用这些不称职的高层人员,令自己的投资化为乌有或者将近化为乌有。
  且看华尔街巨头,美林的主席兼执行董事CEO史丹利奥尼尔Stanley O Neal,因为次贷亏蚀而辞职时的年薪是2;241万美元。不要以为这是天文数字,花旗集团的主席兼执行董事查尔斯普林斯Charles Prince,因为次贷亏蚀110亿美元,而在2007年引咎辞职,当时的年薪是2;600万美元,另外得到集团的股票连同期权市值超过一亿美元,这还未计算离职时可得到的天文数字离职金。

第七章 次贷风暴是华尔街大户高层闯的祸(4)
六、贝尔斯登的经济惨剧
  贝尔斯登(Bear Stearns)是次贷风暴中第一家倒下的华尔街大户,他是美国第五大投资银行,美国第二大的次贷放款人,亦是著名的华尔街大户。贝尔斯登因次贷问题冲击,旗下两只对冲基金先后倒闭,2007年第四季亏蚀亿美元。
  2008年1月9日,贝尔斯登执行董事詹姆士基尼(James Cayne)辞职,新的执行董事亚伦史华兹(Alan Schwartz)3月12日在电视节目中发表声明,表示贝尔斯登没有资金周转问题,而且来往账目上有170亿美元剩余资金。银行业是重视信心的行业,史华兹身为投资银行的执行董事,在电视上声明银行没有资金周转问题,客户和投资者听到之后只觉得是”此地无银三百两”,断定贝尔斯登的资金肯定出现周转问题。
  其时贝尔斯登股价的累积跌幅为53%,投资者早已对贝尔斯登失去信心,史华兹的声明反而惊吓了本来已是惊弓之鸟的投资者,当天贝尔斯登便出现大量净赎回,等同银行挤提,史华兹在无计可施之下,当天晚上向联准会求救。翌日,2008年3月13日,美国联准会批准透过摩根大通银行紧急投入资金,援助陷入困境的贝尔斯登,并承诺”提供必要的周转用现金”给金融体系。
  贝尔斯登告急的时候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